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品以安為先,吃的安全永遠排在飲食中的第1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肉類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由於肉類營養豐富而且價格相對較高,因此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合成肉」,很多人不會分辨,這類肉價格相對較低,但營養價值以及食品衛生安全卻不盡如人意,不僅自己要少吃,更不要買給孩子吃。
什麼是合成肉?
合成肉也叫重組肉,是使用一些碎肉以及食品添加劑(卡拉膠、果膠)合成的整塊肉。
其中使用的卡拉膠或果膠是用來將食物塑形的,簡單來說就是將碎肉粘起來。
市場上最常見的4種合成肉:
牛排
根據牛排的加工方式,常見的有兩種牛排,分別是原切牛排以及重組牛排,很好理解原切牛排就是整塊牛肉,而重組牛排就是用碎肉以及食品添加劑壓制而成,如果購買的牛排配料表有卡拉膠、大豆分離蛋白、TG酶等字眼都屬於合成牛排。
雖然碎肉不等於劣質肉,但是難免會有一些商家為了利益而選擇鋌而走險使用劣質肉。退一步說,重組牛排即便安全,但是其中的添加劑雖然不會對人體造成直接傷害,但是對於腸道敏感的人群以及兒童來說,其炎症性腸病的風險會提高。除此之外合成牛排再經過解凍、處理、再冷凍等過程,也加大了被汙染的可能性。
雞柳、雞排
兒童最喜歡吃的雞柳雞排其實也是合成肉製品,而並不是使用雞胸肉製成。很多商家會選擇將雞身上被剔除的一些肉質較差的部分再混合一些雞胸肉剁成肉泥,然後再加上澱粉以及各種調味料,食品添加劑製成肉餅,下鍋炸制之後形成了雞排。
其味道大部分來源於調味料,很難吃到雞肉本身的味道,而且肉質軟爛沒有嚼勁,如果長期食用,其中所含的食品添加劑難免會對青少年身體發育造成損傷。
牛、羊肉卷
牛、羊肉卷是吃火鍋必點的一道菜,但是絕大多數火鍋店使用的基本上是合成肉,部分是用碎肉以及粘合劑組成,更多的是使用鴨肉、卡拉膠製成,其營養價值顯然更低,不少超市中也售賣這種合成牛、羊肉卷。
是否是合成肉卷很好辨別,假肉卷往往容易散,質地粘軟,脂肪已與精肉之間界限分明。
烤腸
正規廠家生產的火腿腸衛生基本上可以保證,而路邊、商場甚至是學校門口最為常見的烤腸,一兩塊錢一根,價格如此低廉,基本上都是使用邊角肉以及大量澱粉製成,而且往往添加大量食品添加劑。
有諸多的新聞曝光出很多黑心廠家使用其他非常便宜的肉類作為原料,甚至乾脆使用色素、香精、植物蛋白制度,裡面根本就沒肉,從而尋求更大的利潤。
由於烤腸生產行業門檻很低,而且目前烤腸生產也沒有統一標準,因此良莠不齊,建議家長以及孩子能少吃就少吃。
當然除了以上4種之外,生活中還有很多常見的合成肉,如蟹棒、午餐肉、肉丸子等,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多看一看配料表,儘量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
參考資料:《少買,這5種肉都是人工「合成肉」,最後一個小孩最愛吃!》 上觀新聞 2020-10-12《健康小課堂丨人工合成食物 正確選購 少吃為宜》 中國甘肅網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