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亮院士:傳遞父親的奧林匹克「接力棒」

2021-01-10 北京周報

劉鴻亮院士:傳遞父親的奧林匹克「接力棒」

本刊記者 唐元愷 • 2012-08-06 • 來源:北京周報

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之子、著名湖泊研究科學家劉鴻亮先生(右)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李鋼攝

不久前,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2012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舉行了「劉鴻亮獎學金」頒獎儀式。

劉鴻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第二任院長。雖已80高齡,但他依然在帶博士研究生,並仍承擔著國家的重要科研課題。不過,儘管在環保工程與理論方面頗有建樹,但劉院士的「知名度」還是不及他的父親劉長春。

劉長春,第一位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有專家認為,對於中國人來說,就像顧拜旦發起現代奧運會一樣,劉長春把奧運帶入了中國,他被譽為「中國奧運第一人」。

 

父:中國奧運第一人

1932年,當劉長春隻身一人代表中國前往洛杉磯參加奧運會時,劉鴻亮才剛剛出生13天。

這一年,日本侵略者已經佔領了中國東北三省,並企圖把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放到世界舞臺上強迫各國接受。在劉長春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被公布將以「新國家」運動員身份參加奧運會。身為東北大學學生的劉長春憤怒了,他毅然在報紙上向全國各界鄭重聲明:「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我是中國人,良心尚在,熱血尚流,豈能忘掉中國而為傀儡偽國做馬牛,我只代表中國,絕不代表日本人和『偽滿洲國』出席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劉鴻亮記得,當年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殺,寧死不代表偽滿政權參賽,父親赴美前後曾四處流浪,「直到1940年,我已經8歲多了,才第一次見到爸爸。」其後幾年,劉長春沒有固定工作,到處打零工,「一名代表國家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卻有十餘年時間到處漂泊,不能養家餬口,父親覺得沒有什麼可對後代說,也不感到有什麼光榮,情緒一直都很低沉。」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長春才有了正式工作,成為一名體育教師。

「由於家境貧窮,我父親10歲才上小學。」劉鴻亮說,當時學校離家有5公裡遠,為了省鞋,劉長春一出家門便脫掉鞋子,光腳跑著去學校。這樣卻練就了他「飛毛腿」的功夫,以100米11秒8和400米59秒的成績打破了大連市的小學生中短跑紀錄。但因家境拮据,他只讀了一年中學便進入一家玻璃廠當畫工。好在1928年,在朋友的推薦下,他被同意進東北大學試讀,第二年被破格錄取為該校體育專修科學生。

1929年,愛國將領張學良組織了中日德三國田徑對抗賽,並花巨資邀請日本、德國的奧運選手參賽。比賽中,缺少國際比賽經驗的劉長春在100米比賽中取得了第二名,與冠軍德國選手只有0.1秒之差,但他擊敗了日本選手,從而「一戰成名」。

為了更好地培養劉長春,張學良不惜高薪聘請德國著名運動員、當時世界5000米長跑紀錄保持者步起擔任田徑教練,教授劉長春科學的訓練方法,矯正他的奔跑姿勢。1930年4月,在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上,劉長春勇奪100米、200米、400米3項冠軍。並在以後國內的體育比賽中保持100米10秒7這一紀錄達25年之久,成為國內受人景仰的短跑名將。

 

相關焦點

  • 劉鴻亮院士專訪:傳承奧運精神,父與子的傳奇經歷
    3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之子劉鴻亮(左)和著名音樂人王力宏在希臘雅典宙斯神廟前展示北京奧運會火炬。當日,劉鴻亮、王力宏抵達雅典,準備前往奧林匹亞參加火炬傳遞活動。 最近,因為曾擔任過院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鴻亮成為奧運火炬手,讓許多記者開始了解了這裡。現正在雅典參加北京奧運聖火火炬接力的劉鴻亮院士,臨行前一天,在這裡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父親 就在接受記者採訪的前一天晚上,劉鴻亮才從香港回來。他在香港分別面向公眾和中學生作了幾場演講。
  • 劉鴻亮回憶當火炬手點滴 父親愛國教育影響我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迎接北京奧運會聖火抵達的北京的時候,參加了聖火首日傳遞的第16棒火炬手劉鴻亮再一次懷著激動的心情,回憶起幾天前做火炬手的經歷和父親與奧運會的情結。劉老回憶起自己手摯火炬時,感慨萬千。劉鴻亮的父親劉長春是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中國人,他與奧林匹克有著很深的情結。劉老也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夠繼續傳承奧運會精神。
  • 愛嬰室:獨立董事候選人聲明(劉鴻亮)
    愛嬰室:獨立董事候選人聲明(劉鴻亮) 時間:2020年09月28日 17:55:56&nbsp中財網 原標題:愛嬰室:獨立董事候選人聲明(劉鴻亮)
  • 「溫度計接力棒」,在普陀區集中觀察點有序傳遞
    「溫度計接力棒」,在普陀區集中觀察點有序傳遞 2020-12-02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奧運聖火傳遞】奧林匹克運動與火炬接力
    幾千年前,奧林匹克運動誕生地——古希臘戰事連綿。為解除徵戰之苦,各城邦籤訂《神聖休戰條約》,約定在運動會期間停止一切戰爭。這一消息由當時最善於長跑的勇士高舉火炬傳遞給各個城邦。  1896年,第一屆的現代奧運會並沒有延續火炬傳遞儀式,直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聖火傳遞和開幕式聖火燃燒儀式被再次採用,這一傳統從此得以延續。
  • 奧林匹克創始人顧拜旦,是如何創立奧林匹克運動會的
    父親擅長畫水彩畫,長期為宗教繪畫。而他的母親也出身貴族,是諾曼第大公的後裔。可以說,顧拜旦的家庭是妥妥的貴族,家境很好。顧拜旦享受著美好的貴族生活,同時教育也是最好的。顧拜旦的家是一座古堡,離巴黎大約二十五公裡路程,古堡的四周環繞著莊稼、森林和牧場。每年學校放假,顧拜旦都會回到古堡生活,在這裡他學會了許多運動項目,網球、擊劍、拳擊、划船、騎自己車等等。
  • 永遠的奧林匹克--獻給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華社記者郭大嶽攝    新華網北京8月6日電 題:永遠的奧林匹克――獻給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華網記者孫承斌、李亞傑、邱紅傑、崔軍強   北京――雅典。一對古城在這個盛夏再一次握手。   東方――西方。兩個文明穿越千年共享一份光榮。   2008年8月8日。
  • 永遠的奧林匹克—獻給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2008年7月17日,63歲的劉鴻圖接過奧林匹克火炬瀋陽傳遞的第一棒,他先深深地親吻火炬,然後將火炬緊貼胸口,再高高舉過頭頂。他說,這個動作是要表達「我們中國富強了,強大了,我感到很激動」,「同時也告慰我父親劉長春的在天之靈:您的心願,我替您完成了!」    1932年7月,23歲的劉長春登上輪船前往美國洛杉磯,代表中國參加第10屆奧運會。
  • 無機化學家計亮年院士:桃李滿天下此生已無憾—新聞—科學網
    > 從一名皮革廠學徒工起步,計亮年磨礪前行,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無機化學家和教育家,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命運急轉:從少爺到孤兒到皮革廠學徒 1934年,計亮年出生在上海市馬當路普慶裡10號,父親計竹卿當時是英國泰晤士報駐上海分社職員,母親是傳統的家庭婦女。計竹卿夫婦育有六女兩子,計亮年是年齡最小的一個。 計亮年的童年歲月,家境還算殷實,有保姆照料。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隨後上海淪陷,父親的工作失去保障,家道中落。
  • 當選院士是一種什麼feel?他們這樣說
    此次共有139人當選為院士。 他們正式得知當選消息時在幹啥?會和誰分享當選院士的好消息?此時想到了誰?當選院士後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我們第一時間連線7位新科院士,看看他們怎麼說。 「我當選啦?」
  • 「奧林匹克」起源的歷史之謎
    也有人說,希臘的大力士赫拉克利斯擊敗了其他神以後,便在奧林匹亞舉行體育比賽……  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辦,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但要問奧林匹克運動會是怎樣起源的,恐怕沒有人能夠真正說清楚。目前比較佔上風的說法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因古希臘的奧林匹亞而得名。第一屆奧林匹克競賽開始於公元前776年,起源於一場事關愛情和王位的爭鬥。
  • 十大給排水專業畢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今天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一下給排水專業畢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起來漲知識吧~1.李圭白
  • 奧林匹克運動會:人類文明價值的超越性體現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已成為數以十億計人的精神關懷,這種精神關懷超越了時間、空間、種族、宗教和國家,正像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昭示的那樣,「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它集中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和普遍價值觀,表達了全世界在奧林匹克精神感召下,追求人類美好未來的共同願望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
  • 相信的接力棒
    心懷感激的同時也慶幸自己及時放下了戒備,給相信留出了空間;雖然不是幸運的喬巴,但我已經在學習釋放愛,希望接力棒的另一端將成為自己未來的新部落。在這個令人蜷縮的冬日裡,希望你不管遇上的是希魯魯克還是路飛,都學會在自己的部落裡選擇相信並釋放愛。今天就到這裡吧,祝你快樂!
  • 盤點水處理行業十大給排水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
    水處理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環保專家與學者的鑽研,本文盤點十大給水排水專業畢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是對水處理行業具有巨大貢獻的環保學者。1.
  • 希臘人為什麼要開奧林匹克運動會?
    古希臘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這裡流傳著許多關於奧運會起源的傳說。第一種說法認為,奧運會的起源與古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宙斯的兒子赫拉克勒斯有關。伊利斯國王與赫拉克勒斯打賭,如果他能在一天內將養有3000頭牛的牛圈中的牛糞清理乾淨,就可得到圈中的牛群;結果赫拉克勒斯不到一天就把牛圈打掃得乾乾淨淨,可是伊利斯國王卻不願履行諾言,這激怒了赫拉克勒斯,他藉助父親宙斯的幫助,殺死了伊利斯國王;為了表示感激,赫拉克勒斯劃出一塊神聖園林獻給父親,並舉行盛大的祭祀和競技會來慶祝自己的勝利。古代奧運會由此起源。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科研成果"震驚"國際科學界,父親是首批院士,母親是終身教授!
    她的父親曾溢滔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主要從事人類遺傳病的防治以及分子胚胎學的研究。母親黃淑幀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終身教授、&34;之一。父母長期並肩奮鬥,研究人類遺傳性疾病防治和分子胚胎學,取得了一系列有國際和國內影響力的成果。
  • 既然接力棒在你手上,就拼命多跑一段吧!
    前段時間抽空「含淚活著」這部真實的紀錄片看完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底層逆襲的真實再現故事,大概的場景發生在1995-2005之間,一個家庭,靠著父親一人的的付出,在日本15年打黑工的經歷,徹底扭轉一個家庭的命運,通過一代人的付出和兩代人的接力,從金字塔底層爬到了頂層,女兒在美國讀完博士後再美國成家並定居美國,父母也都拿到美國綠卡,相當於全家移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