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羊皮手稿比牛頓早1800年闡述微積分學

2020-11-24 網易新聞

  據美國媒體昨天報導,1666年,牛頓(1642年-1727年)發現了微積分,世界科學界公認為近代物理學從這一年開始。然而美國科學家根據一本失傳2000多年的古希臘遺稿發現,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前212年)就闡述了現代微積分學理論的精粹,並發明出了一種用於微積分計算的特殊工具。美國科學家克裡斯·羅裡斯稱,如果這本阿基米德「失傳遺稿」早牛頓100年被世人發現,那麼人類科技進程可能就會提前100年,人類現在說不定都已經登上了火星。

  遺稿800年前遭蹂躪

  據報導,這本阿基米德失傳遺稿如今躺在美國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的「沃特斯藝術博物館」裡,該館珍稀古籍手稿保管專家阿比蓋爾·庫恩特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稱,許多美國科學家目前正在辛苦地破解這本「阿基米德失傳遺稿」中的古老秘密,這本阿基米德遺稿很可能包含了近代科學家殫心竭慮幾世紀都沒有發現的東西。

  據阿比蓋爾·庫恩特稱,其實科學家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還不是黴菌的侵蝕,而是人為的破壞。庫恩特稱,大約800年前,這本羊皮紙遺稿被一名中世紀修道院的僧侶所保管,當時這名僧侶在寫祈禱書時,竟然拿出了修道院收藏的阿基米德遺稿,一頁頁洗去上面的墨水,然後在羊皮紙上抄寫祈禱書。幸運的是,這名僧侶當時並沒有完全洗盡遺稿上的字跡,羊皮紙上還留著一些淡淡的痕跡。目前一些美國科學家希望能通過計算機的幫助,將阿基米德這部曠世遺稿「復原」出來。

  電腦技術「復原」遺稿

  據報導,科學家們首先將羊皮紙上的文字掃描進了電腦,然後分別用藍光和紅光對其進行映照,電腦將對隨之產生的「虛假顏色」進行區分。美國史丹福大學副教授裡維爾·內茨道:「當我用計算機第一次看到肉眼根本無法看清的阿基米德遺稿時,我是那麼地驚訝。我們曾經以為再也無法復原這部阿基米德的原作,我們差點以為它永遠失傳了,然而如今,我們竟可以輕易地讀出它原來的內容!」

  內容驚住科學家

  當阿基米德遺稿中的內容被復原出一部分後,科學家們被遺稿內容驚得目瞪口呆。令科學家們難以置信的是,阿基米德在一篇名叫《機械定理方法》的文章中,竟然頗費筆墨地闡述了現代微積分學理論的精粹!顯然阿基米德當時對這一領域已有了至關緊要的發現。科學界眾所周知,微積分是在1666年由牛頓發現的,世界科學界將微積分發現的那一年(1666)定為近代物理學的開始,美國科學家怎麼也不會相信,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早在公元前兩世紀時就已經接近於發現這一「近代物理學」的奠基石!

  美國史丹福大學副教授裡維爾·內茨道:「我們一直以為阿基米德只是現代微積分學的引路人,通過他奠定的一些理論,後世科學家才漸漸發現了微積分;我們想不到的是,阿基米德早就為後人準備好了一切。他甚至發明了一個特殊工具,可以用於微積分計算問題。」

相關焦點

  • 阿基米德手稿發現,修復小組用十年時間,修復出兩篇最重要的文稿
    1998年,阿基米德手稿C驚現於世,令當時的考古界為之一驚。在考古學家們的努力下,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最終才修復出手稿中最重要的兩篇文稿,被譽為是「數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考古學家們究竟發現了什麼?阿基米德手稿C又會存在著怎樣的數學秘密?
  • 尋找無影無蹤的《阿基米德方法》
    科學就是能夠創造奇蹟:事物消逝了,還有可能再找回來,哪怕它消逝了成百上千年!「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就可以移動這個地球!」在愛因斯坦、牛頓之前的古希臘偉大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從對宇宙自然深刻、獨特的認識當中獲得了徵服宇宙自然的神奇勇氣。公元前3世紀,這位科學巨匠把他的主要發現和研究成果手寫成書,以期流傳後世。
  • 從阿基米德到牛頓,那些駕馭微積分的天才們
    ,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最近出版的《無窮的力量 :微積分如何揭示宇宙奧秘》( Infinite Powers: How Calculus Reveals the Secrets ofthe Universe )再次談到了英雄般的阿基米德,書的作者是康奈爾大學應用數學教授史蒂文 · 斯特羅加茨(StevenStrogatz)。
  • 從阿基米德到牛頓,那些駕馭微積分的天才們!
    偉大的古希臘科學家、工程師和數學家阿基米德給我們留下了兩句名言,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有一句傳說源自他對槓桿的研究 :「給我一個支點(place to stand),我能撬起地球。」另一句是著名的「尤裡卡!」(eureka,「我找到啦!」)。據說,起因是他在泡澡時得到的靈感。
  • 阿基米德想撬動地球?這是不可不知的科學故事
    (義大利佛羅倫斯創作於1600年壁畫,展示阿基米德的鏡子被用來燒毀羅馬軍艦)阿基米德還是滑輪與滑輪組的發明者,這些滑輪組可以幫助希臘的水手們搬運很重的貨物。學過中學物理的朋友們都知道,滑輪與滑輪組利用的就是槓桿原理。
  • 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巨人之爭
    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巨人之爭 2001年,備受期待的電影《美麗心靈》上映,影片以諾貝爾經濟學獎數學家約翰·納什的生平經歷為基礎,講述了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驕人成績的勵志故事。 影片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教室裡,納什教授在給二十幾個學生上課。
  • 英國科學家牛頓的手稿顯示:世界末日或在2060年
    英國科學家牛頓的手稿顯示:世界末日或在2060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7日 19: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內容速覽]發現萬有引力的英國科學家牛頓的手稿17日起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國家圖書館展出,根據他手稿上的紀錄,牛頓認為世界將於2060年結束。
  • 牛頓與萊布尼茨的微積分之爭,牛頓到底做了什麼?
    後人在萊布尼茨的手稿中發現他曾經抄錄牛頓關於流數術的論文的段落,並將其內容改用他發明的微積分符號表示。這個發現似乎對萊布尼茨不利。但是,我們無法確定的是,萊布尼茨是什麼時候抄錄的?如果是在他創建微積分之前,從某位英國數學家那裡看到牛頓的手稿時抄錄的,那當然可以做為萊布尼茨剽竊的鐵證。但是他也可能是在牛頓在1704年發表該論文時才抄錄的,此時他本人的有關論文早已發表多年了。
  • 牛頓手稿:關於2060年的秘密 世界末日預言
    ,是有300年歷史的牛頓(死於280多年前)手稿,計算啟示的精確日期及耶路撒冷聖殿的精確尺度,解釋聖經由來的過程。,是有300年歷史的牛頓(死於280多年前)手稿,計算啟示的精確日期及耶路撒冷聖殿的精確尺度,解釋聖經由來的過程。
  • 牛頓、達爾文、達文西的秘密手稿​
    《牛頓手稿集》17世紀60年代—1727年史上最彪炳煊赫的科學家,留下了世上最龐大的珍貴手稿集。幾個世紀以來,由於不喜歡牛頓在某些學科上的見解,它的保管者們長期嚴格限制人們接觸這些手稿。艾薩克·牛頓爵士(1643—1727)是最傑出的科學家、數學家,也是啟蒙運動中的自然哲學家。
  • 牛頓秘密手稿曝驚天預言 2060年是世界末日
    ,是有300年歷史的牛頓(死於280多年前)手稿,計算啟示的精確日期及耶路撒冷聖殿的精確尺度,解釋聖經由來的過程。,是有300年歷史的牛頓(死於280多年前)手稿,計算啟示的精確日期及耶路撒冷聖殿的精確尺度,解釋聖經由來的過程。
  • 一步步成功站在巨人肩膀上牛頓的一生
    1665年 23歲發明微積分學-為高等數學奠定基礎: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同時期德國萊布尼茨也獨立發明微積分)獲得學位,在家研究:牛頓獲得了學位,而大學為了預防倫敦大瘟疫而關閉了
  • 歷史學家關於阿基米德的記錄
    早在公元前幾百年,中國古代就做過書寫材料的製作實驗,但直到公元75年,漢朝宦官蔡倫才第一次將樹皮、麻頭、破布和漁網浸溼,製成了纖維紙。與當時的絲綢材料相比,蔡侯紙的優點是質優價廉。造紙術的改進被漢和帝採納,迅速傳遍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絲綢的起源較早。據說,絲綢是在大約公元前2640年由西陵氏嫘祖發現的。嫘祖不但首創了種桑養蠶之法,而且還是抽絲機和織布機的發明者。
  • 力學之父阿基米德
    公元前287年位於歐洲文明發源地古希臘的敘古拉的一戶人家裡降生了一個小男孩,作為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的父親給他取名叫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意為大的思想家。 阿基米德從小對數學天文學和古希臘的幾何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 這樣的牛頓,你或許真不了解他
    一六六五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在此後的兩年裡,牛頓在家中繼續研究微積分學、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一六七零年代,牛頓寫了很多處理聖經文字解釋的宗教小冊子,也就是後來的聖經密碼。在他發給約翰洛克的一個未發表的手稿中,他爭議了三位一體的存在性。一六八九。他當選為國會議員。在此之後,牛頓逐漸開始疏遠給他帶來巨大成就的科學。他不時表示出對科學領域的厭惡。
  • 微分意義,積分意義,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整個17世紀有數十位科學家為微積分的創立做了開創性的研究,但使微積分成為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的還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從微積分成為一門學科來說,是在17世紀,但是,微分和積分的思想早在古代就已經產生了。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的數學家、力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的著作《圓的測量》和《論球與圓柱》中就已含有微積分的萌芽,他在研究解決拋物線下的弓形面積、球和球冠面積、螺線下的面積和旋轉雙曲線的體積的問題中就隱含著近代積分的思想。
  • 牛頓手稿新發現,揭露近代科學之外的研究
    不同於牛頓傳世的數學、物理學的理論作品,手稿顯示了牛頓對金字塔的調查,牛頓試圖借金字塔證明其引力理論之餘,也想要解釋《聖經》中隱藏的神秘代碼並確定啟示(apocalypse,該詞通常用在代表任何先知預言的和所謂的末日故事,或通常的世界末日)的時間。這一手稿因牛頓的獵犬戴蒙德(Diamond)跳到桌子上打翻了蠟燭而有所燒毀。
  • 1687年7月5日,物理學家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牛頓就讀的國王中學中學畢業後,牛頓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當時三一學院的教學理念基於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但牛頓更喜歡閱讀一些勒奈·笛卡兒等現代哲學家更先進的思想。1665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在1665年,牛頓獲得了學位,而大學由於倫敦大瘟疫暫時關閉。在此後兩年裡,牛頓在家中繼續研究微積分學、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
  • 牛頓是如何發現萬有引力的?歷史學家手稿講述經過
    年輕的伊薩克牛頓坐在自己家的花園中,一個蘋果落下來砸到他的頭上,他忽然靈感乍現,想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肯定經過了牛頓及之後說故事的人們的潤飾。但從今以後,任何能接觸到網絡的人都能親自看到關於落下的蘋果,如何激發了牛頓對萬有引力的理解的第一手資料。
  • 光明的背面是黑暗 牛頓為何從科學家「墮落」成一個鍊金術師?
    牛頓的密碼牛頓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前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成為未來工程學、天文學的奠基石,在光學上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首先提出了光的粒子性,在數學上他與萊布尼茨一起創立了微積分學,讓人類從經典數學開始走向高等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