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那些充滿神秘的感情,正是科學所追求的基礎

2021-01-14 飛天使者


可以和能夠把自己最好的觀察和研究能力奉獻給客觀的、非時間性的現象,做一個這樣的人,真是有特殊的福分。

我有幸享有這種福分,它使我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賴個人的命運和周圍人的行為。對此,我是多麼高興和感激啊!

但是,這種獨立性並不允許我們漠視把我們與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人類聯繫在一起的義務。



我們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狀況奇特得很。我們中的每個人,既非自願也無人邀請,就在這世界上作一短暫的逗留,對於為了什麼和目的何在卻毫無所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是感受到: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即為我們所愛的以及許多與我們命運攸關的人而活著的。

我一直在想,我的生活在多大程度上依賴著其他人的勞動,我知道,我欠他們多少。

我不相信意志自由。叔本華說:人雖然能夠做他想要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這句話在任何情況下都陪伴著我,並使我與人們的行為和解,即使這些行為確實傷害了我。

這種對意志不自由的認識使我得以不過分嚴肅地對待作為行為和判斷的個體的自己和他人,並使我保持有益的幽默。



我從不追求舒適和奢侈,毋寧說我甚至十分鄙視這一切。我的社會正義激情經常使我與人們發生衝突;同樣,我對不是絕對必要的束縛和依賴的反感也使我與人們發生衝突。

我始終尊重個人。我對暴力和社團狂熱懷有不可克服的反感。出於這種動機,我是一個熱情的和平主義者和反軍國主義者,我拒絕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即使它裝出愛國主義的樣子。

我認為,來自地位和財產的特權是不公正和腐敗的,過分的個人崇拜也是如此。儘管我熟知民主國家形式的缺點,但我仍然擁護民主的理想。社會的平衡和個人的經濟保障,我始終認為這是國家的重要目標。




雖然,我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典遠的獨往獨來者。但是,歸屬於一個追求真理、美和正義的看不見的共同體的意識,阻止了孤獨感的產生。


人所能體驗的最美和最深刻的東西是充滿神秘的感情。這是宗教和藝術、科學中所有深刻追求的基礎。我認為,體驗不到這一切的人,即使不像一個死人,那也像一個盲人。

在我們經驗之外,隱藏著為我們心靈所不可企及的東西,它的美和崇高只能間接地、通過微弱的反光抵達我們,感受到這些,就是宗教。只是在這意義上,我才是個有宗教感情的人。滿懷驚異地預感和尋求這種神秘,謙恭地在心靈上把握存在的莊嚴結構的黯淡摹本,對我來說,已是足夠的了。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驗是神秘的體驗
    ——科學與神秘主義的關係神秘主義是關於宇宙本質的獨特的思想體系,其基本內容和思想特徵大體是:堅信世界的本質和意義超乎人的思考和言說的能力之外,而這個不可思議的本質和意義又是人類思想和生存必不可少的對象和內容;神秘主義追求對宇宙本體的直接領悟,追求與宇宙本體(神)的徹底融合
  • 愛因斯坦:許多人一生的努力與追求,根本毫無價值
    人是萬物之靈,高於地球上的其他動物,從阿那克薩戈拉到黑格爾,哲學家們普遍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理性,即人是理性的動物,具有思維能力,因此人所追求的東西應該也要比動物高出一個層次。莎士比亞就十分鄙夷那些單純追求物質的人,他說:「人要是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飽睡足,他還算個什麼東西?簡直不過是一頭畜生!」
  • 愛因斯坦:在我少年時,就已明白許多人的努力與追求毫無價值
    但是擁有著上個世紀最智慧頭腦的愛因斯坦卻早在自己的《自述》中寫下: 「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 愛因斯坦話中的被大多數人無休止追求的便是物質層面的享受,那為何追求物質享受又被愛因斯坦定義為毫無價值呢?
  • 愛因斯坦失傳科學手稿首現!(附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提到愛因斯坦,想必大家腦內都會飄過各種充滿學術氣息的彈幕:發量驚人時間旅行蟲洞酷斃了!!早在上個世紀,他就發表了諸多前沿掃描君等凡夫俗子完全看不懂的思想:如時間膨脹、質能方程、充滿科幻色彩的蟲洞、時間旅行、可控核聚變等等,以及近兩年才被科學家們證實到存在的引力波,也被愛因斯坦提前預言了100多年。為慶祝3月14日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了愛因斯坦的110份手稿!
  •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本書編譯者方在慶博士,是國內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一直從事《愛因斯坦全集》的研究和翻譯工作,組織策划過大型愛因斯坦科普展覽,精通德文,在編譯中文版《我的世界觀》的過程中,與《愛因斯坦全集》主編、愛因斯坦研究專家羅伯特·舒爾曼博士保持密切聯繫,反覆討論內容的科學與準確性,力求最大程度上為中國讀者還原一位真實的愛因斯坦。我們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是奇怪!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只是匆匆過客。
  • 愛因斯坦《自述》:大部分人都在做「無意義」的努力和追求
    在這篇《自述》中,愛因斯坦曾經這樣總結:「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無價值的。」莎翁的這句話有點「粗鄙」,但是話糙理不糙,莎翁的這句話當然不是指有些人,只知道「吃飽喝足」,而是指這些人只知道「物質滿足」,而沒有「精神追求」!所以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精神需求」的,而動物沒有感情,依靠本能行事。
  • 科學巨人被指「物理界的羅志祥」細數愛因斯坦的風流韻事
    她本身是一位相當出色的女子,有著獨特的氣質,愛因斯坦極為欣賞她,命中注定般兩人相戀了。沒過多久,兩個人便住在了一起。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過著十分幸福的日子,享受著一起在科學領域探索,領略學術與心靈相結合的曼妙愛情。
  • 天才放浪不羈的愛情史——愛因斯坦和他的女人們
    或許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以為他那聰明絕頂的大腦只會科學家般的地思考,其實他感情豐富而熱烈。儘管他留給世人的照片大都是亂糟糟、不修邊幅的形象,但他一生卻有過兩個妻子和十多個情人。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曾公開過愛因斯坦的1300多封信,信裡充分展示了這位內心孤獨而充滿激情的科學家鮮為人知的感性的一面。第一次婚姻的失敗
  • 愛因斯坦:為什麼人不能僅僅滿足於生存?
    人是萬物之靈,高於地球上的其他動物,從阿那克薩戈拉到黑格爾,哲學家們普遍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理性,即人是理性的動物,具有思維能力,因此人所追求的東西應該也要比動物高出一個層次。莎士比亞就十分鄙夷那些單純追求物質的人,他說:「人要是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飽睡足,他還算個什麼東西?簡直不過是一頭畜生!
  • 她是愛因斯坦摯友,用科學拯救無數生命,卻有一段被誤解的感情
    科學巨人--愛因斯坦提起愛因斯坦,沒有不知道他在科學界的名聲,他的偉大發現改變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拓展了我們的視野,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朋友圈中,有這麼一對夫婦,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中,特別是這位夫人,她發現的一种放射性元素,為人類在醫療上的治療提供了更科學的手段。
  • 愛因斯坦|是什麼樣的感情和渴求,將我們帶向廣義的思想與信仰?
    人類所做所想的一切,都與內心深處感覺的滿足與痛苦的減輕有關。希望了解精神層次的運動與發展的人,一定要謹記這點。感情與需求是人類一切努力與創造背後的動力,不管這些努力與創造外表看起來如何崇高。 那麼,是什麼樣的感情和渴求將人們帶向最廣義的宗教思想與宗教信仰呢?
  • 《愛因斯坦自述》67歲愛因斯坦的人生觀總結
    他從少年開始就意識到,大多數人為了追求毫無意義的東西花費了自己畢生的時間。這種追逐因為人類的各種粉飾,而看似輕鬆有趣,實則殘酷。那些感性豐富,或者思維敏銳的人,不會止步於這樣的生活。此前,大部分人會期望在宗教中找到意義,兒時的愛因斯坦也不例外。
  • 歷史人物●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時的演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獲獎演講證實了我的想法。他的樸素但偉大的信仰,不是虛幻的上帝,更不是權力與財富,而是對真善美孜孜不倦的追求。有了這種終極永恆的信仰,那些打著神聖名義例如「愛國主義」而產生的東西:暴政、專制、戰爭、偶像崇拜、思想統一,都遽然變得那麼可笑和荒唐。民國那個時代,確是群星璀璨、大師輩出的時代。
  • 愛因斯坦雨夜裡的一句話:給我們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
    科學家們將捕獲宇宙射線,並將其傳輸到皇后區,在那裡,宇宙射線將提供能量,將黑夜變成白天,讓眩目的光充滿一個由科學創造的新世界。解釋宇宙射線的責任落在了愛因斯坦的身上。他被要求把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以內。起初他拒絕了。那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解釋這個神秘的現象。但他真正相信科學家有責任與公眾溝通。於是他同意了。
  • 周光召:學習愛因斯坦的精神 改革我們的教育方法
    在人類發展史上,愛因斯坦佔有光輝的位置。我們紀念愛因斯坦這位偉人,不僅要了解他在科學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更要學習他在任何困難條件下都一心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學習他為社會公正和反對法西斯戰爭而無私無畏的奮鬥精神。我們還應當通過愛因斯坦成長的道路,分析產生這樣傑出人物的條件,努力為中國青年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環境,使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使中國科學能夠早日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 納粹時期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德國,希特勒,相對論,猶太人,反猶...
    正是對這一事件的深刻反思,人類日臻理性良知和道德建設的飛躍。  愛因斯坦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許多國度千年人物(1001—2000)評選中都名列榜首。但因為這位俊傑是猶太人,故受到德國極權主義的迫害,納粹時期的愛因斯坦是人們反思這一事件理應直面、值得咀嚼的一個話題。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開創了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們看待宇宙的方式。
  • 愛因斯坦分分合合的愛情故事
    然而撇開這些世人皆知的事,這位科學怪才對於世俗最平凡的愛也同樣有著浪漫的理解。不僅在科學研究上的碩果纍纍,愛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也豐富的令人嘆為觀止。他有過多位紅顏知己,情話也不總是說給一個人聽,但他對於愛的本身的忠貞,毋庸置疑。1895 年,16 歲的愛因斯坦只身前往瑞士蘇黎世附近一個小鎮求學,寄宿在學校老師家裡。
  • 愛因斯坦的神秘手稿中沒有任何公式,為何被科學「當作寶貝」?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科幻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愛因斯坦的神秘手稿中沒有任何公式,為何被科學「當作寶貝」。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作為非常著名的科學家,為了人類發明的,進一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繼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之後,對物理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學說。
  • 愛因斯坦:一個人愛吐舌頭的、「健忘」的科學怪人
    愛因斯坦:一個人愛吐舌頭的、「健忘」的科學怪人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成就令人矚目,比如他創立狹義相對論、提出光子假設、解釋光電效應、創立廣義相對論等等。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核能開發和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維格納說:「我們所有人,都在愛因斯坦的庇蔭之下!」愛因斯塔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父母都是猶太人。
  • 專訪《相對論之路》作者:最早科普相對論的正是愛因斯坦本人
    在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之際,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舉辦了一場關於這位科學巨匠的特展「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吸引了許多科學愛好者的目光。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專訪中,哈諾赫不僅談論了他的著作,也分享了他對愛因斯坦的個人看法,以及關於科普寫作、科學史閱讀的觀點。哈諾赫·古特弗羅因德(Hanoch Gutfreund)在接受採訪哈諾赫在採訪中提到,最早進行相對論科普的正是愛因斯坦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