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屠岸身上最閃耀的不止於「首位完整翻譯莎翁十四行詩」

2021-01-11 澎湃新聞

屠岸先生昨天走了。在各種紀念文章和悼念報導中,「國內首位完整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是其身上最閃耀的符號。

但當我們過分聚焦於「首位」「完整」等等大標籤時,我很擔心這些前輩先賢真正能夠垂之久遠的遺產,就在文字的夾縫中輕飄飄溜走了。

屠岸

我沒見過屠岸先生,他翻譯的濟慈、莎士比亞、惠特曼、狄金森,也只是在初學詩歌時粗粗涉獵。但在有限的閱讀中,我看到了一個值得尊敬的譯者和詩人。

作為譯者,他的貢獻有目共睹。2013年3月23日,由中國翻譯協會推出的文化系列紀錄片《翻譯人生》。該片共拍攝了中國30位翻譯家的故事,首集就是屠岸。由此大概可以看出主流翻譯界對其貢獻的肯定。

但對年輕的詩歌寫作者和譯者來說,相比於這些,緩緩流淌的文本閱讀體驗可能更具實感。

無論是濟慈的抒情詩,還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屠岸的翻譯都不能說是完美的。但或許,詩歌翻譯這項工作本就是在缺憾的基礎上展開。

對屠岸譯本最常見的意見是覺得他翻譯得不夠優美,不夠雅。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也是他詩歌翻譯理念付諸實踐的一個體現。

直到今天,一般讀者對詩歌翻譯理念的認識仍停留在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甚至不少譯者也還奉之為圭臬。

屠岸十分服膺卞之琳的「全面求信」,一個「信」字就夠了。也就是準確,精確。試想,如果原詩本是粗糲、俚俗之風,強行求雅,不說如何雅得起來,但就準確一項就已和原詩背道而馳了。如果原詩氣息有意滯澀、頓挫,強行求達,翻譯得順暢圓潤,也難言說是做到了信。

今日文學翻譯之所以飽受詬病,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在這個「信」字沒有做到位。不是辭不達意、無法卒讀,就是任性而為、以譯者之風之見凌駕於原文之上。

前幾日,我與一位同事就林少華和施小瑋翻譯的村上春樹有過簡單討論。他認為「清湯寡水」的施譯,正是我所欣賞的。林先生的翻譯文辭優雅、意蘊幽深,讀來酣暢。但其濃烈的個人意識隔著中日文化的差異仍撲面而來。加上諸如將《Jump》《Magazine》《Sunday》日本三大少年漫畫周刊合成《星期日跳躍雜誌》等譯名上的失準,想來總算不得真正的村上。

如果放到一個長時間的脈絡裡觀察,對詩歌翻譯之「雅」的追求實際上是長期以來詩歌審美一元化的一個表現,並且反過來強化加深了這種單一審美。

中國人對詩有著樸素的審美。詩歌必須是優美的。所謂的優美,往往是與清潔的文辭、動人的意蘊相聯繫,或許還要帶點憂愁哀傷。清風明月可以入詩,穢物兇詞則是大忌。

所以1990年代以來,在海子駱一禾非正常死亡以及特殊時代轉型的影響下,「主要源於烏託邦式的家園、源於土地親緣關係和收穫儀式、具有典型的前工業時代人文特徵、主要從原始天賦和懷鄉病衝動汲取主題的鄉村知識分子寫作結束了」(張棗語)。集中表現為反崇高、反抒情的生活化、私人化寫作成為主流,而這正是對詩歌之雅的消解。

屠岸能對譯詩之雅保持警惕並用於實踐,是難能可貴的,值得尊敬的。以他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為例,早期譯本裡用的詞是「凋枯」「喪失」「踟躕」,到後期的版本則改為了「凋敗」「失去」「徘徊」,讓所謂的「雅」稍稍斂匿於「信」的背後。

而類似的修訂工作其實是伴隨屠岸整個的翻譯生涯的。這顯然是靠著對詩歌翻譯和詩歌本身的熱愛。在今天,這種熱愛顯得尤為珍貴。畢竟從過去到現在,文學翻譯從來都不是一項優渥的工作,詩歌翻譯更是如此。

不是說有了熱情和熱愛就能做好詩歌翻譯、寫好詩歌,但沒有是一定不能的。

2008年用詩體翻譯莎翁劇作的方平和帶給我們最經典版本《當你老了》的袁可嘉先後辭世,2009年在獄中學會德語的綠原走了,2013年拖著孱弱身體在晚年翻譯了華茲華斯、柯爾律治的楊德豫也不在了。現在是屠岸。

我們當然不希望對詩歌翻譯的熱愛隨著這些老翻譯家一同離開。有著使命感、責任感以及良好素養的年輕詩歌譯者是有的,但毋庸諱言,現狀不容樂觀。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今年6月,屠岸還在建議政府設「翻譯局」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梁宗岱所譯莎翁十四行詩集 尋書路上所得多
    這個側翼,我選擇了他的十四行詩。這一百五十多首精美詩作,較之莎氏龐大的戲劇作品,看似短捷、易於把握,其實不然。在校期間,購存到一冊莎氏《十四行詩集》,屠岸先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印製。認真「啃」了兩遍,不敢說完全把握其中韻致,可內容比較清楚了。莎士比亞真正一代巨匠,興之所至,便成滔滔詩潮;即使詩格限制(十四行詩格律十分嚴明),也能信筆由韁,不掩自然風姿。
  • 莎翁十四行詩|你像夏天一樣美
    圖片來源:Wallpaper Abyss - Alpha Coders經典英文詩篇 | NO.13Sonnet 18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圖片來源:TFM Countrystore and Hire「詩歌簡介」莎翁的十四行詩是英國文學史和詩歌史上的一座豐碑
  • 莎翁十四行詩|請收下這封來自斯內普教授的情書
    >經典英文詩篇 | NO.16Sonnet 130十四行詩第130首作 者:[英]William Shakespeare(莎翁圖片來源:WallpaperAccess「 詩歌簡介 」最後一句「神轉折」讓莎翁的這首詩歌青史留名
  • AI詩人的十四行詩,能賽過莎翁的嗎?
    關於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十四行詩最主要有兩個特點:14行的長度,和由兩部分組成的「論證」結構。後者指的是詩人一般會在詩歌的前半部分提出一個問題,然後用結尾的部分來解答這個疑惑。在十六世紀,英國詩人採用「五步抑揚格」(iambia pentameter)的節奏方式來創作詩歌,即一行詩歌擁有10個音節(5個音步)的輕重音節奏。
  • 菸斗殘留物含大麻 莎翁或靠大麻尋靈感
    原標題:菸斗殘留物含大麻 莎翁或靠大麻尋靈感  來自南非金山大學的科研人員近日發現,文學巨匠威廉·莎士比亞或靠吸食大麻尋找創作靈感。   英國《每日電訊報》9日報導,這些科研人員從莎士比亞出生地基金會借來24個菸斗碎片,對其殘渣進行檢測。其中一部分菸斗來自莎翁家的花園,已有400年左右的歷史。
  • 「Sonnet130」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30首-選讀
    今天分享莎士比亞的一首短詩,是一首十四行詩。一、什麼是十四行詩?(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詞條解釋,以便大家對十四行詩有個初步理解。)十四行詩,又譯「商籟體,」為義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譯。是歐洲一種格律嚴謹的抒情詩體。最初流行於義大利,彼特拉克的創作使其臻於完美,又稱「彼特拉克體」,後傳到歐洲各國。
  • 莎翁全部著作將被譯成中文:腐國人怎麼看?
    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詩歌可以說是英國最偉大的文化瑰寶。每個孩子在學校必學其作品,他也被評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家。但是莎翁的赫赫聲名直到20世紀才在中國漸漸流傳開來。這一批譯文和巡演將把他的作品引薦給更多的中國讀者。但是,莎翁家鄉的人民對他們政府資助這一項目有何看法呢?有更多人一起分享莎翁的傳世著作,他們對此感到欣慰嗎?
  • 翻譯界泰鬥許淵衝:100歲前譯完莎翁全集
    作為享譽中外的翻譯家,他師從錢鍾書、聞一多、馮友蘭、吳宓等學術大家,是目前中國唯一能在古典詩詞和英法韻文之間進行互譯的翻譯家,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2014年,許淵衝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如今,已經98歲高齡的許淵衝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時。「我要活到100歲,把莎翁全集翻譯完。」
  • 王立世:賞析胭脂茉莉十四行詩
    最真實的與大自然溶於一體的胭脂茉莉 胭脂茉莉簡介:作家,詩人,父母取名劉彥芹,籍貫:江蘇。公開出版發行《攤開畫布的人》《這獨一無二的人間》,同人合著《現代禪詩流派詩人十二家》等。評論及隨筆見諸媒體及報刊。曾獲第二屆蓮花杯世界華文國學大賽銅獎,渤海風十佳女詩人,中國詩人微刊2018年名譽詩人,詩文集《攤開畫布的人》獲首屆唐剛詩歌獎。代表作:現代禪詩系列,胭脂茉莉十四行詩,《真實的風景》系列等。對漢語十四行詩的突破創新,把古老禪融入現代漢語新詩的探索。
  • 女王為何贈習大大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為何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為禮物?相信這與習近平對莎士比亞的喜愛有關。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談及莎士比亞及其作品。「凡是過去,皆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20日下午,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就引用了莎士比亞的一句話,這句話出自於其戲劇《暴風雨》的第二幕第一場中。
  • 北大教授許淵衝獲頒「北極光」翻譯獎
    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研究院22日在京舉行頒獎儀式,代表國際翻譯家聯盟授予我國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許淵衝國際翻譯界文學翻譯領域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 《莎翁的情書》全英文上演 把脈都市愛情症候群
    如果莎翁從英國文藝復興「穿越」至21世紀中國,會怎麼診斷大都市裡各種愛情疑難雜症?以莎士比亞戲劇為元素改編的音樂劇《莎翁的情書》將於5月25日從廣州星海音樂廳開始全國巡演,再現莎翁「愛情的道路從來都不平坦」的愛情觀。
  • 劍橋美文-莎士比亞-Sonnet(十四行詩)
    美國媒體選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詩歌(當然是指英文世界,或者非中文世界),莎士比亞的三首十四行詩,居然佔據了前三十名的三個位置。這就是莎士比亞,你不可不誦讀的英文巨匠。十四行詩,又譯「商籟體,」為義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譯。是歐洲一種格律嚴謹的抒情詩體。最初流行於義大利,彼特拉克的創作使其臻於完美,又稱「彼特拉克體」,後傳到歐洲各國。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詩形式整齊,音韻優美,以歌頌愛情,表現人文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他的詩作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為歐洲資產階級抒情詩的發展開拓了新路。
  • 「北極光」獎獲得者許淵衝:翻譯改變世界
    柏林當地時間8月2日下午,在第二十屆世界翻譯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國際譯聯將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授予了中國著名翻譯家許淵衝。這個每三年評選一次的國際獎項,曾頒發給英國人、美國人、挪威人、拉美人、澳大利亞人,現在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 朱生豪病中翻譯莎士比亞
    本文來源:譯博翻譯 轉自:安徽譯博翻譯諮詢服務有限公司 威廉·莎士比亞是公認的最重要的英語作家之一,他的各類戲劇作品共有37部。在中國,莎士比亞是最為人們熟知的外國作家之一,並被人們親切地喚作「莎翁」。
  • 譯界「北鬥」頓失光亮 翻譯家草嬰先生昨晚去世
    同為俄語翻譯家的高莽先生得知噩耗後沉痛不已,他說:「草嬰先生算是我的老師,雖然我和他年齡差不多大,但是他的翻譯成就比我大得多,我從他那裡學習、汲取了諸多翻譯經驗。」說起草嬰,青年翻譯家黃福海傷感的語氣裡滿是敬重:「我在2003年左右跟他有過接觸,當時翻譯家屠岸從北京來上海探親,我們在一起吃飯。他說話很少,但是神情永遠是堅毅的。
  • 百度翻譯閃耀MIT年度科技大會 吳華現場展示翻譯機
    百度翻譯閃耀MIT年度科技大會 吳華現場展示翻譯機 2018-03責任編輯:陳海峰   中新網3月27日電 美國時間3月26日,由美國權威科技雜誌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 國家大劇院版《暴風雨》登臺 展現莎翁「魔法世界」
    國家大劇院版《暴風雨》登臺 展現莎翁「魔法世界」 原標題:   中新社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 高凱)9日晚,國家大劇院製作的莎士比亞話劇《暴風雨》在京亮相,觀眾在著名演員濮存昕的引領下,於大劇院戲劇場進行了一場屬於莎翁的
  • 讓莎翁在漢語語境中還魂重生——從傅光明莎劇新譯說起
    翻譯不易,文學翻譯尤現艱辛,義大利早就有句戲謔性的諺語:「翻譯即背叛。」平心而論,能原汁原味讀原文固然好,但人生有涯,一個人縱有三頭六臂,也無法窮盡天下所有的語言,因而翻譯成了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