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山地地震攻關技術在尼泊爾獨領風騷

2021-01-10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從尼泊爾國傳來喜訊,青海油田組織開發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中的「極低信噪比地震勘探技術」在該國代萊克地震勘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首次在尼泊爾喜馬拉雅逆掩推覆帶獲得超過預期的高品質地震資料,填補了該地區的地震勘探空白,這也是該項創新技術首次走出國門,成功應用。

尼泊爾是個山地國家,迄今為止沒有發現任何油氣田,油氣資源全部依靠進口。1982-1992年,多家西方石油公司在該國進行了整整10年油氣勘探,但由於地質情況複雜,相關技術不配套,始終沒有明顯發現,最終無功而返。代萊克地震勘探項目是中國援助尼泊爾油氣資源勘查的重點項目,由商務部主導,中國石油集團東方物理勘探公司負責實施,是尼泊爾時隔近三十年部署的首個地震勘探項目。

尼泊爾項目全體在隊員工2020年新年合影

尼泊爾項目炮班工作現場,爆炸機操作手正在操作爆炸機放炮,尼泊爾軍方派員保護、警戒。

代萊克地震勘探工區為全山地地形,地表為複雜的山地,地下地質構造為衝斷結構,地質情況與柴達木盆地英雄嶺地區相近。負責施工的東方物理勘探公司在總體應用英雄嶺複雜山地地震勘探技術的基礎上,綜合當地特殊地質條件,採用「寬線+高覆蓋觀測」技術進行地震勘探,確保接收信息豐富,大幅度提高了地震資料的信噪比,地質學家根據地震剖面分析研究,初步判斷該地區存在著一個南東北西向的背斜構造,具備形成大型圈閉的構造特徵,為下步油氣有利目標區優選和參數井位部署奠定了基礎。

據悉,青海油田《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包含「發現鹹化湖盆低豐度低成熟度烴源巖多峰生烴機理、揭示強改造型盆地複雜細粒巖「有序沉積-過程控儲」機制、創建強改造型陸相盆地立體多維晚期成藏理論、建立強改造型高原盆地地表地下極複雜區勘探技術系列等四項創新技術,在柴達木盆地的勘探中已經取得顯著成果,此次在代萊克地震勘探項目中應用的即為該項目的第四項成果,這也充分表明該技術體系在高原山地一騎絕塵,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在密林中,尼泊爾項目山地鑽人員正在打井,空壓機吹出井內鑽出物質,工作現場塵土飛揚。疫情期間,項目組副組長、294隊隊經理趙剛,指導員朱智博檢查鑽井現場防疫、施工情況。

為響應公司、物探處復工復產要求,尼泊爾項目組生產副經理楊蒙召集生產班組召開例會,傳達上級精神,提振士氣,激勵員工全身心投入到復工復產浪潮當中。

相關焦點

  •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挑戰地震勘探禁區,「雙複雜」勘探技術引領方向
    9月13日,中國石油青海油田英雄嶺區塊史上地震環境最艱險、施工面積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三維地震項目,已累計採集1.1628萬炮。這個項目的啟動,為青海油田在英雄嶺構造帶推進立體勘探、實現勘探新擴展按下了快進鍵。
  • 青海油田打造複雜山地三維地震勘探施工體系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暴海宏 通訊員段國東 李寶章)青海油田創新管理模式,全力打造複雜山地三維地震勘探施工體系,助力項目施工提速提效。截至9月25日,青海油田鹹東三維地震採集項目累計完成採集2.516萬炮。
  • 青海油田:實現陸相油氣勘探理論新突破
    統計顯示,2007年以來,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累計探明儲量5.6億噸,新增三級儲量10.8億噸,油氣勘探勢頭強勁,帶動公司油氣年產量從418萬噸上升到738萬噸。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公司歷經10餘年科研攻關創立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實現了陸相油氣勘探理論新突破。在該理論指導下,柴達木盆地環英雄嶺地區連續發現淺層、中層和深層油藏,包括五類6個大油氣田。
  • 高原陸相生油新理論獲得新突破 青海油田擷取柴達木盆地「黑珍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3月31日,記者從中國石油有關部門獲悉,歷經十餘年科研探索和不懈攻關,青海油田創立了「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實現陸相油氣勘探理論新突破。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北部,是青海油田勘探開發主戰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也是地質情況最複雜、地表條件最艱苦、工程技術保障最困難、油氣賦存條件最特殊的油田之一。自冷湖、尕斯、澀北等一批油氣田發現後,國家曾先後七次組織重大攻關,均未取得明顯進展。學術界曾認為,新近紀以來青藏高原持續劇烈隆升,柴達木盆地被強烈改造,難以形成大型油氣田,持續勘探價值不高。
  • 青海油田2020年油氣當量突破182萬噸
    記者10日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獲悉,低油價下,青海油田生產經營指標逆勢而上,截至3月31日,今年生產油氣當量已突破182萬噸,實現開源節流降本增效4200萬元。  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氣田,也是中國最早開發的油田之一。
  • 世界海拔最高油田13年新增三級儲量10.8億噸
    中新社西寧4月1日電 (孫睿)「歷經13年的科研探索和攻關,我們創立的『強改造型鹹化湖盆油氣地質理論及勘探技術體系』使柴達木盆地環英雄嶺地區連續發現淺層、中層和深層油藏,包括五類6個大油氣田。至此,13年來,青海油田累計探明儲量5.6億噸,新增三級儲量10.8億噸,油氣勘探勢頭強勁,油氣年產量從418萬噸上升到738萬噸,增長76.6%。」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陳琰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氣田,也是中國最早開發的油田之一。
  • 青海油田調兵遣將攻堅勘探核心區
    青海油田勘探事業部經理張永庶說,「為了把疫情造成的勘探損失降到最低,青海油田實行配備必要的防疫用品、杜絕外部車輛入內等防疫措施,瞄準勘探搶鑽進尺。」今年青海油田計劃勘探進尺20萬米,其中預探井28口、評價井19口,二維地震1100千米,三維地震1010平方千米。優化部署,油氣勘探瞄準阿爾金山前和英中兩個「甜點區」,力爭在上半年見到勘探效果。
  • 中國發現5個大型油田,位於地震帶,到底挖不挖?專家一狠心:挖
    據中青在線4月16日報導,青海油田千餘名科技工作者歷經10個寒暑,突破地質認識禁區,攻克高原鹹化湖盆4項油氣地質勘探理論技術,在青海油田相關區域又發現5個億噸級大型油氣田,新增探明油氣儲量4.6億噸,油氣產量從419萬噸上升至738萬噸!
  • 青海油田低油價下礪煉降本增效「真功夫」
    低油價下,青海油田生產經營指標逆勢而上,截至3月31日,今年累計生產油氣當量突破182萬噸,實現開源節流降本增效4200萬元。  年初以來,面對疫情防控和低油價的雙重「大考」,青海油田圍繞高效增儲、效益開發、開源增收、嚴控成本等9項核心任務,細化49條舉措,多措並舉紮緊成本「錢袋子」,打響提質增效攻堅戰。
  • 東方物探持續提升地震採集技術能力
    東方物探依託國家、集團公司重大專項,按照股份公司「集中勘探、精細勘探、風險勘探、綜合勘探」戰略部署,始終把研發重點聚焦在破解勘探難題、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成效的關鍵技術上,緊密圍繞五大盆地石油勘探、三大盆地天然氣勘探,全力做好重點勘探項目,加強與油氣田聯合技術攻關,努力滿足油田公司個性化需求。
  • 柴達木盆地首次獲得深層次橫波地震信息
    中新社西寧5月25日電 (孫睿 吉海堅)記者25日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獲悉,由東方物探青海物探處承擔的橫波震源試驗項目日前在青海油田一次通過現場驗收,資料合格率達到100%,標誌著中國首個大規模橫波震源工業化應用項目試驗獲得成功。
  •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效益「升值」,區塊勘探獲突破
    歷時4個多月建設,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冷90區塊試採氣回收項目正式進入投產試運行階段。9月16日,冷90試採氣回收站日回收氣量達到2.7萬立方米。多拿效益儲量、產量,是青海油田提質增效工作上臺階的關鍵。對此,青海油田突出目標導向,按照「堅持高效勘探,突出以氣為先」的思路,突出風西、南翼山、英中、柴西南等重點目標,乾柴溝、英中深層、風西等區塊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切克裡克、躍進等地區多口井獲得工業油流。截至目前,基本落實三級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青海油田一方面抓好勘探效益「升值」,另一方面為勘探成本「瘦身」。在風西區塊大面積推行兩開結構,單井鑽井投資降幅33%。
  • 青海油田保供一線的「紅色氣流」
    「採氣一廠是青海油田天然氣生產的『領頭羊』,成立了採氣、搶險、措施作業、技術保障特色保供突擊隊,是天然氣保供的主力軍。關鍵時刻,黨支部響亮吹響保供衝鋒號。」氣井進行壓裂充填防砂作業,三道繁瑣的工藝步驟不僅抬高作業成本,且產生的壓井液對地層傷害較大。
  • 全球首個大型九分量縱橫波三維地震勘探項目運作紀實
    強化頂層設計,發揮一體化優勢  臺東縱橫波三維項目是集團公司橫波源三維矢量地震勘探技術重大現場試驗項目,也是青海油田公司和東方物探風險合作的首個九分量三維生產科研項目。這個項目承載著東方物探對物探前沿技術橫波勘探取得突破性進展並獲得工業化應用的希冀,承載著青海油田建設千萬噸油田破解勘探技術瓶頸促進增儲上產的期待,也承載著東方物探打好國內油氣多波源矢量勘探攻堅戰的責任與當擔。  青海三湖地區是西氣東輸四大氣源之一,多年來面臨低幅度構造成像、低豐度含氣預測、巖性儲層預測等諸多勘探難題,成為青海油田建設千萬噸油田的技術瓶頸。
  • 青海油田保供一線:讓「紅色氣流」為保供充「氣力」
    圖為青海油田推動生產高效運行。青海油田供圖中新網西寧1月7日電 題:青海油田保供一線:讓「紅色氣流」為保供充「氣力」作者 孫睿 吉海堅1月4日,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覆蓋了柴達木盆地馬仙氣區。「採氣一廠是青海油田天然氣生產的『領頭羊』,是天然氣保供的主力軍。」採氣一廠黨委負責人說。氣井進行壓裂充填防砂作業,三道繁瑣的工藝步驟不僅抬高作業成本且壓井液對地層傷害較大。青海油田創新專家徐正祥領銜工作室成員就此展開專題攻關,應用新研製的井下防砂工具,通過投球方式進行壓裂充填防砂作業,省去了作業機組二次重複施工,開創了氣井防砂作業一趟管柱作業的先河。
  • 青海油田鑽井全密閉處理實現「鑽井液不落地」
    孫睿 攝中新網西寧5月24日電 (孫睿 吉海堅 叢翔)記者24日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獲悉,青海油田實現了鑽井全密閉處理實現「鑽井液不落地」。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氣田,也是中國最早開發的油田之一。
  • 青海油田「千崗千哨」護航生產
    截至6月1日,青海油田千崗千名安全監督哨累計為油田挽回數百萬元經濟損失。  安全環保是提質增效最大的「潛力股」。為了嚴守安全生產這根「紅線」,年初,青海油田工會對二級單位在1000個崗位「聘任」的1000名「安全監督哨」進行了考評,有50餘名不稱職的「安全監督哨」被淘汰。
  • 專家:日喀則地震不是尼泊爾地震的餘震—新聞—科學網
    尼泊爾強震後,我國西藏日喀則地區相繼發生5.9級、5.3級地震。人們不禁會問,這是尼泊爾地震的餘震嗎,會對我國西藏地區產生怎樣的影響?
  • 長慶油田技術變革引領高質量發展 「三維鑽井」助推緻密氣效益開發
    「與常規二維技術相比,採用三維靶體追蹤鑽井技術,儲量控制程度將提高30%。」11月10日,長慶油田緻密氣項目組副經理費世祥說,「長慶油田首次實現水平段沿河道方向精準導航,這項技術有效提高了盆地儲量動用程度。」
  • 尼泊爾遭遇1934年以來最嚴重地震
    尼泊爾遭遇1934年以來最嚴重地震  4月25日14時11分在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84.7度)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此次地震是尼泊爾自1934年以來遭遇的最嚴重地震。當時加德滿都幾乎完全被摧毀,超過1萬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