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圖集】首屆北京當代看展地圖 五大板塊重點作品全展示

2020-11-26 搜狐網

原標題:【雅昌圖集】首屆北京當代看展地圖 五大板塊重點作品全展示

首屆「北京當代·藝術展」將於2018年8月30日至9月2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作為一個全新的展會,「北京當代」把展會的形式作為突破點,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推廣,把與中國密切相關的當代藝術畫廊作為核心的合作夥伴與命運共同體,旨在打造一個與當下藝術生態及社會各層級密切相關的藝術交易、展示、交流的頂層平臺,把已獲得文化主體性與價值系統性的當代中國藝術推介給文化市場和社會公眾。

「北京當代」2018分為「藝述」、「價值」、「未來」、「活力」和「眾望」5個單元。

首屆「北京當代·藝術展」共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臺灣等地的32家畫廊參加「價值」與「未來」兩個畫廊版塊:

阿拉裡奧畫廊、艾可、AYE畫廊、BANK、北京公社、本來畫廊、博而勵畫廊、C龍口空間、常青畫廊、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東京畫廊 + BTAP、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膠囊上海、空白空間、馬凌畫廊、麥勒畫廊、沒頂畫廊、魔金石空間、墨齋、佩斯畫廊、千高原藝術空間、前波畫廊、拾萬空間、Tabula Rasa畫廊、天線空間、Vanguard 畫廊、星空間、亞洲當代藝術空間、亞洲藝術中心、楊畫廊、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以及這個店。

「價值」是「北京當代」的畫廊單元,將邀請與中國密切相關,且具有畫廊家意識的25家畫廊平等分享本單元的3000平米空間,呈現出高水準、多樣化的當代藝術畫廊的價值。「未來」是「北京當代」呈現最新藝術動向的單元,通過專門區域的畫廊展位去展示特定的新媒介、新類型、新主題的藝術創作。本次「未來」單元聚焦於攝影、錄像、影像裝置、媒體藝術、視覺裝置等泛影像藝術,共9家畫廊參加。

金炳昊,《Doubts about the memory》,2016,不鏽鋼上氨基甲酸乙酯塗層,600(h) × 200× 200 cm

韓家泉,《擺設》展覽現場,2018,布面油畫,尺寸可變(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李傑,《A Portrait》,2015-2016,乳膠漆、印表機墨、鉛筆、膠合板、窗簾及電扇,尺寸可變

唐狄鑫,《來臨》,2017,布面油畫,100 × 100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羅明君,《此時此地》,2016,布面油畫,180x280cm

陳彧凡,《真實的假象-金》,2015,布面丙烯綜合、霓虹燈管,180x180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馬克·霍洛維茨,《後歷史》,2017,假花盆景、陶瓷盆、貝雷帽、銅盤、貂皮、聚酯繩、環氧樹脂、合成樹脂、噴塗顏料,94 × 30.5 × 27.9 cm

佩特拉·科特賴特,《首飾黑客程式設計師.3ds》,2015, 數碼繪畫在比利時亞麻布上,119.4 × 235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北京公社

趙要,《精神高於一切:1704101128 བསམ་བློའི་མཐོ་ཚད་ཀུན་གྱི་མཆོག》,2018,數碼列印、金箔,87 ×123 cm

趙要,《精神高於一切:1703071008 བསམ་བློའི་མཐོ་ཚད་ཀུན་གྱི་མཆོག》,2018,數碼列印、金箔,87 ×123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劉聲,《西三011》,2018,紙本水彩,101 × 66 cm

蕭開愚,《他們來了》,2014-2015,紙上焦墨,145 × 363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歐勁,《無題 120》,2018,木板、丙烯、綜合材料,100 × 80 cm

烏萊,《白色面膜,白色塗改》,1973-2016,彩色感光哈內姆勒氧化鋇照片,31 × 32 cm × 6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娜布其,《空間外的風景No.1》,2016,不鏽鋼、烤漆,60 × 50 × 50 cm

吳笛,《9-24》,2017,木板油畫、金箔,220x150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喬瓦尼·歐祖拉,《靜物畫-虛假的肉體》,2017,絲絨平紋織物上藝術微噴,140 × 205 cm

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託,《二減一》,彩色, 2015,鏡子,鍍金木框,每個180 × 120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徐小國,《經驗秩序3》,2017,布面油畫,230 × 290 cm

趙趙,《一秒》,2018,布面油畫,200 × 300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SHIMURAbros,《浮雲2018》,2018,鏡子,光學玻璃,電線,木頭,84 × 84 × 17 cm

菅木志雄,《作為整體的》,1986,木,顏料,44.5 × 43.5 × 5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段建偉,《吸菸》,2010,布面油畫,40 × 30 cm

呂楠,《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 No.18:一個孩子的葬禮,雲南》1993,銀鹽紙基,畫面27.1 × 40.6 cm, 紙張40.6 × 50.8 cm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蔣立,《五環》,2008,列印膠片、燈箱,48 × 41 × 7 cm

蔣立,《紅日》,2017,車漆、不鏽鋼,117 × 94 × 2.5 cm × 3(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王拓,《漩渦》 ,2017,三頻4K同步影像裝置 ,10』00」(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周育正,《電鍍金,保持冷靜,鍍鋁鋅版,祈禱,漸層,灰燼,抗議,不均,不滿,本,香爐,佼存,激動,擊,日光。二》,2016,不鏽鋼板,塗層鋼板,霓虹燈,油畫,石膏,水果,290.5 × 230(H) × 29.5 cm

艾域克·柏達,《毫米繪算紙(小白金)》, 2018,毫米紙,130 × 100 × 3.2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鞠婷,《珍珠060118》, 2018,木板丙烯,124 × 154 × 6 cm

Michel Comte,《侵蝕》,2018,陶瓷、巖鹽、礦⽯粉末及礦物質顏料, 33 × 33 × 10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沈莘,《夜鶯的挑釁#1》,2017, 單頻高清錄像,23'

商亮,《好獵手N0.5》,2017,玻璃鋼、織物,60 × 30 × 30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管勇,《白色》,2011,布面油畫,180 × 220 cm

蔣志,《舊顏 02》,2016-2017,藝術微噴,220 × 150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楊詰蒼,《無題》,1987,紙本水墨,183 × 99 cm

鄭重賓,《移動的兩極》, 2018,墨、丙烯、宣紙、鋁,190 x 175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洪浩,《有邊之十六》,2018,布面上油彩、塑形材料及鋁塑板,118 x 195 x 6 cm

尹秀珍,《黃油 2 號》,2017,彩色照片,149.5 × 163.5 cm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楊述,《WT 2018 No.4》,2018,布面丙烯,180 × 260 cm

陳秋林,《桃花 No.1》,2009,收藏級噴墨列印,哈內穆勒超平滑305克,153 × 123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塔可,《大明湖》,2015,泛銀,硫化鋇紙,80 × 53 cm

郭鴻蔚,《雪中橙NO.2》,2017, 布面油畫,200 × 150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仇世傑,《萬億分之一飛秒的現實》,2016,鋼筋、實木柜子、泥塑,尺寸可變(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張晉,《談特斯拉先談鋰電池》,2016,裝置、機械電錶、交流淨化電源、直流電源、18650鋰電池、黑莓9900手機、等離子揚聲器等等,尺寸可變

李濤,《人質》,2016,裝置,鋁,氧化鋁,刨花板,纖維板,ABS塑料,紙,丙烯酸漆,氟碳漆,聚氨酯,聚丙烯塑料,胡桃木,不鏽鋼,330 × 221.6 × 7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李明,《反饋(上)》,2018,5通道高清錄像(1080P,彩色,有聲,同步器播放),28'58''

尉洪磊,《,#1》,2018,黃銅,不鏽鋼,鐵絲,紙,小米,104 × 36 × 57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廖斐,《足球場》,2015,攝影,43.5 × 55 cm

廖斐,《一件短暫的真空雕塑》,2015,單屏影像,9'44''(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溫凌,《迷彩T恤衫2018之4》,2018,布面油畫,200 x 150 cm

韋嘉,《無名》,2018,布面丙烯,80 × 70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胡為一,《複眼》,2016, LED燈,攝影照片,亞克力玻璃,100 × 120 cm, Edition of 3

高俊宏,《博愛》系列,第三幕 黑色的災變,2016,三頻彩色有聲影像,16'52'', Edition of 5(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杭春暉,《被形式遮蔽的信息 No.4》,2018,綜合媒材,104 × 70.5 cm

李真,《善變》,2012 ,銅雕,69.5 × 30 × 39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徐文愷,《我是我的觀察者》,2017-2018,單頻彩色錄像、網站,15』32』』

徐文愷,《頭像》,2017,Gif動畫、屏幕,10』41」(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傅饒 , 《五月的風》 ,2018,紙本油畫 ,63×44cm

劉港順,《收藏始於限制》,2014,布面油畫,150x150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米凱勒·喬亞喬費拉,《寫一個夢》,2017,陶,15 × 8 × 2.2 cm(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展)

「藝述」是「北京當代」的策展單元,作為整個展會的價值引擎,將委任策展人在藝術價值梳理的框架下邀請藝術家及他們的重要作品參加,為當代藝術鑑賞和收藏提供一個具有價值敘述路徑的認知地圖。本屆「藝述」聚焦於當代中國繪畫,在「繪畫地圖」的主題下,60位繪畫藝術家將參加此次1500平方米空間的特展。

在這一主題下,策展人希望以當代性在中國的基本問題面向及實踐路徑為坐標,「測繪」出一個中國當代繪畫的認知地圖。這些基本的問題面向既涉及中國的藝術如何回應近代以來的外部影響,如西方美術中的寫實主義傳統、現代主義傳統;也包括當代中國的藝術家如何重新認識自身的傳統,如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及兩者之間長期互動的傳統。在面對這一系列外部與內部的傳統的同時,當代中國的繪畫也面對著諸多的當下問題,如藝術與社會、精英與民眾、國際與本土、已知與未知……進而不得不被捲入在「當代性」這一思想事件與經驗遭遇中。

劉小東,《Green Pub》,布面油畫,220 × 225 cm,2013

劉野,《 Book Painting No.9 (Rainer Maria Rilke, Kurze Prosa. Reclam, 2012)》,布上丙烯 21 x 30 cm,2015

唐狄鑫 ,《地毯》,布面油畫, 200 × 300 cm,2016

季大純,《鳥花》,布面丙烯,150 × 150 cm,2006

廖國核,《壞人在你後面》,布面丙烯,200 × 240 cm,2009

徐累,《互山-1 》,紙本,61.5 × 210 cm,2017

徐震®,《進化-莫高窟249窟主室南壁》,萊格納面具,布上油畫,200 × 140 cm , 2017-2018

李姝睿,《 裂風》,布面丙烯,140 × 487 cm,2017

楊茂源,《工作室1號》,紙上綜合材料和灰塵,101.5 × 66.5 cm × 10,2014

楊詰蒼,《 十一日談:芥子園 》,絹本重彩,179 × 143 cm × 5,2015-2018

楊述,《WT No.6》,布面丙烯,200 × 150 cm,2018

梁銓,《 1950年2月之二》,色、墨、宣紙拼貼,160 × 122 cm,2018

王光樂,《 壽漆180507》,布面丙烯,146 × 146 cm,2018

王興偉,《香蕉和懷孕的梨》,布面油畫,150 × 200 cm,2014

郝量 ,《結廬五》,絹本重彩,171 × 96 cm,2017

閆冰,《蘑菇2號》,布面油畫,130 × 180 cm,2018

「活力」單元是「北京當代」專門設置的把當代藝術與生活美學相結合的單元,將邀請不同的機構與品牌參與,通過設計、時尚及流行文化把公眾與當代藝術連接起來。其中,UCCA藝術商店將與青年設計師賀榮凱再次合作,以藝術家徐冰的代表作品《地書》為理念,打造Pop-up概念店;YOHO!旗下YO!GALLERY與YO!COFFEE聯合潮牌THETHING及百年甜品店COVA跨界玩藝術;第六季「公益星設計」相繼獲得明星大使Jessie J、謝娜、關曉彤、韓庚、火箭少女101助力,邀你見證明星藝術才華呈現;匠心家具品牌「素元」在「北京當代」現場營造舒適聊天室,用設計表達中國文化內在精神的審美探索。

「徐冰:思想與方法」限量藝術商品

「徐冰:思想與方法」限量藝術商品

徐冰:思想與方法」限量藝術商品

「徐冰:思想與方法」限量藝術商品

「徐冰:思想與方法」限量藝術商品

Dior Lady Art 藝術家限量合作系列手提包——洪浩

Dior Lady Art 藝術家限量合作系列手提包——洪浩

YOHO!此次將潮流文化帶入當代藝術,聯合潮流藝術家TAVAGrafflexJudas ArrietaRobyn WardMOA&SEB首次亮相北京當代藝術展。現場參與互動就能贏取北京當代與潮流品牌THETHING共同推出的藝術家聯名限量服飾,還能獲取潮流藝術家限量衍生品,品嘗LVMH集團旗下百年甜品店COVA精選甜品。

「眾望」是「北京當代」與品牌合作的單元,將把當代藝術中最具有標誌性、傳播性、參與性的藝術作品在展場入口大廳呈現。「眾望」將呈現藝術家周力、王鬱洋的大型裝置作品。

周力,《環之二》,不鏽鋼烤漆,L:8m W:5m H:2.5m,2018

周力,《環之二》,不鏽鋼烤漆,L:8m W:5m H:2.5m,2018(圖片來源:周力工作室)

王鬱洋,《奇點》,2015

王鬱洋,《奇點》,2015(作品版權歸藝術家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雅昌專稿」唐宏峰:圖集熱與元媒介——關於《蜻蜓之眼》的媒介分析
    為此,雅昌藝術網與今日美術館合作製作了「徐冰《蜻蜓之眼》」專題,從社會、文化、美學等層面,對這件作品及其意義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讀。下文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助理教授唐宏峰的觀點。《蜻蜓之眼》是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製作的一件影像作品,該作品是全部由監控視頻影像剪輯而成的劇情長片。《蜻蜓之眼》充分說明了當代生活即時性地複製出自身的影像副本,而這一副本已經成為一種肉身現實的索引與印記。
  • 「永不落幕」的藝博會28日將在青島啟幕 九大板塊打造藝術盛會
    旨在通過搭建優質文化藝術資源的展示平臺,以及藝術院校、院團、行業企業的交流互動平臺,促進各類藝術成果交流互鑑,緊密對接藝術和產業資源,推動文化、旅遊、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去年,青島成功舉辦的首屆藝博會,是藝術賦能時尚城市的一次大膽探索和精彩亮相,為青島搭建了一個面向海內外的藝術展示交流平臺,也為我們堅持辦好藝博會積累了寶貴經驗。
  • 2020年11月北京消費季七大板塊重點活動
    2020年北京消費季11月有哪些活動?  北京消費季每月一個新主題,11月將圍繞「京城好物直播月」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線下促銷」形式,開展「好物·京彩直播」「好物·甄選惠購」等七大板塊195項活動,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激發消費活力。
  • 博物館日好展,籌備@武漢2020,首屆希克獎,成都考古新發現
    香港藝術家楊嘉輝為首屆希克獎得主5月13日,香港博物館M+宣布,香港藝術家楊嘉輝獲頒首屆希克獎,北京獨立策展人楊紫獲選首屆「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研究學人。作為創始人,烏利.希克看到首屆圓滿舉行表示十分欣喜。希克獎和「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意在表彰中國藝術當代實踐及新研究的重要發展。
  • 六大板塊,薈萃近3000件作品!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全城開展
    來源:讀特     嘉賓觀看展覽  11月22日上午,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舉行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及嘉賓合影  深圳國際攝影大展是由中國文聯批准,中國攝影家協會和深圳市文聯聯合打造的國家級、國際性文化品牌,被中國文聯列入工作要點,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的重點項目
  • 策展團隊|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 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全城開展 六大板塊薈萃近3000件作品
    展覽現場 晶報訊(記者 段鳳英/文 高雷/圖)11月22日上午,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舉行開幕式本屆大展以「城市·先行」為主題,突出「先行」的核心理念,分為「徵稿主題展」「專題邀請展」「手機攝影展」「攝影企業展」「分會場平行展」「主題學術研討會」六大板塊,展出近3000件攝影作品,呈現深圳、全國乃至世界攝影領域璀璨的成果和城市發展的繽紛畫卷。 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於11月10日至29日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主會場亮相。
  • 【雅昌專稿】康海濤:70年代的姿態 由形式向文化心理的內化演變
    他近期創作的《牆》、《光的記憶》等作品,以其複雜深刻的精神體驗、隱晦而睿智的抒情姿態,以及淡然而恢宏的成熟氣度,充分體現了中國「70後藝術」的新境界。▲藝術家 康海濤對話者:藝術家 康海濤對話者:策展人 方志凌雅昌藝術網:裴剛兩種線索並行的創作方法雅昌藝術網:今年的展覽與之前的展覽比較有什麼不同?
  • 廣東公安舉辦首屆警察形象創意作品展
    為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從1月8日開始,廣東省公安廳在廣東公安美術館舉行為期一個月的「致敬平安守護者」首屆警察形象創意作品展,集中展示獲獎作品,以多元化藝術形式、融媒體傳播方式展示公安機關良好形象。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編制完成並發布
    2006年1月6日,民政部、國家測繪局、中國地圖出版社在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發布會暨首發式。民政部副部長羅平飛、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出席發布會,並分別介紹了建國後我國行政區劃、地名和行政區域界線等方面的成就和編製圖集的有關情況。
  • 透過當代藝術,感受油罐藝術中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和想像中的藝術館不太一樣,這裡似乎並不只屬於藝術家和文藝青年,佔地面積六萬平方米的油罐內外,前來看展的遊客既有年過耄耋的老人,也有還穿著校服的學生,甚至還有剛剛晉升父母的小夫妻抱著襁褓中的嬰兒一同前來,感受當代文化藝術氣息。上海人有看展的習慣,在全國來說,上海也算得上主動花錢買票看展氛圍最濃的城市。
  • 全球化、市場化、去政治化 中國當代藝術的十年之變
    蔡國強2008年北京奧運會擔任開閉幕式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  國際化與體制內,中國當代藝術的新十年  2008年,北京奧運會擔任開閉幕式的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時2013年8月14日,國家畫院當代藝術中心為方力鈞舉行了小型的聘任儀式,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向其頒發了聘書,受聘為中國國家畫院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隨著語境的變遷,當代藝術與體制,逐漸從對抗走向了共生。  在體制接納的同時,這十年間,中國當代藝術也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漸找到自己多元方向。在北京奧運會當年,蔡國強的回顧展《我想要相信》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開幕。
  • 夜行地圖榮獲2020北京文化消費品牌榜之十大文化消費創意IP
    2021年1月12日,北京文化消費高峰論壇暨2020北京文化消費品牌榜發布儀式在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展示中心序廳成功舉辦,兩個多月來,共有327家文化企事業單位參與,開展近370項活動,累計舉辦各類文化消費活動11277場次,吸引23.89億人次參與,實現了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雙贏"的年度工作目標。
  • 韓城燈光藝術節:四大板塊六大看點邀您開啟唯美夢幻之旅(組圖)
    本屆燈光藝術節按照「突出重點、做精節點、打造亮點、兼顧全域、帶動產業」的思路,分為新城、古城、澽水河和國家文史公園四個板塊。新城板塊主要以創意燈光和光雕作品為主,展現韓城歷史人文情懷和現代都市魅力;古城板塊採用傳統燈光和現代光影藝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裝扮,以濃鬱的古色風格打造特色古城一條街;澽水河板塊布設國內展區和國際展區,同時增添6艘遊船,遊客可在河上欣賞燈光,感受韓城之美;國家文史公園板塊布設本屆燈光節最大燈組《盛世華章》。
  • 六大板塊展示工業設計力作
    17日,記者來到位於雄安新區容城市民體育運動中心的工業設計創新成果展,提前探訪展館的六個板塊,併到國際先鋒設計科技體驗館,體驗前沿設計科技。 記者看到,展區共劃分國際及海外經典設計展區、國內先鋒設計展區、日本「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展區、新一代信息技術領軍企業展區、5×10:混合空間設計實驗室、河北本土設計成果展區六個板塊,主要展示國際獎項獲獎產品及國際設計經典作品、港澳臺及內地各地原創設計最新產品、日本「一村一品」運動標誌性文化及手工藝品、河北本地知名代表企業及最新設計精品。
  • 中國首部《南北極地圖集》出版 極地影響力提升
    《南北極地圖集》  人民網北京1月22日電(記者段欣毅)我國第一部反映南北極自然地理環境與我國南北極測繪科學考察成果的地圖集《南北極地圖集》日前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該圖集的首發儀式於22日下午在中國測繪創新基地舉行。
  • 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和「新時代中國交響作品原創精粹」出版項目啟動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史競男)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和「新時代中國交響作品原創精粹」出版項目《致祖國》19日在京同步啟動。記者從19日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音樂學院和人民音樂出版社聯合在京主辦的展演啟動儀式及《致祖國》出版發布會上獲悉,為展示70年來我國交響樂的創作成果,中國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等多支國內著名交響樂團將在北京、天津、上海以及青島、哈爾濱、成都、深圳等多個城市舉辦約15場精彩演出,展現中國當代作曲家的70部優秀交響音樂作品。
  • 我國極地科學考察25周年 《南北極地圖集》出版
    《南北極地圖集》首發儀式    在我國極地科學考察25周年之際,一部由國家測繪局、國家海洋局聯合監製,極地測繪科學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主編,眾多測繪、極地專家傾情打造的我國第一部反映南北極自然地理環境與中國南北極測繪科學考察成果的地圖集
  • 拓展藝術邊界 關注青年人才——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亮點頗多
    12月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相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陣容強大,亮點頗豐。本次展覽作品包括繪畫類、影像類、裝置類3大類,細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坦培拉、綜合材料等10餘個小類;涵蓋極簡主義、新表現主義、行為藝術、觀念藝術、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等諸多藝術流派。展覽藝術家陣容強大。策展人提名展參與的125位藝術家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數享有世界聲譽。
  • 2019北京國際攝影周七大活動板塊精彩紛呈
    2019」以「影像:時間·記憶」為學術主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一帶一路」為內容主題,以中華世紀壇為主場,涵蓋七個板塊活動,分別為開幕日活動、主題展單元、專題展單元、特別展單元、攝影市場、分會場、影像北京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