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開始吃...「植物肉」,它會香嗎?-虎嗅網

2020-12-07 虎嗅APP


你似乎很難在消費品領域裡,窺見投資人們錢袋子收緊的跡象。

 

虎嗅今日獨家獲悉,正式成立於2019年的「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 已於8月15日完成了新一筆1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雲久資本領投,老股東愉悅資本、經緯資本繼續加注,scale partners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用於配方研發工廠、研發團隊的建設。據悉,這距離該公司上一輪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剛剛過去不過5個月。

 

資本的熱衷也伴隨著巨頭們的「不約而同」。

 

在 「人造肉漢堡」席捲了北美的大量連鎖餐廳後,終於惦記起了中國的消費者,今年4月, 肯德基、星巴克先後宣布「新食材」登陸中國門店的菜單;傳統食品老牌灣仔碼頭、 金華等也紛紛推出了植物肉產品。植物肉粽子、植物肉月餅接連上架......

 

集體「真香」?

 

「我們不是人造肉。」

 

在三句話不離 「人造肉」後,星期零STARFIELD的創始人Kiki終於忍不住糾正我到。

 

這裡,先為與本人一般毫無概念的讀者朋友做一個科普,從生產工藝上說 ,這類 「似肉非肉」的 「超級肉」可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細胞培育肉,也可以稱為 「人工培育肉」,是通過在動物活體上提取細胞,用培養基促進細胞分化生長而來,從組織上說,它們與真肉並無一二;一類則是完全由 「植物性原料生產,不需要任何動物相關原料」,利用複雜的工藝使得外觀與口感無限接近真肉的 「素肉」。

 

事實上,前者尚屬於實驗室產物,並沒能商業化,而你所聽過的,被比爾蓋茨、李嘉誠等大佬所青睞的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公司的產品,都屬於後者,星期零也是其中之一。

 

從某種角度來說, 「植物肉」並非新鮮事物,尤其是中國,在食「植物肉」這件事上可算得上 「正宗」,早在宋代陶谷的《清異記》中,就記載了豆腐作為素肉的現象。 「『植物肉』是傳統素肉的升級。人造肉這說法是媒體炒出來的,這叫法就像轉基因一樣,會天然地讓人害怕。」

 

儘管食「素肉」的歷史可往前追溯好些年,素食卻並未隨著時間自然演化成一門更好的生意。Kiki的父母就是開素食餐廳的,經年折騰,也沒能掙脫虧損的境況。這一度讓她困惑:「為什麼很多人都知道吃素是一件對自己好的事情,卻不愛?」段子稱人類好不容易爬到食物鏈的頂端可不是為了吃素的,說到底,素食是一件 「挺壓抑人性的事情」。


回想一下你見過的大多數素食餐廳吧,它們都 「標準得出奇」,進門是一尊塑像,伴著檀香木的繚繞與梵音,初一十五是生意最好的時候,年輕面孔鮮少,來也多是帶著家中長輩,儀式感就著壓力,吃得端正,難見其他餐廳中的酣暢。「撇去其他因素,僅作為食品,他們並沒有認可這是一個好吃的東西。」

 

問題在產品。「那就做一款既能滿足大家吃美食的欲望,同時又不用犧牲掉健康、動物生命和環境的產品。」2017年,一頭闖進這個新賽道的kiki決定到,而此時,大洋彼岸的Beyond Meat剛剛推出了一款名為Beyond Burger的素食漢堡, 麵包中夾著的「牛肉」,無論是外觀、口味和烹飪方式,都與真正的牛肉別無二致。

 

市場、賽道與機遇

 

你很難繞過Beyond Meat,去聊植物肉這一賽道。

 

這家成立於2009年的「獨角獸」是美國近年來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家食品公司,十年成功敲鐘納斯達克,成為眾多媒體口中的「人造肉第一股」,IPO 首日股價曾暴漲 163%。它的最新成績是,即使是在眾多餐廳因新冠疫情備受打擊的情況下,這家公司依然在第二季度裡首次實現了營收1億美元的突破,這一增長被歸結為 「越來越多的美國消費者在家中烹飪無肉漢堡和香腸」。

 

然而,即使已經誕生出百億美金市值的巨頭,在Kiki看來,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植物肉依然處於非常早期的市場階段。一如天圖資本李康林曾在Pro文章中給出的數據:

 

肉類產品,市場規模絕對值高達8.8萬億,約佔2018年全球GDP的10%,其中,與肉類生產直接相關的產業規模即高達1.9萬億美元。即便只有10%的市場被其他產品代替,那也意味著一個千億美元的新品類。

 

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數據,預計到2023年,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將達到64.3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的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增速最快。2019年全球植物肉市場規模約121億美元,預計將以每年約15.0%的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或將達279億美元。

 

「Beyond Meat的上市猶如一個石頭被砸入水中,掀起了漣漪。」在Kiki看來,它超高溢價的估值,毫無疑問引起了整個投資圈非常的注意,這成功讓一切坐上了加速器,在資本的助推下,行業的爆發來得更加迅猛,巨頭、創業者紛紛入局,以植物為基礎的英國肉類公司THIS獲450萬英鎊種子輪融資;Impossible Foods累計獲得6.8億美元融資......但是在消費端,Beyond Meat煽動的翅膀並不能加速進程本身——「必須通過消費建立認知,這是一件長期的持久的事情。」

 

Kiki坦言,目前國內多數品牌方對植物肉的態度還是以先嘗試為主,但是在真正上市推廣後,有超三分之一的客戶願意持續採購,並將植物肉菜品作為他們餐桌上的第三選擇進入常規菜單。

 

近一年在植物肉行業市場教育的推動下,能明顯感覺到植物肉的滲透率在顯著提高,「我們現在是供不應求的狀態,排隊合作的品牌數近 100 家。」隨著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聯合推出植物肉的產品,消費者對植物肉的認知有望被進一步的確立。

 

給消費者一個吃「肉」的理由?

 

「植物肉」被賦予了大量的使命感。

 

比如,面對全球人口依舊持續的增長,人均肉品消費的逐年提升,傳統畜牧業的生產空間與效率已然受到了嚴峻挑戰,加之其對生態環境地破壞,顯然,從長遠來看,轉化效能更高、更友好的「植物肉」是一種被寄予厚望的解決方案。然而,具體到消費者個體的每一次消費選擇,「環保」,甚至「健康」都算不上一張多有底氣的牌。

 

當消費者們打開外賣軟體,走入超市或者餐廳,面對五花八門的選項,選擇的依據變得具體而現實了起來。

 

「我覺得消費者其實很簡單,什麼高新技術的並不在意,他們就關心好不好吃、貴不貴,哪裡能買到。」Kiki給出了「植物肉」要想進一步取得更大市場的三個先決條件,或者說,企業應該具有的三種能力:產品能力(好吃);供應鏈能力(成本壓得下來,不貴);渠道能力(輕易能買到)。

 

對於 「什麼樣的(植物)『肉』是好吃的?」或者說 「人們會喜歡什麼樣的『素肉?』」,星期零團隊是直接到消費者的嘴巴裡找答案的。

 

2018 年 10 月,在深圳的文心五路,曾出現了一家名為青苔行星的餐廳,它正是「星期零」的前身。這裡,有 Impossible Foods 的素漢堡,有以植物蛋為原料烹調的菜餚,有 「以假亂真」的冷鍋串串。 「我們沒有刻意地打『素食』的招牌,整個門店的裝修非常的現代,我們希望讓年輕地消費者能像去普通餐廳一樣大快朵頤,從美食的角度,認可它。」

 

在很長一段時間,這家餐廳都成了當地 「素食熱門榜」的第一名,成功得毋庸置疑。「本意是通過這樣一家餐廳來考察市場、獲得真實的用戶數據反饋,但青苔行星在當時給了我和我們團隊很大的信心,其實沒有特別高深的地方,消費者就是想吃一個好吃的東西,然後這東西還很健康,那就完美了。」

 

經年累月收集到的數據,最終在研發團隊的「」妙手「中成了星期零產品迭代的主要依據。據Kiki介紹,目前「星期零」的產品,分為冷凍線和常溫線,一共有18個SKU。「可以這麼講,除了骨頭,白花花的脂肪,和結締組織的連接我們做不了以外,其他的肉的形態我們都能做。」在應用場景上,星期零產品不僅能適用於常見的西餐輕食領域,中式料理中也愈發常見。

 

當然,價格依然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

 

「中國的消費者對價格是非常敏感的。當然,你也不需要做到極致的便宜,也不能過分地高,只需要在他習慣的認知裡做一個適合的匹配。「從目前來看,無論是Beyond Meat還是Impossible Foods,價格都在12-16美元一磅,比真的牛肉碎肉的9美元一磅還是貴出不少。按照Beyond Meat的計劃,公司的產品將在目標時間內達到與牛肉價格相等的價格,並且最終可以以低於牛肉價格一半的價格出售,而不會影響Beyond Meat的毛利率。至於星期零,團隊介紹稱價格已經跟普通肉類是持平的了,「可能還要略微便宜一點。」而隨著規模地擴大,價格還有可能進一步降低。

 

裡程碑與未來式

 

作為目前國內發展速度最快、合作品牌最多、募資金額最大的植物肉創業公司,星期零在打法上也同樣值得借鑑。

 

頭部做開局、聯名做抓手,打品牌

 

「其實,開發一個小客戶跟開發一個大客戶的時間是一樣的,所有的流程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不集中火力去開發大客戶呢?」這是星期零一開始就定好的策略。主攻頭部的好處在於能夠快速在B端客戶裡建立品牌認知,輻射領域裡的第二、第三梯隊。


與此同時,加大力度做聯名。



在星期零先後攻克下的20餘各領域的頭部企業中,有著大量如奈雪的茶、花廚、喜茶、文和友這般的網紅餐飲品牌,而星期零是選擇以「聯名」的方式去進行合作,在2B的過程中也同時讓一個客戶群的C端用戶感知到了自己,即使一時說不上來星期零是做什麼的,也在腦海中被成功植入了一個印象。


快速建立中小型的客戶池,建壁壘

 

頭部客戶自然會繼續做,然而在星期零團隊看來,吃下大量的中小型客戶,才是建立市場壁壘的重要步驟。「相對來說,頭部企業對我們的依賴性沒有那麼強,其實中小型客戶的忠誠度會更高。」在星期零的公號上展示著星期零的客戶地圖, 「我們也會在我們的品牌端為他們去背書,讓大家關注到,除了這些頭部餐廳之外,還能在哪裡嘗到星期零的產品。」

 

據悉,在今年的10月份,星期零即將登陸另一家快餐巨頭德克士,在全國2600家門店裡都將上線期零的植物肉產品,這意味著植物肉不僅停留在一線城市的餐桌,即將在全國大部分城市,甚至遠至西藏新疆都能吃到星期零的植物肉產品,國人的第一口植物肉也許就來自星期零。

 

「我們在做一件普及的事情,很自豪。」

相關焦點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
    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和獅子是競爭者,它們有著共同的食物來源,並且時常會相互搶奪對方的食物,屬於夙敵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那種。既然是競爭的關係就避免不了打鬥場面,有的時候獅子會被鬣狗群殺並且吃掉,有的時候雄獅會進行報復殺死鬣狗,但大多數的時候會直接把它們的屍體遺棄,很少會去吃鬣狗。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這怕是有什麼誤會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第一個吃蝙蝠的人 怎麼就被人鄙視 人進化了幾百萬年 終於站上食物鏈頂端 難道還不能想吃啥就吃啥?
  • 處在食物鏈越頂端,種群數量越少?為什麼人類卻有70億人口呢?
    在地球的動物界,75%的物種是昆蟲,據說世界上螞蟻的總重量和人類的總重量相當。有意思的是,鳥類和哺乳動物往往被認為比昆蟲更高級,而昆蟲經常處在食物鏈底端,它們以植物為食,躲避哺乳動物和鳥類。地球上,我們熟悉的幾乎所有生命的能量驅動來自太陽(不包括那些硫化作用的群體),植物作為第一營養級直接從太陽那裡獲取能量。食草動物在食物鏈中是第二營養級,它們以植物為食,從植物中獲取能量,但是它們所能得到的植物能量不多,即便是它們把一顆植物都吃了,也不會得到所有這顆植物從太陽那裡獲取的能量。
  • 論體能,人類完全被虐,為何能屹立食物鏈頂端?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不是最強壯的動物,論體能、力量、敏捷,人類幾乎排不上號,但是事實恰恰相反,人類已經成為了食物鏈頂端,這是為什麼呢?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智慧嗎?
  • 人類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 而是中等位置
    簡單的食物網絡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國外媒體報導,與流行的觀點相反,人類其實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事實上,我們是位於食物鏈中央某處,一項對全球196個國家中176個國家的人類食物消耗49年的分析這樣表明。
  • 人類不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科學家:其實真實的原因是這樣的
    常常有人說:人類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可以說其他生物分為兩種,能吃的和沒研究出吃法的,然後現在多了第三種,是保護動物國家不允許吃。看看如今人類的餐桌,有各種蟲子,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五毒」「四害」都上了餐桌,或許有天「四害」都能被吃成保護動物,可以參考麻雀。
  • 人類真的是食物鏈頂端沒天敵?科學家提到了它,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人類真的是食物鏈頂端沒天敵?科學家提到了它,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人類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因為人類可以創造武器,修建了安全又美觀的房屋,並且會做各種各樣的美食,許多動物見到人類就會轉身逃跑,又因為濫殺濫捕,不少動物已經滅絕。
  • 無肉不歡,我們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不是為了吃素的
    前幾天跟同事一起去吃飯,同事問我想吃什麼。我答:「黑椒牛柳、鍋包肉、桃仁雞丁。哎呀,這個油燜大蝦也好想吃啊。」同事聽罷,一臉驚訝的問我:「你難道都不吃蔬菜的嗎?」我感到很詫異,反問道:「為什麼要吃草?」沒錯,在我等肉食主義者的眼中,蔬菜=草。你想想,人類花了幾千萬年爬上食物鏈頂端, 難道就是為了吃素?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吃?
    朋友們,你有沒有發現似乎我們人類只吃食草類型的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會如此呢?讓我們簡單地看下食物鏈就知道了。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而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植物,男子剪開豬籠草,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植物,男子剪開豬籠草,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大家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耶叔看世界。大自然的世界總是神奇無比,自然界裡面有著自己的食物鏈,在底層就當然會有頂層捕食手,植物界裡也有著捕食獵手,這些植物靠著自己非凡的手段,在這個食物鏈裡站在了頂端。它就是豬籠草,它擁有一個獨特的捕蟲籠,這個籠子下寬上窄,頂端還有一個籠蓋,因為形似豬籠,因此而得名。
  • 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只吃豬牛羊這樣的食草動物,你發現了嗎?
    毫不誇張的說人類是食物鏈頂端的人物,我們卻發現人類在生活的過程中卻只是一些食草動物,比如說豬牛羊,很少會吃一些食肉性的動物,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現象呢?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到底有哪些區別?人們為什麼只吃食草性的動物呢?
  • 內蒙古人,食物鏈頂端的「王者」!
    內蒙古人,傳說中的「肉食主義者」,可謂走在美食時尚的前沿,成為食物鏈頂端的「王者」! 在內蒙古,讓我們登上食物鏈頂端的最佳角色當數牛羊肉了,可別小看了這兩種簡單的肉食,在內蒙古,牛羊肉的吃法多到驚掉下巴
  • 人類穩坐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在地球有天敵嗎?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稱王稱霸數萬年了,隨著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的能量越來越大,地球都快放不下了。那麼人類還有什麼天敵嗎?
  • 人類是如何爬到食物鏈頂端的?其中最大的轉折點是什麼?
    如今人類以統治者的身份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我們學會利用外力改造世界,學會協同合作,能把強壯的獅子圈養在動物園,上能登月漫步,下能探索海洋,南極冰川都因為人類活動而融化。但是,早在250萬年前就存在在地球上的非常類似人類的生物,卻是一種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生物,這些遠古時期的人類和我們一樣懂得愛和玩樂,能夠建立起親密的友誼,也會爭權力、爭地位,但是他們當時對整個地球來說無足掛齒,對環境的影響並不比螢火蟲和水母大。那人類是如何在漫長的歷史中爬到食物鏈的頂端的呢?其中最大的轉折點是什麼?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草食動物的肉,不吃肉食動物的肉?
    說實話種花家還真認真思考了會,吃肉的動物比如老虎啊獅子或者豹,對於大吃貨帝國子民來說,對這些野味是垂涎三尺啊,但問題是都是國家保護動物,咱能吃了它嘛!當然這是從法律意義上來說,其實從熵增的角度來說也是同樣的!
  • 我們爬到食物鏈頂端,就是為了吃垃圾?
    我們爬到食物鏈頂端,就是為了吃垃圾?看見心理(kanjianxinli1) | 來源社長 | 作者寒冬 | 編輯最後的話換作是你,你願意吃塑料垃圾嗎?泰國一則公益廣告在街頭做了一項實驗:在壽司裡包著塑料,免費派送給路人吃。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作為食物鏈的頂端,可以說只有不想吃的,幾乎沒有吃不到的。而在我們的食譜中,肉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少,像牛肉,羊肉,豬肉等。 這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是美味佳餚,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所吃的肉,大部分都是食草動物們的肉,很少會有食肉動物們的肉。這是為什麼?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作為食物鏈的頂端,可以說只有不想吃的,幾乎沒有吃不到的。而在我們的食譜中,肉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少,像牛肉,羊肉,豬肉等。這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是美味佳餚,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所吃的肉,大部分都是食草動物們的肉,很少會有食肉動物們的肉。這是為什麼?
  • 作為地球的頂級生物人類,在食物鏈中位置其實並不是站在最頂端
    在地球上生活的眾多生物中,由於人類有著強大的能力,而且在各方面相對來說都優於其他一些生物,因此長此以往,就讓我們產生了這樣的一個意識,那就是我們人類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事實真的如此嗎?人類真的在食物鏈的頂端嗎?
  • 人類真的是在食物鏈頂端?科學家提到一種天敵,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在距今幾百萬年前的遠古時代,人類第一次站在了這片土地上。我們有著其他生物都沒有的獨一無二的的智慧,在不斷進化中尋覓著新的高度。在許多學者眼中,我們已經是地球上目前最為高級的物種,是真正的消費者層次。但人類真的是食物鏈頂端沒天敵嗎?科學家們提到了這個物種,曾經的它差點把我們的祖先全部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