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目前就是關注這種大腦健康的日子。
數據顯示,我國患有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人數已居世界第一,由於而很多人甚至個別醫生對阿爾茲海默症認識不足,導致我國阿爾茨海默病就診率與治療率非常低。
而對於老年痴呆症,早發現、早預防可以有效延緩病程,一旦家中出現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對於患者以及照料情人更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鬥。
8個65歲及老人中,就有一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症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到2012年為止,全球已有3600萬人患有老年痴呆,其中我國老年痴呆患者就佔到1000萬。
而在我國,目前正有1000萬家庭,正在與這個戰爭中,進行這場註定失敗的戰鬥。
即便過去了100年,我們依然對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並沒有太大成效
儘管世界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病在110年多前輩確診,在這漫長一個世紀以來,醫學技術不斷發展,克隆基因、抗生素髮明、攻克天花等絕症、疫苗的改進,甚至還治癒某些癌症的技術......
但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現在的我們,跟過去100年前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而現有藥物,也只能幫助患者暫緩病情進展,但一旦確診了這種疾病,至今尚未有任何能夠治癒的有效辦法。
輕度認知障礙,這或許很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徵兆
年齡的增長,幾乎所有人都難免會記憶力下降,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輕度認知障礙又比一般的「老化」要嚴重一些,但又不像阿爾茲海默症則是最糟糕的情形。
據統計,超過65歲以上的人群,大約還不到1/5可能患有輕度認知障礙,而這1/5的裡有將近一半,又會逐漸惡化為痴呆,快則3-5年,更多可能需要10年之上。
因此,及早識別輕度認知障礙,對於防治阿爾茨海默病則很重要。
那麼,到底什麼樣才算認知障礙呢?在面對阿爾茨海默症又有存在哪些誤區呢?
帶著問題,咱們來看看圖中是如何找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