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統計顯示,我國在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論文數量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研究大國,表明我國在科學研究的主導地位日益壯大。
據日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NISTEP)整理科睿唯安( Clarivate)提供的數據後表示,我國目前發表的頂尖科學論文佔比為19.9%,高居全球之冠,美國以18.3%位居第二。這些數據統計經同儕評閱(peer-reviewed)、刊登在科學期刊的論文數量。
資料顯示,在2016到2018年期間,我國每年平均出版305,927篇論文,高於美國的281,487篇論文;德國以67,041篇論文位居第三,佔總比重約4.4%。
論文產量是衡量一國研發活動(R&D)的基準指標。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早已推測,我國的論文產量已超過美國。
我國在2016到2018年這段期間的論文產量,比1996至1998年暴增18倍,也比2006到2008年間增加3.6倍。
根據報告,我國研究論文的質量也持續追上美國。在2017年全球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論文中,美國佔24.7%,我國以22%緊隨其後。在引用最多次的前1%研究論文中,美國佔29.3%,我國佔21.9%。
我國對科學貢獻與日具增,要歸因於下重本投資研發,以及研究人員持續增加。若以購買力來計算,我國2018年投入5,540億美元在國內研發總支出,同比增加10%。
美國在研發領域依然獨佔鰲頭,2018年的國內研發總支出達5,810億美元,但僅比一年前增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