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電影《一秒鐘》跑來了圖書館,上次看國師的電影,還是在高中看的《影》。我想將《一秒鐘》和《影》稱作姊妹篇,很有趣,兩部敘事手法,時代背景,甚至演員咖位都大相逕庭的電影,憑什麼被稱為姊妹篇?
很簡單,我認為,這兩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在《長城》以及多場國家級大型晚會後,重拾自我認知,回到一個電影人來說話的標誌了。經過了這麼多年風風雨雨,國師到了古稀之年,又重拾起了一個導演的創作語調,他又可以去拍自己想拍的東西了,僅此一點,就在底層邏輯上取得了勝利。
一覽近幾年票房大爆/口碑大爆電影,甚至都很少有幾個講好故事了的:《戰狼2》、《流浪地球》《哪吒》乃至林超賢的軍警三部曲,所展示更多的是中國電影行業在電影工業上的進步。觀眾買票,看中的是「我們也能拍中國的超級英雄」「用中國人的智慧也能拯救世界」。但就講故事而言,都很難說把故事講好,雖然有帶著鐐銬跳舞的悲哀,但也有著暫時落後的無奈。《一秒鐘》,在觀影之前,我知道的就只有「張藝謀」、「範偉」、「張譯」、還有新謀女郎「劉浩存」,以及一句在宣傳期被反覆提到的話「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
沒有去窺探一點劇情(所以在看完以後再去看影評才知道了刪減這個事情!)。單純地,重啟那顆對於電影的虔誠與熱愛,被領進那個電影的世界,便懂了所謂情書的意義。全片故事很簡單,卻很流暢,三個人,一條主線,一條暗線,主線在講勞改犯張九聲為了看死去的女兒在經典故事片《英雄兒女》前的《新聞簡報》中出現的一秒鐘片段,與想要取一節膠片做燈罩以保護自己和弟弟的的劉閨女和通過放電影而獲得階級躍遷的範電影所發生的一系列衝突。
暗線因為刪減而略微有點面目全非了,但精神卻在不經意間因為「技術原因」被升華,當所諷刺的東西因為被諷刺者疼痛而被刪去,諷刺便顯得更加尖銳,說不出來的,便是時代了。國師在採訪中曾說過,並不想去拍那個時代,只是想拍人的情感。也許這種無意識的才是最真實的。
故事說完,再來說演員。
今年可能可以叫做張譯年了,無論是《家鄉》、《八佰》、《金剛川》到這部《一秒鐘》都貢獻出了影帝級別的演技,幾年柏林因為「技術原因」讓他沒有拿到這個影帝,我認為不是張譯的遺憾,是柏林的遺憾。
談回電影,他飾演一名勞改犯,據報導,他為了這個角色,剃了光頭,身材暴瘦。有一說一,一直到他追上劉閨女開始揮膠片的時候我才把他認出來。電影中,他成功塑造了一個「狠」的形象,動作乾淨利落,話少,在急迫時兇殘,在女兒的畫面前溫柔,話不多,每一個吐字都兇狠異常。
再說範偉。我認為喜劇演員有幾個層次,最低水平的就像拿著個羽毛,使勁去搔你的癢,硬逗你笑,比方說某些低水平的試圖去表演喜劇卻又沒有喜劇天賦的包貝爾之流;再上一水平的就能用表演,良好的臺詞感和表演技能將你逗笑,如沈騰;最高檔次的就是可以在悲劇中點綴喜劇,亦或者以喜劇表演突出悲劇內核,如樹先生裡的王寶強。
本片中的範電影也屬於這種最高檔次的喜劇演員,在時代的巨流下,他作為一個會放電影,修膠片技能的技術人群,高端人士,獲取了小小特權,便將這些小小特權外化成了社會地位,但這地位又不穩固,隨時會被政治因素摧毀,一個小人物與下優越,與上巴結的形象生動滑稽而又感到悲哀。
最後說說新任謀女郎劉浩存。小姑娘很有靈氣,眼神中的戲是掩飾不住的,唯一的缺點就是普通話過於標準了,有點讓人感到與時代脫節。但依舊是由時代所迫吧,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人的素養是共同提高的,很難再找到有如此靈氣的孩子了。ps:我想吐槽一下老謀子的審美,一代代謀女郎怎麼全是鞏俐mini版,好看是好看全是一樣的不愧是你了!
說完演員,我想再談回電影本身。
這部電影的色彩很有老謀子的風味,仿佛是上個時代的作品了,很好的在《長城》,《黃金甲》那些把人眼晃瞎的色彩與《影》中過度水墨畫的色彩中找到均衡,素雅而又極具感染力。開篇張九聲在大漠黃沙中向我們走來,結局又在大漠黃沙中走回勞改,震撼而又清淡,厚重而又輕盈。國師最擅長的色彩還是他最好的敘述方法。
最後的最後,說說刪減。這部電影教會我一個詞「技術原因」。電影中沒有指出張九聲的女兒其實已經在爭先進的過程中,被面袋子壓死了,將最核心的情緒爆發點刪去,電影便好像差了一味,但在下映後進行了解,更深層次的震撼好像也並不比直接點出的差。無需多言,「技術原因盡在不言中」。
短不過一秒鐘,長不過一輩子。看完國師的一秒鐘,突然好想我爸爸。
平穩而富有節奏的敘事方式,戲劇化的故事處理與矛盾衝突,無形之中人物關係與行動目的的交代,將故事一步一步推向高潮,隱忍又強烈的情感流露與小人物的離合悲歡,將人物一步一步推向觀眾心中並與之產生共情,甚至於故事的結尾結尾都沒有交代男主人公的姓名,但一個有血有肉的父親形象卻深深印刻在觀眾的心中。精煉的臺詞,精湛的演技,陶經老師於聲音的精準把握……無不體現著國師對於電影創作的真情與嚴謹。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張譯在電影院所有人走光後單獨留下想多看看女兒的場景,在放映員問道是不是他的女兒時,側面中近景畫面靜止3秒鐘,於情緒高潮前做鋪墊,忽然,兩串豆大的淚滴從他的臉上滑落,頓時理解了《演員請就位》中凱歌導演所說的豆大的淚一滴一滴往下滴的鏡頭的含義。
之後他又連續說了簡短的兩句:爭什麼呢,爭…爭什麼呢。父親的心酸,對女兒的心疼與愧疚直擊內心,淚水就在此刻忍不住往下流。之後,他走到大屏幕前仔細看女兒,一道硬光打在他的身上,黑暗的房間,全景中渺小的人物,隱忍的淚更加令人心疼,不禁讓我想到《李米的猜想》中周迅的哭戲,一層一層的情感流露,直擊觀眾內心。
全片的高潮應該是那句:一秒鐘太短了,還不夠。頓時揭開懸念,將影片推向高潮,揭示故事主題。
忽然想到之前宵課討論過的主題:一分鐘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長。的確,一秒鐘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長。父親為了看到自己的女兒,哪怕一秒鐘,克服千辛萬苦,困難重重。
這一秒鐘飽含了父親對生活的無奈,對女兒的愧疚與作為一個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我想,這一秒鐘雖然時間很短,但對父親來說應該很長吧,應該是此生最幸福的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