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仍有提升空間

2021-01-10 索比光伏網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17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6979億千瓦時,佔全部發電量的26.5%。其中,水電發電量11945億千瓦時、佔比18.6%,風電發電量3057億千瓦時、佔比4.8%,光伏發電量1182億千瓦時、佔比1.8%,生物質發電量795億千瓦時、佔比1.2%。

伴隨2020年的不斷臨近,我國可再生能源日夜兼程,只為如期實現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15%的鄭重承諾。

非水電可再生能源消納同比增加35.2%

《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 (含水電)16686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8%,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26.5%、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細看各省(區、市)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情況,有12個地區的消納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雲南省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領跑全國,達到了85.6%,西藏、四川緊隨其後,分別為83.8%和83.5%。在收錄的31個省(區、市)中,只有山東省消納比重為個位數,僅達7.3%。

值得欣喜的是,與2016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情況相比較,有19個地區增長速度超越全國均值。陝西省拉動力最為強勁,消納比重同比增加5.9個百分點。湖北、黑龍江分列第二、三位,同比分別增長4.6和4.5個百分點。福建省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水平出現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1.6個百分點,全國消納排行墊底。

同時,各省(區、市)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情況也呈上揚態勢。《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為502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5.2%,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8.0%,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

整體行業發展仍存較大提升空間

「2017年度,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1月,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7年度可再生能源併網運行情況時表示。得益於 《關於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的指導意見》《關於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的「保駕護航」,我國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正在迎來發展機遇期。

在光伏發電方面,重點地區的2017年度實際利用小時數也全部實現了提升,內蒙古、青海、黑龍江、吉林、山西II類地區、河北II類地區的最低保障收購落實情況通過考核,甘肅I類和II類地區、新疆I類和II類地區、寧夏、陝西II類地區、遼寧未能達到光伏發電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要求。

身處飛躍式發展的難得機遇期,時代賦予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是機遇更是考驗。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等一系列國家政策吹來的「陣陣暖風」,借力行業投資環境監測評價、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保障市場秩序等有形之手護衛市場運行,我們相信,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必將迎來更大發展。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公用事業:光熱是實現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目標的重要途徑 薦3股
    [摘要]  事項:  2016年3月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除專門的非化石能源生產企業外,各發電企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應達到全部發電量的9%以上。
  • 非水可再生能源佔比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新能源如何「贏」在平價時代
    發展迅猛但佔比較低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7.95億千瓦,同比增長8.7%,在非化石能源中佔比超85%。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超過2萬億千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4.38億千瓦,佔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55.2%。
  • 2019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實際消納量佔全社會...
    2019年,全國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為7388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10.2%,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表1 2019年各省(區、市)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情況三、各省(區、市)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情況2019年,全國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為7388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10.2%,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 2020大限逼近 發電企業完成15%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的出路何在?
    索比光伏網訊:對於以「五大四小」為代表的發電企業而言,15%的非水可再生能源配額指標一直是一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距離2020年考核大限不足3年,如何完成這一硬性指標,成了困擾發電企業們的一大難題。那麼,發電企業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標的出路究竟何在呢?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以來,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顯著擴大,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的累計裝機規模均居世界首位。2018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8670億千瓦時,佔全部發電量的26.7%,比2005年提高10.6個百分點。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是2005年的94倍,發電量是2005年的91倍。
  • 「十四五」能源電力轉型 非水可再生能源將成主體
    在王志軒看來,真正實現轉型,就是要讓可再生能源和傳統化石能源在經濟上具備同臺競爭的能力。為此,我國能源電力轉型的關鍵是解決好能源電力系統優化問題。在能源電力生產和消費方面,做好時間、空間、品種上的優化,以達到能源、經濟、環境多目標條件下,投入產出的最優結果。在「十四五」能源規劃中,系統優化理應放在重要位置。王志軒提出,「優化」首先以能源發展的價值觀為導向。
  • 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徵求意見
    中國清潔供熱平臺訊:日前,江蘇省發布《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徵求意見稿)》,發展目標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非電利用。到2025年,全省生物天然氣利用規模達到1億立方米以上,太陽能熱利用規模進一步提高。文件要求,大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 現階段新能源消納除「可再生能源+大電網」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替代?
    「可再生能源+電化學儲能」這個提法出現之前,實踐中新能源消納方式主要依靠的是大電網消納方式,即通過大電網覆蓋範圍內負荷的時間和空間變化,以及大量調節電源的隨調度指令調節,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和間歇性,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儲能技術通過電能存儲也能夠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問題,解決的方法更加直接和簡單。
  • 如何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的電力安全穩定運行
    由於全球疫情衝擊的不斷反覆,2020年下半年仍有大量原油庫存。在這個過程中,可再生能源表現搶眼,以風、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和需求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逆勢增長,各國和地區的實踐都體現出了可再生能源高滲透率情景的市場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全球電力結構正加速向低碳轉型邁進。
  • 光伏新增9GW,風電11GW,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
    「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約22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630億元。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光伏、風電每年分別將有2GW與2.2GW的裝機空間。根據文件,將因地制宜推動平價示範基地項目,突出市場化、低成本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進一步加快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提高和建設成本降低,結合場址資源條件、電網消納和技術進步等綜合因素。
  • 國家能源局就《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
    為更好地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在規劃實施時有必要建立以規劃為依據的按年度實施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管理機制。《意見》是可再生能源依據規劃發展的一個實施機制,突出規劃的操作性、約束性和時效性,可以促進各地區可再生能源平穩有序發展。
  • 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之路有多遠
    核心閱讀   一方面,涉及可再生能源消納和參與市場的政策種類較多,包括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等,政策之間的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大、預測精度相對較低,參與市場交易存在一定風險,需要在市場規則設計中予以考慮,兼顧經濟性和系統安全。
  • 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方式進一步完善
    本報北京2月3日電(記者陸婭楠、曲哲涵)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對相關項目的財政補貼辦法。根據《意見》,自2020年起,所有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均採取「以收定支」的方式確定。根據基金徵收情況和用電量增長等因素,預計2020年新增補貼資金額度為50億元,可用於支持新增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項目。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新聞—科學網
    實際上,包括海水在內的水資源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氫礦」,電解水制氫被認為是製備氫氣的有效方法。而針對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時空波動性和併網困難等問題,利用光伏發電、風電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備氫氣被認為是一條理想途徑。 但受現有電解水制氫技術的制約,實施上述途徑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
  •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概念,與「棄風率」、「棄光率」有什麼區別?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概念,與「棄風率」、「棄光率」有什麼區別?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8年,全國風、光、水、核四種清潔能源總發電裝機達到7.49億千瓦,總發電量累計2.08萬億千瓦時,其中,風電利用率達92.8%,棄風率7.2%,同比下降4.9個百分點;光伏利用率達97%,棄光率3%,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水能利用率95%以上;核電運行平穩,利用率保持較高水平。
  • 新電改五年|機制完善是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交易的保障
    「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是推動國家能源轉型的重要路徑選擇,需要輔之以技術和政策機制兩方面的手段與措施。新能源消納的技術問題,電網公司及發電企業有能力去解決。但是利益格局調整的問題單靠任何一個企業都難以解決。」蔣莉萍進一步補充。目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併網以後,給電力系統運行帶來很多挑戰。
  • 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迎來「綠色拐點」 可再生能源轉型加速
    同時,中國在「十三五」期間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投入,風電和光伏行業正在加速進入「平價」時代,在部分地區其經濟性甚至可以與火電抗衡。2010年-2019年間,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從19.3%提升至約28%。隨著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的發展,企業採購可再生能源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市場化綠電交易、分布式和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電站投資、「綠色電力證書」認購等已成為主要方式。
  • 三部委進一步明確風電、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等事項
    原標題:關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 摘要 【三部委進一步明確風電、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等事項】財政部、發展改革委
  • 三部門出臺政策 進一步完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方式
    人民網北京2月4日電(記者 杜燕飛)記者4日從財政部獲悉,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完善現行補貼方式,完善市場配置資源和補貼退坡機制,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穩定發展。
  • 當「氫」遇到「可再生能源」就成了「綠氫」……
    氫:綠氫即可再生能源制氫。以太陽能為例,如果用太陽能來制氫,那就等於把無窮無盡的、分散的太陽能轉變成了高度集中的乾淨能源了。目前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的方法有太陽能熱分解水制氫、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制氫、陽光催化光解水制氫、太陽能生物制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