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從空中為水下測繪的機載雷射聲吶系統

2020-12-04 煎蛋

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空中方法,通過將光和聲結合以突破似乎無法逾越的空氣和水的界面障礙,來對水下物體成像。

研究人員設想他們的混合光學聲系統將有一天被用於從空中進行基於無人機的生物海洋調查,搜索沉沒的船隻和失事飛機,並以近似於衛星繪製地圖的速度繪製海深圖。他們關於「光聲機載聲納系統」的論文最近發表在IEEE Access上。

「機載和星載雷達以及基於雷射的雷射雷達系統(LIDAR)數十年來被用於繪製地球的地形圖。雷達信號能夠穿透雲層和樹冠層。但是,海水的吸收性太強。」史丹福大學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副教授Amin Arbabian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種即使在渾濁的水中也能成像的更可靠的系統。」

海洋覆蓋了大約70%的地球表面,但目前僅對淺表部分進行了高解析度的成像和製圖。

主要障礙來自於物理學。例如,聲波會因在兩個介質交界面的反射而損失大部分(超過99.9%)的能量,所以無法從空氣傳播到水中,反之亦然。如果聲吶系統把聲波從空氣導入水中然後再傳回空氣中,這兩次能量損失,使信號強度降低了99.9999%。

同樣,電磁輻射(包括光,微波和雷達信號的總稱)也會損失能量,儘管其機理不同於聲波。

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系的研究生Aidan Fitzpatrick解釋說:「光反射損失了一些能量,但是大部分能量損失是由於被水吸收了。」順便說句,這也是為什麼陽光無法達到海底以及智慧型手機無法在水下接聽電話。

所有這些的結果,迄今為止,大多數水下測繪都是通過將聲納系統安裝在拖曳船舶上來實現的。但是這一方法緩慢且昂貴,處理大面積區域時效率低下。

光聲機載聲納系統(PASS)將光和聲結合起來,穿過空氣——水界面。它的靈感源於之前的項目——使用微波對地下植物的根進行「非接觸式」成像和掃描。

從本質上講,PASS結合了聲音和電磁波的優點。「如果我們可以在光傳播良好的空中使用光,而在聲音傳播良好的水中使用聲波,則我們可以兼得兩全。」

為此,系統首先從空氣中向水域發射雷射。水分子吸收雷射後,產生了超聲波,超聲波向下傳播,觸底反射回水面。

當然,返回的聲波無法再轉化成光——所以,仍然元氣大傷。不過至少避免了雙重損失。

Arbabian說:「我們開發了一種足夠靈敏的系統,可以補償這種數量級的損失,且仍然可以進行信號檢測和成像。」

常規的聲納系統可以穿透數百至數千米的深度,研究人員預計他們的系統最終將能夠達到類似的深度。

迄今為止,PASS僅在實驗室中用大魚缸大小的容器進行了測試。「目前的實驗使用的是靜態水,但我們目前正在努力應對波浪。這是一個挑戰,但我們認為是可行的。」

研究人員說,下一步將是更大規模的測試,並最終在露天環境中測試。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1/201130201958.htm

相關焦點

  • 突破水-空屏障 史丹福大學開發空載聲吶水下勘探技術
    雷達和雷射雷達(LiDAR)是地表勘測和測繪的高效工具之一,它們可以裝備在飛機和衛星上,穿透雲層甚至森林提供準確的數據。但它們對於海面下的勘測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因為海水會吸收大量的信號。現階段,測繪海床最有效的方式依然是聲吶, 不過由於聲吶信號需要在水下發出,因此目前很多海洋都沒有經過測繪。而如果從空中直接向水下發送聲吶信號,那麼在轉換過程中會損失 99.9% 以上的能量。這就是為什麼當您下潛到遊泳池底部時外界變得如此安靜的原因。餘下的 0.1% 的能量僅能產生一個聲納信號,但是當從水返回到空氣中時,又損失了 99.9% 的能量。
  • 保護海洋利器:機載藍綠雷射海洋探測和傳輸系統—新聞—科學網
    海洋資源、生態、海岸帶和海島礁常態化立體調查和監測技術,是提高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洋權益維護能力的基礎。 我國有18400公里海岸線,海洋國土面積300萬平方公裡,常規船舶調查或定點監測方式存在效率低、費用高和周期長的問題。現有機載和星載遙感技術只能獲取平面信息,無法獲得海洋垂直維度的信息。
  • 海洋測繪的分類及應用
    2.海洋測繪的專業細分 海洋測繪在工程應用方面的主要細分專業包括:海洋遙感、水深測量、海洋重力測量、海洋磁力測量、海洋導航定位、海島礁與海岸帶地形測量、側掃聲吶掃測、海洋底質探測、合成孔徑聲吶探測、海洋水文測量、海洋地理信息系統及其他海洋工程測量等。下面分別說明如下。
  • 青島畫海底地形圖 用上神器機載雷射雷達(圖)
    在這次號稱史上最大規模測繪中,機載雷射雷達、船載三維雷射掃描等全世界最先進的測繪技術手段紛紛派上用場,幾百平方公里海域和灘涂短短一上午就測出最精確的數據。    改變沿海測繪局面    據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市此前曾多次進行過一些海岸線測繪工程,但大多是局部、間斷、參照標準不統一的,這樣就影響了地圖測繪的精確度。
  • 新型反潛雷達大量採用黑科技,空中定位水下目標
    據大眾機械網站11月19日報導,美軍近期正在研發一款項目代號為AN/APS-15「先進機載傳感器」(AAS)的機載雷達,它能夠在空中發現水下核潛艇產生的尾跡,從而取代傳統的聲吶和磁異常探測器。AN/APS-15是一種相控陣雷達,與E-3「望樓」預警機上的那種大型旋轉式掃描雷達不同,它採用了由多個小型發射模塊組成的陣列天線,這些模塊能克服電磁幹擾,在多個頻率上同時運行,並且可以在沒有任何機械動作的情況下,隨意聚焦和擴大電磁波束,非常適合用來探測那些較小的物體或者從大量雜波中找出所需的信號。由於高頻電磁波在海水中衰減嚴重,所以聲波幾乎成了探測水下目標唯一的手段。
  • 工程師結合光和聲來直接觀察水下情況
    研究人員設想,有朝一日他們的光聲混合系統將被用於從空中進行無人機海洋生物調查,對沉船和失事飛機進行大規模的空中搜索,並繪製海洋深處的地圖。他們的 "光聲機載聲納系統 "在最近發表在《IEEE Acces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進行了詳細介紹。"機載和空間雷達以及基於雷射的系統,或稱雷射雷達,幾十年來一直能夠繪製地球景觀。
  • 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及在測繪領域的應用
    1.機載掃描雷射雷達     機載雷射雷達簡稱LIDAR是指在飛機上搭載雷射雷達、數字相機和定位定姿裝置,以獲取具有影像真實感的高精度數字表面模型(DSM)和數字高程模型(DEM)的新型測繪裝備。
  • 青島摸清沿海水下家底 畫出精確海底地形圖(圖)
    在這次號稱史上最大規模測繪中,機載雷射雷達、船載三維雷射掃描等全世界最先進的測繪技術手段紛紛派上用場,幾百平方公里海域和灘涂短短一上午就測出最精確的數據。  改變沿海測繪局面  據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我市此前曾多次進行過一些海岸線測繪工程,但大多是局部、間斷、參照標準不統一的,這樣就影響了地圖測繪的精確度。
  • 我國成功研製機載SAR測圖系統 填補國內空白
    5月13日在京舉行的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幹涉SAR測圖系統成果發布會上,西部測圖工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宣布,由國家測繪局組織、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牽頭自主研製的國內首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幹涉SAR測圖系統,取得了圓滿成功。
  • 光碟機動聲納可以從空中探測海洋
    納測量聲波從物體上反彈並傳回接收器所需的時間,是可視化水下地形或檢查海基結構物的最佳方法。不過,聲納系統必須部署在船隻或浮標上,這樣會使其速度變慢,並限制了它們能覆蓋的區域。然而,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光和聲混合技術。他們認為,飛機可以使用這種雷射/聲納組合技術來掃描海洋表面,以獲得水下物體的高解析度圖像。
  • 能觀六路 可聽八方,潛艇水下「順風耳」——聲吶系統面面觀
    所以利用聲波工作的聲吶,就當仁不讓的成為潛艇的水下「眼睛」和「耳朵」。、水下通信聲吶、水環境傳感器等。這些聲吶共同配合,潛艇才能在水下自由航行。美蘇兩國長期在聲吶領域佔據優勢,展開激烈競爭。英法德等國也各有特色,形成獨立一級。一、艇艏主/被動多功能聲吶。艇艏尺寸大、位置好,遠離動力系統和螺旋槳,環境最安靜,非常適合聲吶安裝。
  • 仿生鯊魚、水下搜救機器人將亮相服貿會
    攝影/新京報記者 張璐水下機器人替代蛙人,協助打撈落水者在位於經開區的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區,一個水下機器人(智能纜控無人潛航器)正在大水箱裡「搜尋」。機器人通過攝像頭的實時監測以及聲吶掃描,可以成功確認水下目標物的具體位置。聲吶可以掃描前方300米以內的水域。
  • Riegl公司推出新的LMS - Q680i機載雷射掃描儀
    Riegl雷射測量系統推出了一款先進的LMS - Q680i 雷射掃描儀——美國聯邦航空局1級的機載雷射掃描儀。LMS - Q680i 雷射掃描儀採用最低的雷射功率以達到美國聯邦航空局規定的最低的一級標準。該雷射掃描儀不會對個人構成任何危險。
  • 水下機器人及聲吶探測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完成沉井基底檢測
    水下機器人可在高度危險環境、被汙染環境以及零可見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長時間作業,水下機器人上一般配備聲吶系統、攝像機、照明燈和機械臂等裝置,能提供實時視頻、聲吶圖像,機械臂能抓起重物。典型的遙控潛水器是由水面設備(包括操縱控制臺、電纜絞車、吊放設備、供電系統等)和水下設備(包括中繼器和潛水器本體)組成。
  • 淺談海洋測繪與地球物理場導航
    由於水上飛航器、水面艦船可以穩定的利用GNSS系統獲得米級、亞米級甚至釐米級的定位服務,地球物理場的導航作用更多的體現在水下航行器(以下稱作潛航器)上,應用場景包括海底測繪、目標探測、水文測量等。地形、地磁、重力是最常用於導航研究的三種地球物理場形式,在應用方式、導航原理及系統性能上既有共通之處,又有明顯的差異。下面,我們從是否擁有導航區域先驗測繪資料的角度對地球物理場導航方法展開討論。
  • 小白礁發現清朝古船,專家為發掘文物,還使用最新的高科技
    為了能夠讓打撈工作順利進行,考古專家們決定,採用現今最先進的水下考古設備,對沉船進行一次三維一體化的徹底打撈。下面我們就說說考古專家使用的秘密武器:1.水下三維聲吶掃描水下三維聲吶掃描技術,是一種利用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掃描的先進技術。
  • MH370搜尋新線索:頂尖海底測繪專家製作搜尋區域海底地形圖
    兩位世界頂尖的海底測繪專家最新繪製了一幅馬航MH370客機可能墜機地點的詳細海底地貌地圖。這份地圖為選擇海底搜尋的水下設備,以及殘骸可能的下落提供了新的線索。這張海底地形圖描繪了自今年3月8日MH370失聯以來,印度洋上大範圍搜尋區域內海底的鋸齒狀高原、山脊和其他水下地貌特徵。
  • 可以在水下連接的Wi-Fi系統你了解嗎?
    The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科技大學(KAUST)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水下的雙向無線數據連接。這對於保持水下數據中心與地面網絡基礎設施的連接非常有價值。KUAST的研究人員使用簡單易用的現成組件(包括充當數據機的Raspberry Pi)應對了這一挑戰。 他們還建立了與現有802.11無線標準兼容的功能,以便可以輕鬆地連接到更大的全球網際網路,以實現一致而可靠的連接。Raspberry Pi提供了將標準無線信號轉換為可以通過雷射光學傳輸的信號所需的計算能力。
  •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當年最真實的謊言!
    聲吶無銅也許是一句真話,但是撈之無用可就是典型的大瞎話了。因為各大國的聲吶技術可都是頂級保密的,若能破解對方的聲吶技術,可以獲得很多千金難買的極高密級的資料。新興海軍的聲吶技術的大進步大突破,也只不過是最近20年事情。像是在空投浮標聲吶等探測技術上更完全是後起之秀。這其中對聲吶技術發達海軍的各種聲吶設備的借鑑有一定的關係。
  • 海底黑匣子搜尋必備利器 聲吶探測器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通用動力加拿大公司正在為葡萄牙海軍三艘「瓦斯科·達·伽馬」級軍艦升級Eclipse聲吶輔助處理系統,該系統可增強現有AN/SQS-510聲吶系統探測潛艇和魚雷的能力,從而使海軍能夠探測並定位來自水面或水下的潛在威脅。  Eclipse通過簡化格式細節的途徑來顯示經處理的聲吶信息,用戶能夠提前清楚地探測到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