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來了,它「香」嗎?

2020-11-26 半月談

半月談記者 陳宇軒 馬曉澄 荊淮僑

最近,當你光顧星巴克、肯德基、必勝客等國際餐飲連鎖品牌時,也許會注意到,它們的新品菜單中多了「人造肉」的身影。正逐步走向消費者餐桌的人造肉,究竟是個啥?它究竟可以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肉類消費新選擇,對中國食品產業的轉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1

為啥要生產人造肉?

受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不少地方都在為「吃肉難」而發愁。在動物肉供應鏈斷裂的情況下,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近年來日益成熟的人造肉。

當前主流人造肉產品有兩類:一種是「植物蛋白肉」,從大豆、豌豆等豆類中提取植物蛋白,採用物理擠壓和生物化學技術結合的製造工藝,全方位模擬肉類的外形、口感、營養,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人造肉都屬於此類;另一種是仍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的「細胞培養肉」,以動物幹細胞為基礎人工培育而成,但技術尚不成熟,還不能商業化量產。

專家認為,人造肉產品不只可緩解「吃肉難」,還能為緩解當前全球生態危機帶來一定幫助。

首先,人造肉具備補充肉類供應缺口的潛力。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曉泉表示,以植物蛋白為基礎的人造肉能夠滿足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在應對肉類缺口供應方面可以發揮作用。

其次,人造肉產業的資源消耗小於畜牧業和養殖業。美國密西根大學可持續系統中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與養殖加工普通牛肉相比,生產人造牛肉產生的溫室氣體減少90%,需要的能源減少46%,對水資源短缺的影響減少99%,對土地資源的依賴減少93%。

最後,人造肉製品有利於改善居民健康狀況。相比傳統養殖業,人造肉的產業鏈更短,生產環節更為可控,對環境的汙染風險也更低。就「植物蛋白肉」而言,病毒感染、動物疾病、過量使用抗生素等風險也更低。深圳大學食品科學與加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連偉說,「植物蛋白肉」脂肪、膽固醇含量低,還能提供肉製品缺乏的膳食纖維,可以降低過度攝入肉類導致的潛在疾病風險。

2

人造肉「中國造」還有啥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已建成相對完善的植物肉產業鏈,隨著人造肉概念日益升溫,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可以有所作為。不過,仍有多重因素制約這一產業的發展活力。

——加工技術尚難滿足產業發展需求。植物蛋白製品要想替代肉類,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口感,這又取決於加工技術。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說,目前國內植物蛋白精深加工方向基礎研究非常薄弱,相關科研隊伍力量分散,難以形成合力。此外,核心設備擠壓機依賴歐洲進口。

——加工過程面臨安全風險。人造肉的核心加工環節是萃取和擠壓,楊曉泉告訴半月談記者,為了儘可能模擬肉類的風味,在此環節往往需使用一些新型添加劑,可能產生「過度加工」問題。比如為了產生肉香味,目前業界主流做法是添加血紅素,但血紅素的製備有賴於轉基因技術,一些消費者可能會有顧慮。

——概念過熱帶來監管難題。業內專家普遍擔憂,當前人造肉概念火熱,資本紛紛湧入,可能導致大小企業一擁而上,產品同質化和惡性競爭接踵而來。整肅亂局,本應寄望於嚴格監管,但人造肉產業相關標準遲遲無法確立,監管部門無據可憑,只能望此魚龍混雜局面興嘆。

3

該怎樣在中國發展人造肉?

研究顯示,2018年,中國人造肉市場規模約為61億元,同比增長14.2%,近5年這一增速保持在13.5%至15.5%,到2030年預計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受訪專家建議,面對千億級市場,相關部門是時候加強引導規範了。

第一,加強科研支持。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綠色農業與食物營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銳、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研究員張波等專家建議,加強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尤其是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二級學科的建設,培養更符合產業需求的複合型人才。對植物蛋白深加工領域基礎研究加大扶持力度,考慮增設專項科研基金、打造通用科研平臺,集中力量對一些掣肘產業創新的深層問題開展攻關。

第二,儘快出臺行業和國家標準。要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加速推進植物蛋白加工標準體系制定,進而著手布局認證體系建設,使得人造肉生產每一環節都有規範可循。

第三,釐清監管體系。建議從食品原料審批、前沿技術監管等方面著手,形成立體化的監管體系。在食品原料方面,將人造肉涉及的新的食品原料及時納入審批程序;在前沿技術監管方面,對轉基因和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影響要予以審慎而充分的重視。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6期


相關焦點

  • 又一個巨頭加碼中國 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
    又一個巨頭加碼中國 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不久後,人造肉企業周子未來獲得2000萬元融資。近日,休閒食品品牌三隻松鼠也參與了起草了《植物基肉製品》團體標準。競品越來越多,2021年人造肉市場還香嗎?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近期雀巢在亞洲的第一條植物基生產線也在天津正式完工並投入生產運營,優先為餐飲行業提供嘉植餚植物基產品解決方案,這讓業界對植物基產品在2021年餐飲渠道的推廣充滿想像。
  • 較真| 人造肉來了:能吃嗎?好吃嗎?貴嗎?
    據報導,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中心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在培養20天後,獲得重達5克的人造豬肉。這是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 先不談專業領域的技術發展,人造肉的出現,對我們普通消費者會造成什麼影響嗎?人造肉能吃嗎?會成為今後餐桌上的「家常食材」嗎?
  • 【健康】「植物肉」概念又來了?它和一度風靡的人造肉有何區別?
    )來打造無限接近真肉的口感和外觀。使人造肉吃起來像肉。 人造肉的營養價值可靠嗎? 以beyond meat家的beyond beef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組成成分主要為各類蛋白提取物,而營養成分看上去似乎也與真肉差不多。
  • 「人造肉」對身體有害嗎?它和真肉有什麼區別,看完終於明白了
    前幾天,朋友給她帶去了一包「人造肉」。到底要不要吃這個肉,這個肉對身體有沒有害,讓小姐姐糾結半天。什麼是人造肉?那還要從人造肉是不是肉開始說起。雖然人造肉叫做「肉」,但是是不是肉還要和它的製造開始說起。一般人造肉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讓大豆蛋白或者其他植物蛋白假冒動物蛋白,也就是說把植物化妝成肉。
  • 人造肉到底是用什麼做的,裡面有肉嗎?
    ,因此它不是轉基因產品,而且在人造肉的培育過程中還可以控制讓何種脂肪進入其中,使其更有利於人類健康,例如加入ω-3脂肪酸能有保護心臟的功效,是不是看起來比養一頭牛簡單多了。 科學家們發現在大豆中就有這種特殊物質,再從其它豆類中提煉出蛋白質,從蔬菜中提煉出顏色,從堅果中提煉出脂肪,把這些物質放在一起就能做出植物性人造肉來。
  •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來了!
    最近一段時間,人造肉發展趨勢備受市場關注,這背後有特定社會背景。同時,人造肉的出現也能緩解由於畜牧業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與環境保護壓力。目前,雖然人造肉前景被看好,但要走上餐桌,還要克服種類單一、價格偏高等問題—— 近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未來食品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多家中外企業的人造肉產品集中亮相,引起公眾關注。
  • 全球首款人造肉粽子,國民人造肉時代來了
    「人造肉作為一款健康環保的植物基食品,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作為一種以植物基為主要原料的新概念食品,人造肉從出現便受到了食品行業的廣泛關注並引發熱議。作為肉類需求大國,真正做到人造肉本土化,研發出符合國人飲食習慣、滿足國人對於食物口味需求的人造肉食品,仍是現在中國人造肉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近期,專注於國風美食創新的國風零食創新品牌味BACK,聯手人造肉先鋒品牌「星期零」和中華老字號「諸老大」推出首款「植物基人造肉粽」 以節氣食品為開端推出國人自己的植物基人造肉食品。
  • 我國用動物幹細胞培育出人造肉,它安全嗎?
    市場上有很多「人造肉」、「人造雞蛋」,市民們只要聽到這些詞就知道都是假的,沒法吃,都有化學危害。但是從今年開始,我們口中的人造肉就得換一層意思了。這是一種可以吃的肉,還是通過正規渠道加工而成,只是人造肉出來之後,豬肉是不是就要降價了?人人都能吃得起肉了?
  • 你期待人造肉嗎?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裡程碑意義後的思考
    我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的消息,是真實的。 前幾天,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的研究成果公之於眾,一時間,全場譁然。 網友們各抒己見。 言外之意是什麼,這塊肉的價值遠遠超過市場上我們買的20多塊錢一斤的豬肉。 按照這個邏輯,是否可以解決為人造培養肉的價值也應該超過正常的豬肉。 對嗎? 那麼,究竟人造培養肉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呢?
  • 人造培根和牛排將面世,人造肉能代替天然肉嗎?
    人造肉能代替天然肉嗎?人造肉和天然肉有什麼區別?人造肉上市,你敢吃嗎?這家人造肉公司今年一季度銷售額達40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飆升215%。除了開發新產品外,BeyondMeat還在不斷改進其已推出的肉類替代品,改進了漢堡肉餅,使用椰子油和可可脂,使其產品吃起來更像真肉。  人造肉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好吃嗎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有哪些口味
    必勝客人造肉披薩。快餐連鎖店必勝客也加入漢堡王、麥當勞、肯德基人造肉潮流中來,不過態度更為謹慎,首先推出了一款新的Garden Specialty披薩,這種人造肉披薩僅在鳳凰城的一家門店供應一天,售價10美元。
  • 最近特別火的「人造肉」就是豆製品?這不早就有了嗎?
    「豆製品是嗎?」「素的是嗎?」「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和正常肉有什麼區別?」記者諮詢了相關專家,專家介紹,所謂人造肉大致分為兩種,一種主要用大豆蛋白製成,屬於植物肉,也就是素食。另一種則是用動物幹細胞來培養製造,形成肉的組織,再重新組合成為"人造肉"。
  • 哈佛版更逼真人造肉來了!讓動物細胞「長成」肉,接近真肉質地
    更逼真的人造肉來了。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在可食用的明膠支架上培養了兔和牛的肌肉細胞,這些細胞細長而粘連,接近真實肉的質地和堅實度。10 月 21 日,這項源於動物細胞培養的人造肉研究發表在《npj-食品科學》(npj Science of Food)上,通訊作者是哈佛大學生物工程與應用物理學教授 Kit Parker。那麼,這些研究解決動物細胞培養肉的工業化問題了嗎?我們距離其上市還有多遠?
  • 人造肉的意義我們都懂,但它可能走錯了路 | 愛範兒
    素食主義不能拯救地球,但食品工業可以植物肉是一種很「擰巴」的食物。圍繞「素肉」產生的市場操作,把這種「擰巴」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作為素食,它處處試圖向真肉靠攏;素食主義者希望藉此傳播素食理念,但它又可能會用肉一樣的口味腐蝕素食主義者的心智。
  • 人造肉,我們不是造假
    2019年對於喜歡吃豬肉的中國人來來說,逐漸有些吃不起了,不過近期有則新聞似乎給我們帶來好消息。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將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中國的人造肉公司也在躍躍欲試,在豬肉吃不起的時候,人造肉市場即將開啟。
  • 純素肉好吃嗎是怎麼做的 和人造肉有什麼區別
    人造肉怎麼樣?   人造肉不是真肉做的,而是用其他材料做的帶肉味的假肉。人造肉是由什麼製成的?   人造肉是怎麼做到的?   1.人造肉,有兩種,一種在其中也叫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由大豆蛋白製成。因為它富含蛋白質和少量脂肪,人造肉是一種健康的食物。
  • 「植物肉」,它會香嗎?-虎嗅網
    在 「人造肉漢堡」席捲了北美的大量連鎖餐廳後,終於惦記起了中國的消費者,今年4月, 肯德基、星巴克先後宣布「新食材」登陸中國門店的菜單;傳統食品老牌灣仔碼頭、 金華等也紛紛推出了植物肉產品。植物肉粽子、植物肉月餅接連上架...... 集體「真香」? 「我們不是人造肉。」
  • Beyond聯手星巴克,推出中國首款人造肉菜單,人造肉概念股暴漲
    據外媒昨日報導,星巴克和Beyond Meat合作的人造肉產品將會在本周三在中國首次亮相。這也是星巴克第一次在中國推出人造肉菜單。此次,星巴克一共發布了三款的人造肉產品。其中,一款是來自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另外兩款是來著香港公司Omnipork豬肉替代品製作。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淨營收漲215%,人造肉到底有多大泡沫?
    3、人造肉安全性問題受質疑,Beyond Meat要想打消消費者顧慮不容易站在長遠的角度看,人造肉跟傳統肉類相比它能解決糧食短缺危機,不用殺死生命來獲得食物,減少畜牧導致的碳排放量登,這些優勢還是可以看出人造肉企業的發展潛力。
  • 醞釀了兩年多的中國「人造肉」預計9月上市,你願意吃嗎?
    聽說它的味道已經和真肉所差無幾。而且,和很多植物肉一樣,它的優秀點就是——零膽固醇。可以說是三高人群的福利了!就這樣一款小小的「人造肉」,花了實驗室團隊兩年多的時間去研發。,就是希望能給消費者提供最真實的體驗,從而主動選擇人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