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流言榜|結節不立即切除會癌變?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不能運動?這些你上當了嗎?

2020-11-02 新民晚報

剛剛過去的十月,流言製造者們又蠢蠢欲動,「複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的「鬧劇」似曾相識;「今年冬天是60年來最寒冷冬天」的說法好像年年「新瓶裝舊酒」;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就絕對不能運動的說法,又讓家庭群起了爭吵……科普之路還任重道遠。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協科學編輯記者分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等的支持。

來源/東方IC(下同)

1.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

流言:發現結節後一定要立即切除,不能等,否則日後肯定會癌變。

真相:結節,通俗來講是指體積相對較小的無感覺或有疼痛感的腫塊。頸部、腋下、乳腺,以及身體各處的皮下,都有可能看到、摸到結節。但也有一些結節長在「隱秘的角落」,不容易被發現,如長在肺部、肝臟、腎臟、心臟等臟器上的結節,需要藉助影像學檢查才能發現。

對於結節不必過度緊張,90%以上的結節都是良性的。良性結節一般不需要處理,而且有的結節終生都是良性的,比如瘢痕性結節(一種人體受到創傷後修復過程中形成的結節,伴隨一生也不會有變化)。不過,一旦查出是結節,就需要隨時觀察,併到醫院就診,以便判定結節的良、惡性以及分級。

像乳腺結節這樣能摸到的結節,可以自行感知結節的大小和硬度等變化,長在四肢和體表等部位的結節,要隨時觀察、觸摸。而肺結節則需要專業檢查。如果分不清是不是結節,建議去醫院就診。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萬不可「無差別切除」結節,因為切除結節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切除結節後,對患處的局部組織會造成一定的破壞。比如乳腺結節,切除後可能會造成乳腺導管的破壞;切除肺結節,可能要切除部分肺葉,從而影響肺部功能。總之,要不要切除、何時切除結節,需要醫生根據情況進行判定。

2.今年冬天是60年來最寒冷冬天?

流言:今年冬天是60年來最寒冷冬天,將出現「最嚴重降雪」,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

真相: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受強冷空氣影響,東北、華北等地最低溫度跌破冰點,河南、四川、甘肅、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地多個景區早早「解鎖」冬景模式。隨著氣溫下降,多個關於「60年來最寒冷冬天」「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的消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流傳。

但實際上,10月上旬,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氣溫降至冰點甚至出現降雪屬於正常。氣候預測作為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以大量的氣候觀測資料為基礎,高解析度的數值預報產品為支撐,再通過一系列的統計分析,才能慎重地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

中國氣象局專家認為,此次降溫過程與拉尼娜沒有必然聯繫 。拉尼娜現象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大範圍偏冷。一般而言,在多數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

另外,僅根據拉尼娜無法確定冬天一定會偏冷,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不盡相同,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而且,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東亞冬季風環流,進而影響我國冬季的氣候。

3.複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

流言:複方板藍根顆粒有確切的抗新冠病毒藥效,大家趕快購買。

真相:10月13日,鍾南山院士團隊在某研討會上提到,研究團隊在抗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藥效篩選中,發現複方板藍根顆粒、口炎清顆粒等顯示出不同程度的體外抑制藥效。

經相關媒體報導後,板藍根迅速躥紅,藥房、電商平臺紛紛斷貨。18日晚間,相關醫藥公司發布澄清說明公告,指有關媒體報導所涉及的相關結論只是針對複方板藍根顆粒開展的抗新型冠狀病毒體外篩選的實驗結果,後續還需對該產品開展進一步相關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鍾南山院士本人也作出了回應:「複方板藍根,而非板藍根在實驗室有抗新冠病毒作用,這離體內有效還很遠……有斷章取義,將我這句話擴大,甚至說是板藍根,這是一種歪曲,有關部門已出來澄清。」

一種藥物在應用於臨床治療前,必須要經歷三個階段:體外試驗、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實驗室在體外細胞上做出來的結果,距離臨床有效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即使藥物已經上市,並且體外試驗證明其對病毒有抑制作用,也不能省去臨床試驗。哪怕只是增加一個新的適應證,也需要通過一定樣本量的臨床試驗,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後才能正式用到患者身上。

在三期臨床試驗做完之前,沒人能說複方板藍根到底有沒有效果。大家沒必要跟風購買,更不建議服用藥物作為預防疾病的方法,胡亂服用還可能導致副作用。

4. 全家九人食用自製「酸湯子」後死亡系黃麴黴毒素中毒?

流言:黑龍江雞東縣一家九人共同食用了自製「酸湯子」後死亡,食物中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為黃麴黴毒素中毒。

真相:「酸湯子」中毒是由椰酵假單胞菌汙染產生高濃度米酵菌酸引起的,並非黃麴黴毒素超標。黃麴黴毒素是一種「黃麴黴」黴菌產生的毒素,它是人類已知的最強的致癌物之一。但在此次事件中,即使食材中的黃麴黴毒素超標,也難以達到致死的劑量。黃麴黴毒素有苦味,達到導致急性中毒的致死量很難不被人察覺。黃麴黴毒素導致死亡的案例非常罕見,死亡率也不會這麼高。

由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並不少見。它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是半天至一天。患者初期僅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輕度症狀,隨後可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昏迷等症狀。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患者一般不發燒,重症者病死率很高。

容易被汙染而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類:穀類發酵製品(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等);薯類製品(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變質木耳、銀耳等。

有效預防米酵菌酸中毒,首先要掌握正確製作方法。不要用黴變的玉米等原料製備發酵米麵製品;穀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無異味;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環境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防止汙染。其次,禁止出售、食用鮮銀耳。保證培植銀耳的菌種質量,採摘的鮮銀耳要及時曬乾或充分紫外照射。第三,正確辨別銀耳的質量。幹銀耳經水泡發後,朵形完整、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黃,彈性好,無異味。變質銀耳不成形、發粘、無彈性,菌片呈深黃至黃褐色,有異臭味。發好的銀耳要充分漂洗,摘除銀耳的基底部。

5.打開飛行模式,手機充電就會特別快?

流言:打開手機飛行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充電速度。

真相:充電時間取決於充電速度和用電速度差,在充電速度一定的前提下,開啟飛行模式會降低手機使用功耗,確實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充電速度,但不可能做到「大幅度提高」。

有人做過實驗,為兩部不同模式的手機同時充電。1號手機開啟飛行模式,剩餘電量為27%,15時03分充電,到16時09分電量為67%,耗時1小時6分鐘,共存儲進40%電量;2號手機未開啟飛行模式,剩餘電量為34%,16時09分電量為64%,同樣的耗時,共存儲進30%電量。

通過上述實驗可以發現,手機在飛行模式下充電,速度會比正常情況快。不過在網上宣稱的「快一倍」或「大幅度提高」,這種說法並未被證實。根據1號和2號手機存儲進去的電量比較,1號比2號多出10%電量,速度比2號快了33%左右。這也僅僅是一個很初步的實驗,不同的手機會有不同的差異,但是都沒有達到2倍。

手機充電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充電器的輸出功率,還有電源管理晶片的協議以及電池的特性。從用電角度來看,無論是搜索基站信號還是WiFi、GPS、藍牙,這些無線模塊所需要的功耗都非常小,加起來可能還不到1瓦。即使開啟飛行模式,將手機的通信、WiFi、GPS、藍牙模塊都關閉,能夠節省的充電時間也不會超過15%。如今許多手機已經支持快充功能,飛行模式的影響就更不明顯了。與其開啟飛行模式,不如在充電的時候少用或不用手機,因為手機APP、「屏幕長期喚醒狀態」才是耗電大戶。

6.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就絕對不能運動?

流言: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就絕對不能再運動。

真相: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關節會受損甚至畸形,活動時腫脹、疼痛。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急性期發病時,關節明顯腫痛,伴有關節周圍組織輕度水腫,局部溫度增高,並伴有壓痛。這時,患者關節活動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動。在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按時服藥,限制腫脹及疼痛的關節活動,同時避免負重、過度活動以及寒冷刺激。休息時應避免腫脹及疼痛的關節受壓,以免加重關節的腫痛。

當藥物緩解症狀、急性期過後,患者應進行功能恢復性訓練,主要包括關節和肌肉的訓練。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進行手指關節的訓練,主要包括手指的伸直和屈曲動作。訓練時,從遠端指間關節開始,到近端指間關節,再到掌指關節。伸直和屈曲時儘量充分,可單指進行,也可多個手指一起進行。活動時注意不可過度活動,不可突然用力,防止對關節造成損傷。除了關節訓練,患者還可以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有氧運動不僅能使肌肉得到舒張,令關節周圍組織痙攣解除,還有利於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

適當的活動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緩解期的功能恢復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康復訓練需要長期堅持,因此需要患者家屬的配合及監督。只有早期堅持進行功能鍛鍊,才能減輕疾病對關節的損傷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相關焦點

  • 10月「科學」流言榜,這些都闢謠了
    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今年冬天是60年來最寒冷冬天;複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這些說法你相信嗎?今天,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等單位指導發布10月「科學」流言榜,逐一擊破上述謠言。 1. 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 流言 發現結節後一定要立即切除,不能等,否則日後肯定會癌變。
  • 用科普抵禦「科學流言」
    【網言】發現結節不立即切除就會癌變?複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就絕對不能運動?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專業人士認為不靠譜、難以產生影響的「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面對層出不窮、不斷變換花樣的流言,及時精準的闢謠十分必要。
  • 「科學流言」豈能一直「流言蜚語」
    發現結節不立即切除就會癌變?複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就絕對不能運動?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11月30日《人民日報》)  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網絡上出現了不少「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 2021甘肅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備考指導:提升公民科學素養
    背景連結發現結節不立即切除就會癌變?複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就絕對不能運動?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
  • 結節不切除會癌變?就問你信不信 | 睡前聊一會兒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複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發現結節不立即切除會癌變,今年冬天60年來最冷……當通過街談巷議、社交網絡接觸到這些似是而非的傳言,你會信嗎?至少評論君差點信以為真了。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10月「科學」流言榜,逐一回應上述謠言。
  • 今年冬天是60年來最寒冷冬天嗎?來看權威解讀​!
    「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科學」的流言, 真相真是如此嗎?「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 類風溼性關節炎概述?風溼病科張春豔主任告訴你
    一.類風溼性關節炎除關節外,身體哪些部位還會受到影響?  1.眼睛:可能引發結膜炎,眼底血管炎等;  2.皮膚:數據顯示,約 20%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會出現皮下結節,稱為類風溼結節(類風溼結節常見於經常受壓或摩擦部位的皮下,呈結實的圓形或橢圓形腫塊,此症狀多見於晚期。)  3.肺:可能引起胸膜炎或間質性肺炎,胸腔積液等症狀。
  • 馬蜂窩泡酒可以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這是真的嗎?
    有人說馬蜂窩泡酒可以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這是真的嗎?馬蜂窩泡酒喝能治療類風溼嗎?類風溼性關節炎和蜂房的相關文獻,僅有三篇是關於蜂房或者露蜂房,也就是蜂窩,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但是案例數不多,證據也不是很充足,而且都沒有使用泡酒來治療。所以不建議使用馬蜂窩泡酒類治療類風溼。
  • 醫生教你5招判斷良性結節
    良性肺腫瘤是組織的異常增生物(可以由肺部任何結構發展而來),沒有任何功能且未發生癌變。確定一個結節是良性腫瘤還是早期肺癌非常重要,因為肺癌的及早發現和治療會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機會。
  • 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哪些情況要小心癌變?哪些不用擔心?常見的這6種了解一下。通常體檢時做胸片或者胸部CT,部分人會發現有肺部結節。如果是做的胸片,那建議再去做個胸部低劑量螺旋CT,看得更清楚,否則容易漏診。2、B超報告頁也會寫明BI-RADS分類,根據2018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治療指南,如果分類為4~5類,須完善組織穿刺活檢;如果分類為6類,建議無手術禁忌的情況下手術切除。
  • 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59歲的李大伯(化名),因大便次數增多伴反覆便血來醫院看病,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個直徑4釐米的腫物
  • 類風溼性關節炎檢查有哪些,多少錢
    4.C---反應蛋白(CRP)對類風溼性關節炎診斷意義:  正常參考值≤10mg/L。  關於活動性的關係報導結果不一。大多研究顯示,C-反應蛋白對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診斷不具有特殊性,有研究提示C-反映蛋白在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活動期升高且有統計學意義,可以作為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活動性評價指標。
  • 給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忠告
    1.類風溼性關節炎(RA)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國患病率為0.42%,現狀患者超過千萬人。2.單純類風溼因子陽性不能確診RA。約有50%~80%的患者類風溼因子呈陽性,但類風溼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RA。3.RA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理論上RA患者的子代有50%的概率攜帶RA風險基因,但不一定發病。4.RA患者檢查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可預測關節破壞的嚴重程度。
  • 辣椒泡白酒能治類風溼性關節炎嗎
    辣椒泡白酒能治類風溼性關節炎嗎 時間:2020-09-10 10:23 成都風溼醫院 風溼的存在會傷害人們的健康,同時還會給風溼患者帶來很大的打擊,那麼白酒泡辣椒能治類風溼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成都類風溼醫院是怎樣講解的吧。
  • 2015年4月「科學」流言榜竹炭去甲醛入榜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記者 馬麗)4月科學留言榜今天發布,竹炭去甲醛、無根豆芽有毒等入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1、竹炭能夠去甲醛?
  • 體檢查出結節,真的會癌變嗎?別慌,這樣處理就對了!
    體檢報告上有一個常客——結節,比如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聽說,結節是介於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間的疾病,有癌變的可能,因此很多人都談結節色變。那麼,體檢查出結節,真的會癌變嗎?要注意什麼呢?結節是什麼?結節從形態上講是一種球狀或者近球狀的突起物,從觸覺上說就是一個小腫塊,可見於體內多個器官,如肺、甲狀腺、肝臟、乳腺等。
  • 體檢發現「乳腺增生」、「乳腺結節」,會癌變嗎?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
    可以說,乳腺增生的患者年齡越大、病史越長、腫塊越大、腫塊與月經關係不明顯的,越容易發生惡變。乳腺囊性增生合併非典型增生,大概3%~4%的比例會發生癌變,所以建議儘早治療,不可拖延大意。
  • 類風溼因子陽性就一定是類風溼嗎?
    我們可以將類風溼因子理解為針對體內抗體的抗體。 類風溼因子包括IgM、IgA、IgG、IgD、IgE五型,這些抗體與IgG的Fc段結合,介導一系列的生物學反應,如調節體內免疫反應;激活補體,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清除免疫複合物使機體免受循環複合物的損傷;參與骨質破壞等。
  • 遵義類風溼手術治療效果哪種好,類風溼性關節炎能不能吃藏紅花
    核心提示:【遵義類風溼手術治療效果哪種好,類風溼性關節炎能不能吃藏紅花】類風溼性關節炎這個疾病在生活上也是有著比較多的飲食講究,我們都應該要了解一下。那麼,類風溼性關節炎能不能吃藏紅花?   【遵義類風溼手術治療效果哪種好,類風溼性關節炎能不能吃藏紅花】類風溼性關節炎這個疾病在生活上也是有著比較多的飲食講究,我們都應該要了解一下。那麼,類風溼性關節炎能不能吃藏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