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書應該這樣閱讀才有收穫

2021-01-15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要想了解中國的道教文化,首先要去學習道教的經典書籍。很多人會說直接閱讀《道藏》,這是道教知識的集合。確實《道藏》包羅萬象,是道教集大成之作,但是大可不必,畢竟現代人節奏快,工作忙碌,哪有時間閱讀這些浩瀚的典籍。因此,選擇好一些的讀本,就成為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

建議大家開始的時候,不能貪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時間,選擇幾本入門的道書來讀。由於「易學」與道家之學在整個道教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個人建議先讀一點「易學」與先秦道家經籍的著作。例如《易經》以及《道德經》、《南華真經》、《衝虛真經》等註疏本。在順序上,應以《道德經》為先,《南華真經》與《衝虛真經》繼之,《周易》為後。這些書都是古文,且生澀難懂,而《周易》之所以放在後面,主要這本書比先秦道家著作更加難讀,如果一開始就讀《周易》恐怕會使你望而卻步,所以調整一下順序,有助於建立信心。

道教的書籍很多思想來源於道家等,如《說苑》引老子的話:「人為善者,天報以福;人為不善者,天報以禍。」《黃帝陰符經》有兩句與老子意同的話:「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再如先秦道家的「虛靜」概念,在《陰符經》與《老子》中,也有共同的地方。《陰符經》:「至靜則廉」「自然之道靜」。道家的老子也談論「虛靜」,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可見,很多地方都是相同的,學習道家經典也有利於理解道教思想。

接下來,再讀漢代以來的道經,照樣是先選擇幾種可以入門的著作,如《太平經》,然後是《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黃庭經》、《悟真篇》。這些著作也是不好讀的,不過也有許多注釋本可以參考。以前人的註疏為拐杖,慢慢進入,理解了詞彙語義,然後就可以入門。

接下來就可以閱讀道教的符咒、法術、科儀等著述。閱讀的時候會碰到許多難懂的術語,比如「藥物」、「火候」、「五行顛倒」等等,最好身邊有一部道教辭典,可以隨時查閱,弄通術語的基本意義,掃除閱讀的障礙,興趣便會在閱讀過程中慢慢培養起來。

在道教之中,有大量的著述是不知道作者或作者是託名的,這就比較難辦。關於這一點,有一部書可以使用。那就是《道藏提要》,該書除了概括介紹各道經的內容外,還對許多道經作者進行稽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道經有興趣的先認真地讀一讀,因為它交代了本書的緣起與脈絡,至於其《例言》以及最後的幾個附錄也應該先了解一下,這樣查找起來就能夠得心應手。

道教思想來源廣泛,前人謂之「雜而多端」,這充分體現在《道藏》之中。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許多道經往往沒有署名,或者託名黃帝等中國古史人物,這給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在還沒有弄清真實作者和年代的時候應該謹慎引用。另外,還應該指出的是,基於宗教信仰的立場,道經往往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神明的口吻來敘說教理教義,我們一方面要尊重教門的規矩,不可傷害正常的信仰;

另一方面也應該做出分析,從具體的歷史背景、文化氛圍之中解讀道經的精神內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理解道經的思想內容。 與一般的文化典籍不同的是,道經喜歡使用隱喻或者隱語來表達,有時候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果我們只是直解,反而會將意思搞錯,所以應該將之置於中國文化的具體環境之中,透過符號的解碼,以追溯文意。

總而言之,道經閱讀是個大工程,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且對他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最終讀進去;很多人說要入道,說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畢竟道士收徒講究緣分,不是憑著一腔熱血和一份喜歡就行。有時候幾本隱晦難懂的道經就可以把我們搞暈。當然也不必因此而「望經卻步」。若是有毅力有恆心,讀完這些經典之後,你會發現,它們可以解決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為什麼這樣說呢?就像《易經》的蠱卦其實討論是腐敗問題,家人卦說得父母子女如何相處,坤卦說得是女性的偉大與奉獻,乾卦更多討論人生各個階段。從整體來看,這些卦是一個完整的生命歷程,從乾坤分天地,到出生,生長,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包括結婚、教育、養老等問題都有涉及。若是讀懂,對解決這些問題也就輕鬆許多。

再如道家討論採補日月,其實就是曬太陽吸月光。現在我們還在用。不過他們的採補是有時間的限制,比如採太陽的精華,每月只有陰曆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就差一點,勉強可以用,過了五天就不能用。萬一碰到初一到初五都下雨,這個月就修不成了。至於採月的精華,只有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到了十七、十八已經不能用了。像莊子所說「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閱讀這些不管最後入不入道,你都會學到很多知識。

相關焦點

  • 幾千年洗禮的道教「經書」都經歷什麼?
    道教所奉的經書,包羅甚廣,《道藏》內不僅包括有道教的經戒、科儀、符圖、煉養等類的經書,也包括有道家哲學及有關的儒、墨、名、法、陰陽、兵、醫、雜等諸家書籍,數量很龐大。可見在晉時道教經書便已很多了。《抱樸子·遐覽》記載的道教經典圖符共有一千二百餘卷。以後道教經書一天比一天增加,《隋書·經籍志》記載有經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服餌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籙十七部,一百○三卷,共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十六卷。
  • 揭秘道士修行必讀的三大經書和入門方法
    人總有好奇之心,好奇未知東西,正因為有了好奇心,所以人們有了求知慾,喜歡追根究底了解未知的真相。特別是玄之又玄的命運,他看不見摸不著,人們總想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有了這方面的需求就誕生了周易大師、六壬大師等等。在道教全真門派的修行中則不提倡未卜先知,全真道長認為有些東西提前知道了對修行沒有好處,它反而會給修行增添魔障。
  • 管理中文殊菩薩的寶劍和經書
    文|墨魚大概在11年前,一位做過管理很多年的朋友對我說,管理就應該像文殊菩薩,右手拿寶劍(智慧劍),左手拿經書(般若經),對於員工能度的度(勸戒、培養),不能度的就殺(懲罰、勸退)。大至的意思是只有嚴格的管理,能下狠心企業才有發展的機會。這樣的管理思維對嗎?
  • 道教文化中的四位女神仙,她們才是真正的女神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道士的修行目的就是得道成仙,因此,道教文化中有一個龐大的神仙體系,比如地位最高的三清道祖,其次的四御真人等等,有的是由人身修煉成仙,有的是古靈精怪修煉成仙,比如鼠仙和蛇仙,那麼,你知道道教文化中有哪些著名的女神仙呢?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
    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因為內容、屬地、年代的不同,出現了不同版本,在此我們將它們一併收入其中,逐一進行介紹。
  • 道教宗派:帛家道、上清派、靈寶派
    在西晉時,即有一批尊信帛和的道士組成一個道教小集團,活動於我國北方。至東晉南北朝時,該派再傳至南方江浙一帶,江南許多士族信徒,如丹陽許氏、周氏,晉陵華氏等豪族,都曾信奉帛家道。 帛家道信奉的經書,主要是帛和所傳的《太清中經神丹書》、《三皇文》、《五嶽真形圖》等,也傳習《太平經》。帛家道所習方術為行氣、煉丹等,該派又禱祀俗神,有較濃厚的的民間信仰特色。
  • 佛陀:這樣去誦讀經書,才能獲得無量福報,看看你做對了沒有
    佛教經文是大迦葉和眾弟子回憶起佛陀在世之時對他們講過的話並整理成冊,幾千年來盛傳不衰,經書中的法理深入簡出。無論是方接觸到佛經的信眾還是修行有術的人,對於經文中所體現的般若智慧歡喜不已。同樣的道理,誦讀經書也是需要方式正確,這樣去誦讀經書,才能獲得無量福報,看看你做對了沒有。《金剛經》上面曾經有這麼一句話若有人受持此經中的一句,就能夠得到無量福報。很多人卻是曲解了其中的含義,認為只要誦讀到經文,就能夠受到加持得到無量的福報,所以她們認為多念佛經就能夠達到目的,實際上具備這樣心思的人,已經陷入了「貪嗔痴」中的貪念去了。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但編印經書,主要有兩部分。一者,選擇祖師著作與經典語錄,加以編輯整理,以原文為範本。二者,自行編寫道教文化的普及與基礎入門知識,作為初入門的信眾閱讀。但此類書籍,需要有一定的道學文化知識功底者才行。而且必須是由道教人士親自編寫,若非道教之人執筆,而以學者身份寫出,則難免貽笑大方,似是而非,有失弘道傳法之本義。
  • 道教教義理論——「道」的含義
    今天,貧道和大家來粗略的說下道教中最重要的理論:「道」。如各位有其他見解,歡迎在評論中留言討論,不勝感激。 「道」原是道教思想的最高哲學範疇。老子認為,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25章)並在《道經》首章說:」道可道,非常道。「認為大道無形,不可言說。莊子繼承發揮老子的思想,也主張道是虛玄妙通的宇宙萬物的根本。
  • 少兒英語怎麼學習才有收穫呢
    在學習少兒英語中,怎麼才能有收穫呢。學習呢,就和耕種一樣。啟蒙英語,基礎夯實階段,要精耕細作。把學習單詞,當成一件孩子自己的事情來做;所以家長在輔導的時候,並不簡單把問題解決,而是要引導孩子去思考,轉化為孩子自己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為了保持興趣。
  • 道教中祭拜的三清道祖指的都是誰?
    大多數的宗教都有它們的神,基督教信耶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佛教信奉佛陀,而道教則信奉「三清道祖」。"三清"之稱始於六朝,開始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為道教尊神,是伴隨著道教三洞經書說逐步形成的。
  • 道教開壇科儀講義
    道教做道場因齋主的「齋意」不同,做道場的做法也不同。如陽事道場、法會道場和陰事道場、薦亡道場,這兩種道場《開壇》科儀的內容是有所區別的。道教舉行大大小小的宗教活動,都有一定的定規儀式,講這種定規程式儀範的經書叫《科儀》。開壇科儀講義高功拈香說文根據《道教儀範》所錄,邱長春祖師《律壇執事行為榜》對「高功」的解釋是:清靜身心,闡揚教法,隨壇作儀。
  • 道教的九大經典書籍
    道家經典——《道藏》 《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夫生天地,和陰陽,包囊萬物,亙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紀綱,成就仙業,利樂群生者,教也。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誦經者足以勸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積德累功。仙真聖人所以美教化,移風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經教為津梁也。
  • 揭秘:道教祖師三清天尊的原型分別是什麼?
    揭秘:道教祖師三清天尊的原型分別是什麼?「道家三清」是指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
  • 他倆誰是道教始祖?
    如果按照咱們所熟知的一句話,那就是經常看到神話小說當中說「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這就說明,在整個的道教系統當中,地位最高的應該是太上老君!至於元始天尊,應該沒人說過什麼「元始天尊急急如律令」這樣的話吧!而在另外一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當中,更是將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地位進行了真正的詮釋,那就是太上老君是大師兄,而元始天尊只是太上老君的師弟!
  • 道教與天氣預報
    正文共1584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古代的道士,有很大一部分要觀星象、知天文,漸漸地他們就掌握了一些天氣方面的知識。那麼道教究竟和天文的關係是什麼呢?
  • 道教的御劍飛行有記載嗎?真的可以御劍飛行嗎?
    御劍飛行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飛行術,近代人們之所以常談御劍飛行就是因為《蜀山》這部電視劇,御劍飛行在《蜀山》中是一種可以飛行的仙術,屬於比較低階的法術,但是影視作品畢竟和現實是有距離的,在現實中的御劍飛行有沒有被記載呢?或者說《蜀山》中所描寫的御劍飛行的靈感來源是在哪裡呢?
  • 道教茅山宗詳解:法術、符籙、手決、陣法,讓人驚嘆不已
    文/曉夢閣主道教以天地規律起源,以黃老之術為宗,自天師道陵君創立天師教,將道教發揚光大,經過時光的洗禮,道門之人不斷創新發揚,期間能人異士輩出,不乏有開宗立派之人。吸納和融合以及繼承的基礎上,出現了不同的分支。
  • 走進神秘的道教:近代的修真高人都有誰?
    近段時間,有很多人問當代有沒有什麼道教高人,因為有宣傳的嫌疑所以不好說,而且我很明確地告訴大家,真正的當代高人是不需要什麼宣傳的,所以大家看到一些大力宣傳的高人,大部分都是騙子,記住是大部分,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所以,我們來說一下近代的高人都有哪些以及如何尋找當代高人。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還是因為佛教的能力高於道教?2、在西遊記中遇到的許多災難都是由道教神的騎士等造成的。當孫悟空發生時,大多數人最終只能從佛教得到解,比如真假美猴王,最終由如來解決。3、孫悟空大鬧天宮,天婷自己解決不了嗎?最後,我們需要找到佛祖祖才來制服這隻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