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歷史研究》已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

2021-01-13 澎湃新聞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於今年1月掛牌成立,其院刊《歷史研究》現已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2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網刊發了一篇題為《在對歷史的深刻洞察中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文章。該文作者為周群,系「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常務副主編」。

這也意味著,此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的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編輯出版的雙月刊《歷史研究》,現已正式劃歸新成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

公開信息顯示,除了《歷史研究》常務副主編一職外,周群此前還擔任過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研究室主任、史學部副主任、主任等職。

《歷史研究》(雙月刊)為歷史學專業學術刊物,創刊於1954年,刊登中國史學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史學史、史學理論、各種專業史的科學論文和著作評價,歷史文獻的考證與介紹,以及讀史札記、學術動態等。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官網介紹,《歷史研究》一直是全國歷史類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也是中共中央「中國歷史問題研究委員會」倡議創辦的歷史學專業刊物。毛澤東曾就創辦《歷史研究》提出以「百家爭鳴」為方針研究歷史,郭沫若為《歷史研究》第一屆編委會的召集人。

今年1月3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在京成立。

這一研究機構的成立,中央給予了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致賀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坤明出席掛牌儀式。

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的李國強在接受新華社半月談記者採訪時透露,此次新成立的中國歷史研究院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現有的五個研究所進行資源整合,即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中國邊疆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其中古代史研究所是由歷史研究所改名而來。此外,新成立一個歷史理論研究所。

李國強還提到,中國歷史研究院組建中國歷史研究雜誌社。《歷史研究》編輯部從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剝離出來,作為歷史研究院的院刊。同時又特批再創辦一個刊物,暫定名為《歷史評論》。並且,還要辦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

相關焦點

  •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2021年度第一批...
    一、單位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是多學科綜合研究機構。研究範圍涵蓋中東、非洲地區71個國家,以該地區和國家當代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為重點,同時開展歷史、社會、文化、民族、宗教、法律等領域的研究,是中國最大的中東、非洲學術研究單位和智庫。目前辦有兩個專業期刊《西亞非洲》和《中國非洲學刊》。近年來,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順應新時代和新要求,積極發揮「交流平臺、研究基地、人才高地、傳播窗口」的功能和作用,推動整體水平邁上新臺階。
  • 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重大現實意義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文揚】1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掛牌成立,下設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中國邊疆研究所、歷史理論研究所,職責是統籌指導全國歷史研究工作,制定研究規劃,講好中國歷史,傳播中國文化。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重大舉措。習近平主席在寫給研究院的賀信中說,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
  • 「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召開
    原標題:「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暨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高層論壇」召開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深入學習、研究、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 有哪些名人是從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畢業的?
    歷史上社科院的名人太多太多了,簡單說一些我記得的。郭沫若,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前身)陳寅恪,曾任史語所歷史組組長顧頡剛,曾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夢簪[zān],字孟真,山東聊城人。 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
  • 中國社會科學院加拿大研究中心舉行布萊恩·埃文斯教授追思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加拿大研究中心舉行布萊恩·埃文斯教授追思會 2017年05月11日 14:16 來源:中國世界史研究網 作者:姚朋撰文 字號 內容摘要:2017年4月18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會議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加拿大研究中心舉行了一場小型追思會
  • 「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在寧召開
    中國江蘇網訊 9月19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學習,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暨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高層論壇在南京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定型的哲學根據」。
  • 回到歷史:2019年中國政治學回顧
    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政治學會、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等多家科研單位及其學術期刊相繼推出了以歷史政治學、新中國70年制度變遷、中國政治學發展史等為主題的學術會議和論文專欄。當然,僅僅意識到「回到歷史」的重要性是遠遠不夠的。
  • 積微成著,守正致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舉辦2020年師生...
    在這12個新學院中,文學院的牽頭合作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院長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學家劉躍進研究員,副院長是語言學研究所所長、著名語言學家張伯江研究員。文學院首位特聘教授為文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著名學者董炳月教授,院長助理為文學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張媛老師。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3名校領導已正式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3名校領導已正式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9月8日下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召開中層幹部會,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改革工作重要指示和群團改革工作座談會精神,通報學校改革進展情況
  • 陝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國規模最大省級考古科研機構
    陝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國規模最大省級考古科研機構 2008年10月29日 21: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經過五十年的辛勤耕耘,該院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省級考古科研機構,擁有六個工作站、一個研究基地、三個文物修復實驗室,藏書近十三萬冊,並擁有研究員十七人、副研究員二十二人等重要科研力量。  陝西境內文物資源豐富,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於一九五八年九月,原名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考古研究所,一九六三年歸屬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後改名為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 2021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技術人員招聘4人份公告
    一、單位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是多學科綜合研究機構。研究範圍涵蓋中東、非洲地區71個國家,以該地區和國家當代政治、經濟、國際關係為重點,同時開展歷史、社會、文化、民族、宗教、法律等領域的研究,是中國最大的中東、非洲學術研究單位和智庫。目前辦有兩個專業期刊《西亞非洲》和《中國非洲學刊》。
  • 陳懷宇:國際中國社會史大論戰——以1956年中國歷史分期問題討論為...
    會議的主題是中國歷史分期問題,中國學者介紹了基於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歷史分期理論,適逢歐洲學者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也熱衷於經濟社會史研究思路,遂引發了國際大論戰。龍彼得認為研究中國必須多角度,並對中國學方法進行了反思。白樂日則從經濟社會史角度提出了他對中國歷史分期的看法,並介紹了宋史研究計劃,提議組織國際合作項目,編輯宋史研究手冊。這次會議上杜希德已被任命為倫敦亞非學院遠東史講師。此前,日本學者榎一雄在該校擔任訪問教授一年,而隨著榎一雄離去,伯克利列文森將來倫敦擔任訪問教授。
  • 「歷史上的江南望族與中國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暨江南《沈氏...
    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館長錢運春主持開幕式 上海社會科學院/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仝薇)3月8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主辦,浙江省湖州德清沈氏文化研究會承辦,浙江省湖州市求是教育集團協辦的「歷史上的江南望族與中國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暨江南《沈氏族譜》捐贈儀式」在浙江舉行。
  • 華林甫 孫景超 趙逸才 | 四十年來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
    已出版學術專著七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發文近百篇。  孫景超  復旦大學博士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趙逸才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在讀博士生。  (二)奠基之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譚其驤先生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八冊),無疑是歷史地圖編繪史上的裡程碑,也是歷史地理學科的奠基之作。
  • 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塔吉克斯坦科學院舉辦「中塔『一帶一路』合作...
    中國網11月19日訊(記者慄衛斌)今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共同舉辦《中塔「一帶一路」合作:機遇與挑戰》視頻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翔和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副院長薩伊多夫出席會議並在開幕式致辭。
  • 方修琦:歷史氣候變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儘管由於社會的發展,過去環境變化對社會經濟影響的許多具體結果已不可能重現,但歷史事件所揭示的人類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響應過程與機制對當今人類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大挑戰仍具有一般意義。在面對全球氣候增暖這一全球性環境問題威脅的今天,了解過去的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當時的人類社會發展,有助於更好地認識今天的全球氣候問題,並為妥善應對未來氣候變化、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歷史相似型和經驗借鑑。
  • 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年會聚焦「歷史大變局:非常規形勢中的...
    、重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重慶市公民道德與社會建設研究中心、重慶市高校黨建研究諮政中心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研究》編輯部協辦的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年會在重慶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區博雅樓隆重舉行。
  • ...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徐義華:漢字作為表意文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018年11月25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論研討會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義華通過對表意文字系統與記音文字系統比較,闡釋了漢字作為唯一還在使用的官方表意文字系統,具有獨立性,以及漢字在文化傳承和傳播方面的獨特優勢,而這種優勢是記音文字所難以具備的。徐義華介紹,表意文字是對事物本身的把握,根據事物形象創造出基本文字。
  •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中國社會科學院 –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中俄地方合作:新規劃、新前景」研討會在京舉行。(李曉曼 攝)中國網4月2日訊 (記者 李曉曼)4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中俄地方合作:新規劃、新前景」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俄兩國30餘家知名智庫、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近8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彭姍姍 (思想史研究室)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9年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學習,2003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保送本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師從劉東先生,於2013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師從耿雲志先生,2015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