【微黨課】第三十八講:倥傯歲月的軍人家風

2021-01-09 澎湃新聞
【微黨課】第三十八講:倥傯歲月的軍人家風

2020-12-10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節選自羅榮桓寫給兒子羅東進的家書

你爸爸20餘年來,是在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職業,而不會如你想的是在做官,更沒有財可發,你爸爸的生活,除了享受國家規定的待遇外,一無私有。

家書抵萬金,從艱苦中走來的開國元帥羅榮桓常在家書中對子女們諄諄告誡,字裡行間透露出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無產階級的忠誠戰士、人民解放軍的傑出領導人羅榮桓的高貴品德、崇高精神和樸素家風。

1902年,在國家空前動蕩、內憂外患之中,羅榮桓出生了,在湖南衡東縣南灣村生活的歲月裡,那個思維敏捷、為人正直、體格健壯的愛國青年,至今為人們所懷念和傳頌。

1927年,羅榮桓抱著「救斯民於水火」的抱負,離開了家鄉前往武漢求學。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黨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羅榮桓一面在武昌中山大學理學院讀書,一面從事學生運動。這時,他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9月初,羅榮桓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從加入共產黨,參加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到走萬裡長徵,到創建和發展山東抗日根據地,領導和指揮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羅榮桓在烽火連天的艱苦歷練中,已鍛鍊成長為了一名鋼鐵戰士。

在硝煙瀰漫的前線,羅榮桓給在老家的二哥寄去家書,表明大敵當前,自己願犧牲也要挽救民族危亡的決心。

革命的驚濤駭浪中,羅榮桓與同樣歷經困苦,堅強的紅軍女戰士林月琴相戀結為夫妻。

他們一同爬山越嶺,行軍打仗,但在戰事頻繁,戎馬倥傯的年代,夫妻二人只好把一歲不到的兒子羅東進寄養在老鄉家裡,直到五歲才接回身邊。

兒子的記憶裡,父親一直就在病中。但父親卻一直以驚人的毅力,堅持著革命鬥爭。長達20年的反覆病痛,身經百戰的羅榮桓,還是重病住院了。

1963年12月16日下午2時37分,這個始終心繫人民的共和國開國元帥,在北京安然逝世。毛澤東得知消息,在悲痛中寫下了《七律·吊羅榮桓同志》: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長徵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從稚氣未脫的學生,一路成長為受人敬重的共和國開國元帥,在羅榮桓不變的品格裡,向前追溯,仿佛看到了一個樸素堅韌的革命青年。他延續一生高風亮節,崇高精神和樸素家風,早已留在了一封封言辭懇切的家書之中。

來源:學習強國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微黨課】第三十八講:倥傯歲月的軍人家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湖南長沙市芙蓉區東湖街道龍馬社區微黨課見聞
    長沙市芙蓉區東湖街道龍馬社區的廉政文化公園內,一場以「好家風、好家訓」為主題的微黨課精彩開講。 一個簡易講臺,幾排摺疊椅,就是微黨課的課堂。這樣場地開放、形式活潑的微黨課,東湖街道已經舉辦了三期。微黨課上,不論黨員群眾,誰都可以發言;不論時間長短,有啟發就有點讚。 微黨課還未開場,30多張椅子就坐得滿滿當當,來晚了的人就站著旁聽。
  • 《謝謝了,我的家》讀懂中國家風 感恩血脈裡精神DNA
    朱德、汪曾祺的後人,以及戍守紅其拉甫一生的邊防軍人張玉貴的女兒,幾位嘉賓依次走進演播室,觀眾讀懂的是中國家風,更感恩我們血脈裡那了不起的精神DNA。 「家是中國人心中感情寄託最深的文化印記。學術概念裡,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行為規範、生活方式等,這些都能在家庭裡一一找到。」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節目部副主任楊奉濤看來,「全球華人同根同源,恰是最注重『家』這一概念的群體。
  •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解說】正在成都博物館新館一樓舉行的特展——「倥傯的鄉愁·張大千」,自開展以來好評如潮,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30萬人到場參觀。作品背後折射出的大千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策展人孫凱先生致力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拳拳赤子之心令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 家訓家風是舵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在或繁或簡、或深或淺的家訓家風影響下成長的。這種家訓家風,有的也可能只是瀰漫在父母長輩的日常行為之中。 官至軍長、做過寧夏省主席的抗日英雄、愛國將領吉鴻昌是這樣牢記父親的訓導的。 吉鴻昌父親吉筠亭彌留之際對前來看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 我家的「光碟」家風
    我家的「光碟」家風光碟行動在全國開展得如火如荼,大小飯店、餐館和學校、機關單位都在積極地響應,我家也在進行「光碟」行動,不過這不是最近才開始的,而是我家由來已久的家風。「你不要跟別人比,每家都有每家的要求,我們家的家風就是不能剩飯,這不光是要節約,還有一個做人的問題。」誰知,母親的語氣更加嚴厲。「什麼?不就是單純的吃飯嗎?跟做人有什麼關係?」我忍不住好奇地問。「既然你問,我就給你講一件事情吧。」
  • 一場展覽,展出張大千「倥傯的鄉愁」
    一場展覽,展出張大千「倥傯的鄉愁」 張大千收藏的玩石。它是為了配合成都博物館新館開館特展《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所開展的一場社教活動。這場以「鄉愁」為主題的展覽,通過國畫大師張大千留下的收藏品、粉本、作品、印章、書信等,向觀眾呈現了張大千的豐富人生。    而展覽的策展人孫凱,是張大千大弟子孫雲生之子,曾與張大千共同生活8年。這次他向大家講述了張大千的許多軼事。
  • 蘆山舉辦「微黨課」比賽 提升黨員教育
    記者2日從雅安市蘆山縣委宣傳部獲悉,近日,蘆山縣舉辦了以「回望初心過往•勇擔時代使命」為主題的「微黨課」決賽。當天,蘆山縣委書記周建華,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平及全縣各鄉鎮(街道)、縣級各部門黨員代表觀看了比賽。
  • 退役軍人「娘家人」這樣來當!
    市司法局在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探索設立「市、縣退役軍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為退役軍人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引導退役軍人依法維權。注重「娘家」建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總工會在全市機關、事業、企業單位創建35個「優秀退役軍人之家」,集工作、生活、文化和服務社會為一體,讓廣大退役軍人有回「家」的感覺。注重政策落實。
  • 青島這一家子四代15位軍人,海陸空都有
    傾盡畢生心血滿腔熱情愛國擁軍,將紅色家風代代相傳,培育了一家四代15位軍人,成了海陸空、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齊聚的家庭「加強班」。董成森年輕時戎裝照。回憶 參加無數次戰鬥屢立戰功記者來到董成森老人家中看到,一個普通農家四合院收拾得井井有條,走進臥室,牆壁上掛著董成森老人當年的戎裝照,還有多張大家庭的合影。而在堂屋的茶几上,擺放著老人獲得的榮譽證書和獎牌。
  • 紅七月,蘆山微黨課比賽激情飛揚!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就必須要盡到一名教師的責任,以學生為根本,踏踏實實地工作,講好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在學生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點燃他們心中的明燈,指引他們前行。」蘆山縣蘆陽二小的教師熊丹萍聲情並茂地說道。據了解,本次大賽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結合工作經歷、生活實際、體會感悟,圍繞不忘初心、實幹擔當、入黨記憶、抗擊新冠疫情、扶貧路上等選題進行演講。
  • 精品微黨課賞析丨徐霞:《「三把刀」背後的精神》
    伴隨一堂堂精彩的微黨課講述,動人的故事和真切的情懷被帶到了舞臺上、人群中,大賽中,選手們收穫了成長,也為觀眾帶去了滿心的感動。作為全年賽事的重頭戲,11月13日,「傳播嘉興聲音,講好嘉興故事」2020嘉興市微型黨課總決賽再掀熱潮,從複賽走出的10位選手一一上臺宣講,用一個個觸動心靈的故事感動了在場觀眾。
  • 瞧這一家子 四代15位軍人陸海空都有 祖孫圓「閱兵」夢
    傾盡畢生心血滿腔熱情愛國擁軍,將紅色家風代代相傳,培育了一家四代15位軍人,成了陸、海、空、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齊聚的家庭「加強班」。董成森年輕時戎裝照。1回憶 參加無數次戰鬥屢立戰功    記者來到董成森老人家中看到,一個普通農家四合院收拾得井井有條,走進臥室,牆壁上掛著董成森老人當年的戎裝照,還有多張大家庭的合影。
  • 紅門倥傯二十載 老兵再踏新徵程
    「紅門倥傯二十載,老兵再踏新徵程!」如今,竇志強依然奮鬥在維護伊犁各族人民生財產安全的戰鬥崗位上……圖 文 龍 梅編 輯 阿 迪審核人 王超河
  • 「家風建設」九人談:樹好家風是精神文明建設中重要一環
    良好的家風是人們精神成長的沃土,有了好家風,才能培養出好兒女、好公民。家風概括起來,離不開家國情懷、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關鍵詞。我國自古就有「求忠臣於孝子之門」的古訓,好的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條件。表面上看,家風規範的是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但透過對這些規範的遵守和堅持,實際上建構的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子孫後代的延續,追求的是選擇和堅守正確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 青羊優秀家風故事 | 《承家風,凝國氣》
    青羊優秀家風故事 | 《承家風,凝國氣》 2020-12-01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家院裡升國旗,代代相傳立家風
    一家人每天升國旗700多天風雨無阻今年65歲的曹厚倫,出生於抗美援朝時期,他的父親曹中福是第一批入朝參戰的志願軍戰士、一等革命傷殘軍人。受父親的影響,曹厚倫從小就烙下了愛國的烙印。他從記事起,就立志要當兵保家衛國。20歲的時候,曹厚倫終於如願成為一名士兵。
  • 家風故事匯②|窮且益堅 胸懷天下——範仲淹
    家裡雖然生活清苦,範母卻常以「孟母三遷」中的孟母自勉,給範仲淹講古人發奮讀書成材的故事,並教他用樹枝在地上寫字。後來,範仲淹在家附近的醴泉寺中苦讀三年,留下了「劃粥斷齏」的故事。範仲淹把苦難的生活當做自己的考驗,心無旁騖地讀書學習,為後來從政和做學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範仲淹從政後,政績卓著,既鐵面柔情、公正嚴明,又宅心仁厚、有情有義,廣受百姓愛戴。
  • 啟動家庭生態系統傳承家風的5個通道
    教孩子從小愛父母、愛身邊的人、愛自己的家鄉,做一個文明守法的中國人,就是為孩子播下愛國的種子;培養孩子愛學習、勤奮鑽研的好習慣,就是為他們日後的愛崗敬業打基礎;教導孩子誠實做人,他就會鄙視那些不講誠信的人和坑蒙拐騙的不法之徒;家人之間友善相待,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祖孫之間互敬互愛、互學互助,孩子就很容易將這種最基本的人際相處之道拓展到與同伴、老師、社會上更多人的相處之中。
  • 樹文明新風尚從家風家訓主題公園始【長城時評】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4月25日,筆者在新近完成改造的省會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兒少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公園。(5月3日《河北日報》)  古語云: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