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這樣去誦讀經書,才能獲得無量福報,看看你做對了沒有

2020-12-03 法妙明心

佛教經文是大迦葉和眾弟子回憶起佛陀在世之時對他們講過的話並整理成冊,幾千年來盛傳不衰,經書中的法理深入簡出。無論是方接觸到佛經的信眾還是修行有術的人,對於經文中所體現的般若智慧歡喜不已。

佛陀在開悟之後,看到眾生的煩惱就是因為無明所致,所以在開悟之後就驚嘆所有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內心執迷不明,無法見心明性。隨著佛教的盛傳,人們也開始知道佛陀的法力廣大,能夠幫助世人度苦度厄,在自己有什麼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喜歡到寺院中拜佛。

佛並非是不能求,只是求的方式和你用的心思是什麼,才能夠讓佛陀真正的感應到。禪宗六祖慧能曾經就說道:「聖人求自心,愚人求他人。」佛在心中,要向內去修才能讓你有求必應。同樣的道理,誦讀經書也是需要方式正確,這樣去誦讀經書,才能獲得無量福報,看看你做對了沒有。

《金剛經》上面曾經有這麼一句話若有人受持此經中的一句,就能夠得到無量福報。很多人卻是曲解了其中的含義,認為只要誦讀到經文,就能夠受到加持得到無量的福報,所以她們認為多念佛經就能夠達到目的,實際上具備這樣心思的人,已經陷入了「貪嗔痴」中的貪念去了。

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若以色見我,如人行邪道。看佛經不僅僅要理解全部經文的意思,不能夠斷章取義。佛陀告訴人如果你們以色來看我,是見不到空相的我的。所以你認為誦讀經書次數多了就能夠得到福報,已經是陷入了有為之法。不過是你在五毒之心的迷惑下所造所作。

佛教中曾經有這麼一個典故: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一個叫做法達的僧人一生中勤加誦讀《法華經》有三千餘遍,認為天下已經無人能比他還懂得《法華經》的人了,他就是看見了比他輩分高的慧能也沒有頂禮禮拜,僅僅是點頭示意。慧能看到後笑問:「何故讓你如此無禮?」法達高聲說道他已經誦讀法華三千,意思是告訴慧能大師,你在佛法上面的見解並不會比我高明!

但是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讓法達變得恭敬起來「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法達雖然傲慢,但是他的悟性卻是不低,當慧能點明後他方明白自己已經陷入了執迷而不自知。六祖這是告訴他,你已經陷入了誤區,認為讀的經文次數多就能夠得到功德,已經是執迷心,並不會讓你的智慧提高。

念誦佛經,確實能得無量福報,但是你首先得理解透整部經文,同時不能挑著自己喜歡的看,要一次性的看完,結合人生的閱歷進行感悟,放下那些執迷的心,用心去感悟佛法,做到心悟轉法華的地步。那麼就要求在平日裡的誦讀經書過程中,就要讓自己的思想達到無念的狀態,如果實在做不到也不能夠帶著心去誦讀,否者你就會和法達一樣陷入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誤區,一點功德都沒有。

朝問道,夕可死,聞道不分先後,所以說一個人誦讀經書的次數的確是不那麼重要,大家需要做的是靜下心來,認真的誦讀和理解經文中的真正含義,並將悟到的東西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實踐,認真的把握自己的心,才能獲得無量福報,不知道大家做對了沒。願大家功成圓滿,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緣深厚的兩個特徵,看看有沒有你?
    這樣的人,他喜歡寺院裡清淨的生活,喜歡寺院裡的梵音繚繞和爐香乍爇,見到莊嚴的佛菩薩聖像,內心裡全是恭敬和歡喜。與佛有緣的人,他常常到寺院裡燒香拜佛、做供養,親近佛法僧三寶,禮佛懺悔,跟隨出家師父上早晚定課,精進修行、聽經聞法。佛說,常親近三寶,可獲無量福田,可懺悔消罪業。佛經裡記載,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 煩惱即菩提:煩惱怎麼才能升華成菩提呢?
    這裡面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只有修行的人,最起碼是看過佛家經書的人才能了解這句話的意思,才能在煩惱熾盛的時候幡然醒悟。煩惱每個人都有,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如意就會給人帶來煩惱,有欲望就會給人帶來煩惱。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有富人的煩惱;平民百姓有自己的煩惱;達官顯貴也有自己的煩惱。
  • 不知佛法中定和慧的作用,想要獲得解脫比較難,看看定的作用吧
    當然明心見性,是指真實見到報身光明。為什麼佛法要強調戒定慧三者,戒和慧之前論述過不在多說了。定是很重要的一步,之前看到有些人錯誤的理解佛法中解脫的含義,不論誰想要獲得涅槃極樂世界,戒定慧三者都不能缺少,如果可以偷工減料獲得解脫,為什麼一定要說戒定慧三者呢。上根也好下根也好,都需要實修。即便下根也需要收心專一,你打坐也好修氣也好專心也好不也是要把心置於一處嗎?這不都是培養你的定力嗎?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 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
    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渡化了不少眾生,證得阿羅漢的也不在少數。這就是佛在世的好處,讀經書和聽佛說法,肯定不是一個層次。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拘夷那竭國,再過三個月就是佛陀將要入涅槃的日子了,有很多比丘眾與菩薩眾圍繞在佛陀的身旁,還有無量無數的群眾都前往佛所住處,在地上向佛陀恭敬禮拜。世尊只是靜靜地沉默沒有說話,身上也沒有光明顯現。阿難尊者向佛陀頂禮後對佛說:「世尊在往日說法前與說法後,都有大威德光明顯現,今有無數大眾聚會一處,為什麼沒有見到一點點光明呢?
  • 管理中文殊菩薩的寶劍和經書
    文|墨魚大概在11年前,一位做過管理很多年的朋友對我說,管理就應該像文殊菩薩,右手拿寶劍(智慧劍),左手拿經書(般若經),對於員工能度的度(勸戒、培養),不能度的就殺(懲罰、勸退)。大至的意思是只有嚴格的管理,能下狠心企業才有發展的機會。這樣的管理思維對嗎?
  • 明白了這句話,你就會開悟!
    其原因就是其義理深奧,只要經常誦讀,不但能獲得無上福報,真正修行的人,能明心見性,達到開慧開悟的目的。今天,就讓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下《金剛經》中的經典名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比如有的人執著於愛情,並不僅僅只是執著於愛情本身,包括對方的容貌、性格、財物,都會讓你產生執著。無論是人的容貌、性格、財物,這些都會在不同的時候發生變化。等到事物變化成你不喜歡的樣子,你就會放棄所謂的愛情。在佛陀看來,這種變化非常的快。我們以為很漫長,一年,幾年,甚至幾十年,但是在佛陀看來,這僅僅只是一個剎那。雖然時間過去了,不光人的執著沒有發生變化。
  • 上天界下地獄,佛陀如是教化自己的弟弟
    有一次,佛陀知道度化他的因緣已成熟,就帶著阿難到城中化緣,順便去了難陀家,正好遇到他在給妻子化妝。難陀遠遠看到佛陀走來,趕緊起座下樓,接過佛陀的缽盂,盛上蜂蜜供養佛陀。但佛陀不接缽盂,轉身走了。難陀又把缽盂給阿難,阿難也不接,說:「你從誰那兒拿來的,就還給誰。」難陀無奈,只好端著缽盂,準備跟佛陀去。班扎日嘎看到後,大聲問:「難陀,你要去哪兒?」難陀說:「我把這個缽盂還給佛陀,送了就回來。」
  • 佛陀故事:五百女子矢志出家 佛陀無奈立八敬法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說,「這兩件衣服是為佛陀做的,請您收下,我希望您要自己來穿!」 佛陀因為對方是自己的姨母,不好過分拒絕,就讓步說道:「施僧是有很大的功德,我也是僧中的一名,接受你的一件,另一件我來為你布施給別人。」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見佛陀承諾接受一件以後,沒有再說什麼,但她又再進一步地提出問題來要求佛陀道:「佛陀!
  • 佛陀告訴你答案
    1、佛的邏輯從《金剛經》中破相理論,我們知道不管是佛像還是經書這種有形的東西都應該破掉,那麼邏輯要不要存在呢?在這裡佛陀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如果是信徒,就不用糾結,按照佛陀的話去做,自然可以涅槃,這中間自然會有超越邏輯存在的神秘力量顯現。
  • 他為佛陀安排了帝王式的葬體,佛陀涅槃後究竟誰是佛陀?
    阿難陀尊者穿上外衣,入城裡去了。末羅族的官員剛在開會討論要事。當他們獲悉佛陀入滅的消息,都顯得非常惋惜。他們立刻擱下所有要務,以能替佛陀的葬禮作出安排。日上梢頭的時候,全拘屍那的人都知道佛陀在娑羅樹林去世的消息了。許多人都搥胸痛哭。他們怪自己沒有在佛陀入滅前去給他作最後的敬禮。人們帶著鮮花、末香、樂器和布帳來到森林。
  • 看看這些你做對了嗎,正確餵養小龜才能活得更久
    看看這些你做對了嗎,正確餵養小龜才能活得更久。現在養寵物的越來越多,除了平常我們見的寵物貓和寵物狗外,餵養寵物龜的也越來越多,對於寵物龜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巴西龜了,巴西龜個體小巧,壽命長久,是雜食性動物,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好養活的。好養活不代表就能隨意養,那麼,如何才能養好巴西龜呢?
  • 佛陀究竟證悟了什麼?
    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其它的經書當然也有類似的記載,那麼,佛陀所證悟的這些內容,究竟是什麼呢?大多人都把佛陀的這段話總結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並認為佛陀所證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 做四維彩超的第一步很重要,關係到是否能通過,你做對了嗎
    害怕是因為擔心一遍過不了要做兩遍,期待是因為能知道肚子裡的胎寶寶是不是健康。不管孕檢的任何一項檢查都是可以一次性通過的,只要孕媽提前注意好就行,其中四維彩超也是通過率很高的一項孕期檢查。其實做四維彩超的第一步至關重要,也關係到檢查是否能通過,不少孕媽就錯在了第一步,快來看看你做對了嗎?
  • 佛陀到底是什麼概念?
    我們要知道,宇宙之大,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無有窮盡,是什麼樣的人竟敢說「在宇宙間沒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呢?而且公開發願給聖凡兩眾五年的時間提問。這到底是什麼人才有如此高的道量、成就呢?人類怎麼會有這樣的超萬能知識?但這又不是虛構的,而且事實又證實了當時的雲高大師無所不通的證量、成了鐵的事實!這是普通聖者嗎?這絕不是普通菩薩,而是一個謎。那麼這位聖德到底是誰?天上來的嗎?還是從佛土來的呢?
  • 佛陀法力廣大,魔王波旬為什麼不害怕,甚至到跟前耀武揚威?
    可能就會有很多人在想,佛陀的神通法力無邊,為什麼魔王波旬還敢跑來跟前耀武揚威,就不怕佛陀滅了他嗎?真正的原因有兩點。一、符合法理 魔王波旬是欲界的第六天主,他前身因為供養過闢支佛獲得福報成為了天主。他的存在是一種維繫三界法理的體現。
  • 關於世界起源,為何佛陀沒有告訴我們全部的真相?
    五種行持各有側重,有的是自修自證,有的是方便化他,初發心的菩薩只能隔別的修持,而對於佛陀與大菩薩而言,一行一切行,五行一心圓具無缺,即一而五,即五如一。 小乘發心的修行人只有自己修證的聖行和少分的梵行,沒有方便教化的天行、嬰兒行和病行,這就是佛教講的五行。
  • 佛說,「人生有八苦」,看看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這八種苦,沒有誰能逃得過?任誰都要去嘗一遍。只不過各人福報大小不同,則所受痛苦的深度也會不同。人來此娑婆世界,苦大於樂,眾苦充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走的路。所以,人這一生實在是不容易,不僅要忍受身體疾病的痛苦,還可能要經歷心理精神上的折磨,與煩惱對抗。
  • 迷你世界:你會耕田嗎,這樣做就對了,可可豆要這樣種!
    迷你世界:你會耕田嗎,這樣做就對了,可可豆要這樣種!在迷你世界中種植也是一門技術,如果你能夠學會種田,最終的收穫也是很大的,因為之後食物各個方面就不缺少了,還可以建設養殖場,養豬養雞都是沒有問題的,你可以種植蔬菜獲得材料,製作相應的飼料來飼養動物,你也會變得更加富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