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食品,又叫仿生模擬食品,不是以化學原料聚合而成的,它是根據所仿生天然食品所含的營養成份,選取含有同類成份的普通食物做原料,用科學的方法製成各種各樣的仿生模似食品。
據相關行業專家表示,未來改變人類食品結構的食品來源將是人造食品。
人造食品的原料有三個來源:
一是使用現代化方法加工目前食品生產中的廢棄料,使未被利用的原料進入飲食領域。
二是取消食物鏈條中的中間環節,直接在植物基礎上生產新品種的無肉、奶製品等。
三是用無機原料或有機原料合成胺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油脂和維生素,然後加工成食品。如此人造食品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微生物和細菌的生物工程方法。比如食用酵母就是一種具有高蛋白質含量的未來食品,它可以被壓製成類似豬肉或牛肉的「人造肉」。
近幾年來,「植物肉」等商品已經實現了商業化,但由於價格原因使用動物肌肉組織培育的「人造肉」還並沒有登上消費者的餐桌。
成立於2009年的Beyond Meat是美國洛杉磯一家製造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其產品包括植物豬肉丸子、香腸、植物牛肉、植物雞肉條等等。
從7月1日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內地零售市場,到9月份在浙江嘉興建廠,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又有了新進展。最新有消息稱,Beyond Meat近日宣布在中國市場推出基於植物的豬肉餡產品Beyond Pork,這款產品最初將在上海5家受歡迎的餐廳銷售。
2019年5月初,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人造肉第一股,其股價在當天即暴漲了163%。
在上市之初,Beyond Meat的股價曾被投資者追捧一路上漲,然後就開始坐過山車,股價最低時曾跌破50美元一股(市值不到30億美元),最高時曾飆升到接近240美元一股(市值超過140億美金),投資者對它時而狂熱追求時而棄若敝履。
今年11月初,Beyond Meat公布了其公司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Beyond Meat三季度營收0.94億美元,去年同期0.92億美元,不達市場預期1.32億美元。三季度淨虧損1930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409.9萬美元,市場預期淨利潤306.7萬美元。
截止到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0日
據悉,Beyond Meat的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也準備進入中國市場,正在等待監管機構對其產品的審批。
根據數據研究機構Euromonitor的統計,到2023年,預計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38.1億美元,比去年的銷售額增長28%。該研究機構估計,在此期間牛奶替代品市場將增長23%。
據Marketsand Markets預測,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的肉類替代品市場增速最快。由於全球消費者對植物性食品的偏愛越來越多,許多公司包括初創企業和老牌企業都進入了這個高增長市場。
在中國業內看來,「植物肉」賽道市場空間巨大, A股人造肉板塊今年以來持續高走。以東方財富人造肉板塊來看,從1月2日開盤的985.44點曾飆漲至1736.24點。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包括金字火腿、美盈森、東寶生物、雙塔食品等在公告中、接受機構調研或答投資者問時,披露了公司人造肉業務的最新進展。
人造肉指數
截止到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0日
以下內容為2019中國人造食品行業概述,來自頭豹研究院。
本文內容為原作者或團隊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參考交流使用,不作為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Agri Insight 農牧視界 (ID: Agri-Insight),致力於分享農牧食品相關行業優質內容及有價值信息。部分文章、圖片等資料來自網絡,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版權歸原作者,向原創致謝!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Agri Insight 農牧視界,聚焦於農牧食品行業,分享國內外農牧食品產業鏈信息。
Focus on Agribusiness, share global Agri-Food industr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