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食品行業概覽|人造肉

2020-11-26 騰訊網

人造食品,又叫仿生模擬食品,不是以化學原料聚合而成的,它是根據所仿生天然食品所含的營養成份,選取含有同類成份的普通食物做原料,用科學的方法製成各種各樣的仿生模似食品。

據相關行業專家表示,未來改變人類食品結構的食品來源將是人造食品。

人造食品的原料有三個來源:

一是使用現代化方法加工目前食品生產中的廢棄料,使未被利用的原料進入飲食領域。

二是取消食物鏈條中的中間環節,直接在植物基礎上生產新品種的無肉、奶製品等。

三是用無機原料或有機原料合成胺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油脂和維生素,然後加工成食品。如此人造食品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微生物和細菌的生物工程方法。比如食用酵母就是一種具有高蛋白質含量的未來食品,它可以被壓製成類似豬肉或牛肉的「人造肉」。

近幾年來,「植物肉」等商品已經實現了商業化,但由於價格原因使用動物肌肉組織培育的「人造肉」還並沒有登上消費者的餐桌。

成立於2009年的Beyond Meat是美國洛杉磯一家製造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其產品包括植物豬肉丸子、香腸、植物牛肉、植物雞肉條等等。

從7月1日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內地零售市場,到9月份在浙江嘉興建廠,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又有了新進展。最新有消息稱,Beyond Meat近日宣布在中國市場推出基於植物的豬肉餡產品Beyond Pork,這款產品最初將在上海5家受歡迎的餐廳銷售。

2019年5月初,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人造肉第一股,其股價在當天即暴漲了163%。

在上市之初,Beyond Meat的股價曾被投資者追捧一路上漲,然後就開始坐過山車,股價最低時曾跌破50美元一股(市值不到30億美元),最高時曾飆升到接近240美元一股(市值超過140億美金),投資者對它時而狂熱追求時而棄若敝履。

今年11月初,Beyond Meat公布了其公司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Beyond Meat三季度營收0.94億美元,去年同期0.92億美元,不達市場預期1.32億美元。三季度淨虧損1930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409.9萬美元,市場預期淨利潤306.7萬美元。

截止到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0日

據悉,Beyond Meat的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也準備進入中國市場,正在等待監管機構對其產品的審批。

根據數據研究機構Euromonitor的統計,到2023年,預計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38.1億美元,比去年的銷售額增長28%。該研究機構估計,在此期間牛奶替代品市場將增長23%。

據Marketsand Markets預測,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的肉類替代品市場增速最快。由於全球消費者對植物性食品的偏愛越來越多,許多公司包括初創企業和老牌企業都進入了這個高增長市場。

在中國業內看來,「植物肉」賽道市場空間巨大, A股人造肉板塊今年以來持續高走。以東方財富人造肉板塊來看,從1月2日開盤的985.44點曾飆漲至1736.24點。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包括金字火腿、美盈森、東寶生物、雙塔食品等在公告中、接受機構調研或答投資者問時,披露了公司人造肉業務的最新進展。

人造肉指數

截止到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0日

以下內容為2019中國人造食品行業概述,來自頭豹研究院。

本文內容為原作者或團隊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參考交流使用,不作為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Agri Insight 農牧視界 (ID: Agri-Insight),致力於分享農牧食品相關行業優質內容及有價值信息。部分文章、圖片等資料來自網絡,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版權歸原作者,向原創致謝!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Agri Insight 農牧視界,聚焦於農牧食品行業,分享國內外農牧食品產業鏈信息。

Focus on Agribusiness, share global Agri-Food industry information.

相關焦點

  • 「人造肉」,食品行業最熱門的詞彙之一,英語裡怎麼說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人造肉」這三個字突然在世界上大熱。國內一些食品生產企業,也紛紛拋出研發人造肉的消息,絕對算得上是食品行業的熱門詞之一。Impossible Foods甚至提出到2035年人造肉要完全取代動物肉。素食產品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為什麼現在才吸引這麼多人的眼球?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大家逐漸接受了肉類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忠告。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人造肉作為一款健康環保的植物基食品,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作為一種以植物基為主要原料的新概念食品,人造肉從出現便受到了食品行業的廣泛關注並引發熱議。作為肉類需求大國,真正做到人造肉本土化,研發出符合國人飲食習慣、滿足國人對於食物口味需求的人造肉食品,仍是現在中國人造肉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近期,專注於國風美食創新的國風零食創新品牌味BACK,聯手人造肉先鋒品牌「星期零」和中華老字號「諸老大」推出首款「植物基人造肉粽」 以節氣食品為開端推出國人自己的植物基人造肉食品。
  • 人造肉月餅是風口還是泡沫?
    豬肉的飛漲讓人造肉企業早早的嗅到了商機。9月6日,人造肉企業珍肉與雙塔食品合作推出了1000份人造肉月餅,每盒售價88元。人造肉行業玩家值得注意的是,技術路線決定了植物肉與人造肉在產品形態上的不同,其中最根本的差異就是:植物肉是真正的素食食品,培養肉則是動物性食品
  • 人造肉來了,它「香」嗎?
    它究竟可以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肉類消費新選擇,對中國食品產業的轉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1 為啥要生產人造肉? 受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不少地方都在為「吃肉難」而發愁。在動物肉供應鏈斷裂的情況下,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近年來日益成熟的人造肉。
  • 一文讀懂人造肉的分類、行業衝擊、市場價值鏈重構和2030年食品...
    我們相信,隨著人造肉技術的成熟和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新秀加入這一角逐,湧現出更多的消費品類與場景,這對於所有的消費品與零售行業企業,將是一場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盛宴。哪些產品最有可能顛覆傳統肉類市場?肉類市場價值鏈將如何轉變?在這些轉變中哪些行業獲的好處最多?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淨營收漲215%,人造肉到底有多大泡沫?
    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這也讓眾多人造肉企業看到了未來的市場紅利,對於Beyond Meat來說這也是它發展的機遇,但市場紅利規模越大這也意味著行業競爭會更大。Beyond Meat不僅要面臨跟萬州國際、嘉吉、荷美食品公司、JBS等肉類巨頭的市場競爭與公關對戰,此外還要面臨以傳統肉類為主的農業大洲出於對傳統肉類行業的保護在政策上對它的限制,人造肉的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傳統肉類行業的反擊阻撓了。
  • 人造肉益生菌 專家解讀2019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原標題:2019年你吃得更健康嗎「人造肉」可以吃嗎?網紅食品靠譜嗎?益生菌真的有用嗎?剛剛過去的2019年,你關注過哪些食品?它們給你帶來了什麼困擾?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人造肉」科技問題待解,標準法規待完善解讀專家:王守偉(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人造肉」是非自然生產、有類似肉品口感食品的代名詞,通常分為植物蛋白肉和細胞培育肉兩大類。
  • 植物蛋白人造肉品牌庖丁造肉亮相央視,助力中國人造肉產業
    隨著國外「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上市,人造肉也成為了市場風口產業。11月12日,針對近些年國內人造肉市場發展崛起勁頭,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正點財經》欄目對國內人造肉市場進行了專題報導。
  • 人造肉,我們不是造假
    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將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中國的人造肉公司也在躍躍欲試,在豬肉吃不起的時候,人造肉市場即將開啟。經過對多種植物的實驗,布朗教授研製出利用馬鈴薯蛋白、小麥蛋白、椰子油為主要原料的人造肉,這些人造肉吃起來非常有嚼頭,而且所含熱量少,蛋白質更多。
  • Beyond聯手星巴克,推出中國首款人造肉菜單,人造肉概念股暴漲
    據外媒昨日報導,星巴克和Beyond Meat合作的人造肉產品將會在本周三在中國首次亮相。這也是星巴克第一次在中國推出人造肉菜單。此次,星巴克一共發布了三款的人造肉產品。其中,一款是來自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另外兩款是來著香港公司Omnipork豬肉替代品製作。
  • 美國人造肉公司CEO稱人造肉可節約中國一半耕地和水 臨近中秋人造...
    Impossible Foods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人造肉企業,由前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派屈克布朗創立於2011年。目前該公司在加利福尼亞的歐克蘭(Oakland)擁有首個大型食物製造工場,每月可以生產大約200萬磅植物製造的肉。目前他們的產品主要是牛肉,未來會繼續研發魚肉、豬肉、乳製品等。
  • 疫情,將人造肉從「泡沫」變成「剛需」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之前美國豬肉行業每天屠宰約 51 萬頭豬,而現在這個數字只有 10 萬,不及原來的五分之一。牛肉、禽肉等其他肉類加工也面臨著相似的窘境,日產量減少超過 30%。紅線代表2020年美國生豬屠宰數量生肉加工行業的產能斷崖式下跌,反應到消費端,「肉慌」的跡象愈發明顯。
  • 用植物「生產」的「人造肉」:神奇,但非神話
    「人造肉」:神奇,但非神話  近年來,「人造肉」「人造奶」「人造蛋」等「人造食品」屢屢刷新人們對食材的認知,再加上比爾·蓋茨等不少社會名流的鼎力支持,相關概念受到全球資本市場熱炒。  不過,「人造食品」能否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取決於更多安全性的檢驗以及價格的合理性。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來了!
    起先是由於歐美國家素食主義浪潮興起,植物蛋白肉食品大受消費者歡迎。同時,人造肉的出現也能緩解由於畜牧業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與環境保護壓力。目前,雖然人造肉前景被看好,但要走上餐桌,還要克服種類單一、價格偏高等問題—— 近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未來食品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多家中外企業的人造肉產品集中亮相,引起公眾關注。人造肉未來是否會取代動物肉,並改變我們的餐桌?
  • 人造培根和牛排將面世,人造肉能代替天然肉嗎?
    人造肉能代替天然肉嗎?人造肉和天然肉有什麼區別?人造肉上市,你敢吃嗎?這家人造肉公司今年一季度銷售額達40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飆升215%。除了開發新產品外,BeyondMeat還在不斷改進其已推出的肉類替代品,改進了漢堡肉餅,使用椰子油和可可脂,使其產品吃起來更像真肉。  人造肉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 過億資本跑步進場,人造肉憑什麼打動「中國胃」?
    如今人類已經掌握技術通過提取植物中(如大豆、豌豆)的蛋白,經過加熱、冷凍、加壓等工序將之重新組合,做出味道、口感、外觀逼近真實肉品的「擬真肉」,俗稱為「人造肉」。實際上,目前的「人造肉」在行業內更容易被稱為「植物基人造肉(簡稱為植物肉)」。
  • 那個做人造蛋的公司,準備賣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
    食品創業公司 Hampton Creek :「他們將在 2018 年將人造肉推向超市,進行售賣。」 這家公司曾生產出人造蛋和植物蛋黃醬。最近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這次,Hampton Creek 所言的人造肉是一種完全在實驗室環境下,由動物細胞培養而成的素肉(Clean Meat)製品。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一家叫做的創業公司成功用動物細胞培養出了人造牛肉與雞肉。整個生產人造肉的過程就像植物種植。Memphis Meats 首先從動物身上提取切片,找到可以自我複製的細胞,這就是「種子」。
  • 又一個巨頭加碼中國 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
    巨頭不斷加碼或刺激植物基食品市場進一步成長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許悅直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人造肉賽道仍然熱度不減。2020年12月,雀巢正式發布嘉植餚品牌,標誌著這一全球巨頭在華正式進入植物基食品這一潛力市場。不久後,人造肉企業周子未來獲得2000萬元融資。近日,休閒食品品牌三隻松鼠也參與了起草了《植物基肉製品》團體標準。競品越來越多,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
  • 星巴克人造肉菜單 星巴克今日上新人造肉午餐菜單
    截至4月21日收盤,雙塔食品上漲6.37%,愛普股份上漲4.71%,美盈森上漲4.12%,京糧控股、金字火腿均上漲超3%。星巴克、肯德基上線「人造肉」產品星巴克方面稱,「人造肉」午餐菜單將從本周三開始在中國星巴克分店發售,產品主要由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生產。
  • 食事熱詞|「人造肉」知多少
    喜茶+人造肉,跟牌才是好出路?茶悅世界肯德基、星巴克、別樣肉客...全球20+植物肉產品都用了哪些植物蛋白?FBIF食品飲料創新柴喬杉.人造肉能否俘獲「挑剔」的中國胃[J].中國品牌,2020(12):56-57Impossible Foods 官網Beyond Meat官網王莉莉.全球飲食新時代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