埌園錦繡前程小區未賣出的立體停車位上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塵。
小區停車如此困難,難道車位真的這樣稀缺嗎?記者採訪發現,一些小區內外雖是車滿為患,但小區的地下停車場卻利用率很低,原因何在呢?
停車場閒置多
2月1日晚11時許,記者在鑽石年代小區的地下停車場看到,停車位上只停了兩輛小轎車,其他車位全部空著。一業主說,停車位定價太高,業主們寧肯將車停在馬路上也不買車位。
魯班路沿線有不少高檔樓盤,翰林華府、康橋藍灣和同和慧源等小區只規劃了地下停車場。2月2日晚10時許,翰林華府小區的地下停車場,有相當一部分停車位都是空著的。在同和慧源,記者問值班保安「小區裡是否還有停車位時」,對方說「不少車位還沒賣出去呢」。
2月3日下午,記者在金湖路埌園錦繡前程小區地下停車場看到,停車場南北側兩排設置有數十個立體停車位,但幾乎沒有車停放在車位上。記者看到,不少車位上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塵,看上去已經長期閒置了。小區保安介紹,這些均是沒有賣出的車位,產權屬於開發商,「建好至少有一兩年了,基本上沒有用過」。
在鳳翔路裕豐英倫小區,雖然小區內有兩層地下車庫,車位相當充足,但小區售樓部門口的人行道上和小區主入口的道路兩邊,停有不少車輛。對此,小區業主莫先生坦言,車位售價高是阻礙他把車停進停車場的主要原因。他說:「停在停車場當然好,車輛避免了風吹日曬,但如果外面有免費的地方可以停,這筆錢就可以省下了。」
記者走訪發現,事實上,很多新建小區都配備有地下停車場,車位數不算少,但車位使用率很低,存在車輛難進停車場的困境。
車位售價太高
是什麼原因讓車主把車停在馬路邊呢?以鑽石年代小區為例,小區地下停車場共有30多個車位,其中10個車位是有產權的,售價在15萬元左右;剩餘的車位是沒有產權的,原因是這些車位的設置佔用了人民防空地下室。沒有產權的車位長期出租,根據位置不同,一次性收取10.5萬~12萬元不等的租金。
作為一個以小戶型為主的小區,鑽石年代小區的房子面積多在40~60平方米之間。「當初我買房才花了不到20萬元,買車也才花了5萬多元,叫我花15萬元買一個車位肯定不願意。」小區業主李女士說。
擁有兩部車的陳先生一家,是2010年入住隆源國際小區的。起初,兩輛車均未購買車位。「價格太貴了。」陳先生說,後來,由於交警貼罰單貼得太過頻繁,無奈之下,他去年11月「狠下心來」買了一個車位。「車位最多也就是13平方米,算下來,每平方米的價格差不多1萬元,比房價貴多了」。陳先生坦言,「買車位不划算」。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購買一個車位至少需要12萬元,假如將車位出租,每個月的租金約為300元,一年只能收回3000多元,比銀行利息低,要想賺回12萬元,得耗上30多年。
亂劃車位被罰
在鑽石年代小區,停車場的11號車位設置在步行梯的出口處。如果該車位上停放一輛機動車,從安全出口出來的人只有側身才能通過,因此遇到突發事故,被堵的安全出口是無法起到疏散作用的。因為存在安全隱患,南寧市消防支隊青秀消防大隊的消防官兵,此前已經針對開發商違規設置車位的行為下發了整改通知書。記者2月1日在該小區看到,11號停車位上的車位鎖已經拆除,但是安全出口處10釐米左右高的鐵欄杆依然存在。
在康浦路一單位宿舍區,裡面沒有地下停車場,物業在小區的通道兩側劃了許多車位。2月2日晚,記者看到,小區樓棟之間的距離不到10米,中間還有2米多寬的綠化帶,但在綠化帶兩邊,仍然劃了兩排車位。其中一排車位距離旁邊樓房的陽臺只有兩米遠。問及這樣設置是否會擋住消防通道,小區保安稱「應該沒問題」。
實際上,違規劃車位現象並不鮮見。2月3日,南寧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公布一則消息:2011年南寧市一共有6家開發企業、物業公司、代理公司被立案處罰,其中兩家公司因私自劃車位而被處罰:廣西金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擅自將「荷塘月色」小區4、5、6、8號樓架空層改為雜物房及車位用於出租;南寧市萬康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擅自利用「萬町大廈」道路公共部位及綠化帶作為停車場收費。
「殺雞取卵」不可取
為何車位落滿灰塵都不給業主使用呢?埌園錦繡前程小區新景物業公司一工作人員說:「我們和小區業委會也曾就此事與開發商進行協商,但開發商不願意免費提供給業主,也不願意出租——便宜出租了不利於開發商出賣車位,租金貴了業主又不會租。」
據了解,該小區車位價格不菲,有產權的車位賣到近20萬元/個,便宜的也要10多萬元。而在小區地面臨時車位停放,每月只需交100元管理費。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也不願意降價出售車位。
記者採訪發現,各小區開發商為了推銷車位,也想盡辦法,甚至採用「逼買」的方式,但是面對著10多萬元買一個車位的現實,許多業主還是選擇了對抗。
有業主認為,車主將車輛停在小區內外的道路上,雖然風險大一些,可是如果加強防範,一般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但是如果這樣耗幾年,開發商的車位只有70年使用權,使用年限少了,開發商將不得不降低售價。也有業主表示,開發商把車位作為「珍稀」資源高價出售,無異於「殺雞取卵」,其實這是一種很短視的行為。「開發商與業主這樣耗下去,最終吃虧的是開發商,因為業主可以一直等,而開發商未必都能等。另外,如果是聰明的開發商,降低價格銷售車位,然後用這筆款項繼續去『生錢』,會賺得更多。現在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更傷自己」。
採訪中,不少業主表示,希望有關部門也能把車位的銷售管起來,通過類似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對車位進行「限價」和「限購」,以解決越來越嚴重的車輛停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