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扔東西、咬人、打人、拍頭是性格暴躁?父母要了解真正原因

2020-12-04 小書蟲媽媽

文 | 小書蟲媽媽

「媽媽,妹妹是個暴力怪獸,我的手又給她咬破皮了,還流血了!我不喜歡跟她玩!」我在廚房裡煮菜,大寶哭著跑進來,把他的手遞給我看。看著大寶手腕上面深深的牙齒印,有的地方還破皮了,流出了血絲,真的心痛極了。

我馬上擁抱著大寶,拍拍他的後背,安慰著說:「媽媽替妹妹向你說句對不起!妹妹現在正處於出牙期,牙齦不舒服,喜歡咬東西緩解不適。這段時間,我們一起幫妹妹解決這個問題,不再咬人,好嗎?」七歲的大寶懂事地點點頭,然後說:「媽媽,我是個勇敢的男子漢,原諒妹妹了!你現在能幫我處理傷口嗎?」 「好,媽媽現在就幫你處理。」我開心地應答。

我家女兒已經一歲了,隨著她慢慢長大,漸漸出現了喜歡扔東西、咬人、打人、搖頭、拍頭等現象,難道孩子天性暴躁?其實,這是孩子生長過程中一些正常現象,父母要從這些表面現象中,了解孩子行為後面真正原因並給予正確的引導。父母做好正確引導,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很關鍵。

今天,小書蟲媽媽帶大家看看,一歲寶寶愛扔東西、咬人、打人、搖頭、拍頭應如何教育。

(1) 寶寶愛扔東西:

隨著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寶寶到了一歲左右,他已經能靈活拿起一件物品扔下。當寶寶不停地嘗試向地上扔東西時,爸爸媽媽不要誤以為這是寶寶在故意找麻煩,其實這只是寶寶在體驗「控制」給他帶來的快樂。

這時,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找出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給寶寶扔,讓寶寶觀察這些東西掉到地上以後的不同反應,這是幫助嬰兒認識事物的好遊戲。如果爸爸媽媽不想繼續,可以平靜地告訴寶寶不要把東西扔到地上,並在扔到地上時在寶寶面前將玩具撿起並收起來。

這樣堅持幾次後寶寶就明白扔了東西就不能再玩了,爸爸媽媽也可以這樣做,乾脆抱寶寶坐到地上讓他自己扔了再撿起。

溫馨提示:面對寶寶扔東西時,如果這時父母發怒、講道理或反應過於強烈,都會引起寶寶的興趣,讓他更加有興趣將這個有趣的遊戲繼續下去。

(2) 寶寶愛咬人:

寶寶到了一歲後,有時出現了喜歡咬人行為,我們來看看這個年齡段喜歡咬人行為的真正原因。分析其中的原因,咬人最初可能源於寶寶在長牙過程中的不適感,而咬人以後家人的反應也讓寶寶感到有趣,使寶寶更有興趣重複這一行為。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呢?

如果寶寶咬人發生在哺乳時,媽媽可以平靜而嚴肅地告訴寶寶「不可以咬媽媽」並立刻停止哺乳,同時注意哺乳時發現寶寶不好好吃奶而開始玩耍時即停止哺乳。

如果寶寶在玩耍時出現咬人行為同樣應立即阻止並告訴寶寶「不能咬人」,態度同樣要嚴肅堅定,並且讓寶寶暫時離開自己的懷抱或立即停止與寶寶正在進行的遊戲。另外,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磨牙的食物或玩具來緩解他的口腔不適感。

溫馨提示:當寶寶出現咬人行為時,做好這幾點很重要。

①態度要堅定,不可有任何與寶寶商量的餘地,而且語氣要儘量平淡,不要讓寶寶誤以為這是遊戲。

②所有家人的態度保持一致。

③不要只在寶寶咬人時才關注他。

(3) 寶寶愛打人:

打人的行為常常是寶寶敲打玩具的延伸或對於他人行為的模仿,寶寶出現打人的行為,還有一種心理原因在於受到大人的忽視:大人忽略了寶寶內心的訴求,寶寶用自己的手段來反抗。很多寶寶咬人或者打人,就是因為身邊沒有人傾聽他的訴求,而當身邊的人能夠觀察到他的訴求,滿足他,不好的行為就消失了。

一歲的寶寶,大多數都能聽懂父母的話,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父母首先要正視問題,看著寶寶的眼睛,嚴肅地告訴他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別人不喜歡他那樣。為了給他小小的懲罰,讓他體會到是打人疼的感覺也是很有必要的。父母正視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4) 寶寶搖頭、拍頭:

這一行為常常引起父母的緊張和焦慮,而父母的過度關注反而使得寶寶這一行為更加頻繁。只要寶寶表現得輕鬆愉快,父母就不必過度緊張,有時要適當忽略嬰兒這樣的行為,或者用其他有趣的遊戲來轉移嬰兒的注意力,過一段時間當嬰兒覺得這樣的行為不能給自己足夠快樂時,就會自動放棄了。但如果寶寶長期有這樣的行為,應該要重視,去做個身體檢查。

小書蟲媽媽溫馨提示:

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行為,一般和他身邊人的行為模式有關。有時家長自己都沒在意,孩子卻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父母應做好榜樣,以正確行為,給寶寶做引導。同時,如果寶寶出現你認為不應該的行為時,最好淡化處理,這個行為逐漸也會在寶寶的意識中淡化。

小書蟲媽媽,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早教老師,多平臺原創優質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尖叫、摔東西、打人?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父母是主要原因
    不難發現,生活中很多孩子就像一個個小魔頭,不僅愛尖叫,還總是摔東西、打人,跟"討喜"這個詞完全不沾邊。孩子種種無理取鬧的表現,弄得家長們欲哭無淚,心累得不行。小男孩被家裡長輩寵著,缺乏管教,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總是跟家長嗆聲頂嘴。除此之外,這個孩子也非常難伺候,動不動就尖叫、摔東西,經常無緣無故鬧脾氣、打人,怎麼勸都勸不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的表現,因為無法察覺和疏導自己的情緒,他們只能任由情緒控制自己,用不當的行為來發洩,變成了一個個混世魔王。
  • 父母如何應對脾氣暴躁行為衝動的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顯得脾氣暴躁,對父母的管教強烈地牴觸,行為衝動,如動輒就發脾氣、摔東西,甚至打人、離家出走。父母會感覺無法與孩子溝通,對孩子的行為一籌莫展,心力疲憊。那麼,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釐分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多行為反應。一般來說,青春期的孩子的身體發育已經逐步接近成人,但心智發育則要相對滯後。隨著性發育的成熟,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是男孩的性荷爾蒙分泌也趨於成人化,而作為性荷爾蒙之一的睪丸酮是促使人憤怒、暴力和攻擊的主要激素。
  • 用嘴巴探索世界是寶寶天性,父母要及時分辨,給寶寶最需要的東西
    寶寶一開始,是用嘴巴來探索這個世界的,這也是寶寶的天性使然 小燻的寶寶已經兩個多月了,小燻最近發現寶寶特別愛流口水,而且小手裡無論拿到什麼東西,都會往嘴裡送。看到寶寶這樣的行為,小燻夫婦感到有些擔心,他們覺得寶寶這種行為是不衛生的,所以要進行糾正,不然寶寶會不小心把細菌吃進肚子裡。
  • 遇到愛打人的熊孩子,如何做到全身而退,7招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01 孩子發生爭執和打人情況的心理成因分析孩子所處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他們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周圍的人相處,這並非是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體驗,孩子才能獲得這種成長能力,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適時調整孩子錯誤的應對方式,使他們在這個「小社會」中越來越適應。
  • 寶寶性格離不開父母的遺傳,而真正影響孩子定型的卻是這三個因素
    雖然父母的遺傳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但是伴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還有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個性造成影響父母不能忽視。案例表哥家有兩個男孩,大一點的11歲,小一點的如今5歲了。表哥和嫂子都是那種脾氣比較暴躁的類型,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他們雖然關注,但是有些時候是比較溺愛,有些時候則比較嚴厲。老大小一點的時候,非常活潑,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二胎弟弟的出現,性格逐漸變得內向起來,有些時候即使家裡來客人了,自己也不願意多說話。
  • 專治孩子暴躁、易怒、愛尖叫,卻很少有家長知道
    專治孩子暴躁、易怒、愛尖叫,卻很少有家長知道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脾氣是陰晴不定的,但有些孩子脾氣暴躁,脾氣暴躁,情緒極端,這樣的孩子很讓家長煩惱。而且現在經常嗯哪個聽到家長抱怨孩子的情緒管控不好,小到1歲的,大到小學甚至是高中的,那麼家長到底要如何教孩子情緒管理呢?
  • 寶寶的性格與父母的生肖有很大關係,要仔細看!
    孩子最近有緣渡風水堂的老師由於忙些其它的事,有幾天沒有更新了,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父母的生肖對孩子的性格影響!父母與孩子父母的命的組合與孩子是什麼關係比較好呢?不同的組合,孩子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呢?父母的命有生無克孩子的命:孩子從小不聽話,長大後性格也特別,不接受父母管教!
  • 寶寶愛亂扔東西?先不要著急糾正,這可能是大腦發育良好信號
    寶寶愛亂扔東西?先不要著急糾正,這可能是大腦發育良好信號01丨愛亂扔東西別看小寶寶的個頭非常小,年齡小好像是什麼都不懂,但真的是要把她一個人丟在那裡的話,不陪他們玩他的魔音,能分分鐘就把你的千靈蓋給掀掉,陪他玩就玩吧,反正是自己親生的父母也都是樂在其中,但非常煩人的,就是每次把手裡面的玩具玩偶遞給他玩的時候,他都可能會扔出去撿回來她再扔出去,真的是把家長氣得要死,孩子自己在那裡玩得樂呵呵的
  • 世界上3大不會咬人的狗,性格溫順,喜歡與人親近!
    世界上3大不會咬人的狗,性格溫順,喜歡與人親近!而且人們之所以會害怕狗咬傷自己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狗大多數在家裡也都是看家護院的一總存在,特別是在農村和一些工廠中,狗也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也便有了人們對它的一種害怕的恐懼心理了,可以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就比如說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幾種狗狗,可以說就是非常的溫順,而且也不會咬人了,可以說如果是作為寵物而言的話,真的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了,一起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 科學家透露,最愛咬人的5種寵物狗,最後一種國內已禁養
    導讀:科學家透露,最愛咬人的5種寵物狗,最後一種國內已禁養現在日子變得好了,很多人都喜歡養小狗,因為家裡養只小寵物不但可以放鬆自己,還可以給家裡帶來很多的樂趣。這就是為什麼杜高犬誤傷人的原因,不過經過訓練過的杜高犬也不會平白無故發起攻擊,特別是作為寵物犬的杜高犬。二、藏獒對於藏獒也許大家都不陌生,藏獒,又名西藏獒犬,是一種體型較大性格兇猛的犬。因非常強的攻擊性和攻擊力而出名,如果你是它的主人的話,那是不要緊的。
  • 兔子咬人至少5個原因,它就像個孩子,教育不能隨便打
    傳說兔子只有「急了才咬人」,所以它真是種老實、溫順、沉默不語的動物。如果當寵物,是否可以隨便擼?答案是否定的。只要養過兔子,你就會知道,兔子才不是只有著急了才咬人,事實上它也時不時地咬人,挨咬最多就是主人。那些不咬人的兔子,是兔子中的天使,而寵物兔雖多,卻不可能個個都是「天使兔」。兔子咬人,至少要有5個原因兔子咬人是有原因的。
  • 「吃手手」「摸蛋蛋」「咬媽媽」,寶寶「怪癖」背後的秘密!
    不知道各位寶媽在帶寶寶的過程中有沒有感覺,小寶貝長大過程中,隨著手腳動作越來越靈活,奇怪的小「癖好」也變的越來越多。 比如:在跟寶寶玩的時候,寶寶總抓你的頭髮?甚至有時還喜歡咬人、撕東西、拆玩具。
  • 夫妻中誰的基因影響了寶寶的品貌、身高、智力和性格?
    經常有寶媽詢問,寶寶在遺傳基因方面有沒有什麼規律?到底夫妻當中誰的基因對孩子影響更大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基因遺傳的規律來解答。第一個問題:寶寶的性別是誰決定的?所以說寶寶的性別是父親決定的哦。第二個問題:寶寶的身高是誰決定的?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過統計學來完成的,孩子的身高有70%是受到父母遺傳影響的,30%是後天綜合因素影響。那麼這70%的遺傳影響當中,父母各佔一半。所以想要寶寶長得高,還是得想辦法發揮那30%的後天影響。第三個問題:寶寶的性格是誰決定的?
  • 寶寶總愛揪媽媽頭髮,原來是在發出這些信號,看完你還忍心兇他?
    執筆:鄒漢玲編輯:劉穎娟定稿:蘇子後很多寶媽發現生完孩子後頭髮越來越少,除了自然脫落,還有一個很常見的原因就是,孩子愛扯頭髮。如果寶媽發現忽視孩子後,寶寶開始抓頭髮,就應該先放下手邊上的事情,先哄一哄他們,陪他們玩一會兒,還要讓他們明白抓頭髮會讓人感到疼痛,最重要是要教會他們正確吸引大人注意力的方法。
  • 愛傷害小動物,孩子會變壞嗎?了解原因,才能幫娃順利度過3-6歲
    也就是說,如果他的這種判斷和價值觀,被自己深愛的父母認同。那他就會把這種觀念,吸收成自己人格中的一部分。就像很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甚至有著反社會人格的成年人,他們在早期沒有得到父母的糾正,也就沒有生出同理心和道德感。幼兒階段的破壞欲,便會隨著成長,成為他們性格中的一部分。
  • 從發旋看性格,發旋越多的寶寶越暴躁?
    老一輩有句諺語這麼說「兩個旋,惡到沒人問」,意思就是兩個發旋的人脾氣差,更有俚語「一旋兒橫,二旋兒寧,三旋兒打架不要命」,都是指發旋愈多愈容易發怒,因此寶寶出生常會被長輩們品頭論足一番,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頭頂上的發旋和性格竟然有關係?
  • 脾氣變暴躁,如果不是性格原因導致,最好排查幾種病
    暴脾氣、愛生氣的人,容易製造不必要的人際矛盾,使一些簡單的情況變得複雜、難辦,不僅帶給他人不悅,自己心裡也往往很苦惱——脾氣咋就一點就著呢? 這背後有的並非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因為患有以下某種疾病而導致的身不由己。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父母離異單親家庭 大多數孩子,在父母離異後,性格都會發生變化,最常見的就是由開朗轉變為沉默。不管父母雙方怎麼樣做,孩子都會感覺愛有缺失,失去很多安全感,這會讓他們感覺自卑,更願意自己一個人沉浸在情緒裡,變得內向。
  • 為什麼孩子總愛咬指甲?這幾個原因父母要留意,不能總怪孩子
    生活中愛咬指甲的小孩子應該還不少,孩子為什麼會愛咬指甲呢?或者說孩子咬指甲的背後是不是在傳遞著什麼信息?當父母的別大意,孩子愛咬指甲很可能是這幾個原因,不能總怪孩子。因為老王脾氣很暴躁,儘管他兒子各方面都挺優秀,可老王還是動不動就訓斥他兒子,難免會對孩子的心理有不好的影響。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自然就會在下意識裡做一些「小動作」。如果你的孩子也愛咬指甲,那父母要先反思,看看你們有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你們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會不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