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縱橫大鵬CW-15全新升級為CW-15Matrix
使用起來,效果如何?
零下27攝氏度,
風速15m/s,
CW-15Q JoLiDAR-Mini
雷射雷達系統,
完成內蒙古呼倫貝爾伊敏露天礦
採剝量驗收測量作業。
視頻來源:華能伊敏煤電有限公司
項目完成後,
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對CW-15Q讚不絕口,
「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
大鵬依舊穩定、可靠,數據也優越,
完全滿足我們的需求。」
伊敏露天礦是全國第一家大型煤電聯營企業——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的煤炭生產單位。採區面積42.35平方公裡,採礦範圍內剩餘保有資源量為19.85億噸。
為了提高煤礦月末採剝量驗收工作的精度和效率,公司使用縱橫大鵬CW-15Q JoLiDAR-Mini雷射雷達掃描系統,同時獲取礦區雷射點雲數據和正射影像,計算該區煤巖開採量,並繪製現狀圖。
採剝量驗收測量(acceptance surveying of excavated volume)是指定期測量並計算採剝礦巖體積的工作。一般每月測量一次作業臺階的採剝進度線,內容包括測量臺階平臺上的結存礦和巖堆,繪製臺階採剝驗收平面圖,並據此計算採剝礦巖體積。(名詞釋義來自百度百科)
「測區面積約30平方公裡左右,礦區環境複雜,布設像控點困難。」面對高差140米左右,且實時都在開採的礦區,靠傳統GPS-RTK測量方式,進行外業數據採集,難度太大。「同時我們最終成果需要絕對坐標。故CW-15Q JoLiDAR-Mini雷射雷達掃描系統,成為我們此次項目首選。」
將作業區域kml文件導入縱橫飛圖中,此時可手動生成航線,也可根據kml文件自動生成航線,可根據地形高差修改航線,以實現仿地飛行。
飛行高度:200m
雷射雷達發射頻率:100KHz
航帶間距:76m
相機參數設置:航向重疊率70%,旁向重疊率10%
飛行方式:根據航線規劃設計,在進入和退出雷達採集區域前後繞飛八字,在進入採集區域後打開雷達進行往返飛行。
亂流是讓外業人員很苦惱的事情。此次CW-15Q作業區域,常年伴隨著極強的陣風,最高風速達到15m/s,尤其在礦坑作業時,風受地形影響,經常出現亂流。
CW-15Q在大風中降落。
當無人機在空中遇到變化不定的陣風時,無人機可能會發生飛行姿勢不穩定,無法正確執行飛行任務,或者更嚴重的情況。作業中,CW-15Q飛控修正姿態角度達到10度以上,兩天時間完成項目外場航飛作業,為客戶測量土方量爭取時間。
外場飛行完後,礦區工作人員說到:「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我們基本不用擔心CW-15Q的穩定性,同時飛機續航也超出我們的預期。」
飛行結束後,CW-15Q JoLiDAR-Mini雷射雷達掃描系統,同時獲取礦區雷射點雲數據和正射影像,進一步提升了煤礦月末採剝量驗收工作的精度和效率,在保證精度的基礎上還能有效減少人為主觀的影響,實現高效、低成本的測量。
華能伊敏煤電有限公司礦區工作人員對全新升級的JoLiDAR,給予高度認可。「在數據處理時,
JoLiDAR5.0軟體提升很多,縱橫飛圖與JoLiDAR5.0互通,外業、內業更加高效、便捷,更加實用。」
傳統GPS-RTK測量方式,進行外業數據採集,需要4名技術人員攜帶儀器徒步行走4天完成測量,再內業數據處理3天;使用縱橫大鵬CW-15Q JoLiDAR-Mini雷射雷達掃描系統,外業數據採集效率是GPS-RTK測量方式的4倍,內外業整體效率提高將近160%。在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還可以降低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
機載雷達無人機測量系統外業數據採集系統中誤差為5cm左右,基本與GPS-RTK方式3cm的三維精度相當,同時其屬於掃描式測量,測量點密度約為20個/平方米,遠遠超過GPS-RTK方式1個/25米。高密度點雲數據可以更加清晰的反映生產現場真實高程變化情況,大幅度提高採剝量計算整體精度。
GPS-RTK測量方式需要技術人員到達指定位置才能完成測量採點,生產現場作業時技術人員需在距離臺階頂部邊緣3米左右行走測點,容易出現跌落、磕碰等不安全現象;工作時存在與礦用卡車、電鏟、工程機械等設備的交叉作業,安全風險較大。而使用縱橫大鵬CW-15Q JoLiDAR-Mini雷射雷達掃描系統,僅需在起落點用地面站掌控無人機的飛行狀態,安全性較高。
(以上驗證內容來源: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
縱橫大鵬CW-15Q JoLiDAR-Mini雷射雷達掃描系統,任務載荷與飛機平臺高度集成、一體化控制,地面站軟體可實時顯示、控制無人機及雷射雷達設備,環境適應能力強,保證作業安全。
雷射點雲與正射影像同步獲取,大大提升了航測作業的精度和作業效率。廣泛應用於測繪、交通、電力、數字城市、高精度地圖、偵察、建築等領域。
伊敏露天礦是全國第一家大型煤電聯營企業——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的煤炭生產單位。地處世界著名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鎮境內。採區面積42.35平方公裡,採礦範圍內剩餘保有資源量為19.85億噸。承擔著供煤發電、保煤外運、灰渣回填、復墾綠化等多項業務,與伊敏電廠形成了煤、電、水、灰、土緊密聯繫的典型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示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