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了兩年多的中國「人造肉」預計9月上市,你願意吃嗎?

2020-10-18 壹素界

當「人造肉」在西方國家沸沸揚揚火得不行的時候,中國的很多朋友只能隔岸觀火,旁觀別人的一次次突破。

就在前兩天,長江日報報導:中國第一代「人造肉」預計9月上市。


 

終於!

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含辛茹苦的研究成果終於快要面世了!

據說第一批產品是模仿老上海鮮肉月餅的「植物人造肉月餅」,想想還有點小期待呢。

 

 首代「人造肉」醞釀了兩年多 

這款「人造肉」是由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珍肉」共同合作研發的,其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豌豆蛋白

聽說它的味道已經和真肉所差無幾。而且,和很多植物肉一樣,它的優秀點就是——零膽固醇。可以說是三高人群的福利了!

就這樣一款小小的「人造肉」,花了實驗室團隊兩年多的時間去研發。

 
李健教授 | 長江日報

李健教授說:味道是很複雜的科學問題,我們聞到的每種食物味道,是由幾百甚至上千種揮發性的物質引起的。怎樣去解析這些味道的物質基礎,另外去掉一些不好的物質,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點。

目前,他們已經很好地解決了植物蛋白異味的問題,以及怎樣利用天然植物源的分子來改善植物肉的味道這個難題。

除了味道以外,「珍肉」品牌的創始人對這款人造肉的要求還不少。

我們品牌今年剛剛創立,希望能夠製造出一些符合國人口感的植物肉產品,最重要遵循的原則是美味。我們強調5D的仿真概念,從色香味、口感、聲音等全方位仿真動物肉。聲音很多人不理解,其實在中餐烹飪時,煸肉片、炸魚會有哧啦哧啦的聲音,非常刺激人的食慾。希望我們純植物源的產品,能夠在這五個層面高度仿真。

 

而之所以對人造肉的要求這麼高,就是希望能給消費者提供最真實的體驗,從而主動選擇人造肉。與此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好的健康。

除了「珍肉」以外,深圳還有一家植物肉品牌「Starfield」也即將在9月份上市,並且開始銷售第一代的植物肉。預計,他們將在年底完成第二代植物肉——Stardust 植物牛肉。

 
 

據說,國內正致力於研發人造肉的團隊有超過60家,只是都還處於低調研發的階段,並沒有公開自己的信息。

看來,人造肉的團隊力量還遠遠沒有被大眾所看到。中國人造肉的發展,相信也會越來越快。這並不只是技術上的突破,也是人們飲食觀念慢慢改變的重要途徑。

 

 美國的「人造肉」是什麼樣 

目前,在「人造肉」界最被人熟知的是美國兩個著名企業「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也是這兩個人造肉企業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紛紛開始研究其人造肉。

讓它們這麼搶眼的原因,還是背後的投資方——各界大佬:比爾·蓋茨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李嘉誠、Twitter的聯合創始人埃文·威廉士比茲·斯通,以及麥當勞前任CEO唐·湯普森等等。

這兩家企業的人造肉已經在國際上流通,也和很多連鎖餐廳有了長期合作。消費者的反響更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甚至因為這些人造肉帶動了餐廳的流量,還引發了網絡上一場聲勢浩大的新品試吃。

 
美國知名視頻博主試吃Beyond Meat

很多消費者覺得人造肉的味道和真的肉並沒有什麼區別,與此同時還更健康,可以讓人很放心地享用。

那麼這些人造肉到底通過什麼方式有肉的口感呢?

Impossible Foods是使用大豆植物根部的含血紅素的蛋白質。血紅蛋白是肉之所以被大家喜愛的重要原因。而它們則使用大豆的血紅蛋白,從大豆植物中提取DNA並將其插入基因工程中,用酵母進行發酵

這種發酵的方法,和比利時啤酒的製作方法差不多。

Beyond Meat除了利用大豆血紅蛋白外,還使用甜菜根來模仿肉類的顏色。它們利用豌豆、綠豆、大米來提取蛋白質,利用椰子油可可脂來模仿脂肪。

不論是從外觀還是口感上來說,這款人造肉都已經非常出色了。忍不住為它鼓掌!

 

 人造肉,你願意吃嗎? 

雖然人造肉在國外火得不行,也非常受歡迎。但是否能被國人接受,還是讓不少人擔心的。

就像「珍肉」創始人呂中茗說的,要製作出相似度極高的人造肉,「需要分離蛋白在通過加熱、冷卻、擠壓等工藝製成組織蛋白,將植物蛋白大分子結構展開再重新排列。

很多人並不能理解這個過程,也不知道這對技術的要求有多高。但作為對生物科技沒有什麼了解的小白們來說,這過程光聽著就有點嚇人。

人工的總是沒有天然的好嘛——很多人都這麼覺得。

也許是科幻片看多了,大家對食品研發中的科學技術總是覺得很不安。

 

不過,就現在來看,人們用的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已經離不開科學技術,人們吃的很多食物尤其是肉類都已經和純天然食物沒什麼關係了

雖然人們害怕得很有道理,但還是不妨多去了解了解我們現在正在吃的食物,以及全新的食物。

了解得越多才越好判斷嘛!

人造肉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來減少環境的壓力,減少人們患很多疾病風險,吃得更健康、更放心。

至於它到底以什麼樣的面目出現,能不能被大家所接受,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您願意接受人造肉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哦~

部分資料來自:長江日報、Beyond Meat官網、Impossible Foods 官網



—End—
壹素界原創出品
歡迎隨手轉發朋友圈、微信群
 如需轉載,請於後臺回復「轉載」獲得授權 
文&編者 | 桃子貓和詩
圖片 | Google、百度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侵刪
支持原創,關注壹素界

相關焦點

  • 人造肉在中國被正式命名為上市,60元一斤能吃嗎?
    過去,人造肉只用於特定人群,如太空人,或直接送到餐館,普通的人們也可以購買人造肉,一些電子商務平臺已經開始將零售人造肉上架,230g的價格是28元,每公斤60元左右。人造肉是什麼肉?很多人會問,人造肉是什麼樣的肉?健不健康嗎?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問世!吃貨三連問:能吃嗎?怎麼吃?好吃嗎?
    日上午,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誕生。周光宏教授團隊啥是「人造肉」?能吃嗎?好吃嗎?據媒體報導,記者對金字火腿植物肉餅的口感和味道進行了測評,打開外包裝後紅紅的植物肉餅看起來和普通漢堡肉類似厚度約1釐米左右。記者在試吃後發現,多吃兩口就覺得這"肉"更像是某種豆腐皮,或者是很多層豆腐皮疊在一起咬在嘴裡的感覺,它的香氣也和真的肉差距比較大。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來了!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中心」微信公號發文稱,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該人造培養肉重達5克,是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而成,由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完成。2018年11月,美國《科學》雜誌曾發布消息稱,實驗室培育的人造培養肉將很快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隨著國外「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上市,人造肉也成為了市場風口產業。11月12日,針對近些年國內人造肉市場發展崛起勁頭,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對國內人造肉市場進行了專題報導。
  • 被熱炒的「人造肉」到底能不能吃?健不健康?
    中國新聞網微信公號綜合消息,近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便暴漲163%,引爆國內「人造肉」概念股,5月15日,多個「人造肉」龍頭股漲停。在「人造肉第一股」背後,擁有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影星萊昂納多、Twitter創始人埃文威廉士等多個「明星」投資者。
  • 肯德基星巴克都賣起「人造肉」,植物肉距離你家餐桌還有多遠?
    就在本周,美國超市巨頭克羅格宣布在其1700多家門店引進植物肉,另一「人造肉」明星Beyond Meat則將人造肉漢堡送上沃爾瑪山姆店的高大貨架。圖/視覺中國當下似乎來不及計較價格和口味,因為人們需要蛋白質。相較之下,中國消費者的選擇可能要主動得多。
  • 較真| 人造肉來了:能吃嗎?好吃嗎?貴嗎?
    國際上,人造肉成為比爾·蓋茨、李嘉誠們投資新風口。 11月18日,南京農業大學已經在實驗室培養出中國第一塊人造肉。 這無疑是體現中國生物技術進步的一個重磅消息。
  • 人造食品行業概覽|人造肉
    從7月1日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內地零售市場,到9月份在浙江嘉興建廠,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又有了新進展。最新有消息稱,Beyond Meat近日宣布在中國市場推出基於植物的豬肉餡產品Beyond Pork,這款產品最初將在上海5家受歡迎的餐廳銷售。
  • 過億資本跑步進場,人造肉憑什麼打動「中國胃」?
    而據Euromonitor預測,到2023年,中國人造肉市場規將達到130億美元的規模。近年來,中國的人造肉市場正在加速發展。僅9月以來,就有2家企業宣布在中國大陸建廠。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別樣肉客)以及中國香港的人造肉公司Green Monday(綠客盟)分別宣布在浙江嘉興以及廣東建設生產線,兩家公司都表示將於2021年全面投產。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問世!吃貨三連問:能吃嗎?怎麼吃?好吃嗎?
    有不少人就想,要是能搞點口感和價格都能接受的「人造肉」出來就好了。  說曹操,曹操到!  近日,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誕生!  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生產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這是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
  • 你期待人造肉嗎?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裡程碑意義後的思考
    我們竟然想用來當豬肉吃! 言外之意是什麼,這塊肉的價值遠遠超過市場上我們買的20多塊錢一斤的豬肉。 按照這個邏輯,是否可以解決為人造培養肉的價值也應該超過正常的豬肉。 對嗎? 那麼,究竟人造培養肉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呢?
  • 人造培根和牛排將面世,人造肉能代替天然肉嗎?
    人造肉能代替天然肉嗎?人造肉和天然肉有什麼區別?人造肉上市,你敢吃嗎?這家人造肉公司今年一季度銷售額達40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飆升215%。除了開發新產品外,BeyondMeat還在不斷改進其已推出的肉類替代品,改進了漢堡肉餅,使用椰子油和可可脂,使其產品吃起來更像真肉。  人造肉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以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成功上市作為開端,麥當勞、賽百味等品牌紛紛推出屬於自己的人造肉食品。肯德基攜手BeyondMeat推出的植培黃金雞塊全美上市不到五小時便搶購一空,而近期這款曾大熱的人造肉雞塊終於登陸中國市場。但在龐大的人造肉市場中,真正屬於中國本土化的產品卻屈指可數。
  • 比爾·蓋茨都喜歡吃的「人造肉」,到底是什麼來頭?
    如果以第一種概念來看,寬泛地說,中國的「人造肉」歷史開始得更早一些。北魏《齊民要術》中便記載了如何通過豆製品烹製素齋。素齋算是一種中國特色的「人造肉」,以豆製品做出以假亂真的肉,這種傳統一直流傳下來,上傳到各個素菜館裡,下傳到牛板筋、唐僧肉等泛辣條產品,這對我們來說不陌生了。
  • 人工合成的「假肉」,你敢吃嗎?-虎嗅網
    《錢江晚報》2019年11月26日發表報導《人造肉,真的無法接受嗎》,稱人造肉的產生是為彌補天然肉的供需市場缺口,與此同時它可能更健康、更環保。 (《錢江晚報》原文)天然肉的供需是否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 宜家推出人造肉產品 能否俘獲中國胃?
    第一次聽到人造肉的國內消費者恐怕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吃人造肉?  2  人造肉的中國元年  國內人造肉研發正在加速開展。2019年11月,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誕生,成為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
  • 人造肉的意義我們都懂,但它可能走錯了路 | 愛範兒
    我知道你們好奇什麼……關於人造肉好不好吃的問題,請直接拖到文末。人造肉,這個兩年前從矽谷精英群體裡火起來的概念終於拍到了中國普羅大眾臉上。此番肯德基星巴克棒約翰這些國際快餐巨頭的人造肉產品扎堆上市,還是突破了我們的想像——並且還不是吹理念,而是直接把菜端了出來。就在今天(4 月 22 日),隨著人造肉食品上市,雙塔食品、豐樂種業也迎來了一撥漲停。其中,雙塔食品因為是 Beyond Meat 的豌豆蛋白供應商而備受關注。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對於人造肉的口感,不少人直言,「這不就是拿豆腐泡糊弄人麼?」「中國人吃了幾千年的豆腐了,吃豆腐花吃雞的錢,不上當。」專家則認為,人造肉含蛋白質且沒有膽固醇,不屬於健康食品,偶爾吃是可以的。其實,消費者將人造肉與豆腐等豆製品劃等號,就是因為許多所謂人造肉產品在目前都無法模擬真肉的質感和口感,而這,正是巨頭的優勢所在。目前,人造肉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又被稱為大豆蛋白肉,也就是星巴克推出的人造肉,這種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含有大量蛋白質和少量脂肪。
  • 人造肉到底是用什麼做的,裡面有肉嗎?
    你吃肉嗎,你愛吃肉嗎?這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個大問題,這眼看就要過年了,但是豬肉的價格是居高不下,其它肉類都有漲價,看起來今年春節要想吃肉都困難了。
  • 又一個巨頭加碼中國 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
    又一個巨頭加碼中國 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2020年12月,雀巢正式發布嘉植餚品牌,標誌著這一全球巨頭在華正式進入植物基食品這一潛力市場。不久後,人造肉企業周子未來獲得2000萬元融資。近日,休閒食品品牌三隻松鼠也參與了起草了《植物基肉製品》團體標準。競品越來越多,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