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青銅器鑄造工藝

2020-12-03 城金融媒

1.石型鑄造

當人們最初煉得銅汁,很自然讓它流入坑窪的地方,冷凝凝後形成了坑的形狀,由於這種啟發,人們找來軟的石頭,鑿刻成簡單的器形,成魚鉤、小刀、箭鏃、帶鉤、錢幣等小件。1978年安康市漢濱區原千工鄉水豐村發現的石質半兩錢範(現藏於安康地區博物館),就是鑄造錢幣的石型。

2.泥型鑄造

由於新石器時代的精湛制陶技術,為鑄型製作所借鑑。古人稱鑄型為「陶範」,即由來於此。泥型鑄造是我國使用最早的一項主要鑄型工藝。有一鑄即廢的一次 型,有用碎陶片細粒混泥土作成,能澆注多次的半永久 型,對附飾很多的複雜鑄件(如史密簋),單一泥型渾鑄是無法鑄成的,便巧妙地採用附件另鑄,然後嵌入主體鑄型中的分鑄法。泥型所用材料(如黃泥、白泥、稻芒麥秸、陶片碎屑等)可就地取材,成型簡易,效果亦好,因此,泥型鑄造在古代鑄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鑄造工藝的進步,使得銅器造型高雅,鑄造精良,留 傳至今而不失本來面貌。這其中的奧秘在於人們已掌握了鍍膜工藝。

1986年陝西省安康水電站庫區考古隊,在紫陽縣原金川鄉白馬石村山坡上,發掘清理了八座戰國早期巴蜀墓葬。其中M2出土的一把青銅劍,「喇叭首,莖作橢圓柱形,莖上有凸起的圓兩周,凹形寬格,中脊起稜線,器表黑褐發亮,鍍有其它金屬鋒刃仍然銳利無比」。這把古劍在地下埋葬了2000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通過研究發現,不鏽的奧秘即在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鉻是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巖石中含量極低,提取十分不易。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是4000攝氏度。目前我國發現鍍鉻的青銅劍,寥若晨星,僅有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兩把寶劍,陝西臨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雖已發現這種外鍍金屬的寶劍,但

比紫陽白馬石劍、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劍,在時間上要晚得多,說明安康古代勞動人民已掌握了防鏽防蝕的外鍍技術。而作為外鍍金屬鉻,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被一位美國科學家在高溫電解爐中第一次真正把這種金屬溶解。

與外鍍技術同時發生的還有鎏金工藝和鑲嵌工藝,以及在青銅器表面嵌入金銀絲的「金銀錯」等。安康市漢濱區原張灘鄉出土的一把青銅劍上刻劃出流暢的花紋,並在劍身花紋上塗以金泥,成了一把鎏金寶劍;旬陽縣城郊出土的青銅案,表面整金,案足為馬腿形裝,腿上部中空,飾陰線流雲紋。案高7.5釐米。案欄包角,雕雙龍流雲紋。外側陰刻幾何圖形。「鎏金」、「刻紋」等工藝的出現,使金屬工藝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新面貌,也使青銅器更加華麗精美,這一件件精美的銅器顯示了安康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原標題: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有兩種基本的方法,即塊範法和失蠟法   一。塊範法   塊範法(或稱土範法)是商周時代最先採用的,是應用最廣的青銅器鑄造法。   此方法簡單介紹如下:以鑄造容器為例,先製成欲鑄器物的模型。
  • 國之重器,青銅器的鑄造與裝飾
    今天館長給大家介紹一下青銅器主要的鑄造和裝飾技術什麼是青銅器青銅器,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剛鑄好的青銅器是金光閃閃的,因為其銅鏽呈青綠色,因而得名青銅器。中國最早出現的青銅器是1975年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青銅刀,碳14測定公元前2575~2500,樹輪校正公元前3100~3010青銅的鑄造工藝一、陶範法青銅鑄造的第一步是採冶
  • 雲南青銅器的鑄造技術
    此法在古代一般多用蝕蠟法鑄造形制複雜、具有立體效果的青銅器。西漢 銅女俑此法到現代仍適用於精密金屬器鑄造,稱此法為熔模鑄造法。古滇人鑄造的大量的造型豐富、生動逼真的立雕浮雕人物、動物形象,以及結構複雜的房屋造型類青銅器就是採用蝕蠟法鑄造的。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青銅禮器的生產製作是整個青銅時代的工業核心,有一套複雜的系統流程,後人通過對青銅器上留存的鑄造痕跡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銅器的生產流程和鑄造工藝,總結其中蘊含的工藝思想,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社會。
  • 溯源「大一統」背景下「青銅器」鑄造標準的「和而不同」
    雖然中國青銅器並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但就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造型藝術而言,中國的青銅器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在世界上具有獨特地位並引起各國的濃厚興趣的原因。這時的鑄造工藝包括了整個青銅器的規格、尺寸和成型工藝、和燒鑄工藝,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早期的青銅器多採用渾鑄法,一次成型。就是比較大的鼎也是從底部開始澆鑄,模型由一塊底範和三塊鑄範組成。而一些結構比較複雜的青銅器則使用分鑄法,將主體與附件分開鑄造,之後用鉚接法或者鑄接法進行焊接。
  • 青銅器中「青銅」的含義是什麼?青銅器又是如何鑄造出來的?
    我國的青銅時代,基本包括夏、商、西周、春秋這四大時期,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來看,自春秋末年起,鐵器開始產生,到了戰國時期,青銅器逐漸被鐵器所取代,從而進入「鐵器時代」。那麼,青銅器中的「青銅」指的是什麼?青銅器又是如何鑄造出來的呢?本文簡要敘述一下這些遠古時代的科學技術。
  • 在這個時期,已經開始了青銅器的鑄造與使用
    大量的考古材料證明,二里頭文化已進入青銅時代,二里頭文化出現的銅器,據電子探針方法定量分析的一件銅爵,含銅92%,錫7%,已知是青銅回;這是我國中原地區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器。毫無疑問,這種青銅器是在當地鑄造的,而不是通過交換或其他方式從外地運來的。考古工作者在二里頭和東乾溝遺址中曾經發掘出不少的銅渣、坩鍋殘片、陶範殘片等,完全證明了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鑄造青銅器的技術。
  • 青銅器在中華文明中有著重要意義,您知道它有幾種鑄造方法?
    無論是製作流程工藝,還是製作出來的工具,都可以說是十分的簡陋與粗糙。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又先後學會了青銅器的製作,鐵器的製作,實現了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再到鐵器時代的過度。時至今日,人們製作工藝早就不僅僅局限於鐵器與銅器了,各種新興的合成材料成了人們使用的主要材料。但是,我們不會忘記青銅器在人類文明中的重要意義。
  • 古代人的科技有限,這麼精美的青銅器是怎麼被鑄造出來的
    在古代造青銅器,通常分為採冶與鑄造兩大過程。首先是採冶。就是分別用銅礦石和錫礦石,加上木炭,冶煉出來的是紅銅和錫。持續時間最長,日產量巨大,這裡為人們供應了多少青銅器啊。其次是合金鑄造。這個複雜了,分為合金、制範、澆鑄三個工序。第一是合金,就是根據經驗或要求按多少比例把銅與錫摻在一起,在爐中加熱熔化,得到按比例混合的青銅熔液。
  • 「曾國寶藏」亮相廣州,再現先秦精湛青銅器鑄造神工
    驚世發現:揭開曾國700年之謎黃建勳介紹,1966年,京山蘇家壠出土了帶有「曾侯」字樣的的九鼎七簋,「曾國」是歷史上未曾被記載的神秘古國。1978年,曾侯乙墓的驚世發現拉開了揭秘曾國的序幕,隨後在隨棗走廊、南陽盆地、安陸和京山一帶陸續發現曾國墓葬和青銅器。
  • 實證表明:殷商鑄造過比司母戊鼎更大、更重的青銅器
    今年10月10日,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之際,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研究員何毓靈告訴記者,在多年的考古中還發現殷商時期鑄造過比司母戊鼎更大的青銅器。 1939年,司母戊鼎由安陽武官村的村民在耕地中掘出。據中國國家博物館公布的數據,司母戊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8釐米,重832公斤。該器高大厚重,氣勢雄偉,紋飾莊重,工藝精湛。
  • 為何青銅器如此珍貴?回顧青銅器發展史,了解青銅器背後的智慧
    雖然我們的青銅器晚於其他的國家,但是,我國的青銅鑄造技術,鑄造工藝,紋飾等各個方面都是要優於其他的國家的,我國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發展的最好的一個時期。這也是我們青銅器能夠在世界上引起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我國青銅器的鑄造工藝也很值得學習,因為我國的鑄造工藝使得我國的青銅器在早期並沒有完全一樣的兩件青銅器,這也就使得我國的青銅器特別的貴重。我國青銅器起源於上古時期,就是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
  • 商代青銅器應該如何識別
    與其他的投資項目不同,商代青銅器有著其他投資品種所沒有的歷史背景,同時它自身所獨有的政治色彩也更加成為了今天商代青銅器收藏投資的升值點所在。而之所以投資者們會置身於商代青銅器的收藏投資,正是因為從商代青銅器本身所固有的歷史文化中探測出了商代青銅器的稀有和珍貴性,同時精湛的鑄造工藝更是加注了投資者們的投資熱情。 2,要鑑定一件商代青銅器,應對這件銅器有整體的認識,才能作明確的論斷。要從銅質、樣式、鏽色、款識、裝飾、做工、花紋、字體、氣味、聲音等方面入手。真品當然不會有問題。
  • 簡述鑄造工藝基礎
    二、鑄造業的發展鑄造是一種古老的製造方法,在我國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一千年前青銅器時代發展尤為鼎盛輝煌!鑄造在機械製造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社會發展進步最重要的基石!根據鑄造工藝的不同流程有所差別。
  • 中國青銅器在古代冶煉鑄造技術是否發達?
    在印度河流域,青銅鑄造技術較高。匠人們熟練運用熱加工、冷加工和焊接技術製造青銅器具。在公元前10世紀前後,歐洲人已知用失蠟法鑄造銅器。而埃及在公元前1567年至1085年之間已發明了腳踏風箱這樣的冶煉設備。世界各地的冶煉鑄造技術的發展不平衡。
  • 了解商朝青銅器:分為兩個時期,不同鑄造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二裡崗遺址分上下兩層,下層出土青銅器以折唇鬲和長頸大口尊為主,上層以卷唇鬲和短頸大口尊為主。從二裡崗文化出土器物探究結果來看,青銅器鑄造技藝最重要的發展就是使用了分鑄法。青銅器鑄造方法分為土範法和失蠟法兩種。
  • 文化的瑰寶,文明的象徵,最鼎盛的青銅器時代
    「禪讓制」,死後將君位傳給了兒子,然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經考古學家研究,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就在夏朝時期。有看過一些史書上記載,夏朝的時候,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屬於青銅器的時代也從此開始,直到商朝時期一直都處於非常鼎盛的時期。夏朝的銅器種類不多,主要都是比較的工具,還有就是以鑄造兵器為主,不過,考古學家曾在夏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種青銅禮器,禮器主要是在古代繁文縟節中使用,一般多用於宴會或者廟堂之上。
  • 科學家讓泥芯「開口」 講述青銅器產地故事
    我們判定喬家院墓地青銅器泥芯的原料很可能來自南方紅土區域,且與盤龍城及左塚泥芯具有同源性。考慮到盤龍城及左塚所在地屬於楚國中心區域,據此推測此批青銅器系在楚地鑄造後輸入古麇地,這從另一角度講述了麇國為楚所滅的歷史。
  • 青銅器出現在哪個朝代 青銅器是哪個朝代的
    古時候留下來的器物有很多,青銅器就是其中一種,那麼青銅器出現在哪個朝代呢?  中國青銅器最早出現於夏朝,結束於戰國時期,中國出土最早的青銅器物是銅刀,地址是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遺址,距今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了。
  • 青銅器上的西周史
    熠熠生輝的中華文明史,相當篇幅見於青銅器,見諸其上的那些佶屈聱牙又包羅萬象的古金文,有如摩斯密碼,傳遞、講述著上古中國的歷史場景和神秘故事。後人也得以從中勾勒出一個盛景中國。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選取143件青銅器精品,它們均自帶銘文,不僅器形莊重、典雅,裝飾繁複、雅致,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較長,內容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