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春 人生目標論

2021-01-11 賈魯河畔問滄桑

人生目標論

生而為人,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想法,孩子們有孩子們的喜好,說得正規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生目標。

人生苦短,那是過去的說法,畢竟,在過去的歲月裡,聽上年紀的人說,他們的日常,常常連肚子都填不飽,所以,說爺輩父輩們的人生苦短,的確不無道理。只是今天,物質的極大豐富,社會已經走到了讓你隨心所欲吃喝的時代,這樣的年景,如果你還堅持說人生苦短,那豈不是太辜負大好年華了。

但是,人生定數,即使不苦,卻也短暫得可憐,旁人不講,就說我自己吧,活了這些年,啥也沒有做成,不覺間,卻走到了奔五的年齡。

在以往的記憶裡,說到五六十歲的人,給我的印象,他們大都是經驗豐富的長者、智者,而如今環顧自身,卻感覺自己球也不懂,啥也不會,更別扯是什麼專家教授了。

儘管這些年,我大都是以專家的名義現身,但每一次經歷過後,我都會為此而惴惴不安,自己也會不停地汗顏,總感覺我的擁有根本配不上那個所謂專家的稱謂。

為此,我常常反思,我的狀態,也許是因為自己的人生過程不夠努力,或者是眼界過於短淺,才導致今天我的人生結局頹廢不堪。可是,最近卻聽外面的傳聞說,上海財大有個錢逢勝教授,坐擁好幾家知名公司的獨董身份,但他的人生價值取向卻一點兒也沒有教授的滋味兒,還停留在動物級別的雌雄追逐交配狀態。據說,錢教授這個老傢伙,他身為財大教授,工作幾十年間,卻不思帳本預算,整天四處遊走,打聽誰家的姑娘已經長大成人。可見,奔六的上財教授,人生也沒有混出什麼人模狗樣。儘管他年入幾百萬,儘管他有精力財力可以四處撒狗糧,但真金白銀論真假,他卻現了原形,最終落個人間笑柄,也成就了他上財錢叫獸的美稱,讓我也徹底信服那句「白天做教授,晚上是叫獸」的真實性。

上財錢叫獸聞名於世不久,北大的馮仁傑教授就坐不住了,他瞄了一眼錢叫獸的所為,一臉的不屑:「切,小樣兒,還南方人呢,泡妞兒都不會,淨弄些霸王硬上弓,一點兒也不講情調兒,還教授呢?呸!看我的」。

果然,北大馮仁傑不愧是名校「人傑」,你看他雖然也是管不住褲襠的主兒,但人家對異性的追逐,至少每一次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名號:「我們是男女之間交朋友」,只是,年輕氣盛的馮仁傑教授,估計是平時日子太過滋潤,各種動物鞭也攝入太多,最終,慾火燒身的他,每天都需要與好幾個不同的異性媾和,好吧,腳踩幾隻船的日子,就像紙包不住火那樣,終於有一天,馮教授的慾火燒穿了他的人設......

社會發展到今天,連教授都不像教授了,這叫我們最低成的老百姓,情何以堪啊!

大家都知道,再過幾天,2019年就要收官了,按說這幾天,是可以好好休整一下,然而,近在咫尺的各種考核,甭管你是大人或是孩童兒,我們國人,都走進了被困擾的節奏中。

這幾天裡,在朋友圈,勵志的文章越來越多,它們有歌頌2019的,言辭灼灼,說自己過得不錯,2020,他打算接著繼往開來,這是生活向上的好事兒;當然也有人停止一直以來,喋喋不休的懊悔與吐槽,寄希望趁著辭舊迎新的機會,把一身的晦氣隨著即將過去的舊年,讓它們一起遠遠地滾開......諸如此類的各種感慨,看多了,總有視覺疲憊的時候,所以,在2019年的最後幾天裡,2020年的新年還未開門,我的精氣神兒竟倦了起來。

現如今,明擺著的一個事實,是我這樣一個中年男人,遇上過大年的大喜日子,卻要奮不顧身,上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哄父母開心:老人家忙活了一輩子,圖的就是一家人能夠開開心心,尤其是在過年的那一天,老人家的願望,無非是一大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個團圓飯什麼的。

然而,人在江湖,凡人的生活,人常有無法分身的機會,若不是如今的信息技術發達,打開視頻,就可以天南地北地聊上半天,不然,像我們這些飄在外鄉一族,單鄉愁的繚繞,都夠我們長籲短嘆地喝上一杯。

上有老照顧,那是表達孝心,下有娃兒要撫育,這是做人的義務,只是,世間百態,養兒育女,卻不是每一個做父母的,最擅長的事兒。

君不見,過年,在過去,是過關。

經濟緊張的時代,啥都短缺,難的是委屈了人們的口嘴,而如今呢?在信息發達的今天,社會財富已經積累了許多,但欲望的膨脹,卻讓我們做父母的更加為難:你看看吧,現如今小學二年級的一道數學題,都能把我這個當爹的理科生,目不轉睛地瞅半天,依然找不到頭緒,萬分為難。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求助於萬能的朋友圈,你猜怎麼著?一直傲嬌地朋友圈一下子不再萬能了,分分秒秒間,朋友圈變成了讓人看不懂的懵圈兒,難怪,這年月,為了下一代的學習成績,能認識家附近的學校老師已成剛需,朋友圈裡,若誰說他是老師,或者說他有你家附近的老師關係,我的天,那我們必須立即馬上屁顛屁顛地巴結他們。

臨近年終,大人要交年終總結了,孩子們要走上考場,一決雌雄,看看誰是英雄,誰是好漢?這樣一折騰,好有情調兒的過大年,變得比那個傳說中「年獸」來了,還要癲癇。

這也難怪,在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的今天,昨天走在上班的路上,我偷聽到一個小朋友說,為了期終考試,老師已經把他逼迫到想拿刀砍人的狀態。

這樣的話,讓我的小心臟,一陣接一陣的緊張起來.......

相關焦點

  • 「三論」是人生不可迴避的定律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就像一場賭局,其間什麼風景都有,什麼變數都會發生,有許多偶然性,企圖以預測的方法掌握命運中的不確定性,其實很難。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有些東西仿佛是規律的,是可能參透的,其中「三論」我以為就是人生的基本規律:人生平衡論:人生仿佛有種神奇的力量在左右著,總以公平的方式來維持著它的平衡,仿佛背後總有一個無形的的手在做著調節,每給你關上一扇,就給你打開一扇門,造物主遵循著平衡法則。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追求相反世界的東西。因為相反,所以我們窮追不捨的東西,往往在別人那裡是舉手之勞。
  • 張輝:人生概率論
    對我而言,我只遵循一種理論:人生概率論。我用概率去解釋成功,也去解釋失敗。尊重概率,讓我大大提高了成功的概率,降低了失敗的概率。按概率行事是行之有效的,也是枯燥的。但尊重概率的人,一般都有更好的運氣。「微習慣」,就是一種枯燥,但尊重概率的習慣。微習慣,是指即使被壓縮到極致,依然可以堅持的習慣。所以,微習慣是為了「沒有任何藉口的堅持」而存在的。
  • 人生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無頭蒼蠅四處打轉
    有一個清晰的人生目標至關重要,要想清楚這件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雖然信仰並非幫助人們做出決定的唯一來源。但如若沒有目標,人生會變得空洞無物。如何分配你的時間、精力和才華,最終決定了你的人生戰略。人生沒有目標,那也是一種目標。行動才是主要的。鹹魚的歸宿是大海,那淡水魚再翻身也只是在淡水中存活。我們有很多時候,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你沒有實現的時候,你覺得你的人生是多麼的沒有價值。可是當你實現了呢,你會發現,那只不過是人生需要走過的道路。
  • 譚好哲:「文學革命」與中國現代「人生論」文藝觀的確立
    而在這其中,貫穿百多年、在不同時期起起伏伏的「人生論」文學觀就是藉由五四「文學革命」才確立下來的一種嶄新的現代性文學觀念。具有現代意識、以現代人學觀念為基礎的「人生論」文學觀雖然在以梁啓超為主要代表的近代文學革新運動中就已初露先聲,但主要是在五四「文學革命」運動時期才真正確立起來的。
  • 「量子論」裡看人生?
    波恩的「概率解釋」,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和玻爾的「互補原理」是「量子論」「哥本哈根派」的三大支柱。
  • 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價值觀
    這是一種偏重於講怎樣做人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生價值學說。中國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學者,對於人生價值的內涵、類型、層次、標準等問題,都有充分的論述,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早在先秦時代,諸子百家就紛紛提出各具特色的人生價值學說,如孔子提出「義以為上」的道德至上說,墨子主張以「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為最高價值,宣揚崇尚公利的功用價值觀。老子提出美醜、善惡相互依存說。
  • 論會計目標與會計假設的邏輯關係
    而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於人們難以理順會計目標與會計假設之間的邏輯關係。二者的邏輯關係可表述為: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研究的唯一邏輯起點;會計假設從屬於會計目標,在會計目標確定以後,會計假設需要根據會計目標的要求來提煉、修訂或補充。
  •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卻沒有提出進化的目標
    科學共同體的專注與排外在常規科學期間,進步相對來說比較明顯,一是因為科學共同體的成員非常專注,在範式的統一指導下,科學共同體的成員不必去考慮基礎原理的真假,只需要全心投入預定的研究目標即可;二是因為科學共同體具有排外性,他們的成果只能由內部成員進行評價。
  • 加強自我領導的能力,明確人生目標跟使命
    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多年,發現自己的目標跟方向不是這樣子的,不換行業以及領域自己過得不開心,換行業以及領域又必須從零開始,陷入無限的糾結當中。如果我們從一開始行動之前,先花點時間想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裡?我們需要往哪個方向走。這樣就不至於走錯方向。書中有一個形象的例子。把我們的領導以及管理,思維以及行動說得很形象。領導是著眼於我們行動的方向,我們的戰略目標。
  • 目的論 - 顛覆傳統因果論的阿德勒心理學
    阿德勒根據自己的理論開創了「個體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死板的學問,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可以說領先時代100年的阿德勒思想非常超前,他的觀點極具前瞻性。這也是為什麼當時歷史條件下,甚至阿德勒之後百年之間,很多人都知道弗洛伊德或榮格,而阿德勒卻較少人知曉的原因所在。
  • 「原因論」和「目的論」,生活中你更偏向哪個?
    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原因論」和「目的論」?「原因論」提倡萬事尋求它的根源,也就是尋找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而「目的論」則完全相反,它提倡當下的「我」便是一切的結果,對過去的回憶以及對記憶的定義,這都是來自「我」的選擇,取決於我賦予過去什麼樣的意義,一切以「我」出發,這裡是起點,從而由「我」來決定事情的走向。
  • 人生如果沒有目標那與無頭蒼蠅有什麼區別?
    人要有夢想,夢想的前提要有一個目標,毫無目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明天去做什麼?去完成什麼?那有什麼可能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你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成就自我!
  •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逆襲人生,告訴你如何制定目標
    創辦「媛創文化」做CEO,開課,寫書,人生實現華麗逆襲。與劉媛媛出身一樣的人很多,與劉媛媛一樣努力的人也很多,但為什麼努力的人那麼多,成功的人卻寥寥無幾呢?翻開劉媛媛寫的《精準努力》便可發現這個女孩有多智慧,她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能夠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扎紮實實的行動。
  • 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始終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地位,不要因為對方的崇高而覺得自己無足輕重,地位不同,其價值也就不同。不論何時何地,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應該相信自己,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只要你有堅定的信心,世上沒有不可到達的高峰。
  • 本體論和認識論
    皮浪的懷疑論斷無意中勾勒出了哲學發展的的一個脈絡,即本體論哲學,認識論哲學和語言哲學。 哲學和科學密不可分。我們做任何科學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兩個基本的哲學問題。第一個問題,現實的本性。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存在?解決這類問題的哲學領域叫做本體論。第二個問題,獲取知識的方法。
  • 博弈論大師人生最後一場意外的博弈——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李華芳從機場回家有多條道路可供選擇:可以走較快的收費公路,可以走較慢的普通公路;從機場回家的交通工具也有不同的選擇:可以乘的哥甲的車,也可以乘的哥乙的車;甚至坐上車也有不同選擇:可以繫上安全帶,同樣也可以不系……如果用博弈論的理論框架來看待人生
  • 孫正聿: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
    孫正聿: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2017年06月30日 22:17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孫正聿 字號 內容摘要:
  • 掌握「記憶筆記法」,去實現人生目標吧
    ②聚焦目標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記憶的效果最佳,那麼就要集中學習真正重要的東西,也就是說先確定好自己的記憶目標,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記憶的準確性。結語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 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去學習,讓自己始終保持前進的狀態,才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情。只要你擅長記憶,學會用記憶筆記法,那麼就勇敢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吧!歡迎關注@龔小年筆記,分享讀書筆記,分享快樂生活!
  • 從認識論到生存論——走進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
    摘要: 懷疑論作為「一種有教養的意識」,凝聚著眾多思想流派及其思想家的智慧。在認識論的視野中,人們從懷疑論在人類認識及科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和產生根源兩方面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作了充分的論證,但是人類的日常生活、科學存在及科學成功發展的事實與理性邏輯的同一性卻在實際上堅定地消解了懷疑論存在的一切合理性,從而使在認識論視野中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所作的一切努力成為徒勞。
  • 投資與進化論
    進化論這個詞很容易導致大家的誤解,致使很多人認為自然界的生物是在不斷的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