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塞罕壩精神 河北廣電網絡在行動

2021-01-12 長城原創

  各市、縣分(子)公司在本地設置分會場,通過有線電視會議頻道在全省各地收看會議。河北廣電信息網絡集團 提供

  萬餘名幹部員工集體收看塞罕壩事跡報告會視頻。董傳舉 攝

  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閆繼紅講話。董傳舉 攝

  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閆繼紅指出,當前,全省乃至全國都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對於我們廣電網絡集團來說,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把塞罕壩精神落實到集團公司改革和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去,在年底前的最後衝刺階段,全面打響、堅決打贏「百日攻堅」戰役,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黨的十九大獻禮。

    一是用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而戰。弘揚塞罕壩人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質,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就是要牢牢守住陣地,為生存和尊嚴而戰。

    二是用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而戰。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開展二次創業,就要不畏艱難,苦幹實幹;就要咬緊牙關,過緊日子;就要加強內部管控,科學持續發展。

    三是用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而戰。學習塞罕壩人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執著;學習塞罕壩人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堅守。

相關焦點

  • 河北塞罕壩:55年蓄木成海
    A 08-09·特別報導    砥礪奮進的五年    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    開篇語    5月26日,一場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在中南海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此時,距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三年。
  • 探秘世界最大在役風電場塞罕壩風電場
    2012年3月,隨著巴拉奇如德風電項目投產,塞罕壩風電場已成為全國首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目前,塞罕壩風電場每年向東北地區和冀北地區輸入超過30億千瓦時的電量,為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五省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鮮活的血液。
  • 綠色奇蹟|好一個大「林子」,河北塞罕壩55年發展歷程速寫
    保護好這個「林子」,是塞罕壩人靈魂深處的第一位訴求。保護保護保護,他們使出渾身解數。保護保護保護,他們對誘惑不聞不顧。保護保護保護,他們在行動上領先一步。塞罕壩有個七星湖,群山環抱的100萬平方米的溼地範圍,分布著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天然湖泊,宛如天上的北鬥七星。
  • 廣電總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
    9月8日,廣電總局黨組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2020年第13次集體學習會,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主持,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建民領學,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詠雷、孟冬出席。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發展歷程速寫:好一個大「林子」
    保護保護保護,他們在行動上領先一步。  塞罕壩有個七星湖,群山環抱的100萬平方米的溼地範圍,分布著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天然湖泊,宛如天上的北鬥七星。  不少人忽略了這個七星湖全稱為「七星湖假鼠婦草溼地公園」。  陳智卿介紹說,假鼠婦草常見於海拔1100米以下,而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七星湖溼地公園長勢良好,實屬罕見,富有科考和觀賞價值。
  • 從此我也是塞罕壩人
    在南方許多地方,扔顆種子都能生根發芽,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們很難想像,每種一棵樹,在塞罕壩會有這麼難。 在塞罕壩,我們深刻領悟到了,什麼是「釘釘子」精神。 釘子是鐵打的,塞罕壩人,也是一個個鐵人。但是鐵漢也柔情,幾乎我們採訪的每一位林場職工,無一例外地習慣用「孩子」來比喻樹苗、比喻樹林。
  • 砥礪奮進的中國精神|這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弘揚的「中國精神」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瞭望員齊淑豔如此回憶自己和丈夫劉軍的「孤獨」生活。2014年9月,夫婦倆搬進了不遠處的第四代望火樓,又稱「望海樓」,林場給他們安裝了供熱鍋爐、通了光纖網絡,還挖了深水井。望火樓上也安裝了先進的自動化紅外監控和通訊設備。  1971年出生的劉軍初中畢業後成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的一名護林員,整日穿梭在林子深處,這一幹就是15年。
  • 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砥礪奮進的五年·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
    「河北北部的圍場,早年樹海茫茫、水草豐美,但從同治年間開圍放墾,致使千裡松林幾乎蕩然無存,出現了幾十萬畝的荒山禿嶺。這些深刻教訓,我們一定要認真吸取。」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語重心長地指出。
  • 【砥礪奮進的五年·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
    「河北北部的圍場,早年樹海茫茫、水草豐美,但從同治年間開圍放墾,致使千裡松林幾乎蕩然無存,出現了幾十萬畝的荒山禿嶺。這些深刻教訓,我們一定要認真吸取。」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語重心長地指出。
  • 再過十天,您心念念的塞罕壩林場將五彩色斑斕
    國家和有關部委的領導一次次訪問塞罕壩,一次次地組織宣傳塞罕壩,一次次就塞罕壩「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精神進行一次次的批示,並進行豐富與完善。塞罕壩揚名中外,美在自然風光---這裡是華北地區最具特色的生態旅遊區。
  • 綠色發展要聞|塞罕壩奇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
    這一點在塞罕壩奇蹟創造過程中得到了鮮明體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而且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還創造了塞罕壩「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 一、塞罕壩奇蹟靠的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1956年,毛主席發出了「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11月28日,中直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交流會在北京召開,中央紀委監察部等12家中直單位在會上作了交流,會議還邀請河北、陝西、青海3個省的有關負責同志就本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情況作了介紹。現將會議發言材料摘編如下。
  • 記者心目中塞罕壩:「這裡詮釋了什麼叫艱苦奮鬥」
    我發現,塞罕壩的綠已經根植在我的心底。」新華社記者侯雪靜曾經在塞罕壩機械林場蹲點採訪半個月,和同事一起撰寫了長篇通訊《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啟示錄》。如今對於她來說,「塞罕壩」這三個字有著特別的意義。  侯雪靜牽掛著塞罕壩的綠,中央電視臺記者郭潔則對塞罕壩的黃昏念念不忘,「黃昏已至,落日未曾離去,餘暉透過鑲了金邊的雲層灑下幾個光柱,在林海上打下幾個圓圓的投影。
  • 塞罕壩獲得首批「中國生態旅遊十大示範景區」
    近日,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在「中國生態旅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上入選首批「中國生態旅遊十大示範景區」。11月20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導,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主辦的「中國生態旅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上舉行。
  • 地處承德北部圍場縣的塞罕壩林場,林木蔥蘢,氣勢宏偉
    你會感受到塞罕壩林場那份獨有的清新。你會不由自主的深深的呼吸著林場那新鮮的空氣。你在品味著一道高質量的生活雞湯。你會自然而然的走進欣賞祖國大地的那抹新綠。原圍場縣縣委書記陳志乃曾經這樣說過。賽罕壩林場的工人們是一種精神。陳書記倡導要弘揚賽罕壩林場精神。昔日的賽罕壩,沒有草木,荒沙茫茫。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毛風呼呼,人畜難行走。那是人們望而卻步的壩上沙帶。
  • 學習黃大年,貴在見思想見精神見行動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讚揚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強調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 為什麼去塞罕壩,這裡的科技含量令人驚嘆
    塞罕壩的氣候特點是什麼?▲1962年,一批林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趕赴塞罕壩開始「創業」(圖片來自網絡)▲這片壩上緩緩升起的山腰,秉承含蓄、溫和之性。線條和光影的細微錯合,是空間和時間的慵懶調子塞罕壩人工造林不是找人多種樹那麼簡單,雖然這裡有植被恢復的基礎,但脆弱的自然環境依舊給生態重建造成了困難。
  • 尋訪塞罕壩六十年代第一批東林畢業生,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
    在塞罕壩還是一片荒蕪的1962年,作為以林科為優勢的東北林業大學就派出了47名優秀學子踏上這片土地,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書寫了屬於塞罕壩的綠色奇蹟,用艱苦奮鬥的東林精神標註了無私奉獻的塞罕壩精神。他們有的一生紮根在這裡,守護著這裡的一草一木;他們有的輾轉調到其他林管局,為生態文明貢獻著綿薄之力。
  • 關於對龍川廣電網絡高清用戶進行頻道升級調整的通知
    關於對龍川廣電網絡高清用戶進行頻道升級調整的通知 2020-12-24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