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丁達爾效應" 上帝之光

2021-01-18 平面設計


圖/文來源
網絡

丁達爾效應又被稱為上帝之光,因為這像是從天上延伸下來的一條道路,一般為攝影人所追逐。由於丁達爾效應一般多出現於凌晨與傍晚,多霧或者塵埃多的時候才比較明顯。所以丁達爾效應可遇而不可求,今天,我們就通過後期的手法來人工營造丁達爾效應,附神器喲。


我們先看一組照片:




這張照片的原圖是這樣的:



我們如何把下面這張圖片處理成上面那樣呢?

下面我們來操作一下。

首先,我們看一下原圖:


原圖的雲彩十分漂亮,但是雲的輪廓不明顯,整體的曝光值比較高,我們先進行一下調整。

把圖片導入,調整伽馬值。

(編者註:有同學說木有作者的操作界面,實際上這些參數都可以在Photoshop找到,重點是關注調色的原理和方法喲。比如今天的伽馬值在Photoshop中就是色階中間的小白塊,見圖)


伽馬值:


畫面的效果是:


可以看到,這時候的天空無論是雲朵的色彩還是輪廓都比之前的更加清晰了。

我們要讓雲朵的輪廓更加明顯,方便後面的操作。

然後我們打開一個插件DFT Rays,這個插件就是用來模擬丁達爾光效的。

http://yunpan.cn/cHLt6VavcCZRq 訪問密碼 330c

它的可調選項非常簡單:



Length:調整光線的長度。

Threshold:閾值,調整光線的範圍。

Brightness:亮度,調整光線的亮度

Color:調整光線的顏色

Amount:調整光線的破碎程度

Phase:調整光線的破碎形態

Rays:光線的透明度

Source:觀察光線形態

但是想要用好這些參數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插件使用技巧:

1、選好光線的切入點

在一張圖片中,如果我們能夠見到高光點,,那我們就把光源點放在那裡就OK。

例如:


但有的圖片我們是無法直接看到高光點的,例如這張圖片:


但是我們能夠評估一個大致的光源範圍,如果我們脫離了這個範圍,就會顯得很假,例如下圖:


因此,我們要放在畫面左邊的中間,至於是否必須放到太陽實際的位置,這個不是特別重要,因為經過插件渲染之後,太陽的位置實際上可能被模糊掉。


可以看到,這幾個位置實際上都是可以的。

因為太陽位於這幾個位置的時候,出現這種光照表現都是可能的。

2、合理確定光線長度

一般而言,Length這個選項的值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太小會無法出現丁達爾的效果。

太大會讓丁達爾的範圍過寬,從而讓整個畫面都蒙上一層光線。

雖然可以通過蒙版處理,但是費時費力。

當光線長度位於中間值的時候,光線的輪廓以及影響範圍都是比較合適的。

3、合理使用閾值

閾值越小,發光的區域就越大,閾值越大,發光的區域越小。我們的閾值可以根據我們的實際需要來進行調整,如果你覺得丁達爾效果不明顯,可以調低閾值。

4、光線亮度和顏色

有時候我們的光線是需要帶有一定的顏色的,例如黃昏時候的光線是偏黃色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調整光線的顏色來符合當時的環境光線。

同時,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光線的亮度來讓丁達爾效應更加明顯,但是要注意過猶不及,太高的光線亮度會讓色階的過渡不平滑。

5、通過Source選項來調整光線

當我們把Source的按鈕調到最低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的觀察到我們後期製作的光線的形態,這有利於我們進一步判斷當前的光線狀態。


6、注意反射狀況

例如我們的這幅示意圖:


我們上方雲朵的光線狀況和下方的明顯不一致,這就很不正常了,因此,我們要注意這些反射狀況。


7、注意使用蒙版

插件的識別能力畢竟有限,因此,我們要學會使用蒙版進行後期的修飾,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效果的真實性。

像我們現在要處理的這張圖片,因為涉及到鏡面反射,所以說後期過程要稍微複雜一點。

我們先使用插件做一個基本的光效效果:


然後我們用蒙版進行一些修飾,例如左邊的樹木的光線我們可以去掉。畫面的效果是:


然後我們再來做鏡面效果。

我們複製一個圖層,然後垂直翻轉,這裡有一個技巧就是調整圖層的不透明度,這樣可以即時觀察效果:


然後我們再把翻轉的圖層放到下面,把不透明度調回到100,然後使用漸變蒙版:


然後我們隱藏該圖層,再使用蒙版把下面的地面擦出來:


然後我們再拉一下曲線,調整一下色彩:


OK,我們的調整就完成了。


更多效果請自行嘗試。


相關焦點

  • PS光束大師濾鏡,快速打造丁達爾/耶穌光等上帝之光
    完美的光線是好照片不可或缺的因素,那在PS中如何能打造出諸如丁達爾效應,耶穌光等上帝之光的效果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款PS頂級光線濾鏡——PS光束大師。測試版本:CC2017 Win系統PS光束大師是一個專門用來製作耶穌光效果的插件,又稱PS丁達爾效應插件(丁達爾效應 ,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
  • PS:秒解照片耶穌光?(photoshop修圖丁達爾效應)
    靠窗的光源讓我們可以通過丁達爾效應提升照片氛圍,仙女,當然要有光環!ps修圖丁達爾效應PSD▌操作步驟(數量100;類型為縮放;中心模糊調到窗戶位置)ps修圖丁達爾效應PSD3ps修圖丁達爾效應PSD如果是人像,高光圖層的疊加模式是變亮
  • PS模擬神秘丁達爾效應
    這些現象就是是丁達爾效應,是不是很神秘呢~「丁達爾效應」原理丁達爾效應 ,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英國物理學家丁達爾(1820~1893年) ,首先發現和研究了膠體中的上述現象。這主要是膠體中分散質微粒散射出來的光。在光的傳播過程中,光線照射到粒子時,如果粒子大於入射光波長很多倍,則發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於入射光波長,則發生光的散射,這時觀察到的是光波環繞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稱為散射光或乳光。丁達爾效應就是光的散射現象或稱乳光現象。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它如同向日葵一樣朝向太陽,將一束直徑約為5千米 — 7千米的光,從太空反射到了地面,其強度相當於一個滿月時的亮度。1999年2月4日俄羅斯再次開展代號為"旗幟2—5"的陽光反射試驗。這次的計劃是將一個直徑為25米的反射鏡面送入太空,亮度增強到滿月的5 — 7倍。遺憾的是在操作時不慎將薄膜鏡面纏到了"和平號"空間站的天線上,最終薄膜晶被撕裂而宣告了這次試驗的徹底失敗。
  • 中科院2nm晶片研究突破瓶頸獲得成功,"無芯"之痛將為期不遠。
    因為,美國和他的一些所謂"鐵哥們",就是用這把"鹽"來擦抹我們這處已經受傷的傷口,也正因為我們的晶片研發落後,才讓這痛很難癒合。然而,在這種繁華的背後卻難以掩飾國人的無"芯"之痛。既然是「無芯之痛」,痛在哪?痛就痛在在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片佔有率上,多項為零。作者這麼說,也許會有人不同意:"華為就是我們自主產權的呀"!是啊,華為的的確確是我們自己的品牌。但是,有一點你必須要弄明白,這就是華為所使用的晶片並非是自己製造的啊,而是臺積電為華為代工的。
  • 光線效果,用Photoshop簡單又快速製作丁達爾效應
    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其原理是光被懸浮的膠體粒子散射,也叫丁達爾效應(Tyndall effect)或者丁鐸爾現象、丁澤爾效應、廷得耳效應。丁達爾效應得名自物理學家約翰·丁達爾。
  • 丁達爾效應
    1869年,丁達爾發現,若令一束匯聚的光通過溶膠,則從側面(即與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個發光的圓錐體,這就是丁達爾效應。
  • 丁達爾效應==膠體嗎?
    1869年丁達爾(Tyndall)發現,若令一束可見光通過膠體,則從側面(即與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條發光的光路,這就是丁達爾效應。   濁液的粒子半徑大於可見光的波長,則主要產生光的反射或折射現象。
  • 溫哥華公園裡的那麼多"野兔",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確定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那這些兔子是從哪兒來的呢?溫哥華公園管理局(簡稱VPB)表示,兔子和公園有一段歷史故事。VPB生物學家Nick Page說,這些兔子已經在公園生活了15年之久。
  • 「丁達爾效應」
    丁達爾現象是由英國物理學家約翰·丁達爾1869年在實驗中首先發現並定義的:一般有固體、液體、氣體溶膠之分。如氣溶膠是指粒徑在納米尺度的固體或液體顆粒漂浮在氣體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如霧靄就是一種氣溶膠,是由直徑很小的固態納米顆粒漂浮在空氣中形成的。簡單的說,溶膠相當於氣體或者液體裡面有很多微小顆粒,不是純淨的氣體或液體!
  • 起源之謎——對上帝創世論的一些疑問
    許多宗教都有上帝創世的觀點,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但對上帝創世的說法科學現在還未能予以肯定或否定,這就給了我們很多想像的空間。假如果真是上帝創造了宇宙,他為什麼單只創造了我們這一個宇宙呢?他還更有可能創造了其他許多宇宙,甚至是無限個宇宙。以往有人認為的"我們的宇宙是所有可能的宇宙中最好的一個"可能是一廂情願,因為所有"可能的宇宙"可能都是存在的,存在著比我們的宇宙更好的宇宙是很可能的。
  • 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而形成丁達爾效應,放電影也屬於丁達爾效應
    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而形成丁達爾效應,放電影也屬於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因英國物理學家丁達爾於1869年發現而得名。當光束通過膠體時,看到的光柱是被膠體粒子散射的現象,並不是膠體粒子本身發光。可見的波長在400~700nm之間,膠體粒子的直徑在1~100nm之間,小於可見光的波長,能使光波發生散射;溶液也發生光的散射,但由於溶液中粒子的直徑小於1nm,散射極其微弱。所以,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可觀察到丁達爾效應,而通過溶液時則觀察不到這種現象。這條光亮的「通路」是由於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光波偏離原來方向而分散傳播)形成的,叫做「丁達爾效應」。
  • 攝影術語中的耶穌光、蘇聯光,丁達爾光還有雲隙光是什麼樣的光?
    那時經常有聽到他們說什麼耶穌光蘇聯光,我想蘇聯早解休了,幹嘛還叫蘇聯光?我就直接叫俄羅斯光,引得眾人哈哈大笑;後來在攝影這條道上混久了,慢慢知道了太陽光穿過雲層光芒四射,或者傾瀉而下投射到地面給人以絢麗、神聖之感的現象,稱作「耶穌光」或者「上帝之梯」,而我們平時只是形象的把它叫做——雲隙光。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據報導,首次擔任這次探險任務的是"海鬥一號"潛水器,它不但完成了任務,而且還取得多項重大突破,並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另外,在這次科考中,「海鬥一號」完成了對「挑戰者深淵」("挑戰者深淵"是指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深約11000米處的地方,同時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巡航探測與高精度深度測量,並獲取了關鍵性數據。
  • 瀘沽湖驚現丁達爾光!
    丁達爾效應百度百科 | 來源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Tyndall effect)或者丁鐸爾現象、丁澤爾效應、廷得耳效應。
  • photoshop後期也能製作丁達爾效應嗎?
    歡迎關注,每天分享攝影+ps技巧在很多照片中,我們會看到一種光線,從雲的縫隙中、樹林的縫隙中、陳舊的窗口處照射出來,形成一條清晰可見的光路。這種光線讓畫面變得充滿層次感,也免得充滿神秘感。這種光就是我們常說的「耶穌光」,也叫做「丁達爾效應」。當光照到空氣中的霧氣和灰塵產生的光的散射現象。在人眼看來,就是一條清晰可見的「光路」。
  • 用PS模擬丁達爾效應,美到你無法想像!
    是不是都非常唯美又非常壯觀而且它們都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出現了丁達爾現象何為丁達爾現象呢?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裡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就叫丁達爾現象也叫丁達爾效應但是這種現象不是我們想看見就能看見的
  • 《創世記》中的上帝觀
    我們通過本書的上帝觀可以更好地認識上帝,親近上帝,服侍上帝,見證上帝的聖名。一、創造宇宙萬有的神詩104:24「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二、尋找失喪的人的神  創3:9「耶和華 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
  • 廈門天空出現丁達爾效應 光有了形狀!你看到了嗎?
    (記者 林銘鴻 攝)  劃重點  這可不是普通的光  它有個好聽的名字  叫做——  丁達爾效應  據@中國氣象局 科普:丁達爾效應,一般出現在清晨、日落時分或者雨後雲層較多的時候,大氣中有霧氣或灰塵,剛好太陽投射在上面,被分割成一條條,有時一大片,顯得特別壯觀。
  • 航拍星海廣場之二:丁達爾光與天書
    拍攝的當天,清晨有薄霧,當陽光透過廣場的建築,會產生一種很特殊的光影效果,這種光影攝影人稱之為丁達爾光,也稱耶穌光,因為西方許多耶穌畫像的背景常常畫有四射的光芒。 從這個角度看,陽光灑射之處,一片金光,沒有照射到的地方,呈現出一種冷色調。這張照片呈現出冷暖兩色調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