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原:對「三年困難時期」人口非正常死亡問題的若干解析

2020-11-25 中國日報

  對「三年困難時期」人口非正常死亡問題的若干解析

  某些西方敵對勢力反覆炒作中國餓死幾千萬人,而且一再誇大,把它描述成是中共的「蓄意性罪惡」,企圖動搖和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應當引起人們的高度警覺。

  我去歐洲旅遊,在巴黎街頭,碰見一位年輕的華人婦女向旅遊團無償贈送和分發一份報紙,頭版有一篇文章,題目是「毛澤東中國三年大饑荒餓死3500萬人」,記得還有一個副標題:「揭露中共刻意隱瞞的驚天秘密」。後來,我又去日本、中國臺灣等地旅遊,在那裡也接到一些類似的贈閱報刊,都有「中國三年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的內容,只是數字有些不同,有的說餓死4000萬人,有的說餓死5000萬人,甚至有說餓死7000萬人的。

  「三年大饑荒」,中國餓死幾千萬人,到底根據何在,是怎麼統計出來的,我非常不解。後來,看到國內一些學者也這樣說。在理論界,不同意上述結論的學者也有許多。如江蘇師範大學數學家孫經先、山西大學教授梁展東、山西省數學學會理事長李勝家、清華大學講座教授王紹光、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慎明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種人口學研究被某些西方媒體和一些敵對勢力所利用,並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炒作,已經遠遠超出純學術範圍了,並且以此質疑和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

  若干年以來,說到全國三年困難時期大量餓死人問題,舉例最多的首推安徽。有文章說,安徽一個省就餓死300多萬人。有的還把新中國成立初期反匪反霸、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運動中所殺的人同其他所有非正常死亡人口算在一起,說什麼安徽餓死、錯殺400多萬人。有教授認為,1959—1961年安徽非正常死亡人口應有630.6萬人。這些數字是怎麼來的不清楚。

  據我了解的情況,在全國31個省市中,安徽當時確屬非正常死亡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我過去先後在蚌埠地委辦公室和安徽省委辦公廳工作,常能接觸到省、地、縣負責同志,曾不止一次聽到他們私下談過:在全省約有1/3左右的縣人口非正常死亡較嚴重,其中有無為、巢縣、廬江、宣城、定遠、鳳陽、肥西、肥東、亳縣、阜陽、阜南、臨泉、潁上、渦陽、蒙城、宿縣、濉溪、五河、懷遠、蕭縣、靈璧、壽縣、六安等縣。《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在敘述到「三年困難時期」群眾生活狀況和人口變動情況時說:「糧、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極度缺乏,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許多地方城鄉居民出現了浮腫病,患肝炎和婦女病的人數也在增加。由於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積降低,死亡率顯著增高。據正式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突出的如河南信陽地區,1960年有9個縣死亡率超過100‰,為正常年份的好幾倍。」「這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反右傾』鬥爭的嚴重後果,其沉痛的教訓應該認真總結和記取。」這裡記述的全國1960年人口減少1000萬,是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83)、《新中國統計資料彙編》和《當代中國》叢書《當代中國的人口》等書的權威性記載。公安部的戶籍人口檔案資料與此也是一致的。

  如果《中國共產黨歷史》記載的全國1960年減少人口1000萬是可信的話,則一些學者所說的安徽餓死300萬、400萬、630.6萬人的可信度是要大打折扣的。因為,安徽一個省絕不可能佔這麼高的比例。何況安徽1960年、1961年減少人口中,除大量餓死外,還有大量外流人口(即「逃」的部分)。除此,還有相當一部分正常死亡人口、其他非正常死亡人口等。完全詳細準確分類統計是很困難的。

  對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粗淺認識:

  第一,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因「左」的錯誤所造成的農村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現象確實是存在的,損失是極其慘重的,應當永遠記取這一教訓。但是,我仍然難以理解「三年困難時期」餓死3000萬、4000萬甚至更多人的「研究」和「推算」之說。因為按照國家正式發布的人口統計數據,全國總人口1958年為65994萬人,「大躍進」從這一年開始,經過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發生了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到1962年總人口為67295萬人,較之1958年總人口並沒有減少,還增加1301萬人。當然,如果不是發生大量非正常死亡,本應增加的更多一些。5年中,逐年對比,只有1960年比1959年淨減少1000萬人,其他年份都是略有增加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只載明1960年減少1000萬人,是有依據的。因而,我對「餓死3000萬、4000萬甚至更多」的說法,難解其中奧秘。儘管有的刊物經常不斷地刊出全國各地一些餓死人的典型事例,這些事例也許是無懈可擊的,然而典型事例畢竟不能代替全貌。因為也可以舉出更多的並未餓死人的不同典型。除非證明國家發布的數據和《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數據是錯誤的,我方能有所明悟。還有,按照常識,不應該把減少人口都說成是餓死的,還應包括其他非正常死亡等。即使在今日盛世,各種非正常死亡也在所難免。2014年2月間,全國許多網站發布說,近10年平均每年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320萬。這個數據真實性如何,不得而知。但由此推論,三年困難時期的減少人口中也應當有相當數量的其他各類非正常死亡,不能說都是餓死的。在一個省範圍內考察減少人口數,還應想到其中還包括大量的外流人口。

  第二,這一錯誤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所犯的錯誤。也就是說,既然是探索,就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因而,這是一種探索性質的錯誤。某些西方敵對勢力反覆炒作中國餓死幾千萬人,而且一再誇大,把它描述成是中共的「蓄意性罪惡」,企圖動搖和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應當引起人們的高度警覺。

  第三,中國共產黨並沒有像西方某些人所說的那樣刻意隱瞞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現象,不然,就不會將全國1949—1982年的逐年人口狀況加以公布。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對人口狀況更是逐年發布。

  第四,安徽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數字,時任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向中央檢討所陳述的數字是可信的,有人誇大死亡數字為300萬、400萬、630.6萬人是沒有科學精確統計根據的。當然,這絲毫不意味著安徽的問題不嚴重。之所以說曾希聖檢討的數字是可信的,是因為這是基於當時「揭蓋子」所統計的資料。所謂「揭蓋子」,就是根據中央指示,採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法,有組織、有領導並發動廣大幹部群眾參與,揭露「五風」(共產風、平調風、浮誇風、強迫命令風、瞎指揮風)和「餓、病、逃、荒、死」問題的真相,特別是餓死人的數字要一個不隱瞞地逐級上報,並規定如隱瞞不報要給予撤職和開除黨籍等處分,有直接罪責的要逮捕法辦。事實上,當時就有一些地、縣委書記因「揭蓋子」不力或餓死人問題嚴重而受到嚴厲處分。同時,各級公安部門還要相應地逐一核實戶籍人口資料。在那種政治氣氛下所統計上報出來的人口非正常死亡數字,一般來說是比較可信的。改革開放後各地編修的地方志有關人口變動數字,大多也是基於這些資料。有的刊物,不斷地引用一些地方志的材料和一些當時負責人的口述材料,曝光安徽人口非正常死亡問題,尋根溯源就是來自這些「揭蓋子」的材料,因而並沒有什麼特別稀奇的,既不是共產黨「刻意隱瞞」的,也不是「研究」和「推算」中的新發現。只有不了解上述情況的人,才會相信海外一些報刊所渲染誇大的所謂「驚天秘密」,並進而認為「中共刻意隱瞞」,孰不知這正是中國共產黨自覺糾正「左傾」錯誤的實際行動。曾希聖在檢討中所說的「把原匯報的數字縮小」只是在「年度上」的調整(即把1960年死亡數中扣除1959年的死亡數),而且在「報告附件中都說明了」。所以,曾希聖檢討中所說的人口死亡數字比一些人所推算的餓死300萬、400萬、630.6萬人要可靠得多,也說明共產黨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是光明磊落的。

  第五,人口變動是經濟社會變動的重要參數。人口學研究對研究一定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經驗教訓有借鑑作用。如果與社會經濟制度及安全環境聯繫起來,安徽的情況也會對人們有所啟迪。例如據《安徽省志》(黃山書社2005年12月版)記載:清鹹豐二年(1852),安徽人口為3765萬人,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安徽人口為2786萬人,幾乎近1個世紀,人口不但沒有增長,還減少979萬人。這與當時戰爭和災荒頻繁有直接關係。新中國成立後,安徽人口增長很快,到1959年僅10年時間,全省人口就增加到3426萬人。「三年困難時期」雖然人口大量減少,但由於黨和政府糾正了「左」的錯誤,餓死人現象很快停止下來,外流人口陸續返回,到1963年即基本恢復過來,隨後又進入人口快速增長時期,到了70年代又實行計劃生育。這說明,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自我調整和糾錯的能力是很強的。如果一些研究只是沒完沒了地一味向人們描述餓死人的慘痛景象,甚至無根據地加以誇大,這除了激發和加深人們的痛苦回憶和憤恨情緒外,其他還會有什么正能量呢?至於西方某些敵對勢力一而再、再而三地極力鼓譟「毛澤東中國餓死幾千萬人」,企圖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險惡用心則更值得警惕了。

  (作者系安徽行政學院退休職工)

  【連結】

  2013年8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報》「評論」版刊發了江蘇師範大學孫經先教授的文章《「餓死三千萬」不是事實》。該文提出,三年困難時期,我國一些地區確實出現了「營養性死亡」現象,作者利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對三年困難時期我國的「營養性死亡」人數進行了估算,估計出這一時期的「營養性死亡」人數在250萬以下。

  2013年9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報》「評論」版再次刊發孫經先教授的文章《「中國餓死三千萬」的謠言是怎樣形成的?》。該文指出,在我國三年困難時期「餓死3000萬」這一重大謠言的傳播過程中,楊繼繩先生的《墓碑》一書起了極大作用。該文逐一查證和分析了《墓碑》中每一個重要的「餓死人數」,確認其中絕大多數關鍵性的「餓死人數」數據是虛假的。(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相關焦點

  • 三年困難時期李井泉從四川向外調糧真相
    在一次中央召集的討論糧食問題的會議上,李先念幾乎是「乞求」大家顧全大局,承擔中央下達的調糧計劃,無奈一直無人表態。李先念只好請周總理出面給大家做思想工作。總理說,現在中央掌握的機動糧已基本告罄,先念同志焦頭爛額,我這個總理日子也很難過。我們是幾億人口的大國,災情發展下去,城鎮糧食供應不上,出了問題後果難以設想,國際國內的影響不好,蘇修也會看我們的笑話。
  • 新中國最慘痛的災害記憶三年大饑荒
    《中國人口年鑑》提供的數據顯示,四川省的總人口在1958-1961年間,連續4年負增長,淨減人口達621萬人(四年);安徽省1959-1961年間總人口淨減439萬人(三年,下同);河南省總人口淨減238萬人;山東省總人口淨減234萬人;湖南省總人口淨減183萬人;廣西自治區總人口淨減約100萬人,等等。
  • 闢謠:三年困難時期真的餓死那麼多人嗎?
    有一種傳言,說在某些年份的困難時期,華夏大地上有超過3000萬同胞因這樣或那這那樣的原因,過早的逝去。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國人民在自然條件與國際形勢非常不利的情況下,通過艱苦生產,自力更生,把災害的損害減少到了最低。
  • 每年16000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每天消失一個40人的班?
    有個問題非常重要:全國每年究竟有多少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一、重要數據資料為了探究這個問題,本人在網上查閱了很多資料,下面列舉五個數據,以便分析探究。數據3是2004年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樣本數據(是全國上報的部分數據,不是總體數據),數據2是2004年中小學生因交通事故死亡的總體數據。根據統計學基本原理,我們可以通過數據2和數據3計算出有一定置信度的2004年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總體數據。
  • 困難時期的茅臺大躍進 錯誤政策導演"人酒奪糧"
    眾所周知,這三年,缺的就是糧食。那麼,這1萬多噸糧食是從哪裡來的?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又是怎麼樣的?  「災荒期間禁止以糧食煮酒」  茅臺酒的產地仁懷縣,1949年前,戰事、匪禍、天災、人害,幾乎年年都有。當地老人回憶,遠的不說,民國時期青黃不接的事情,每個村子都遇過,普遍貧窮是事實。而普遍飢餓、大面積死人的事情,好像沒聽說。
  • 中國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320萬!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疫情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達111萬餘人;抗美援朝時期,中國197653名烈士犧牲;今年夏天的氣溫達到歷史新高度,日本東京有103人因中暑死亡。在日常生活中,死亡其實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  這個數字結果是非常驚人的,每天關於非正常死亡的新聞鋪天蓋地,「販賣焦慮」現象在年輕人群中明顯起來,「早買早享受」的享樂主義,「養生年輕化」盛行開來。通過大數據,來看看我們懼怕的「死亡」是什麼樣子的。
  • 研究生非正常死亡原因探究和預防
    這代表了一個在臨床上宣告死亡的人,或者是非常接近死亡的人我大學生的非正常死亡現象逐年上升,大學 生包括研究生的生命和生活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尋找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是重大人生同 題。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一部分。
  • 事業單位資料分析:人口普查與人口自然增長率
    一、知識鋪墊1.什麼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口數之比,通常以年為計算單位,用千分比來表示。年平均人口數一般指年初和年末人數的平均值,也可用年中人口代替。
  • 350頭大象非正常死亡,動物也不好過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在之後的三個月內,陸續有350頭大象非正常死亡!就連遠在辛巴威邊境的萬基國家公園,都有20頭大象非正常死亡。偷獵可以排除,哪個偷獵者敢獵殺350頭大象?而且大象身上沒有發現外傷。大象的壽命接近人類,活到六七十歲是沒有問題的。現在有這麼多的大象死亡,涵蓋了多個年齡段,人們非常困惑,這是怎麼了?
  • 「北原山貓」:臺灣原住民歌星多
    「北原山貓」 的名頭蜚聲臺灣樂壇,記者在臺北見到了「北原山貓」 中的一員、泰雅人吳延宏先生。吳先生非常熟悉臺灣樂壇,且與歌手多有交往。和吳先生煮茶高談,細數臺灣原住民歌手,我們發現——「北原山貓」成員之一、泰雅人吳延宏先生在臺北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 三年困難時期「代食品運動」出臺記
    編者按:1959年-1961年的三年大饑荒,人們刻骨銘心,但大饑荒期間,國家為應急救飢而發起的代食品運動,卻逐漸淡出我們的記憶。本文作者陳廷偉是農業科學院的科研人員,最早建議利用快速繁殖的小球藻等微生物,作為代食品補充蛋白質來源。
  • 貴州:臺灣「北原山貓」到黔東南參加藝術節
    貴州:臺灣「北原山貓」到黔東南參加藝術節   中國臺灣網10月8日黔東南州消息 應第四屆中國·貴州·凱裡原生態民族文化藝術節暨鎮遠古城文化旅遊藝術節籌備辦的邀請,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永續協會表演團隊「北原山貓」一行20人,於2010年9月29日前來古城鎮遠參加藝術節。
  • 臺灣「北原山貓」表演團到黔東南參加藝術節
    臺灣「北原山貓」表演團到黔東南參加藝術節 2014年07月29日 11:34:40  來源:   中國臺灣網10月8日黔東南州消息 應第四屆中國·貴州·凱裡原生態民族文化藝術節暨鎮遠古城文化旅遊藝術節籌備辦的邀請
  • 合肥近期頻見野生鳥非正常死亡 專家分析:鳥兒吃帶農藥的蟲子所致
    最近一段時間,有細心的合肥市民頻頻發現,在市內一些地方有野生鳥類非正常死亡。「就看到一隻烏鶇躺在地上掙扎著,之後就死了,旁邊還有一隻吃了一半的蟲子。」合肥市民金先生告訴記者。緊接著,在合肥經開區一大學校園裡,也發現了相似的一幕,一隻斑鳩也倒在地上奄奄一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本報記者就此採訪諮詢了相關專家。
  • 從五個方面分析大躍進時期「餓死人事件」的子虛烏有
    對於大躍進時期,固然有它不好的一面,但歷史的進程在發展,當時社會和國際形勢變幻莫測,自然災害的無法抵禦性,導致那年歲月對人們的壓力過大,從而也導致人們對那幾年的痛恨和不解。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有沒有餓死人呢,當然後,但的確是個別地區發生的事件。
  • 臺灣民族歌手北原山貓「民族的東西是相通的!」
    聲回應不絕;只要有人跳舞,臺灣朋友就一定會加入,用臺灣歌手北原山貓的話說「民族東西都是相通的!」  一路上,北原山貓老師都特別活躍。不僅是長發、花須讓他在人群中特別引人注目;更是因為他熱情的泰雅人性格,讓他成為最能帶動氣氛人。只要有人喊一嗓子,他就能和雲南的少數民族朋友唱到一起;只要音樂一響,他一定是第一個跳出來和大家跳在一起的人。
  • 中國人口預測值需調高?聯合國報告假設待商榷
    由於此前中國官方發布的「六普」人口總量數據其實低於2010版《世界人口展望》的評估值,新版報告對未來中國人口的預測做出不降反升的調整,多少有點出人意料。這種調整的依據何在?人口變動的過程就是人口出生、死亡和遷移的過程。相應地,人口預測就是在對現有人口狀況評估的基礎之上、根據一定的算法對未來人口的生育和死亡水平及遷移趨勢的估計。
  • 【名師整理】高中地理人口問題、人口金字塔的判讀方法考點整理
    人口數量及分布專題發展中國家人口問題的不利影響及對策:問題:人口增長過多過快,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較高的自然增長率形成人口壓力,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壓力,造成人均資源減少、就業困難、生活水平下降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等種種資源和環境問題,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