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居民挖出一條特大蚯蚓

2021-01-16 菏澤日報

日期:[2011年10月22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4]

定陶居民挖出一條特大蚯蚓

本報訊 (通訊員 陳西黨 臧寶安記者 劉衛國)10月14日,定陶縣幾名市民在縣城北部一菜園內翻土種菜時,挖出一條長尺餘,形似小蛇的特大蚯蚓,體形如此之大的蚯蚓在當地實屬罕見。
   記者來到現場看到,這條蚯蚓通體為深紅色,環狀輪廓清晰。身體平伸時最長能達50釐米,收縮時也有20多釐米,直徑最粗處約1釐米,與小孩的小指不相上下。爬行過程中,它的身體扭動酷似一條小蛇,讓人「望而生畏」。
   市民劉貴珍告訴記者:「俺幾個在這裡掘地,想種點油菜、白菜,掘著掘著發現一個大蚯蚓,特別長,可把俺嚇壞了,把它挑出去,它又爬回來了。」
   劉女士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蚯蚓,甚至懷疑這蚯蚓的「身份」。後來,鄰居們好奇地趕來觀看,根據這條大蚯蚓蠕動爬行和外觀,最終確定它是一條體態「龐大」的蚯蚓。
   記者諮詢了有關專家,了解到蚯蚓對土壤有改良的作用,蚯蚓挖掘土壤,使土壤變松,並使空氣和水容易抵達植物的根部,它挖掘的洞穴與通道有助於土壤迅速排水。除此之外,蚯蚓還能降解、疏散土壤中的汙染物。
   由於蚯蚓對土壤有很多好處,劉女士和同伴決定把蚯蚓留在菜地裡,讓它自由生長。 

相關焦點

  • 村民挖出罕見「兩頭蛇」 最初以為是大蚯蚓(圖)
    ­  前日上午,天元區雷打石鎮龍巖村村民唐頂紅在田裡挖土時,突然翻出十七八條「大蚯蚓」。他細看才發現「大蚯蚓」原來是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不時吐出信子,這可把他嚇了一跳。­  [發現]10多條「大蚯蚓」扭成一團,都有兩個「頭」­  前日上午10時多,唐頂紅在自家田裡挖土。
  • 村民挖出罕見"兩頭蛇" 最初以為是大蚯蚓(圖)
    唐頂紅挖出的「兩頭蛇」(受訪者 供圖)  前日上午,天元區雷打石鎮龍巖村村民唐頂紅在田裡挖土時,突然翻出十七八條「大蚯蚓」。他細看才發現「大蚯蚓」原來是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不時吐出信子,這可把他嚇了一跳。  [發現]10多條「大蚯蚓」扭成一團,都有兩個「頭」  前日上午10時多,唐頂紅在自家田裡挖土。半個小時後,他挖出一個約半米深的土坑,突然翻出10多條扭成一團的「大蚯蚓」,每條大約有筷子粗細,長度約為12釐米。
  • 北海銀灘上挖出「巨無霸」沙蠶 身長1.4米(圖)
    1月4日晚,北海市的王先生在銀灘沙灘上挖沙蠶時,挖出了一條1.4米長的特大沙蠶,漁民笑稱,把沙蠶的「老祖宗」挖到了。  1月4日晚,記者在北海銀灘看到,這條烏黑色的沙蠶靜靜地躺在沙灘上,約拇指大小,身體上有環節,略呈橢圓形,皮膚在燈光下透著五顏六色的怪光,身體兩側還長有黑色的毛刺。
  • 喝完的剩茶葉飼,養蚯蚓可以使蚯蚓又紅又亮!
    喝完的剩茶葉飼,養蚯蚓可以使蚯蚓又紅又亮! 釣黃顙和鯰魚的好魚餌---極品蚯蚓飼養過程講的是用牛糞作為培養基飼養蚯蚓,飼養的蚯蚓又肥又大又粗,垂釣前幾天提前撒上「紫河車粉(胎盤粉)」和鱔魚血可以使蚯蚓變的極腥,是垂釣黃顙魚和鯰魚的絕佳魚餌,但是很多釣友很難搞到上述飼養蚯蚓的原料,下面就講一下用喝完的剩茶葉飼養蚯蚓的小技巧。
  • 農村種菜的菜地老挖出蚯蚓,是好是壞?腐殖質多的泥土,誰不想要
    農村種菜的地裡老是挖出蚯蚓,說明這塊菜地土壤肥沃、土質好,是好事呢,種菜巴不得就找這樣的土地來種植呢。為什麼說這樣的菜地好呢,這本身跟蚯蚓有一定的關係,蚯蚓喜歡陰暗潮溼透氣性好有腐殖質多的土壤,而具有這些特點的土壤一般在戶外樹下比較常見,那裡的土壤沒有經過人為的處理過,就靠自然降雨、枯枝落葉入泥土腐化成的。
  • 像蛇一樣長 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當地人說最長的蚯蚓超一米,粗細超成人拇指。圖為長約50釐米的巨型蚯蚓。巨型蚯蚓南美森林中存在著一種巨大的蚓螈(caecilian)亞種。這種生物在恐龍時代就有了。大多數發現這種生物的報告都在巴西。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型蚯蚓,最長的可達2米多。普通蚯蚓體長約60mm-120mm,體重約0.7-4克。
  • 中國男子發現半米長大蚯蚓
    北京時間9月5日消息,一名中國男子在自家後院發現一條半米長的蚯蚓,令鄰居大為震驚。雲南省賓川縣林業局職工李志偉(Li Zhiwei音譯)請了幾天假,準備把自家後院的積水排乾,結果發現了這條巨大的無脊椎動物。他說:「它看上去就像一條蛇。我很仔細地看了看,才發現它實際上是條蚯蚓。」他打算把這條蚯蚓養在自己家裡。
  • 男子散步時遇上一條特殊的「蚯蚓」 專家:是條蛇
    掃描二維碼可以觀看陳先生拍攝的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陳璐)5月1日凌晨1時許,在海滄自貿公園散步的市民陳先生,遇上了一條特殊的「蚯蚓」。  網友:這「蚯蚓」是蛇  開始只是覺得這條「蚯蚓」爬行姿勢怪異,陳先生順手把它拍了下來,照片發到網絡上,沒想到,不少網友說,陳先生遇上了「世界上最小的蛇」———鉤盲蛇。  在陳先生提供的照片和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條「蚯蚓」通體披著黑色鱗片,行進時呈「S」形,速度比一般蚯蚓快,十分靈活,像蛇在爬行。「也就十幾釐米長,我拍了它十幾秒,它就鑽到路邊的縫隙裡了。」
  • 特大毒品案破獲!
    日前,在公安部禁毒局、四川省公安廳的指揮下,德陽、廣漢兩級警方經過4個多月的跨區域協作、跨警種合成作戰,成功偵破一起公安部掛牌督辦特大毒品案,打掉涉毒團夥網絡11個,抓獲毒品違法犯罪嫌疑人210人,刑事打擊89人,查處吸毒人員121人,繳獲各類毒品18.5公斤、氣槍2支、小口徑步槍1支、仿六四式手槍
  • 定陶冉堌鎮中學400米塑膠跑道投入使用
    學生們在跑道上奔跑原標題;定陶冉堌鎮中學400米塑膠跑道投入使用近日,定陶冉堌鎮中學400米標準塑膠跑道建設工程完工,現已正式投入使用。定陶縣冉堌鎮中學的操場近幾個月來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綠色的人工草坪,紅色的塑膠跑道,白色分界線,讓人不由得為之眼前一亮。據了解,塑膠跑道屬全天候的跑道,場地整體性強、無接縫,彈性好,耐磨、防滑、吸收震動能力強。而且不受氣候條件影響,雨後能馬上使用。
  • 江陰市民發現狀似鐵釘的怪蟲 被稱為「蚯蚓殺手」
    江蘇江陰市民發現狀似鐵釘的怪蟲 被稱為「蚯蚓殺手」  解說近日家住江蘇江陰的梅先生在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條長相奇特的小蟲子,乍一看就和釘子似的。  江蘇江陰市民發現狀似鐵釘的怪蟲 被稱為「蚯蚓殺手」  解說近日家住江蘇江陰的梅先生在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條長相奇特的小蟲子,乍一看就和釘子似的。  同期(市民 梅先生)  我是出去散步的時候發現,這個東西的。在那個水泥地上,沿屋簷下面。當時發現的時候,我還以為蚯蚓。然後看見那個頭,又不像蚯蚓,不知道什麼東西。
  • 研究指出外來種蚯蚓正在讓北極土壤過度肥沃
    蚯蚓對北極植物生產力的影響相當於升溫3°C蚯蚓通常不被視為入侵種。 研究主持人、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生態學家歌思奇. 布魯威瑞(Gesche Blume-Werry)博士說,歐洲大部分地區都有蚯蚓,從來不被認為有什麼問題,但是人類將蚯蚓帶到了北極,使當地蚯蚓分布愈來愈廣。
  • 女子家衛生間頻現蚯蚓 專業人士:或從地漏爬出
    王女士家衛生間頻現蚯蚓專業人士:或從地漏爬出□平頂山晚報記者 牛超近段時間,市民王女士家的衛生間裡多次出現蚯蚓,這讓王女士備受折磨。「我都快神經了,每次進衛生間都要先仔細看看再進,這可咋辦才好?」近日,王女士向記者反映此事時,顯得很無奈。
  • 專家引領教師個性化培訓 定陶路小學讓課堂悅動起來!
    青島新聞網11月2日訊(記者 宋波鴻)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孫豔霞來到青島市定陶路小學,為學校老師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個性化培訓課。在定陶路小學的課堂上,孩子們除了專心致志聽講之外,還主動思考,積極活躍地回答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當一個問題被拋出時,孩子們紛紛舉手積極搶答,形成了愉悅歡動的課堂氛圍。
  • 特大城市居民相對貧困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城市移民是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中的重要社會現象,一直以來,城市移民的人力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等與城市本地居民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範圍僅限於當地的戶籍居民,移民缺少必要的社會保障,因此一些研究提出「移民貧困假設」。北京、上海、廣州作為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形成的特大城市,聚集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
  • 太陽能能路燈廠定陶買路燈燈杆找紅日天成
    太陽能能路燈廠定陶買路燈燈杆找紅日天成之前和大家介紹過,高杆燈有兩種型號,一種是可升降的一種是不可升降的,今天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可升降高杆燈的一些特點,升降高杆燈的升降系統也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翻轉掛鈎,一種是旋轉掛鈎,這兩種升降系統對用戶來說各有千秋,下邊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 2020年菏澤市定陶區退役士兵安置公告
    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退役軍人部發〔2018〕27號)、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魯退役軍人廳發〔2020〕10號)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菏退役軍人發〔2020〕38號)等文件精神,現將2020年定陶區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服役表現量化評分標準、檔案賦分表和安置計劃予以公布。
  • 像蚯蚓長滿鱗片 專家鑑定是條鉤盲蛇(圖)
    前日,它跑到了福清一民宅,大家都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奇怪的東西  8月17日傍晚,一條酷似蚯蚓的小蛇「造訪」福清玉鬥園一民宅,居民鄭先生費了好大勁才將其拿下。後經專家鑑定,這是條鉤盲蛇,不僅無毒,還是有益的野生動物。
  • 芙蓉街施工又挖出「老寶貝」!出土古水道 掘出老石板
    曾經走在熙熙攘攘的芙蓉街上,最能讓大家感受到老濟南韻味的就是,腳下有一條汩汩流淌的泉溪。  這樣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情景,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在這次芙蓉街提升改造工程中,施工人員近日挖出的一段古水道,池壁石板清晰可見。
  • 女大學生養幾億蚯蚓,每天吃幾百噸「垃圾」掙錢?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上億條蚯蚓。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