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文是大迦葉和眾弟子回憶起佛陀在世之時對他們講過的話並整理成冊,幾千年來盛傳不衰,經書中的法理深入簡出。無論是方接觸到佛經的信眾還是修行有術的人,對於經文中所體現的般若智慧歡喜不已。
佛陀在開悟之後,看到眾生的煩惱就是因為無明所致,所以在開悟之後就驚嘆所有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內心執迷不明,無法見心明性。隨著佛教的盛傳,人們也開始知道佛陀的法力廣大,能夠幫助世人度苦度厄,在自己有什麼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喜歡到寺院中拜佛。
佛並非是不能求,只是求的方式和你用的心思是什麼,才能夠讓佛陀真正的感應到。禪宗六祖慧能曾經就說道:「聖人求自心,愚人求他人。」佛在心中,要向內去修才能讓你有求必應。同樣的道理,誦讀經書也是需要方式正確,這樣去誦讀經書,才能獲得無量福報,看看你做對了沒有。
《金剛經》上面曾經有這麼一句話若有人受持此經中的一句,就能夠得到無量福報。很多人卻是曲解了其中的含義,認為只要誦讀到經文,就能夠受到加持得到無量的福報,所以她們認為多念佛經就能夠達到目的,實際上具備這樣心思的人,已經陷入了「貪嗔痴」中的貪念去了。
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若以色見我,如人行邪道。看佛經不僅僅要理解全部經文的意思,不能夠斷章取義。佛陀告訴人如果你們以色來看我,是見不到空相的我的。所以你認為誦讀經書次數多了就能夠得到福報,已經是陷入了有為之法。不過是你在五毒之心的迷惑下所造所作。
佛教中曾經有這麼一個典故: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一個叫做法達的僧人一生中勤加誦讀《法華經》有三千餘遍,認為天下已經無人能比他還懂得《法華經》的人了,他就是看見了比他輩分高的慧能也沒有頂禮禮拜,僅僅是點頭示意。慧能看到後笑問:「何故讓你如此無禮?」法達高聲說道他已經誦讀法華三千,意思是告訴慧能大師,你在佛法上面的見解並不會比我高明!
但是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讓法達變得恭敬起來「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法達雖然傲慢,但是他的悟性卻是不低,當慧能點明後他方明白自己已經陷入了執迷而不自知。六祖這是告訴他,你已經陷入了誤區,認為讀的經文次數多就能夠得到功德,已經是執迷心,並不會讓你的智慧提高。
念誦佛經,確實能得無量福報,但是你首先得理解透整部經文,同時不能挑著自己喜歡的看,要一次性的看完,結合人生的閱歷進行感悟,放下那些執迷的心,用心去感悟佛法,做到心悟轉法華的地步。那麼就要求在平日裡的誦讀經書過程中,就要讓自己的思想達到無念的狀態,如果實在做不到也不能夠帶著心去誦讀,否者你就會和法達一樣陷入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誤區,一點功德都沒有。
朝問道,夕可死,聞道不分先後,所以說一個人誦讀經書的次數的確是不那麼重要,大家需要做的是靜下心來,認真的誦讀和理解經文中的真正含義,並將悟到的東西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實踐,認真的把握自己的心,才能獲得無量福報,不知道大家做對了沒。願大家功成圓滿,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