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一個充滿奧秘的生態系統,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依存、有機循環、相互制約;它是所有生命形成的共同體,這個龐大的生命體如此浩渺神秘,人類對它的了解還十分有限,對自然界的依賴和保護伴隨人類的發展持續到今天,然而越來越壯大的人類與自然的衝突也在快速升級。環境問題逐漸表現出全球性和嚴重挑戰性的特徵,我們需要把人類的需求和環境保護的要求聯繫起來,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更智慧地的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緩和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使保護真正成為滿足人類長期可持續需求的必要行動。我們期待,人類對於地球的開發與利用,未來將會得到詳盡的規劃以及更細心的經營,把對自然的損害降到最小。
自然保護的道路,道阻且長 攝影:He Jinghua
自然保護工作,是一份最需要時間與智慧澆灌的事業。無論是植樹造林、荒漠化治理、溼地保護、物種保護,還是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無不需用科學的方法和數年、數十年的努力,才能有所起色。我們需要:
更大規模
攝影:Erich Schlegel
農田和牧場覆蓋了地球表面近40%的土地,消耗了約70%的淡水資源;農業對化肥依賴性的使用也對水源造成了大面積汙染。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我們對糧食需求也在增長。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100億左右。未來,全球食物的供應量需要增長60%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但按照現有的生產方式,地球很可能會不堪重負。我們能否有足夠的糧食,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我們的農業生產方式。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大規模發展可持續農業、更大規模地應用生態友好創新技術成為當務之急。我們可以通過推廣合理輪作、覆蓋作物種植、養分管理、蜜源植物種植等以自然手段為基礎的農業生產技術,改善土壤健康狀況的同時提高農業生物多樣性。最小化環境代價的同時,保證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數量安全,恢復並充分發揮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和生態功能。
更快速度
攝影:Alvaro Laham
氣候變化被廣泛認為是當今地球面臨的超越地緣政治的頭號威脅、最為嚴峻的挑戰。氣溫升高一兩度,這背後潛伏著各種可怕的災難。氣候變化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乾旱、洪水、熱浪、風暴等惡劣天氣發生;瘧疾和腹瀉等疾病加速擴散;城市中的熱相關死亡個案將不斷上升。而全球範圍內,各種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強度、頻率及持續的時間和範圍都已在顯著增加。可以看到,氣候變化的危害和影響已經現實發生了,應對氣候變化變的越來越緊迫。採取快速、一致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更具智慧
攝影:Ed Wray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自然保護挑戰,我們需要保護方式的大規模創新,推動通過具有顛覆性的、商業價值的科學技術的應用來應對糧食、水、氣候的挑戰。科學技術在金融、醫療健康和運輸等領域綠色轉型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更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技術革新將在解決環境問題方面會發揮更加積極作用。我們看到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科技創新,推進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如此重要,在1961-2005年間,我們通過改進植物遺傳、化肥、灌溉、殺蟲劑和其他管理措施,在全球耕地面積僅增加了27%的情況下,使農作物產量增加了162%。這使得數百萬英畝的森林和草原免於毀壞,避免了以億噸計的溫室氣體排放。讓保護工作更具智慧,更好地運用創新技術,通過科技更多地了解自然,由此得以更好地保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