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於仕越 周亞彬)「用一粒小米撬動大產業,讓百姓吃上營養高味道好的小米,幫助農民增產增收。」這是穀子專家程汝宏最樸素的心願。
臘八節剛過,沒來得及喝上一碗臘八粥的程汝宏,從海南冬季育種基地剛回到石家莊,就開始對收穫的幾百份穀子材料進行品質篩選。
程汝宏是河北省農科院穀子研究所所長、省管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是全國著名穀子育種專家。他帶領科研團隊在國內外首創3種抗除草劑穀子育種材料,成功研發了「穀子簡化栽培育種與配套技術」,解決了穀子傳統種植所面臨的人工除草和人工間苗技術難題,減輕了勞動強度,增加了穀子產量和農民的收入,為河北省穀子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做出突出貢獻。
穀子專家程汝宏。程汝宏/供圖
貧寒童年讓他對農田充滿深情
1963年出生的程汝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小的時候家境貧寒,幾歲的時候就幫大人幹農活了,對農田有深深的感情。直到如今最令他沉醉的依然是秋收時田間的五穀香味。
「小時後我看到農民種地很辛苦,就希望長大了能夠成為一名農業科學家,用科技的力量,讓農民兄弟們輕輕鬆鬆就豐收!」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程汝宏靠著艱苦努力考上了大學,雖然成績達到了重點大學錄取線,但是他毅然填報了農業院校。大學畢業後,程汝宏來到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師從全國著名的穀子專家李東輝研究員,從事穀子育種工作。
「咋上了好幾年的大學,畢業了還是種地啊?」家鄉人開玩笑說:「我看你這輩子是離不開農村了,上不上大學,你都是一個農民。」
但是程汝宏這個「農民」當得可不一般。由於穀子對除草劑敏感,精量播種易缺苗斷壟,使得穀子一直採用人工間苗、人工除草的落後方式生產,一旦遇到惡劣天氣,極易導致減產甚至絕收。
為了根治小米種植中這個困擾了人們幾十年的「疑難雜症」,程汝宏埋頭科研,苦尋「良方」。
程汝宏在試驗室裡工作。程汝宏/供圖
他讓穀子生產輕簡化 生產效率提高20倍
「為保證穀子幼苗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和營養面積,應及時進行間苗和除草,使谷田水肥充足、通風透光,為培育壯苗、奪取高產打下基礎。」說起穀子來,研究了30多年穀子的程汝宏打開了話匣子。
穀子對除草劑敏感,生產上一直缺乏適宜的除草劑,主要依靠人工除草。
「大家都對『良莠不齊』這個成語不陌生,它說的就是狗尾巴草的幼苗和穀子的幼苗非常難以分辨。因為狗尾巴草和穀子都屬於『狗尾草屬』,所以長得非常像。」程汝宏拿出了穀子幼苗和狗尾巴草幼苗的照片讓記者辨別。
「這也太像了!我是看不出來哪個是穀苗。」
「不僅你看不出來,很多農民也不會辨別。而且幼苗矮小,農民只能彎著腰蹲在地上一點一點的仔細辨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成語就是對穀子生產的生動寫照。」
程汝宏在穀子田裡。程汝宏/供圖
世界上85%的穀子產自中國,還有10%產自印度,所以,歐美等發達國家缺乏對穀子的科學研究。
沒有成功的經驗借鑑,但程汝宏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艱難的研究之路,甚至做夢都在研究穀子。
2003年初秋的一天,程汝宏在穀子育種試驗田做除草劑試驗時,一個偶然的發現讓他有了靈感:抗除草劑穀子新品系,噴施除草劑後仍有部分穀苗死亡。
「如果培育長相完全一樣的抗、不抗除草劑的『雙胞胎』品種,把它們的種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仍按農民的習慣採用較大的播種量,出苗後再噴施相應除草劑,不就可以做到除草的同時也實現間苗了嗎?」想到這,程汝宏激動地拍著大腿,急忙連夜查資料,設計育種方案和配套栽培技術方案……終於,一個清晰的研究思路形成了!
當年秋天到第二年春天,程汝宏帶領課題組在石家莊和海南兩地飛奔。白天在地裡做試驗,晚上在實驗室準備試驗材料和各種演算。
2004年8月,全新的穀子育種與栽培方法——「簡化栽培型穀子品種選育及其配套栽培方法」申報了發明專利,並於2006年6月獲得專利授權。它的出現,解決了穀子間苗、除草兩大難題,提高了勞動效率,結合配套機械,使穀子生產效率由每戶5畝提高到100畝以上。
程汝宏在田裡和農民交流穀子生長情況。程汝宏/供圖
「減產一斤我賠你兩斤」 程汝宏的「軍令狀」
本以為新技術的出現會產生「一種難求」的情況,可沒想到剛開始推廣就遇到了難題。
2006年6月,程汝宏興奮地帶著抗除草劑品種冀谷25和配套除草劑來到了晉州市周家莊鄉第九生產隊,可一向信任他的村書記這次卻面露難色。
「我和穀子打了幾十年交道,從沒聽說還有這種事。要是絕產了怎麼辦?上百畝的損失誰承擔?」面對新技術,村支書連連搖頭,
「我承擔!」程汝宏急得直拍桌子,最終靠「減產一斤賠償兩斤」的承諾才安排好了示範樣板田。
出苗15天後,噴施了除草劑的示範田果然實現了預期效果,最終示範田每畝節約間苗除草用工200多元,比對照增產40%。村民們心服口服。
當年秋天,在晉州市周家莊鄉第九生產隊召開了全省的現場觀摩會,面對沉甸甸的谷穗,大傢伙都被這項技術深深折服。自此「簡化栽培型穀子品種選育及其配套栽培方法」一炮打響。
簡化栽培穀子品種不僅實現了化學間苗和化學除草,還可以防除80%以上惡性伴生雜草谷莠子,具有明顯的節本增產優勢。到目前為止,在全國累計推廣3000多萬畝,累計增收節支近百億元。全國採用這項技術育成53個簡化栽培新品種,應用前景廣闊。
程汝宏和同事交流工作。長城新媒體記者 於仕越 攝
「抻」長產業鏈讓穀子有「出路」
隨著簡化栽培穀子品種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程汝宏也「出名」了,面對接踵而至的掌聲、鮮花和榮譽,他轉身又一頭扎進穀子的世界裡。
在傳統種植中,穀子種植仍以一家一戶為主,生產的小米九成以上做成了小米粥,這樣單一的消費形式使市場需求量受到限制,穀子就賣不上價格。同時,不能深加工,沒有附加值,谷農的生產積極性就提不起來。
「要想讓穀子產業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延伸它的產業鏈,讓更多的人吃到小米產品,比如小米饅頭、小米麵條、小米鍋巴等,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小米油酸含量低,保質期短。」程汝宏坦言,小米的亞油酸含量太高,是大米的四倍,亞油酸高了,食物就容易酸敗。因此加工食品貨架期短,導致小米深加工食品很少,產業鏈短。
「我們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今年就可以在全國試驗示範油酸含量提高1倍的高油酸穀子新品種。而且未來還可以通過編輯基因的方式把油酸含量提高五倍。這可以有效增加保質期,提高小米的營養價值。」說這話時,程汝宏信心滿滿。
為了把穀子變成貧困地區的支柱產業,2006年以來,程汝宏從未停息創新和深入農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腳步,帶領課題組不僅培育出15個簡化栽培型穀子品種,而且育成5個低脂肪高澱粉、高谷蛋白、高油酸等適合食品加工的品種,在30多個貧困縣建立示範基地,舉辦了100多場次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與地方政府一起扶持壯大了20多家小米開發企業,積極組織產銷對接,帶動產業扶貧。
高產的冀谷36。程汝宏/供圖
「農業出路在於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這些年河北省科技廳給農業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我能夠心無旁騖潛心研究,與河北省科技廳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程汝宏不無感慨地說。
在程汝宏和團隊的努力下,冀谷系列小米推廣面積連續15年居全國夏谷品種第一位,全國春夏谷總排名前三位,2006-2018年累計推廣2000多萬畝,累計節支增收6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