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秘密想要傳達人類藝術上的美,無論是市集街頭,還是故宮皇家博物館,都有值得發掘的寶藏。如果有一天外星人要佔領地球,他也一定會看在人類文明和藝術的份上,放我們一條生路。想看到美的表述,就趕緊關注我吧。
在2013年的時候,故宮做過一個大展,名字叫做「精彩100,國寶總動員」。這次展出放了一百件國寶明星,而且還在百件文物中精選四件用來製作《對焦國寶》紀錄片,故宮在第一集翠玉白菜中特別收錄臺灣吳卿大師的作品與翠玉白菜並列介紹。
驚嘆於臺灣的吳卿大師能把木雕把握得如此之好,生與死,緣與法,火樹銀花,浮生若夢……
吳卿大師的作品怎麼說呢,當時我看了就迷住了,很抓人眼球,件件精雕細琢,我看過很多藝術大師的作品,但吳卿大師的作品,自有一種禪意在其間。所以今天跟大家嘮一嘮吳卿老師和他萬物榮生的世界。
萬物榮生這個詞不是我說的,是臺灣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藝這麼說的:萬物榮生的世界一一呈現;此以見其明察秋毫之末,於是遂在雕刀移動間,傳遞了物外之趣。這或許是臺灣性格吧
作為一位雕刻師,藝術家,吳卿老師無疑是成功的。從1985年起至1997年12年期間,連續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近代館」,展出他個人不同時期的創作品,締造臺灣唯一在故宮展出最長的記錄。
1993年金雕「瓜瓞綿綿」,被臺灣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購藏,這是該院首度典藏在世藝術家,截至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案例。
2007年受故宮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之邀,吳卿大師又執行「特約典藏」專案,完成金雕「鄉情」(生生不息),成為該中心鎮館之寶。
2010年吳卿大師接受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之邀,完成金雕「東吳大翼戰船」,是史上首見以黃金打造、再現歷史文物之作。
先看看他這一長串傲人的履歷,我們再來細細研究他的作品。臺灣的吳卿大師的創作理念,最早是從精緻和寫實堅持著手,但是自從1980年代以後,人生歷練更為成熟,再加上虔心學佛,於是創作進入更高的生命意境。
他尋求將自己的思想轉化成藝術創作分享,從寫生、寫實、寫景跳脫到寫意、寓意,傳遞並喚醒生命的永恆價值。首先1986年完成木雕「禪」,以昆蟲「蟬」來比喻佛教的「禪」,這是他參禪學佛、誦讀《心經》,以及打坐多年之後悟出的禪境。
不過,現在看來禪意與穩重的吳卿在小時候可是個皮猴兒,1956年出生於臺灣嘉義,是一個典型務農的樸實家庭。但吳卿從小就對念書沒有興趣,時常逃學,惹是生非,讓老師與家人非常頭疼。
但一切都從他在臺灣當兵之後發生了轉變,他親身倘徉在豐富的大自然之中,從國中開始對藝術不變的熱愛,軍隊的訓練令他堅毅和果敢,這才孕育了他鍾情自然、熱愛生命、敏於觀察的藝術底蘊。
一次偶然的機會,吳卿參觀故宮博物院的傳世典藏,不由得感慨中華藝術作品之偉大,所以他立下了「有為者亦若是」的宏願,也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天能在故宮展出。決心自己也要投身於木雕藝術創作之中。
從1978年完成第一隻木雕螞蟻開始,吳卿整整花了7年的時間,以挑戰自我極限的精神,磨練精緻木雕的技法,共完成25件木雕螞蟻作品。
經過紮實的精緻木雕技法,日後展開一系列的創作,尤其將木材處理到薄如蟬翼的超寫實境界,令觀者嘖嘖稱奇,因而締造空前的紀錄,奠定他在精緻木雕藝術的領導創新地位。
為了挑戰不同材質的雕作表現,延長藝術品的傳世價值;吳卿從1980年開始,思考將精緻木雕創作,轉換成金屬材質的新嘗試。
這種轉換是為了追求藝術的永恒生命,要選擇恆久性的材質,以禁得起歲月的考驗。所以從1989年起,他將木雕轉換成為純度99.99的黃金作為媒材
4年來,經過多次反覆的燒熔與雕琢、研究與改進,才通過自己嚴格的考核,終於在1984年,成功翻鑄第一隻白銀螞蟻。吳卿大師從此也開啟了臺灣當代金雕藝術的風潮。
吳卿大師對待作品的態度永遠都是不急不躁,他將自己的生活態度融入其中。看了你最喜歡吳卿大師的哪副作品呢?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