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的「假肉」,你敢吃嗎?-虎嗅網

2020-11-26 虎嗅APP


2019年11月18日,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中心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在培養20天後,獲得重達5克的人造豬肉。這是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


一周之後,一款OmniPork新豬肉的植物蛋白人造肉在天貓平臺正式開售,每份230克售價28元。由此,人造肉正一步步踏上國人的餐桌。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不少人也對這類非自然的「假肉」表示憂慮。


人造肉究竟是什麼?據維基百科定義,人造肉通常分為植物肉和培植肉兩大類。植物肉是指以植物原料製作,模仿動物肉品的口感、味道或外觀的食物製品,上述所提到的OmniPork新豬肉即為此類人造肉。


培植肉指透過生物工程培養動物肌肉細胞而成的肉類,周光宏教授團隊所培養的就是細胞培育肉。


《錢江晚報》2019年11月26日發表報導《人造肉,真的無法接受嗎》,稱人造肉的產生是為彌補天然肉的供需市場缺口,與此同時它可能更健康、更環保。 


(《錢江晚報》原文)



天然肉的供需是否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天然肉是否造成了環境汙染和資源消耗?人造肉是否比天然肉營養價值更高?人造肉不含抗生素且可人為控制營養成分?


核真錄記者對以上問題進行核查後得出結論:


1. 我國國內天然豬肉市場供需緊張;


2. 天然肉生產消費對環境造成了汙染且消耗大量資源;


3. 目前市場上的人造肉熱量、脂肪、膽固醇比真豬肉低,但蛋白質含量比不上真豬肉;


4. 植物蛋白人造肉不含傳統的動物抗生素,但只有實驗室中的細胞培植肉可以人為控制營養成分。


核查點1:我國天然豬肉是否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答:現階段國內豬肉市場供需緊張,進口量增長明顯。


(圖源:聯合國食品與農業組織  摘自比爾·蓋茨博客)


比爾·蓋茨是人造肉的支持者,他曾投資Impossible Foods, Beyond Meat 等多家人造肉生產商。《錢江晚報》中引用了一段比爾·蓋茨博客中的原話:「經濟增長讓更多的人吃得起肉,這是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到2050年,我們需要的肉類需求會比2005年提高一倍。然而,我們已經沒有那麼多土地用來放牧了。」


人造肉的出現是否因為天然肉市場供給比不上市場需求?針對天然肉中國市場的需求問題,記者以豬肉為例,進行了核查。


核真錄記者在國家統計局網站找到了1999年至2019年的《中國統計年鑑》,該年鑑統計了近20年來中國的豬肉生產情況。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中國的豬肉產量從1996年的3158萬噸到2018年的5403萬噸,22年裡增長了將近兩倍。而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庫數據顯示,中國的豬肉消費量從1996年的3136.52萬噸增長到2018年的5521.89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經合組織網:中國豬肉消費量)


至於進出口數量,根據《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19》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豬肉進口量開始顯著上升。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19)


我們由【豬肉生產量-豬肉消費量】和【(豬肉生產量+豬肉進口量)-(豬肉消費量+豬肉出口量)】的公式進行計算,分別得到如下結果:


(作者根據《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19》、經合組織網、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得出)


由此可見,我國豬肉市場雖然在進口量的彌補下維持供需平衡,但是自2010年起年生產量均小於年消費量,且該缺口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而與之相應的,豬肉進口量從2000年至2018年增長1777%,國內豬肉市場供需趨向緊張。


2019年,由於非洲豬瘟和一系列防控政策以及屠宰環節的改變,國內生豬出欄量明顯降低,豬和能繁母豬的產能持續下降,豬肉市場供給偏緊的效應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導致國內豬肉價格猛漲。


綜合以上材料,我國對豬肉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國內的天然豬肉市場供需緊張的問題將日益凸顯。


核查點2:天然肉的生產和消費是否造成了環境汙染和資源的大量消費?


答:天然肉的生產和消費會對大氣造成汙染,同時需要大量土地和水資源。


《錢江晚報》報導原文稱,「牲畜的糞便會汙染土地和水源,它們放的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而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25倍。畜牧業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而人造肉不存在排洩物,立體化生產佔用的土地很少。」


針對生豬養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記者查閱了《中國豬業》2015年10月的文章《我國豬肉產業發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估算》,文章通過計算生豬腸道甲烷、糞便甲烷和糞便氧化亞氮排放量,得出2012年僅生豬養殖過程中排放溫室氣體1.12億噸。


不僅如此,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徐文川2018年5月發表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國居民飲食消費溫室氣體排放變遷分析》指出,我國居民飲食消費中豬肉溫室氣體排放自2002年的2.52億噸至2012年的3.25億噸數量不斷增大,佔比也不斷上升,從27%上升至28%,在所有飲食種類中位居第一。相比於中國碳排放交易網指出的2012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9.54億噸來看,這個數目約佔據了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1%。


(圖一 圖源:《中國居民飲食消費溫室氣體排放變遷分析》)


(圖二 圖源:《中國居民飲食消費溫室氣體排放變遷分析》)


有關豬肉生產消耗土地和水資源情況,記者翻閱了2012年10月在法國雷恩開展的第八屆農業食品領域LCA國際會議的數據。據該會議負責機構統計,每一噸可食用豬肉的產出需要4.9m3的水資源,牛肉、羊肉等肉類消耗得更多。


(圖源:《第八屆農業食品領域LCA國際會議報表》)


據第一個核查點的數據,中國2018年豬肉的國內消耗量約為5522萬噸,按上述會議數據計算約需要2705億立方米的水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公示的《2018年中國水資源公報》中指出,2018年全國所有生活用水總和僅為859.9億立方米,則當年僅用於豬肉生產的耗水量至少可以供應全國人民日常生活使用3年之多,如果加上其他肉類則會更多。


同時以畜牧業為基礎的肉類生產消耗了大量土地資源。根據Clark & Tilman發表於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agricultural input efficiency, and food choice》一文中的數據顯示,每克豬肉蛋白質生產需要0.13平方米的土地,而每克牛羊肉蛋白質則需要1.02平方米的土地。


(數據來源: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agricultural input efficiency, and food choice)


然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可利用牧草地面積卻在逐年下降。從2003年到2018年,中國的可利用牧草地從331萬平方公裡降至219.4萬平方公裡。牧草地面積的減少使得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也印證了比爾·蓋茨博客中「沒有更多土地來放牧」的憂慮。


(我國牧草地面積變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鑑)


綜合上述資料,天然肉的生產和消費確實造成了環境汙染和資源大量消耗的問題。



核查點3:人造肉低卡路裡、低脂肪、零膽固醇,營養價值更高


答:目前國內上市的OminPork人造肉相比真豬肉卡路裡和脂肪含量低,零膽固醇,但是蛋白質含量也略低。


《錢江晚報》報導稱,「人造肉可能比天然肉更健康。人造肉生產過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還可以人為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據資料顯示,這款剛上市零售的人造肉以植物來源的蛋白為原料,與真豬肉相比,脂肪低70%,卡路裡低65%,膽固醇是0,而且在蛋白質含量跟豬肉一樣的情況下,鐵質、鈣質含量要比豬肉高2~3倍。」


記者查詢到目前在國內上市的人造豬肉僅為OminPork新豬肉,以此為代表進行核查。該款人造肉是香港Green Monday公司旗下食品科研公司Right Treat所研發的未來肉產品,通過Green Common天貓國際平臺銷售。這是一款植物蛋白肉,主要成分是水和大豆、香菇、大米等植物濃縮蛋白。


(天貓國際提供的中文版配料表)


在銷售的Green Common官方旗艦店中顯示的成分表可見,該款人造肉每100g的能量為74千卡,脂肪含量為1.5g,膽固醇含量為0。如果根據該款人造肉的宣傳廣告中給出的與84%精肉、16%肥肉真豬肉的成分對比圖,那麼該款人造肉和真豬肉相比熱量低66%、飽和脂肪含量低68%。


(Green Common官方旗艦店中的成分表)


上述產品數據與《錢江晚報》報導中提到的數據存在出入:在脂肪、能量、膽固醇的數據表述上,二者基本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款人造肉的蛋白質含量為12.5g,略低於真豬肉的17.9g,和報導中所說「蛋白質含量一樣」出現矛盾。同時,該款人造肉擁有普通豬肉2.6倍的鈣和1.27倍的鐵含量,而非報導中模糊的「2-3倍」。


此外,報導未提及作為參考真豬肉的肥瘦比,而不同的肥瘦比會導致豬肉的營養成分含量不同,可能進而影響讀者對人造肉營養價值的理解。


核查點4:人造肉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並且可以人為控制肉中的營養物質嗎?


答:植物蛋白肉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是只有細胞培養肉可以人為控制營養物質。


2017年刊登在《動物營養學報》中《植物提取物的特性及其在母豬生產中的應用》一文中表示:規模化豬場抗生素濫用情況非常嚴重,不僅會導致肉製品中抗生素殘留,還會導致耐藥細菌的產生,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可見養殖戶在飼料中加入抗生素,抗生素在豬體內殘留,所以就有「天然肉中含有抗生素」的說法。


相比之下,上述提到的OminPork新豬肉的成分表中顯示「無添加抗生素」。


(Green Common官方旗艦店中的成分表)


至於《錢江晚報》中提出的「可以人為控制營養成分」,核真錄記者經調查發現,這主要是針對培植肉而言的。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培植肉的原理是先從動物體內抽取幹細胞,再放進試管或培養皿上讓其分裂生長,最後產生肌肉組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控制營養成分。


早在2005年,馬裡蘭大學研究農業經濟和公共健康的博士賈森·馬西尼的小組在科學雜誌《組織工程學》提出了兩種具有大規模產肉潛力的技術。而針對這兩種辦法,馬西尼說:「你甚至可以控制營養,比如多數肉的Omega 6脂肪酸都較高,人造肉可以用Omega 3代替,這是一種健康的脂肪。」


(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培養而成的人造肉 圖源:「國家肉品中心」公眾號)


不過正如上文所說,人造肉可以人為控制營養成分的說法只限於細胞體外培植肉,而這種技術大規模推廣至市場的可能性較低。據《環球網》2019年11月25日的報導《中國人造肉何時走上百姓餐桌?專家:價格超大龍蝦》,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和北京農學院的專家認為:「仍處於研發階段,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培植細胞肉的體系中需要加入大量的動物血清,而血清來自於血液,因而為獲得血清必須屠宰動物,加上仍在研發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科研的人力和物力,人造肉的成本遠遠超過普通肉類。」


(環球網報導《中國人造肉何時走上百姓餐桌?專家:價格超大龍蝦》)


綜上,該報導有將人造肉兩種類型相互混淆的嫌疑。對於植物蛋白人造肉而言,由於採用的是植物蛋白,不使用動物抗生素。但是,所謂的「人為控制營養成分」只對於實驗室培植肉,且這種技術現階段推廣至市場的可能性較低。


總結


目前,我國肉類市場供需相對緊張,傳統畜牧業已造成大量空氣汙染、土地和水資源佔用,人造肉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就人造肉成分而言,目前國內市場上出售的唯一一款植物蛋白肉OmniPork因由純植物構成,更加低卡、低脂肪、零膽固醇,並且不含有動物抗生素;但是所謂的「人為控制營養成分」僅針對於人造肉中的另一種——細胞培育肉,並且該技術短期內不適用於市場推廣。


在肉類風波不斷的當下,人造肉憑藉更趨環保的理念和更人工安全的原料,是否能走出固有的素食主義消費者的思維方式,在國人的餐桌上佔據一席之地,成功挑戰對於傳統豬肉甚至肉類的認知?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再愛吃肉,都別買這5種人工合成的「假肉」,吃著香對身體沒好處
    身邊不少人都是食肉動物,見到肉就想吃,怎麼也吃不膩,那麼這麼愛吃肉,家裡怎麼可能不備上一些呢?所以很多人冰箱裡都會備上一些肉製品,比如火腿腸、培根等等。這些肉製品看起來真有肉,而且吃起來也有肉香,但其實這些肉製品並不是真的肉,是「假肉」,都是人工合成的!
  • 這些肉再便宜也不要買,大多都是人工合成的「假肉」,小心吃大虧
    在很多80、90後的童年記憶中,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能吃上一頓肉,平時幾乎很少能吃到。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大魚大肉已經成了平常事。但是市面上的肉良莠不齊,很多不良商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會賣一些人工合成的「假肉」。這種肉價格便宜,而且吃起來也非常美味。但是這種肉中大多含有多種添加劑,長期食用會對身體造成巨大危害,所以在購買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
  • 這5種肉是人工合成肉,對身體無益,你還在買給孩子吃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5種人工合成的肉,吃了對身體一點好處都沒有,你還在買給孩子們吃嗎? 現在人們生活過越來越好,餐桌上也越來越離不開肉了,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會有一個葷菜,做為家長也是會多給孩子們吃點肉,畢竟是長身體,但是這5種肉以後就不要給孩子們吃了,對身體一點都沒有營養,快來看看是什麼肉吧。
  • 愛吃肉的人注意:吃肉也要有講究,人工的「合成肉」要少吃
    愛吃肉的人還是很多的,對各種肉類來者不拒怎麼吃也吃不膩。每次去超市都會買各種肉製品。但如今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肉類越來越豐富,部分肉製品比鮮肉便宜很多,這就吸引到了很多的人前來購買。愛吃肉並不是壞事,但一些肉並非真的肉類,而是人工合成的,稱其為「假肉「並不過分,實在饞了可以吃點,但還是儘量少吃人工合成的」假肉「,要少吃火腿腸、烤腸:超市中玲琅滿目的各種火腿腸非常受歡迎,平常可以用來炒飯、泡麵,可以說是非常百搭的一種食物。烤腸也是火腿腸的一類,在很多的學校門口、景區附近都能看見烤腸的身影,經常用它獨特的香味吸引著很多人前去購買。
  • 揭秘生活中常見的3種「人工合成」美食,看完之後你還敢吃嗎?
    揭秘生活中常見的3種「人工合成」美食,看完之後你還敢吃嗎?其實我們中國是一個吃貨大國,而且我們中國的美食也是在世界上享有名氣的,有很多外國人也都知道我們中國美食是非常好吃的,而且我們中國美食的種類也有很多。
  • 這4種肉是人工合成的,常給孩子吃沒一點好處,很多人還不當回事
    人工合成肉是什麼?從來沒有聽說過,您先別著急這樣想,其實合成肉經常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而且頻率極高,不分場合,哪怕你在西餐廳消費,也不敢保證牛排是不是原切,現在的拼接技術,已經做到了真假難辨,用一些碎肉、下腳料、血脖肉等等,加上防腐劑、添加劑、澱粉,經過一系列的加工,搖身一變,成了精美的包裝產品,尤其是這5種人工合成肉,很多人還不當回事,常給孩子吃沒有一點好處。
  • 這4種是人工合成的「假肉」,家長們別再買了,對孩子身體沒好處
    日常飲食這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食材喜好,不少人都是典型的「食肉動物」,每頓飯少了肉就吃不下,家裡常備各種肉食,其中除了真正的肉之外,還會買一些方面製作的肉製品,例如各種肉丸或者肉腸之類,這些肉製品都有一個特點,價格比肉便宜不少,而且吃起來味道也不錯。
  • 有5種肉是「人工合成肉」,再喜歡都不要常買,最好少給孩子吃
    如今有許多食品都並非直接由動植物加工而成,而是由人工合成的。 魚丸裡面有魚嗎? 蟹柳是螃蟹做的嗎? 牛肉丸是純牛肉嗎? …… 答案都是否定的!
  • 用人體細胞和血液培育的肉,你敢吃嗎?
    現在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給你吃用人體細胞和血液培育的肉,你敢吃嗎?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此嗤之以鼻,但科學家卻將它變成了現實。據外媒dezeen報導,美國科學家設計了一個概念產品,用人體細胞和血液培育的肉——銜尾蛇肉(Ouroboros Steak),以質疑人工養殖肉類工業的道德標準。人們可以在家裡用自己的細胞培育這種肉。
  • 常見的「人工合成肉」,看到這4種扭頭就走,再便宜也不要買
    對室長來說當然是吃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啦!尤其在飄雪的季節,恨不得頓頓火鍋餐餐火鍋。據說「火鍋」在中國已經有1900多年的歷史。《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而到了明清,火鍋的巔峰時期開始了。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
  • 「人工合成」肉,不能吃,會致癌?真相究竟如何?和你說清楚
    與水果蔬菜相比的話,不少人更傾向於吃肉,因為肉裡面有很多的蛋白質,而且口感也好,吃法也多樣化,無論是烤著吃、燉著吃、還是炒著吃,好像都能有不同的樂趣。但肉同樣也會「偽裝」,吃起來雖然很像肉的感覺,但它們其實不是真正的肉,也就是所謂的「人工合成肉」,這種肉雖然美味,但本身裡面含有大量的添加劑和調味料,再加上烹飪的方式不當,有一定的致癌性,對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孩子吃了還會影響到正常的發育。生活中有3種「人工合成」肉不能吃,會致癌,真相究竟如何,接下來來看一下。
  • 4種「人工合成」的食物,味道雖然很好,但經常吃對身體卻沒好處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了,我們大家在平時對飲食這方面也是越來越注意了,大家平時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考慮一下這個東西健不健康,吃了之後對我們身體好不好,其實有這樣的一個擔心也是必要的,因為現在很多人,他們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所以就會選擇一些人工合成的食物,這些食物雖然是人工合成的,但是賣的價格卻非常高
  • 這些肉都是人工「合成肉」,再便宜也少買!最後一個很多人從小吃到...
    現在大家對生活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關於吃。人們面對一些食物,常常會有疑問。比如:魚丸裡面有魚嗎?蟹柳是螃蟹做的嗎?牛肉丸是純牛肉嗎?……>其實,許多的食品都是人工合成的食品,並不是由動植物直接加工而成的。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曾經吃過的那些「肉」,到底是什麼?什麼是合成肉?
  • 這兩種肉是人工合成,有害身體,千萬要少吃,快來看看你吃過沒!
    這兩種肉是人工合成,有害身體,千萬要少吃,快來看看你吃過沒!第1種就是炸雞柳或者是炸雞排,有些商販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也會近一些劣質雞肉,甚至有可能進的雞肉是人工肉膠合成的。第2種就是廉價牛排,這種廉價牛排根本就不是純牛肉做的,是人工合成的。
  • 這3種肉是人工合成的,對身體有害一定要少吃,早點知道早受益!
    在平時大家出去吃飯,最常點的就是「肉類」了,不過外面很多「肉類」都是合成肉做的,價格還很高,大家千萬別中招了。這3種肉是人工合成的,對身體有害一定要少吃,早點知道早受益!第一種就是牛排了,西餐店裡最受歡迎的食物,一份怎麼也要七八十,而一些外賣裡的牛排才幾元,這些都是合成肉做的。
  • 生活中5種常見「肉」,實際上是人工合成的,為了健康,儘量少吃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不僅只限於吃飽了,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吃好上面了。烹飪上面有講究,當然食材上也得精挑細選才行。肉類是很多人愛吃的美味,但是有些市售的肉類並不是直接從飼養的動物身上切割下來的,而是合成的。這些合成肉經過冷凍後,營養價值低,有的長時間食用對人身體健康還有影響。
  • 4種「人工合成肉」,沒營養還傷身體!很多家長常買給孩子吃
    「無肉不歡」已經成為很多吃貨的口頭禪,一頓飯沒有肉,就會感覺缺少了點什麼。 不過,隨著去年豬肉價格暴漲,吃豬肉對於很多人(像小編這樣的貧民窟小鮮肉)來說成了「奢侈品」,於是人們雞肉、丸子等肉類食品的需求量開始增加。
  • 少買少吃,這4種肉都是「合成肉」,最後1種不少家長和孩子都愛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品以安為先,吃的安全永遠排在飲食中的第1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肉類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由於肉類營養豐富而且價格相對較高,因此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合成肉」,很多人不會分辨,這類肉價格相對較低,但營養價值以及食品衛生安全卻不盡如人意,不僅自己要少吃,更不要買給孩子吃
  • 「善食坊」人工合成食物 正確選購 少吃為宜
    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便捷的人工合成食物也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吃火鍋時,點個魚丸、牛肉丸、蟹棒、鴨血、紅薯粉等不同的食物;給孩子做早餐時,煎個牛排或者雞柳,孩子吃起來美味也方便。殊不知,這些食物基本上屬人工合成,吃多了不僅不營養反而會給身體埋下無窮隱患。  記者採訪了蘭州市營養學會副會長,蘭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張永花,扒一扒經常吃的人工合成食物那些事。
  • 這3種肉是人工合成的,對身體有害早知道早受益,以後儘量別再吃
    現在大家對生活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關於吃;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所以大家對飲食有了更高的認識。我們平時經常吃到的很多肉類都是合成產品,一定要仔細分辨。這3種肉是人工合成的,對身體有害早知道早受益,以後儘量別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