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塑料汙染被蜜蜂拿來築巢?!(原創雙語文章)

2021-01-08 百度翻譯

小譯說

有沒有好奇過蜜蜂是用什麼材料築巢的?有沒有好奇過野生動物們對於自然界中出現的人造材料的反應?快來看看小蜜蜂們是怎麼用塑料築巢的吧!

Plastic is piling up in ecosystems all over the world, not just oceans and lakes. Its harmful effects on wildlife have been widely documented, but a few animals — like bowerbirds and hermit crabs — are doing what they can to recycle it. And according to a 2014 study, wild bees in Canada have joined the effort, using bits of plastic waste to build their nests.

不僅僅是湖泊和海洋,塑料已經充斥在全球生態系統中。塑料對於野生動物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廣泛地記錄在案,但一些動物——如園丁鳥和寄居蟹——正在儘自己所能地再利用這些塑料。據2014年的一項報導,加拿大的野生蜜蜂也加入到了回收利用塑料的隊伍當中,他們利用小塊的廢棄塑料來建造蜂巢。

These tiny insects can't recycle nearly enough plastic to put a significant dent in the problem. Still, their resourceful use of polyurethane and polyethylene illustrates how widespread plastic pollution has become, and how some wildlife is adapting to it.

這些小蜜蜂的努力無法減輕塑料汙染問題。但是他們大量使用聚氨酯和聚乙烯的行為說明了塑料垃圾已經變得如此分布廣泛,也展示了野生動物們是如何應對塑料汙染的。

"Plastic waste pervades the global landscape," the study's authors write in the journal Ecosphere. "Although adverse impacts on both species and ecosystems have been documented, there are few observations of behavioral flexibility and adaptation in species, especially insects, to increasingly plastic-rich environments."

這項研究的作者在《生態圈》(Ecosphere)雜誌上表示:「塑料垃圾已經遍布全球,儘管物種和生態系統受到的負面影響已有記載,但我們很少觀察到物種對塑料泛濫的生存環境表現出行為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尤其是昆蟲。」

The researchers found two species of leafcutter bees incorporating plastic into their nests, each bringing home varieties that mimic the natural materials they traditionally use. Leafcutter bees don't build big colonies or store honey like honeybees, opting instead for small nests in underground holes, tree cavities or crevices in buildings.

研究人員發現有兩種切葉蜂在築巢時會利用塑料,這兩種切葉蜂帶回築巢所用的塑料都與它們所使用的天然材料十分相像。切葉蜂不會像蜜蜂那樣建立大的蜂群或儲存蜂蜜,而是選擇在地下洞穴、樹洞或建築裂縫中建造比較小的巢。

One of the bees they studied, the alfalfa leafcutter, normally bites off pieces of leaves and flowers to make its nests. But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ree of eight brood cells contained fragments of polyethylene plastic bags, replacing 23 percent of the cut leaves in each cell on average. "

All pieces were of the same white glossy color and 'plastic bag' consistency," the researchers report, "and thus presumably from the same source."

苜蓿切葉蜂是此次研究的對象之一,它們通常會咬下樹葉和花來築巢。但是研究人員發現,8個巢室中有3個中含有聚乙烯塑膠袋的碎片,平均每個巢室中有23%的成分是塑料取代了原本的樹葉。研究報告中表示:「每一片都有著同樣的白色光澤和塑膠袋的密度,因此可以推斷為來自同一來源。」

While they don't make honey, alfalfa leafcutter bees still make money for U.S. and Canadian farmers by pollinating crops including alfalfa, carrots, canola and melons. The Eurasian insects were introduced to North America in the 1930s for that purpose, and they've since become feral, joining the continent's many native species of leafcutter bees.

雖然苜蓿切葉蜂不產蜂蜜,但它們通過給苜蓿、胡蘿蔔、油菜和甜瓜等作物授粉為美國和加拿大的農民帶來了收入。因此在上世紀30年代,苜蓿切葉蜂從歐洲被引進美洲,自此融入了美洲大陸上的許多其他切葉蜂,成為了野生物種。

Bees use plastic in Argentina, too

阿根廷的蜜蜂也使用塑料

In a separate study conducted in Argentina between 2017 and 2018, researchers studying chicory pollinators found a nest made entirely of plastic. It's the first known example of such construction worldwide. They believe the bees that made the nests are alfafa leaf-cutting bees as in the example above.

在2017年至2018年在阿根廷進行的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對菊苣的傳粉者進行研究時,發現了一個完全由塑料製成的蜂巢。這是全世界範圍內發現的第一個全部由塑料製成的蜂巢。研究人員們認為築巢的蜜蜂就是上文提到的苜蓿切葉蜂。

Unfortunately, the nest was not healthy. New Scientist describes it:

不過不幸的是,這個蜂巢並不健康。《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中這樣描述了這個蜂巢:

The plastic included thin, blue strips the consistency of disposable shopping bags, and white pieces that were a bit thicker. In this nest, one brood cell had dead larva in it, one was empty and may have contained an unidentified adult that emerged, and one cell was unfinished.

使用的塑料中包含了與塑膠袋購物袋一樣薄厚的藍色塑料條和稍微厚一點的白色塑料。在這個蜂巢中,一個巢室中有死亡的幼蟲,一個是空的,可能曾是某個幼蟲成為成蟲後離開留下的,另外一個巢室尚未完成。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Mariana Allasino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in Argentina and a team of researchers, and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Apidologie.

這項研究由阿根廷國家農業技術研究所(Nat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in Argentina)的瑪麗安娜·阿拉西諾(Mariana Allasino)和一個研究小組完成,並發表在《養蜂學》(Apidologie)雜誌上。

Bees using sealants

蜜蜂使用密封劑

The Canadian researchers also examined a second bee, the native American Megachile campanulae, which normally gathers resins and saps from trees to build its nests. Along with those natural nest materials, the species was found using polyurethane sealants in two of seven brood cells.

These sealants are common on exteriors of buildings, but since they were surrounded by natural resins in M. campanulae nests, the researchers say bees may be using them incidentally and not due to a lack of natural resin options.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還對另一種美洲本土切葉蜂Megachile campanulae進行了研究,它們通常從樹上收集樹脂和樹液來築巢。除了天然的築巢材料,人們發現這種蜂的7個巢室中有2個存在聚氨酯密封劑。聚氨酯經常作為密封劑被應用在建築外部。研究人員認為聚氨酯出現在蜂巢中應屬於偶然,並非缺少可以利用的自然樹脂。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in both bee species, the type of plastic used structurally reflects the native nesting material," the researchers added, "suggesting that nesting material structur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hemical or other innate traits of the material."

「值得注意的是,對上述的兩種蜜蜂來說,築巢使用的塑料類型都與自然築巢材料相像」,研究人員補充道:「這也說明築巢的結構要比其化學性狀和其他性質更為重要。」

Plastic can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bees' nests, the study suggests. The bees that used bits of plastic bags didn't suffer any parasite outbreaks, for example, echoing a 1970 study of alfalfa leafcutters that nested inside plastic drinking straws.

Those bees were never attacked by parasitic wasps, which were unable to sting through the plastic, but up to 90 percent of their brood still died because the plastic didn't let enough moisture escape, encouraging the growth of dangerous mold.

研究表明,用塑料造蜂巢並非一無是處。使用塑膠袋碎片築巢的蜂巢不會受到寄生蟲的危害,比如1970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苜蓿切葉蜂利用塑料吸管築巢。這些切葉蜂從來沒有受到過寄生蟲的侵擾,因為寄生蟲無法咬破塑料,但因為溼氣無法充分排出,利於有害黴菌的生長,因此高達90%的幼蟲死亡。

The plastic bags also didn't stick together as well as leaves do, the researchers note, and easily flaked off when they were inspected. But the bees took steps to minimize this structural deficiency, locating their plastic pieces only near the end of a series of brood cells.

Because of this, and the blending of manmade with natural materials, "bee naivete does not appear to be the cause for the use of plastic," the study suggests.

同時研究人員表示,塑膠袋也無法像樹葉一樣緊密地連在一起,在研究時更容易散開。但是蜜蜂們採取措施弱化了塑料這一結構劣勢,只將這些塑料片放在靠近巢室末端處。因為如此,人造材料與天然材料融合,所以研究人員認為:「蜜蜂使用塑料築巢可能不是因為其愚蠢」。

It's still unclear why exactly leafcutter bees are using plastic, but as non-biodegradable materials continue piling up in nature, this kind of behavior could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lthough perhaps incidentally collected," the researchers write, "the novel use of plastics in the nests of bees could reflect ecologically adaptive traits necessary for survival in an increasingly human-dominated environment."

目前還不清楚切葉蜂究竟為什麼使用塑料,但隨著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界的不斷堆積,這種行為可能變得越來越重要。研究人員寫道:「雖然可能是偶然收集到的,但創新地在蜜巢中使用塑料可以反映出在人類日益主導的環境中生存所必需的生態適應性特徵。」

蜜蜂用塑料築巢這樣的行為或許很新奇有趣,但其背後的塑料汙染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現在就行動起來吧!保護環境從少用一個塑膠袋開始!

本文為百度翻譯原創內容

翻譯:葛新 (北語)

編輯:Judith

文章來源:mnn

相關焦點

  • 現在的工業巢礎那麼牛,可能完全取代蜜蜂築巢嗎?
    對於養蜂用具來說,直接與蜜蜂接觸、能夠給蜜蜂減輕大量工作的就是巢礎,而現在的巢礎經過不斷的改進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巢礎,有的是純蜂蠟的巢礎、有的是蜂蠟加石蠟的巢礎、還有的是塑料巢礎。從過去的半房巢礎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一些養蜂人在探索深房巢礎,那麼到底這些巢礎是不是可能會取代蜜蜂築巢呢?在蜂部落看來現在這麼說還為時過早。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目前的全房巢礎還沒有。
  • 蜜蜂到家裡築巢好壞
    蜜蜂如果到家裡築巢到底是好是壞呢?在風水中表示什麼意思呢?大家可以通過下面的文章來了解一下。蜜蜂對於環境是很挑剔的,如果能夠選擇在你的家裡築巢說明家裡的風水不錯。蜜蜂一般會選擇一些吉祥的地方築巢,俗話說,蜂來朝,兩相安。
  • 為什麼有的農村老人希望蜜蜂來自家築巢?蜜蜂在家裡築巢好嗎?
    在農村裡,蜜蜂是一種很常見的小昆蟲。可能是因為農民都比較勤勞的緣故,對於也一樣很勤勞的小蜜蜂,農民朋友都是非常喜歡的。有時候,我麼經常能看到蜜蜂飛入到房子裡來,甚至還有的蜜蜂會把蜂巢築在房子的屋簷下。不過,這一般是像過去的老房子比較多,現在的房子都乾乾淨淨了,蜜蜂也就不常到農民家裡去築巢了。
  • 海鳥被迫在垃圾中築巢 日本西之島塑料垃圾汙染嚴重
    來源:經濟日報據日媒報導,位於日本東京以南約1000公裡的太平洋無人島西之島的塑料垃圾汙染嚴重,岸上散落著被海浪衝來的塑料瓶、牙刷、浮標等汙染物,並對當地海鳥的生存構成了一定威脅。據報導,10月,日本攝影師中村惠美隨測量調查隊登島時,發現到了西之島塑料垃圾的情況。
  • 讓數學家為之驚嘆的蜜蜂,為何會擁有如此高超的築巢技術?
    但科學家卻發現了蜜蜂鮮為人知的高超技能,那就是它的築巢技術。我們都知道蜜蜂產的蜜都是要儲存在它精心製造的「房子」裡的。那麼,是什麼樣精巧的「房子」讓眾多科學家都為之驚嘆呢?其實,蜜蜂築巢的高超技能很早就吸引了許多的科學家。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蜜蜂的每個巢穴都是正六邊形,而且看上去如此規整,難道蜜蜂的每個巢穴都是精準無誤的正六邊形嗎?如果這樣的話,這些蜜蜂簡直可以和一個建築大師相提並論了。
  • 雙語閱讀: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塑料汙染有救了
    這種酶可以幫助解決日益嚴重的塑料汙染問題。每年有多達1400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其中大約40%是一次性產品,例如塑料瓶,這些塑料在生產出來後的同一年內就會出現在海洋中。去年,科學家在印度洋上那些人口稀少的島嶼上發現了超過4.14億個塑料垃圾。研究人員還在36,000英尺深的太平洋底部的微小生物的內臟中發現了塑料。一項研究表明,在深海中積累的PET微塑料比在表面漂浮的更多。
  • 令人驚嘆的畫面顯示,世界上最大的海龜群準備築巢
    一段驚心動魄的視頻顯示,世界上最大的海龜群準備在澳大利亞築巢。繼續滾動,看看這美麗的景象…幾個世紀以來的人類活動一直在逐漸摧毀我們的星球,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人口過剩、汙染、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只是我們人類對地球造成的一些負面影響。
  • 地球上最大的超級蜜蜂:和雞蛋一樣大,滅絕後又發現了1隻
    1858年,著名的英國昆蟲學家阿爾弗雷德·魯塞爾·華萊士發現了華萊士巨蜂,科學家稱其為超級蜜蜂,它的外號是世界上最大的蜜蜂。華萊士巨蜂的翼展為6.35釐米,長度為3.81釐米,大約有一個大雞蛋那麼大。在華萊士巨蜂被發現之後,這隻蜜蜂證明了它是如何的難以捉摸。
  • 科學家發現塑料製品跟蜂巢一樣,是巧合嗎?
    塑料製品,在這幾十年裡不斷滲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人能夠脫離塑料製品而生活。而最近十幾年裡,塑料製品更是成為了建築行業的新寵,除了使用塑料管外,一些建築師還為高層樓宇的外層玻璃貼上了建築膜,不僅提高了玻璃的隔熱能力,還提高了抗衝擊能力。
  • 在農村蜜蜂勤勞為人所愛,那家有成群蜜蜂「築巢」有何說法呢?
    如今,農村很少有蜜蜂在「築巢」了,那如果有成群的蜜蜂在家裡「築巢」,這預示著什麼呢?在我看來,蜜蜂在家裡「築巢」是好是壞,還要大家理性判斷,小編整理了以下的四個說法,分享出來,作為參考!但切不可盲目,仍需理性對待!
  • 【防治塑料汙染】觸目驚心!塑料汙染知多少:我們的地球正在默默...
    【防治塑料汙染】觸目驚心!塑料汙染知多少:我們的地球正在默默承受著這些→ 2020-11-09 2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蜜蜂蝴蝶蝙蝠蒼蠅這些授粉物種在急劇減少,殺蟲劑是最大威脅
    其中,與蜜蜂數量減少最相關的是一組基於尼古丁的系統性殺蟲劑,被稱作新菸鹼類。 作為全球第一大類殺蟲劑,與傳統殺蟲劑不同,新菸鹼的作用是全身性的。這意味著,它們將被吸收並運輸到植物組織的所有部分,而傳統殺蟲劑通常應用於植物表面。所以,蜜蜂可以通過花粉、花蜜、灰塵、植物葉子上的露滴,以及由許多天然蜂種築巢的土壤中,暴露在這些有害化學物質中。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海洋上漂浮的塑料誰來負責?
    2018考研複習進行時,考研英語閱讀真題中的文章,多摘自英美主流外刊,有時候你認識所有單詞、搞清全部語法還不夠,還需要了解英美文化,掌握他們的表達方式,這就是閱讀的潛臺詞。下面新東方網考研頻道考研整理《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精選》,速來學習吧!
  • 研究證實微塑料危害蜜蜂健康 並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肉眼不可見的微塑料顆粒對傳粉昆蟲的影響,正在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發現,微塑料暴露是危害蜜蜂健康的重要風險因子,並進而影響蜂產品質量安全。有媒體報導稱,有關機構曾在蜂蜜中檢出塑料成分。蜜蜂所齊素貞副研究員介紹說,這引起了他們的研究興趣,想要知道蜂蜜中的塑料成分是否會影響蜜蜂健康。
  • 食鹽已被微塑料汙染,我們的地球和食物還有安全的嗎?
    調查數據表明,全世界銷售的食鹽品牌中,有90%都被微塑料汙染,其中主要是海鹽。該調查一共抽取了39個品牌的食鹽,其中36種都或多或少有微塑料的汙染。其中不含微塑料的,一個是我國臺灣的品牌,還有一個是法國的品牌。很幸運,另一種是我們大陸的品牌。
  • 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只能再存活4年?
    「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 人類將只能再存活4年。 沒有蜜蜂,沒有授粉, 沒有植物,沒有動物,也就沒有人類。 授粉網絡的核心 世界上近90%的野生開花植物或多或少依賴於動物完成授粉,這其中昆蟲大家庭(昆蟲綱)完成了絕大多數的授粉任務。在昆蟲大家庭裡,蜜蜂家族(蜜蜂總科)有2萬種以上,其中就包括了我們熟悉的、給我們帶來美味蜂產品的家養蜜蜂(東方蜜蜂和西方蜜蜂)。
  • 老房子空置20年蜜蜂築巢 柜子中建巨型蜂巢消防史上最甜出警
    老房子空置20年蜜蜂築巢 柜子中建巨型蜂巢消防史上最甜出警時間:2020-11-14 23: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房子空置20年蜜蜂築巢 柜子中建巨型蜂巢消防史上最甜出警 近日,淮安一屋主求助消防,自家20多年無人居住的房子被蜜蜂霸佔。
  •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怎樣減少塑料垃圾帶來的汙染?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一個專門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於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 你為什麼不吃塑料!科學家發現地球上的海洋可能已全被汙染了!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個巨大的難題一直困擾著全人類:環境汙染。其中塑料汙染尤為嚴重,目前有科學家首次在海洋最深處的海溝發現成堆的塑料垃圾,這意味著地球上可能不存在無汙染的海洋了。一個英國的研究小組,從世界上最深的6個海溝中,捕獲了片腳類動物(就是外形像蝦的動物,體型微小,通體透明)。研究人員發現80%的片腳類動物體內都含有塑料纖維和顆粒。而且研究人員發現,海溝越深,微塑料含量越嚴重。
  • 向白色汙染宣戰!科學家想把塑料變 「燃油」
    《衛報》曾這樣講過:「我們的地球似乎已經變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膠袋無處不在,直到有一天,我們都已離去,這些東西仍然佔據著地球,因為它們是『永存』的。」很多的塑料是難以降解的。那麼,帶來如此多問題的塑料,為什麼人類卻離不開它?塑料帶來的問題,人類又將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