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與狄拉克奇蹟般的數學能力從何而來?艾斯伯格症候群是原因?

2020-11-25 天文同好樂園

艾薩克·牛頓是17~18世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是萬有引力的奠基人和微積分的締造者,更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保羅·狄拉克是20世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是量子力學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曾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職位。毋庸置疑,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與狄拉克的狄拉克方程是科學史上的兩大革命性成果,這兩個人的成就為當代物理學奠定了基礎和發展方向。

艾薩克·牛頓

牛頓與狄拉克身處在不同的時代,兩者在時間上相差了二百多年。但很奇怪、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牛頓與狄拉克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是數學大師,當他們在劍橋大學完成自己的對世界影響重大的成果時都是20多歲。不僅如此,兩人還都具有另一個奇怪而又顯而易見的特徵:完全缺乏社交能力,甚至達到了病態的地步。比如說,這兩個人都因為無法加入小型對話和不具備基本的社交風度而遭到別人的詬病,一度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聲譽。

保羅·狄拉克

狄拉克的害羞有時到了令人難堪的地步,他很少說話,除非被直接提問,而他往往只會回答「是」或「不是」,再或者「我不知道」。狄拉克還極度謙遜並憎惡為公眾所知,當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由於擔心獎金會帶來知名度和不必要的麻煩,他一度曾經認真地拒絕領獎,但後來別人提醒他,拒絕領獎將會更加引起公眾矚目,這才最終接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保羅·狄拉克

關於牛頓,也有大量圖書記錄了牛頓的古怪個性,當然其中有一些可能是謠言,比如說他汞中毒和有精神病。但是最近幾年,英國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西蒙·巴倫-柯洪提出了一項最新理論,試圖解釋牛頓與狄拉克的古怪性格。巴倫-柯洪宣稱,牛頓與狄拉克兩人可能都患有「艾斯伯格症候群」綜合症,這種病有點近似於自閉症,就如同電影《雨人》中的低能天才一樣。

萬有引力藝術圖

醫學研究表明,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極端不容易暴露思想,缺乏社交能力,但有些患者卻生來具有數學天賦和極強的計算能力。但是與自閉症患者不同,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雖然在社交中別彆扭扭,但一般還能應付,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擔任富有成效的工作。如果柯洪的推想是正確的,那麼牛頓與狄拉克奇蹟般的數學能力,或許是以社交上孤立於其他人為代價而獲得的。但不論如何,這兩個人在科學史上的崇高地位都不會受其影響。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和牛頓難道都是有自閉症的天才?
    愛因斯坦和牛頓兩人無疑都是天才,不過他們是否也有自閉症?在自閉症專家Simon Baron-Cohen看來,他們都顯示了很多艾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的症狀——這是一種並不會造成認知困難的自閉症。
  • 英國專家認為愛因斯坦和牛頓可能患有某種自閉症
    中新網5月1日電 一些專家在作出有關研究後得出結論說,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和牛頓可能患有其中某種類型的自閉症。  英國劍橋和牛津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相信,這兩位科學家都顯示出一種叫做艾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的症狀。  不少艾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都被認為行為怪異,而且缺乏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伎倆。
  • 解讀後天性學者症候群:怎麼一悶棍砸出個天才?
    基於目前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尚無定論,專業資料也甚少,為了滿足大家對新技能get√的渴求,蝌蚪君特地整理出一些關於學者症候群的學術研究資料,以供參考。 何為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根據最流傳最為廣泛的定義,後天性學者症候群指的是兒童或成年人在左腦受損後,突然間發展出的學者症候群患者特殊才能。可以說,後天性學者症候群是學者症候群通過後天因素展現的一種方式。
  • 天才與瘋子比鄰|症候群_網易財經
    他們叫學者症候群最初提出學者症候群(Savant-Syndrome)的人是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的精神科醫生屈萊佛特(Darold Treffert)。他認為,學者症候群是指個人存在嚴重的認知障礙、自閉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但卻擁有與他的障礙全然相對的,不協調且驚人的某種能力,比如「過目不忘」、口算能力超強或超強藝術創造力等等。
  • 碳矽烯狄拉克錐成因獲解
    二維單原子碳層-石墨烯(Graphene)具有奇特的電子結構特徵,其能帶在費米能級處呈現上下對頂的圓錐形,形成所謂的狄拉克錐(Dirac Cone)。近日,上海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劉軼教授及其科研團隊通過理論計算首次發現,兩種新型結構的碳矽烯也具有狄拉克錐特徵的電子結構,這為研發和設計新型納米電子器件材料提供了理論基礎。
  • 聲學三維狄拉克點及其向外爾點的轉變
    最近,武漢大學劉正猷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陸凌研究組分別提出了第二類聲學三維狄拉克點半金屬,其狄拉克點穩定地分布在布裡淵區的離散高對稱點上,並且在表面上有四重螺旋拓撲表面態。與第二類狄拉克點不同,第一類狄拉克點由於受到的對稱性保護較少,可以形成強烈的各向異性。
  • 「中國雨人」心算能力超常 可能屬「學者症候群」
    原標題:「中國雨人」心算能力超常 可能屬「學者症候群」  最近,有「中國雨人」之稱的周瑋成了公眾關注的焦點。他被診斷為「智力中度低下」,但在電視節目《最強大腦》中,不到1分鐘就心算出了6的13次方和16位數的14次方根,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和淚水。
  • 獲得性學者症候群
    它甚至有個專門的學術名稱,叫「獲得性學者症候群(Acquired savant syndrome)」。咱們說說這個。什麼叫「學者症候群」呢?它說的不是一般的學者,而是那種讓人明顯感到他們的大腦異於常人的人。比如有的人算數學題特別快,有的人有超強的記憶力,而且專門能記住一般人不注意的那些細節:他隨便掃一眼書架就能記住上面有多少本書。
  • 男子頭部受傷後變成數學天才 患「後天學者症候群」
    男子頭部受傷後變成數學天才 患「後天學者症候群」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4-04-21 16:32:31    來源:國際在線   資訊標籤: 後天學者症候群 男子腦部受傷變天才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愛因斯坦可能是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這說明了什麼?
    它從何而來? 目前,主流精神醫學界認為,自閉症譜系障礙起病於嬰幼兒時期,以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狹窄、刻板而重複的興趣行為方式為三大核心症狀,多數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滯。 普遍認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非常複雜。既往研究認為該類疾病與先天的腦神經發育相關,患者的腦結構和功能存在異常。
  • 另一種「費米-狄拉克統計」:狄拉克獎章
    狄拉克獎章是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授予對理論物理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不包括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獲得者)。獲獎名單在每年8月8日狄拉克生日這天宣布。這一獎項是國際理論物理中心的創始主任薩拉姆發起的,他本人研究理論物理,當時在英國的狄拉克給過他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 男子腦後挨悶棍後患「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成數學天才
    原標題:男子腦後挨悶棍後患「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成數學天才   原標題:12年前腦後挨悶棍美一男子變身數學天才   據新華社電 美國中年男子賈森·帕吉特12年前遇襲,腦後挨了一悶棍,醒來後突然展現數學天才。他把這段奇特經歷寫成回憶錄,於22日出版。   帕吉特現年43歲,家住華盛頓州塔科馬。美國《紐約郵報》20日援引帕吉特的話報導,12年前,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對數學等學科毫無興趣。   轉折點出現在2002年9月13日夜間。當時,他走出一家酒吧。
  • 後天學者症候群:男子腦部被打後成數學天才
    帕吉特在行兇搶劫事故中頭部遭受重擊,此後他眼中的世界完全變樣了,他整個人也變得對數學和物理異常痴迷。   此後,他被診斷為「後天學者症候群」,現在全世界約有40個病例。患此症的人大多原本平常無奇,但腦部受傷後來會對數學、藝術或音樂十分擅長。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得理論物理最高獎項:「狄拉克獎」
    狄拉克獎章是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在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而設置的年度性獎項。它是理論和數學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不授於前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獲得者。
  • 男子腦後挨悶棍患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成數學天才
    原標題:12年前腦後挨悶棍美一男子變身數學天才賈森·帕吉特資料圖。  據新華社電美國中年男子賈森·帕吉特12年前遇襲,腦後挨了一悶棍,醒來後突然展現數學天才。美國《紐約郵報》20日援引帕吉特的話報導,12年前,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對數學等學科毫無興趣。  轉折點出現在2002年9月13日夜間。當時,他走出一家酒吧。兩名男子從他背後偷襲,他頭部挨了一悶棍,神志不清,交出夾克後才得以脫身。  第二天醒來,帕吉特走進浴室,覺得眼前的世界完全變了樣,「水流變成一條條垂直的線」。  隨後,帕吉特開始痴迷於家中所有的線條。
  • 偉大的科學家傳奇之牛頓
    對牛頓的毛髮進行基因分析,認為牛頓是艾斯伯格症候群攜帶者(精神上太過孤僻的狀態),有XQ28基因(同性戀基因)的表現,這更增添了牛頓的神秘感,但並未影響到他巨人的形象。偉大的牛頓的墓碑上鐫刻著: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人類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詩人亞歷山大·波普為牛頓寫下了以下這段墓志銘:自然與自然的定律,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來吧!
  • 後天學者症候群:男子腦部受傷後變天才
    美國一名從大學輟學的男子在腦部受到重創後突然變成了數學和物理天才,他從創傷中清醒過來之後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帶有幾何圖形的。他這種情況叫做「後天學者症候群」(acquired savant syndrome),目前全世界僅有40個相似病例。
  • 在光學拓撲超晶格結構實現拓撲荷大小為2的三維狄拉克點
    其中被稱為charge-2狄拉克點(CDPs)的四重能帶簡併點近來在某些凝聚態物質系統中被發現。由於傳統的三維狄拉克點是由一對手性相反的外爾點重疊而成,其淨拓撲荷數為零,因而不能引起拓撲保護的表面態。然而,與傳統的三維狄拉克點不同,CDPs具有非零淨拓撲電荷的特徵(拓撲荷數為±2 ),可以導致全新的拓撲表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