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宣稱創造出「負質量」超流體:你推它 它靠近你

2021-02-15 科學解碼

17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刊登了一項重要成果: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在實驗室成功製成一種具有負質量的超流體,當推動它時,它不會像普通物體那樣向前加速,而是向後運動。這一研究成果為探秘中子星、黑洞與暗物質等宇宙現象,提供了全新實驗工具。

理論研究已經證實,像電荷有正負之分一樣,物質也有負質量。但人們熟知的都是正質量的物體,其符合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即作用力等於物體質量乘以加速度,所以當推動物體時,它會沿著力的作用方向加速運動。而負質量物體則完全相反,當給予推力時,它不進反退,向後加速運動。「就像碰到了一面看不見的牆。」參與研究的物理學家麥可·福布斯解釋說。

福布斯和同事通過冷卻銣原子創造了這種獨特的負質量流體。他們將銣原子溫度降到接近絕對零度以上,形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能像光波一樣遵循量子力學原理緩慢移動,凝聚態粒子最後變成步調一致的超流體。

他們使用第一組雷射讓高能粒子蒸發逃逸,粒子運動越來越慢從而達到製冷效果。然後將銣原子捕獲進一個直徑不到100微米的碗狀場中,再用另一組雷射來回踢打原子,使其改變自旋方向,最終衝出磁場,表現出負質量效應。

福布斯表示,新技術首次實現精確調控負質量物質的特性,避免了其他負質量研究中常見的短板,為研究宇宙中懸而未決的基本物理現象提供了重要實驗工具。

相關焦點

  • 美宣稱創造出負質量超流體
    原標題:美宣稱創造出負質量超流體   科技日報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聶翠蓉)17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刊登了一項重要成果: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在實驗室成功製成一種具有負質量的超流體,當推動它時,它不會像普通物體那樣向前加速,而是向後運動。
  • 突破性成果:美國發明負質量超流體,你推開它,它靠近你!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物理學家近日發明了一種奇怪到令人費解的新型液體,而且這種液體還是「負質量」。
  • 物理學家宣稱製造出具有負質量的流體
    當你向前用力推一個物體時,你自然期待它會向前加速。但如果一個物體具有負質量,會發生什麼呢?
  • 科學家造出「負質量」液體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物理學家創造出了一種帶有「負質量」的液體,物如其名,被按壓時,它不會順之加速,而是朝著反方向加速。該大學相關學科的助理教授麥克·弗比斯說:「這種現象很少能在實驗室條件下創造出來,它能用來探索一些更具挑戰性的與宇宙相關的觀點。」
  • 美科學家首次製得具有負質量的物質!助解決黑洞之謎,顛覆認知!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積極研究與「負」相關的物質,此前已有理論研究提供證據顯示,在遵循廣義相對論的條件下,宇宙中是存在負質量的。許多科學家認為負質量與深層宇宙中科學尚無法解釋的怪異現象有關,如暗物質、黑洞和中子星…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首席科學家聲明,其團隊已在實驗室成功製得了一種具有負質量的超高原子流體,研究論文已發表於著名期刊《Physical Review》什麼是負質量?這意味著,與人類所有已知的物理對象不同,當你推動這種流體時,它會向後運動而不是向前加速!
  • 很神奇,它既是晶體又是超流體!
    innsbrucucs的研究人員表示:我們能夠證明,在特定的相互作用條件下,磁性氣體經歷了向超固態的相變。表現出兩種自發密度調製(即自發密度調製),晶體和全局相位相干性。要探測超固體性,重要的是要證明系統超流體和晶體性質對擾動的反應不同。更普遍地說,在量子物理學中,任何系統都有其固有的激發模式,用來描述它對擾動的響應。
  • 南極千米深處藍光閃爍,科學家尋找它數十年,至今無法計算出質量
    μ介子中微子與μ介子配對,τ陶子中微子是帶負電荷、自旋12的基本粒子。到目前為止,上述內容根本不奇怪。真正奇怪的是,對於非中微子的粒子,比如電子、介子和τ陶子,所見即所得。除了質量不同外,這些粒子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你發現一個具有電子質量的粒子,它的行為就像電子應該表現的那樣,μ子和τ陶子也一樣。
  • 聽說過「負質量」嗎?全球第一臺負質量粒子生成器已經上線了!
    導語:負質量?顧名思義,即物質質量為負數。作為天文物理學的一個術語,負質量曾被天文學家用來描述宇宙的創生和演化:正質量區域是力學穩定的,不會產生劇變式的爆炸。而當這種區域質量為負時大爆炸就會發生。這乍一聽似乎與我們相去甚遠,然而最近,物理學家們卻製造出了第一臺所謂的「好像能產生負質量粒子」的粒子發生器。
  • 什麼是負質量?奇特的負物質真的存在嗎?
    牛頓的運動定律f=ma,規定推動一個物體,它會在被推的方向上加速。我們日常世界看到的只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正向方面。但是在質量是負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推這樣的物體,它會超向我們加速,就像它撞到一堵無形的牆一樣。就像電荷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物質也可以假設有正有負。
  • 科學家在爆炸恆星中發現超流體的存在證據
    據美國太空網站報導,日前,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一顆爆炸恆星的超密集內核包含著叫做「超流體(superfluid)」的奇特超導體物質。兩支研究小組使用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探測發現仙后座A(Cassiopeia A)出現溫度驟降,仙后座A是一顆超大質量恆星以超新星爆炸結束生命的殘留物形成的中子星。
  • 超流體氦告訴你
    質量更小:弱相互作用重粒子可能不是重量級粒子美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探測器,這種探測器對低質量的暗物質粒子很敏感,就目前的實驗而言,這種粒子太輕了無法檢測。該裝置以超流體氦-4為核心,通過與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s)的碰撞,利用場電離發現從超流體表面噴射出的單個氦離子。自20世紀初以來,物理學家們通過恆星和星系的速度比理論值高得多推斷出暗物質的存在,而對引力波的觀測則排除了一些其他導致恆星和星系轉速過快的假說,從而進一步證明了暗物質的存在。
  • 即不是反物質也不是暗物質,科學家製造出五千克負質量物質
    2017年4月17日,華盛頓州立大學首次成功的證實了負質量的存在。什麼是負質量?這個發現從長期來看變化很大,這意味著在短期內翹曲場的產生是合理的。他可能會給我們提供重要的,對事物的洞察力,例如暗物質,但再說別的之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負質量的概念。負質量到底是什麼?
  • 顛覆物理學的「負質量」流體究竟是怎麼回事?| 勘誤正源
    我們公眾號之前轉發過過一篇《物理學家創造出「負質量」:你推它,它反而撲向你》。
  • 超流宇宙中沒有速度限制,科學家已經解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在氦-3超流體寒冷、稠密的介質中,科學家們最近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穿過介質的異物可以超過臨界速度限制而不破壞脆弱的超流體本身。由於這與我們對超流性的理解相悖,一個大的謎團需要科學家加以研究,並解釋。科學家通過重現和研究這種現象,已經弄清楚了它是如何發生的。超流體中的粒子粘附在物體上,屏蔽了它與大塊超流體的相互作用,從而防止了超流體的破裂。
  • 「負質量」流體宇宙?新理論能解釋宇宙中95%的缺失?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或許已經解決了現代物理學中最大的問題之一,他們發表了一篇新論文,將暗物質和暗能量統一為一種現象:一種具有「負質量」的流體。如果你推一個負質量,它會向你加速。這個驚人的新理論也可能證明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是正確的。
  • 物理學的新突破,完美流體被創造出來,它對了解中子星有很大作用
    說到流體,可能你第一印象就是液體,其實流體包含了一系列的物質狀態,它具有不可被壓縮的性質、以及容器能決定它的展現形狀,比如氣體和等離子體也是屬於流體。流體之間的黏性或厚度也是不同的,比如蜂蜜黏稠度很高,水則很小,在液氦中一小部分液體還會變成了零粘度的超流體,但它們並不一定是完美的流體。
  • 科學家稱:磁性氦可將超流體變為時間晶體
    2017年,科學家首次觀察到現實中的離散時間晶體。我們熟悉的晶體均為「準晶體」形式,因此不久便發現了時間「準晶體」。而科學家如今找到了一種同時也是時間「超固體」的時間「準晶體」。聽不懂沒關係,畢竟作者自己也不是很明白。先來梳理一下這句話的成分,看看你能理解多少。
  • 什麼是超流體,超流體有沒有速度限制?
    還有一種物質叫做「超流體」(Superfluid)。為何稱其為超流體,因為其流動異常,完全沒有粘性。超流體若被置於環形容器中,則不受摩擦而能無休止地流動。例如氦的同位素氦-3,是一種稀有的氦原子,它缺少一個中子,在非常低的溫度下變成超流態,因此具有超凡的性能,比如沒有摩擦。因為沒有摩擦力的存在,科學家們推斷,超流體世界的速度是沒有極限的。
  • 超流體的發現
    儘管液態氦早就出現奇特的現象,但是科學家還是在將氦液化過後的30 年才發現它的超流體性。圖1  超流體液氦噴泉1908 年, Heike Kamerlingh Onnes 首度在荷蘭的Leiden 大學將氦液化,之後很快地就發現了液態氦奇特行為的跡象。
  • 英國科學家用「負質量」取而代之
    這個道理就相當,利用萬有引力公式,可以從兩個天體的距離和質量推算出引力大小。但反向推理時,從引力數值和天體之間的距離卻不能自洽地推算出星體的質量。即便用上更精確地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也不行。星系的旋轉和質量的推算依舊不能在廣義相對論中自洽。那問題出現在哪呢?現在就有兩種解決方式,一種就是直接修改引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