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居小菜家就是農村的,每一年媽媽都會包幾次粽子吃,而且端午節是一定要包粽子的,包粽子所用到的粽葉是柊葉,柊葉跟竹子葉一樣也是一年四季都長的,綠綠的;在菜地的一角,媽媽就種有柊葉;而除了柊葉,爸爸也是種有竹子的,也有竹葉可以包粽子,只不過竹葉太小張了,媽媽一般不用竹葉,而是用柊葉包粽子,柊葉大張好包,而且有淡淡的清香,好吃。
跟竹子一樣, 柊葉也是喜溫暖潮溼氣候的,特別好種植,媽媽種的柊葉在菜地的一角,而且那裡靠近水渠,又有點樹枝遮擋,環境還不錯,平時媽媽很少淋水的,有時候太乾旱了淋菜才順便淋水的,而且也不用施肥,家裡院子掃地有些落葉、土灰的掃了之後倒到種柊葉的地面那裡就可以了,媽媽種的柊葉從開始種到現在,有幾十年了,每一年都長得很好,夠媽媽包粽子用。
而不止是媽媽種,鄉居小菜自己也種的,因為回到鄉下生活了,這邊的農村沒有適合的樹葉包粽子,於是今年年初回山區老家拜年的時候,拿一些柊葉過來種了,當時也錄製視頻了呢,種植也是特別的簡單,那麼柊葉是怎麼種植的呢?
當時我把從老家拿過來的成團的根莖部掰成一個個,每一個根莖底部都有須的,之後在圍牆旁邊地裡開始挖坑,然後放入柊葉根莖再埋上土,留一部分露出地面;因為土壤有些幹,之後我又淋了些水;當然了,因為那土壤保水性差,之後我每天傍晚都淋水的,下雨才不淋,這樣才能保持土壤比較潮溼的狀態,利於柊葉紮根生長。
現在地裡的柊葉已經長出小葉來了,不過太小張了,而且又少,今年的端午節是沒得用了,不過拜年的時候我也拿了一些柊葉過來洗乾淨地幹水分放在陰涼處自然風乾了,到時候拿來泡下水軟了就可以拿來包粽子了;而要是拿新鮮的柊葉包粽子的話是要水煮下柊葉過青的才能包,不然太硬了,容易折破露出米粒來的。
要是農村不種柊葉的話,街上是可以買到的,只不過那柊葉價格可是挺貴的,還是自己種更划算,因為種柊葉不用施肥除蟲害的,土壤幹的話淋下水就行了,而且種的柊葉像竹子一樣是越長越多的,收割了之後過段時間又長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