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礁發現清朝古船,專家為發掘文物,還使用最新的高科技

2020-10-18 歷史解密坊

浙江省寧波市附近海域,考古隊曾經發現了一艘古代沉船。在對古沉船進行發掘之時,考古專家們動用了三種「秘密武器」,不僅發掘出了眾多有價值的文物,而且還出現了古代名家的作品。考古專家動用的「秘密武器」究竟是什麼?又會發現哪些國寶級文物?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08年10月時,浙江省水下文物考古所,對當地海域進行了一次大型的水下文物普查,經過嚴密精確的聲納掃描,儀器顯示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小白礁水下24米處,有一處疑似船型的水下「神秘」物體。
眾多專家經過聯手研究,認定水下船形物體正是一艘古代沉船。船體的位置及下沉狀態被確定後,幾位潛水員隨後就進行了水下初步探測。當潛水員浮出水面時,帶來的消息令所有人振奮不已,水下果然是一艘古代沉船。緊接著,潛水員又將水下帶回來的瓷器交到專家手中,專家們看罷興奮地喊道:「是清代風格的青花瓷,這是一艘清代寶船」。
鑑於各種線索已經明確,水下考古研究所當即開會決定,要對小白礁沉船進行打撈,以此揭開水下沉船的所有秘密。

浙江省是沿海大省,寧波市更是海邊名城,所臨靠的海域之內暗流湧動且礁石眾多,水下情況極為複雜,光是靠人力潛水發掘,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了能夠讓打撈工作順利進行,考古專家們決定,採用現今最先進的水下考古設備,對沉船進行一次三維一體化的徹底打撈。下面我們就說說考古專家使用的秘密武器:
1.水下三維聲吶掃描
水下三維聲吶掃描技術,是一種利用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掃描的先進技術。
考古領域講究的是得到嚴謹的是考證準確,證據充分,聲吶掃描技術正好可以做到這一點,它不但能對船體進行整體成像,就連船體周圍的環境也被觀察得一清二楚。在顯示端上,專家們可以清晰地找出暗礁的位置,並且還能對船體內部的狀況一覽無餘。

2.三維雷射掃描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是現代測繪技術領域一次技術革命,也被稱為實景複製技術。該技術突破了以往的單點測量掃描,能夠以整體呈現的方式將目標完整測量,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等特點。
通過三維雷射水下掃描技術的探測,黃、藍、紅、綠光譜圖,可以迅速對船體的內部與外部的圖像進行刻畫,即使是一絲絲的縫隙,也難以逃脫它的「法眼」,它是考古專家們進行打撈工作的主要參考資料。

3.航拍與數位化管理

除了以上兩種高科技之外,此次打撈工作還動用了幾架六旋翼無人飛機。無人機的前方安裝數枚高清攝像頭,可以對小白礁海域進行精準的航拍,獲取正攝影像、空中鳥瞰、空中全景等圖像。
為了能夠對出水文物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對比,考古研究所還專門為沉船進行了電腦建檔,以數位化管理的方式,系統的對小白礁水下考古現場進行數位化管理。據考古專家介紹,數位化管理的優勢很明顯,系統可以自動保存沉船所有的出水數據以及文物信息,還能夠對其進行有效全景展示,令觀者一目了然。

小白礁清代沉船的出水,是我國水下考古史一次裡程碑式的的傑作,標誌著我國水下考古技術的成熟。沉船出水的文物,其數量巨大,共計1050件,文物質地可以大致分為瓷器、陶器、木器、銅器、銀器、錫器、鉛器等。
文物中青花瓷與銅錢的數量相對較多,該批青花瓷質地細密且釉色瑩潤,屬於青花瓷品類中的上品器物。銅錢則多被海水侵蝕為綠鏽狀,品類以清代「康熙通寶」與「乾隆通寶」居多,其中夾雜少量的越南銅錢以及西班牙銀幣。
正是這些文物的出水,間接的證明了寧波作為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印證了當年貿易港口的繁華。

在整理眾多文物時,考古專家們還發現了一件特殊的器物,它是一尊紫砂壺。該紫砂壺就隱藏在青花瓷器中,壺身之上有落款「孟臣」二字,確認其是古代制壺大家惠孟臣的作品。
惠孟臣為明末清初人,是當時全國制壺行業中的翹楚,也是大師級的制壺工匠。惠孟臣製作的茶壺風格迥異,多為小巧精緻且造型奇異,壺體光澤瑩潤頗具線條感,在當時極受達官貴人的喜愛。只是惠孟臣性格古怪,所製作品相對較少,故此其價值珍貴異常。如今能在小白礁沉船中找到惠孟臣紫砂壺,絕對稱得上是一次考古大發現。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領域都在進行著革新,考古研究同樣也不例外。此次小白礁水下考古的高科技運用,是一次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也是考古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2016年5月21日,河南鄭州舉辦了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小白礁水下考古發掘項目,與其他全國21個考古項目一起,共同獲得中國考古學界最高質量獎——「田野考古獎」。不得不說,小白礁水下考古的確是一次考古界的奇蹟。

小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高科技的大量運用,越來越多的古代文物會相繼重見天日,屆時我們將會了解更多關於古代的秘密。

相關焦點

  • 泉州古船桅杆將申報國家三級文物 用碳14技術測年齡
    泉州古船桅杆將申報國家三級文物 用碳14技術測年齡 qz.fjsen.com 2014-08-15 07:54:30 昨天下午,泉州市博物館召集了專家為大桅杆緊急會診。專家認為,應儘快將桅杆移至陰涼處,採取去鹽分及保溼防腐消毒等措施。目前尚不清楚桅杆到底有多少年,是哪裡的船。
  • 金字塔下的古船從何而來?它的用途是什麼?
    金字塔下的古船從何而來?它的用途是什麼?在胡夫金字塔的墓腳有一堆亂石。1954年,人們在清除這堆亂石時發現了石牆和用巨大的石灰巖石料砌成的封頂。拆除了部分石牆後,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兩個在基巖中鑿出的碩大的坑。於是他們發掘了其中的一個坑。
  • 傳古沉船中發現金條 考古現場每天數百人參觀(圖)
    在當地論壇、微博上,關於這艘船的傳言愈演愈烈,有的說發現了金條,還有的說,這是明代宋代的官船。  為了挖掘古沉船的秘密,寧波文保所專家最近正式進駐慈谿開始了考古工作。  有沒有最新發現?昨天,記者來到了考古現場。
  • 三星堆遺址為何被禁止發掘?專家:看看出土了什麼文物,不敢研究
    1980年,考古人員再次對三星堆進行發掘,發現了大量文物,主要是青銅器。但出土文物與其他地方不同,文物保存相對更完整。三星堆遺址距今約3000年。這一遺址的發現推動了2000年四川文明向前發展,也為蜀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但專家為何暫停三星堆遺址發掘?
  • 科學家發現50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古船!
    前不久,科學家們宣布在波羅的海找到了沉沒500年的古船,該船可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並且保存完好,而這艘船也將會帶領世人重新回到那個黑暗與復興交織的時代。D.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還處於蒙昧狀態...額...只能說想像力挺豐富的。
  • 英國發掘1600年前遺址,專家發現簡體漢字文物,刻著:吉姆在這裡
    就比如曾經就有人在埃及法老的墳墓當中發現了類似蚩尤的畫像,有的人說這是中華文明西來說的有力證據,有的人則說這是世界文明東來說的有力證據。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更加神奇:英國突現1600年前遺址,考古發現簡體漢字文物,上書:吉姆在這裡。相對而言,中國的文物發現往往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比西方要高一些,因此中國哪裡挖出來什麼古墓,一般也不會引起多大的轟動。
  • 三星堆遺址為何被禁止發掘?專家:看什麼文物出土,不敢研究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79,閱讀約2分鐘三星堆遺址早在1929年就在四川廣漢市西北部鴨子河一帶被發現,村民們發現了這個神秘的玉坑,但由於當時社會處於持續動蕩之中,沒有人對這一發現感興趣,到了1980年,考古人員再次對三星堆進行考古發掘,在其中發現了大量的文物,主要是青銅器。但出土文物與其他地方不同,文物保存相對更為完整。
  • 廣東「南海I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其中,「南海I號」是入圍終評的唯一水下考古項目,發掘單位為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戳視頻看「南海I號」終評全程 對於這一結果,中國水下考古人等待了逾30年之久。南方日報、南方+記者第一時間採訪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南海I號」考古隊領隊崔勇。
  • 江蘇文物中的長江故事——流淌古今,在長江中打撈文明記憶
    上世紀80、90年代,黃山炮臺所在的原址進行過考古發掘:這裡出土了完整的光緒年間的耀威大將軍鐵炮,是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在小石灣的廢井裡發掘出了前膛、後膛炮彈。2015年至今,國家文物局對已經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黃山炮臺進行了整體的修繕和規劃,在現有的江陰軍事文化博物館基礎上,邀請全國專家來做設計,希望做出當年炮臺部署的展示,重現這裡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
  •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計劃將其修復時,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在那段時間裡,曾遭到了以英法為代表的八國聯軍的入侵。當時腐敗的晚清政府面對來勢洶洶的侵略者,不想著奮力抵抗,而是想著如何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在八國聯軍快要打進北京時,清朝的皇室直接就跑了,把首都留給了侵略者,連侵略者都沒想到會這樣容易拿下一個國家的首都。英法聯軍進北京城當然不是來請客吃飯的,是進來當強盜的。
  • 顯微鏡下的兵馬俑,發現白色「花朵」,專家:此後禁止發掘秦陵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第一批世界級別的文物,是世界上八大奇蹟之一,現珍藏於秦始皇陵博物館,是我國的驕傲。
  •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最近,中國考古界最激動人心的大新聞,就是國家重啟了對「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工作,並特意在媒體上進行全程直播,吸引了無數歷史和文物愛好者的注意。
  • 文物發掘證實:最先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不是哥倫布,而是中國商朝
    許多人可能會不相信,距今3000多年的中國殷商朝代的人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前,就已經到過美洲了。但是,信不信由你,從歷史研究、文物發掘和考古發現看,這確實不是無稽之談。根據他在中國史書中的發現,可以說中國僧人彗深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前1000年就到達了美洲,這一新奇的說法自然引起了世界各國專家及學者的注意,由此他們便對這個有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展開討論。我國的學者及專家如章太炎、陳漢章等人也先後發表文章,各抒己見。
  • 專家:致遠艦文物是真正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
    遼寧丹東東港發現致遠艦的消息,引發全國關注。  參與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專家陳悅,這艘戰艦能體現北洋海軍風貌的一艘戰艦。  「致遠艦上的文物也將是目前中國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甲午史專家陳悅說,應該以發現致遠艦為契機,建立系統的甲午海戰紀念館。  已出水大量文物  部分文物表面依然光滑對致遠艦進行考古調查的海上平臺。
  • 清朝紀曉嵐墓被發掘,發現7名女屍骸體態各異,專家:歷史沒寫偏
    今天我們為您揭開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在清朝紀曉嵐墓被發掘時,發現7名女屍骸體態各異,專家說:正史沒寫偏。這是怎麼回事呢? 紀曉嵐雍正二年,也就是1724年生人,本名紀昀,字曉嵐。年輕的時候非常的桀驁不馴,幾次錯失進仕途的機會,但好在人家夠聰明,恃才放獷也是有資本,最終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30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 專家學者為長豐縣埠裡宋代家族墓地發掘建言獻策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6日下午14時安徽省長豐縣埠裡宋代家族墓地考古發現專家研討會正式開幕,參會嘉賓包括眾多高校教授、國家和地方博物館研究館員共五十餘人。會議開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壽縣中心站站長張義中首先介紹了該墓葬中出土的相關文物情況,其中M1墓葬出土器物共51件,分漆木器、金銀器、陶瓷器和銅器四大類,M12墓葬系該墓群最大規模墓葬,其仿木結構墓門複雜繁縟、豪華奢侈、蔚為壯觀。其中出土器物共20餘件,其中湖田窯青白釉瓷爐當屬精品。另出土墓誌一盒,雖上半部漫漶嚴重,但也為判斷墓主人身份提供了一些有益線索。
  • 秦始皇陵發現已46年,為什麼至今還不挖?德國核磁掃描專家:不能開
    秦始皇為自己修建陵墓,一座宏偉壯觀的秦始皇陵墓就是這樣出現了。 今天,隨著考古學的發展,一些不同朝代、不同世代的帝王陵墓陸續被發掘出來,依靠出土的古代文物,人們可以用實物來驗證史料,對我們的歷史有更準確的了解,但令人不解的是,秦始皇陵墓早在1974年就被發現了,那麼為什麼至今還沒有被發掘出來呢?
  • 實拍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果然堆滿金銀,圖8是最激動的發現
    在張獻忠沉銀遺址的文物被發掘出水前,一直是個歷史之謎。(這是一組反映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發掘現場的老照片)【沉銀髮掘現場】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項目於2017年1月5日啟動,最終發掘出水文物4萬多件。由於沉銀遺址位於岷江主河道和流經成都市區的錦江交匯處,專家實地調研後決定採取「圍堰築堤」的發掘方式。
  • 埃及水下古城被意外發現,專家為何說:最好別動將文物放回原位
    專家發現遺址後,都會以保護文物為首要的任務,只有在確認文物處於「危險」的情況下,才會進行搶救性發掘。2000年,一位外國考古學家在地中海深水處潛水的過程中,竟發現了一座埃及古城遺址,為何一位深海考古專家趕到現場卻說:最好別動,趕快文物放回原處呢?
  • 中國唯一仍在用的清朝鐵軌,至今沒有鐵鏽,專家:每一根都是文物
    全程約為7.5公裡,1885年開始從胥各莊向蘆臺莊附近延展,增長到30餘多公裡。 這條富有歷史意義的鐵路修建可謂是一波三折,因為清朝守舊派的阻攔,在最早期計劃修建的時候,便受到了強烈反對。不過在修建完成之後確實有著極大作用,解決了煤炭的外運工作,同時也開拓了中國鐵道修建歷史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