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億微波商城】誰說晶片越小越好?晶圓級晶片將大有作為

2020-11-30 騰訊網

眾所周知,數字世界催生了一種趨勢,規模越小越好。那麼,為什麼在地球上有些人想逆轉航向,並使用大晶片呢?當然,我們沒有理由在一個iPad中用一個iPad大小的晶片,不過這樣的大晶片可能被證明是具有更具體的用途,如人工智慧和物理世界的模擬。

計算機晶片製造商Cerebras生產的晶圓—Cerebras晶圓級引擎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切割都非常龐大。該晶片的是8.5英寸,並裝有1.2萬億個電晶體。而排名第二大的晶片是NVIDIA的GPU A100,只有一英寸,電晶體數量也只有540億個。前者是新的晶片類型,基本上未經測試,到目前為止,他們推出的晶片也是唯一的一款。後者廣受喜愛,已大量生產,並在過去十年中接管了AI和超級計算的世界。

新晶片會引領一個新時代嗎?讓我們來細看一下。

超越人工智慧的大晶片

去年,當Cerebras的晶片首次脫穎而出時,該公司表示其將大大加快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速度。

從那時起,WSE進入了少數超級計算實驗室,該公司的客戶正在不斷努力。其中一個實驗室,即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正在尋找它在人工智慧之外還能做什麼。

因此,在最近的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將晶片與流體動力學模擬中的超級計算機相提並論,該晶片位於一個稱為CS-1的一體式系統中。模擬流體的運動是一種通用的超級計算機應用程式,可用於解決諸如天氣預報和飛機機翼設計之類的複雜問題。

該試驗由Cerebras的Michael James和NETL的Dirk Van Essendelft領導的團隊進行,在他們撰寫的預印本論文作了描述,並在本周的SC20超級計算會議上發表。研究小組說,CS-1完成了電廠的燃燒模擬,任務的速度比Joule 2.0超級計算機快200倍。

CS-1實際上比實時更快。正如Cerebrus在博客文章中寫道: 「它可以告訴您未來將發生什麼,而物理定律不會產生相同的結果。」

研究人員說,CS-1的性能是任何數量的CPU和GPU都無法比擬的。該公告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 Andrew Feldman告訴VentureBeat,「無論超級計算機有多大,該理論都是正確的」。在某種程度上,對像Joule這樣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擴展在這種問題上不再產生更好的結果。因此,Joule的仿真速度達到了16,384個內核的峰值,但這只是其全部86,400個內核的一小部分。

通過對兩臺機器的比較,可以得出結論。Jouel是世界上第81快的超級計算機,佔用數十個伺服器機架,消耗高達450千瓦的功耗,並且需要數千萬美元的建造費用。相比之下,CS-1安裝在伺服器機架的三分之一中,消耗20千瓦的功耗。

儘管這項任務非常小巧(但很有用),而且問題非常適合CS-1,但它仍然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結果。那他們怎麼做到的呢?這t全部都體現在設計中。

減少通信

計算機晶片的生命始於一個稱為晶圓的大矽片上。將多個晶片蝕刻到同一晶圓上,然後將晶圓切割成單個晶片。當WSE也被蝕刻到矽晶圓上時,該晶圓將作為一個單獨的操作單元完整保留。該晶圓級晶片包含近40萬個處理核心。每個內核都連接到其自己的專用存儲器及其四個相鄰內核。

將這麼多內核放在一個晶片上並為其提供自己的內存是WSE能做到這麼大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晶片表現更好的原因。

大多數大型計算任務都依賴於大規模並行處理。研究人員在數百或數千個晶片中分配任務。這些晶片需要協同工作,因此它們之間保持著不斷的通信,來回傳遞信息。當信息在進行計算的處理器內核和共享內存之間存儲信息時,每個晶片內部都會發生類似的過程。

這是一個帶點兒懷舊的公司,在紙上做它的所有業務。

該公司使用快遞公司從鎮上其他分支機構和檔案中發送和收集文檔。快遞員知道穿過城市的最佳路線,但行程只需要最少的時間,具體取決於分支機構和檔案館之間的距離,快遞員的最高速度以及路上有多少其他快遞員。簡而言之,距離和交通會減慢速度。

現在,想像一下公司正在建造一座嶄新的閃亮摩天大樓。每個分支機構都搬進了新大樓,每個工人在辦公室裡都有一個小的文件櫃來存儲文件。現在,他們需要的任何文檔都可以在跨辦公室或穿過大廳到達鄰居辦公室所需的時間進行存儲和檢索。信息通信幾乎消失了,因為一切都在同一個房子裡。

而Cerebras的巨型晶片有點像那座摩天大樓。與需要聯網大量傳統晶片的傳統超級計算機相比,它傳遞信息的方式(通過其專門定製的編譯軟體進一步輔助)更加高效。

模擬世界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該晶片只能處理足夠小的問題以適合晶圓。但是,由於機器能夠實時進行高保真模擬,因此此類問題可能具有相當實際的應用。作者指出,該機器在理論上應該能夠準確地模擬試圖降落在駕駛艙上的直升機周圍的氣流,並使該過程半自動化-這是傳統晶片無法做到的。

他們指出,另一個機會是使用模擬作為輸入來訓練也駐留在晶片上的神經網絡。在一個引人入勝的相關示例中,最近證明,加州理工學院的機器學習技術在求解相同種類的偏微分方程以模擬流體動力學時,速度快了1000倍。

他們還指出,晶片的改進(以及其他類似的產品,如果有的話)將可完成工作的極限繼續往前推進。Cerebras已經搶先發布了其下一代晶片,該晶片將具有2.6萬億個電晶體,850,00個內核以及兩倍以上的內存。

當然,晶圓級計算是否真正起飛還有待觀察。這個想法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是Cerebras是第一個認真追求它的人。顯然,他們相信他們已經以一種有用且經濟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其他新架構也正在實驗室中進行研究。例如,基於憶阻器的神經形態晶片通過將處理和記憶放入單個類似電晶體的組件中來模仿大腦。當然,量子計算機位於單獨的通道中,但是可以解決類似的問題。

可能其中一種技術最終興起來統治所有這些技術。或者,這似乎很有可能,計算可能會分裂成一堆怪異的基本晶片,根據情況將它們全部封裝在一起以充分利用每個晶片。

(以上內容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和你講講晶片的製程 數字真的越小越好嗎?
    這個以納米為單位的數字已經逐漸從兩位數邁向一位數發展,但我們除了知道更小的數字意味著更先進的工藝,可能伴隨而來的是更好的能耗之外,其實我們並不清楚製程究竟是什麼,這個數字真的是越小越好,或者說這個數字是永無止境的繼續發展下去嗎?看完下面的介紹,相信你會找到答案的。
  • 晶圓級封裝向大尺寸晶片發展
    晶圓級封裝(WLP)技術正在穩步向小晶片應用繁衍。對大尺寸晶片應用如DRAM和flash存儲器而言,批量生產前景還不明朗,但理想的WLP可靠性高,且能高頻運行,有望改變這種大尺寸晶片無法應用的現狀。
  • 「晶片」真的是越小越好?看看7nm和10nm的晶片,差距到底多大?
    現在是科技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中融入了很多的智能設備,然而科技感滿滿的設備都只需要幾枚小小的晶片,晶片也是現在各國的非常重點的項目。眾所周知,晶片都是製作的越小越好,據了解,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自然性能就越強了。
  • 【兆億微波商城】射頻波段、頻率與波長對照表
    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GHz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帶的簡稱,即波長在1毫米~1米之間的電磁波,是分米波、釐米波、毫米波的統稱。 毫米波 (millimeter wave ):波長為1~10毫米的電磁波稱毫米波,它位於微波與遠紅外波相交疊的波長範圍,因而兼有兩種波譜的特點。
  • 作為IC晶片的載體,PCB電路板是怎麼做出來的?
    【兆億微波商城】近日,據CPCA印製電路信息2019年全球PCB(印製電路板)百強企業的總體狀況趨勢分析,中國內資入選企業數比例從2001年起持續上升(近2年基本保持穩定)。幾十年前早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印製電路板生產國,產量和產值均居世界第一。目前產品主要集中在單雙面剛性板,多層板,FPCB,HDI,高層數板。
  • 晶片裡的單位納米是什麼意思?是否是越小越先進呢?
    最後把它們連接在一起後放在半導體晶片上封裝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功能的整體電路了,這個整體電路就是一個完整的晶片,在這個晶片裡所裝的元器件是有尺寸的,比如最常見的是三極體,在集成電路中為了表達這個三極體的大小時,我們就用「納米」這個長度單位來衡量,因此晶片裡的納米就是指電晶體之間的距離,如果我們用專業術語說的話它也叫「柵長」的長度單位。
  • 晶片它從何而來,是不是越小就越先進?
    為什麼我們平常見到的晶片(集成電路)好像很簡單,只是引腳比較多呢?是因為晶片經過了封裝,只把功能引腳引出來,這樣才可保護晶片,避免受到損傷。晶片是否越小越先進?晶片越小,難度就越高,為什麼我們要把晶片做得那麼小呢?比如手機,大家是不是覺得手機越來越輕薄了呢,如果光手機的晶片就有手掌那麼大,那麼手機尺寸可能還停留在九十年代的大哥大,所以晶片尺寸超小,電子產品設計的靈活性越高,同時製作過程更加要求更高。
  • 晶圓級新晶片會引領一個新時代嗎?
    眾所周知,數字世界催生了一種趨勢,規模越小越好。那麼,為什麼在地球上有些人想逆轉航向,並使用大晶片呢?當然,我們沒有特別充分的理由在一個iPad中用一個iPad大小的晶片,不過這樣的大晶片可能被證明是具有更具體的用途,如人工智慧和物理世界的模擬。 至少,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晶片製造商Cerebras所希望的。
  • 稿件速遞|晶片表面微波磁場測量技術
    杜關祥博士團隊致力於發展實用化量子精密測量技術,他面向晶片表面微波磁場測量要求,提出了掃描式和成像式兩種測量新方法,研製了錐形光纖亞微米級金剛石NV色心探頭和晶片表面微波磁場高分辨高速成像系統,實現了晶片表面微波磁場高分辨測量,對提高晶片設計和測試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晶片測試技術的產業現狀高集成度晶片是我國製造業卡脖子的核心技術。
  • 越小的GPS定位器就越好嗎?
    GPS定位器對大部分使用者來說,隱蔽性很關鍵,因此生產商為了更好地增強隱蔽性,提升安全保障,都是把GPS定位器儘可能往小裡做,最小的GPS定位器以至於不到指甲蓋大小,有的連機殼也沒有,僅有一小塊晶片,直接嵌入到汽車線路裡。如此小的GPS定位器,究竟怎麼樣呢?
  • AI晶片是什麼?AI晶片的簡單介紹——永陽微波商城
    AI晶片也被稱為AI加速器或計算卡,即專門用於處理人工智慧應用中的大量計算任務的模塊(其他非計算任務仍由CPU負責)。當前,AI晶片主要分為 GPU 、FPGA 、ASIC。原理:AI的許多數據處理涉及矩陣乘法和加法。
  • 【芯視野】量子計算晶片與傳統晶片有何不同?
    量子晶片作為量子計算機最核心的部分,是執行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處理的硬體裝置。但由於量子計算遵循量子力學的規律和屬性,傳統的經典集成電路晶片而言,量子晶片在材料、工藝、設計、製造、封測等方面的要求和實現路徑上都存在一定差異。
  • 【朗迅課堂】晶圓級封裝技術
    晶元級封裝技術採用批量生產工藝製造技術,可以將封裝尺寸減小至IC晶片的尺寸,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並且把封裝與晶片的製造融為一體,將徹底改變晶片製造業與晶片封裝業分離的局面。正因為晶元級封裝技術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所以,它一出現就受到極大的關注並迅速獲得巨大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
  • 「芯視野」量子計算晶片與傳統晶片有何不同?
    ,二進位信息單元即經典比特,基於半導體製造工藝,採用矽、砷化鎵、鍺等半導體作為材料。二是工藝成熟,相對其他固態量子晶片體系,超導量子比特受材料缺陷的影響更小,利用成熟的納米加工技術,可以實現大批量生產。 三是可擴展性好,超導量子比特結構簡單,調控方便,極易擴展。
  • 小晶片上的大文章:生物晶片
    答案就是對細胞、蛋白質、DNA以及其他生物組分的準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物晶片。生物晶片的主要特點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動化。晶片上集成的成千上萬的密集排列的分子微陣列,能夠在短時間內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使人們快速準確地獲取樣品中的生物信息,效率是傳統檢測手段的成千上萬倍。
  • 微波混合集成電路射頻裸晶片的應用設計和封裝方法介紹
    微波混合集成電路射頻裸晶片的應用設計和封裝方法介紹 蒯永清,董昌慧, 發表於 2020-07-06 12:49:32 引 言 作為雷達的核心部件,微波混合集成電路中,為保證電路損耗小和寄生參數低等原因
  • 半導體晶片概念股大解析
    國產晶片領域機遇與挑戰並存,是A股市場短中長線資金重點關注品種即使A股三大股指上周周K全線下跌,但晶片國產化概念仍是最大的亮點。有報導稱中國行業和監管機構將商討推進本土晶片產業發展措施,上周五華鋒股份四連板,弘信電子、國民技術漲停。
  • 下一個光學原子鐘晶片比咖啡豆還小
    這種精度就需要用到原子鐘,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開發了一個光學原子鐘晶片比咖啡豆還小。原子鐘利用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發出的信號為一秒鐘的基礎。今天大多數原子鐘都使用銫原子的自然振動來測量微波頻率,這是目前國際上對秒定義的基礎。
  • 晶片的戰場激烈萬分,誰將先進入晶片最強(極限)領域?臺積電?
    大家對晶片有所了解的都應該清楚,目前世界上生產晶片有名的,大家熟知的有:英特爾、三星電子、臺積電等這些吧!不過目前著名的晶片廠家遠不止這些,這些只是我們大家比較了解的。大家都在競爭,成為王者,想當領頭羊。但是問題來了,誰將可能最先成為那個領頭羊?
  • 晶片設計從工藝到封裝技術的巨變
    作為3D晶片的堆疊式存儲器就是一個例子,相同技術的多層堆疊在一起,進一步增加了集成密度。   為什麼晶片製造一直在追求先進IC封裝?一個突出目的是為了「超越摩爾定律(Moore than Moore)」。當晶片擴展在每個節點變得越來越困難和昂貴的時候,工程師們只能將多個晶片放入先進封裝中,作為晶片擴展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