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專家:青少年責任感弱因大腦沒完全發育成熟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聯合國專家:青少年責任感弱因大腦沒完全發育成熟
2017-06-15 16:44:27來源:中青在線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2017年06月15日 16:44 來源:中青在線

參與互動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昶榮)「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在6月14日召開的青少年健康與發展媒體培訓會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青少年發展專家德瓦旭希·杜塔(Devashish Dutta)從人類大腦發育的角度解釋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叛逆、懶惰、沒有責任感等問題。

  德瓦旭希·杜塔指出,大腦中前額葉皮質負責理性思考的部分,這部分的發育程度會在17歲左右達到一個高峰,接下來,發育進入緩慢的狀態,直至25歲左右完全成熟,因此,法律上所規定的18歲成年是有根據的。此外,人類大腦中負責情緒的部分在12歲左右達到發育的峰值,而18歲左右,這部分就已發育完全。

  那麼如何在青少年大腦發育過程中,培養起他們戰勝叛逆、懶惰的能力,成為一個積極健康的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林丹華在培訓會上講了一個故事:「一位老人對他的孫女說,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兩隻狼,它們彼此之間殘酷地搏殺。一隻狼代表憤怒、驕傲、害怕和恥辱;另一隻代表溫柔、善良、感恩。小女孩問爺爺哪一隻更厲害,老人說,你餵食哪一隻,哪一隻就長的更好。」

  德瓦旭希·杜塔還從大腦神經連接發展的角度來解釋,為什麼要讓青少年多多學習和接觸積極健康的事物:「從出生的時候,人類大腦中幾乎沒有太多的神經連接,7歲左右神經連接的數量發展的非常迅速,之後神經連接將會減少。這個神經減少的過程其實就是,大腦經常使用的神經連接變得越來越高效,沒有經常使用的神經連接被移除的過程。」

  「所以如果青少年經常做一些音樂、體育、美術等相關的事情,這方面的神經連接就會持續地生長;但是如果他們在吸毒、打電子遊戲、暴力等方面接觸的比較多,與其相關的神經連接就會保留下來。學習好的東西和學習壞的東西的神經路徑是一樣的,只要他使用的足夠多,那這部分的神經連接就會越來越多,反之則會減少。」德瓦旭希·杜塔補充道。

  因此,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成長環境以及外界對他的引導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一方面,對於青少年的一些消極、懶惰、不負責任等行為不應該進行過分的批評指責,這是由他們大腦發育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另一方面,對於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事情和培養的習慣,監護人需要做積極的引導。

  林丹華也認為,社會支持在青少年成長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心理學有很多研究發現,減壓的最好方式,就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所曾耗時75年,對724位男性進行追蹤研究,得出結論:「具有美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讓人更幸福」。青少年處於性格、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和諧的成長氛圍,對於他們更為重要。

  德瓦旭希·杜塔在培訓會上引用了一句俗語:「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翻譯:培養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因此,一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動員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力量,同時還需要這些人能夠充分認識到青少年的成長規律,用適當的方法讓青少年幸福成長和生活。

相關焦點

  • 人類大腦25歲才可發育完全 青少年時期易抑鬱、叛逆
    ­  「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是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在日前召開的青少年健康與發展媒體培訓會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青少年發展專家德瓦旭希·杜塔(Devashish Dutta),從人類大腦發育的角度解釋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叛逆、懶惰、沒有責任感等問題。
  • 人類大腦25歲才可發育完全
    「大腦的發育時間比我們預期的要長很多,大概要到25歲左右才可以發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腦是處於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狀態,青少年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
  • 研究結果:我們的大腦在30歲才發育完整
    ,人類的大腦哪怕在18歲的成人階段依舊沒有發育完整,且還會產生巨大的改變!處理事情來明顯地穩定成熟,能理性全面地看待問題,不再過多的受情緒引導。彼得瓊斯教授認為:人類的大腦在30歲之後,才真正的發育完全。也就是說,我們普通人到了30歲才算真正長大,在那之前都是小孩子。這個結論一出來,令許多人大開眼界。
  • 「背外側前額葉」還未發育成熟
    這還要從我們大腦的發育說起。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大概要到22-23歲才能完全發育成熟,達到正常成年人的水平。 更加有趣的是,人腦中不同區域發育成熟的時間有早有晚。腦門兩側下方的區域在解剖學上叫背外側前額葉(DLPFC),負責注意、工作記憶和執行控制等高級認知功能。 這個腦區發育成熟的時間在大腦中是屬於較晚的。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
    原標題:25歲再行成年禮 18歲的你是否正渴望參加一場隆重的成人禮以宣告自己的成熟,還是別著急吧,再等6年不遲。 因為,英國心理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要到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真正進入成年。這比之前廣泛認可的18歲或21歲成年晚好幾年。
  • 吸食大麻一次就會改變青少年大腦結構
    科學家發現吸大麻一次就會改變青少年大腦結構,即使是少量的大麻也足以加厚組織。他們發出警告,僅僅一兩次的吸食就足以改變青少年的大腦結構。美國佛蒙特州大學的研究者們掃描英國,愛爾蘭,法國和德國的青少年大腦,研究大麻吸食對他們大腦的影響。他們發現,14歲接觸THC大麻的女孩和男孩大腦灰質體積更大。
  • 宇宙是某高級生命的大腦?科學家:可能是真的,但還未發育成熟
    這一點牛頓早在幾百年前就為我們證實了,牛頓一生最重要的發現都是其30歲之前,但是其在30歲之後都是在追尋上帝的腳步,那麼宇宙有沒有可能真的是一個「人」的大腦呢?科學家:有可能是真的,但還未發育成熟!還有人大膽假設,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大腦,不計其數的星系就是大腦的神經元,在星系中存在的恆星和行星相當於構成神經細胞的原子,而人類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一顆原子上面!
  • 健康大腦存在CD4+T細胞 且影響腦內免疫「哨兵」的發育成熟
    我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個高度設防的總部一樣,受到特殊的保護——血腦屏障可以防止其他生物大分子進入。同時,有一小部分白細胞可以與血腦屏障相互作用,從而進入大腦血管周隙。也就是說,大腦有自己的免疫系統 「哨兵」。
  • 健康大腦中存在CD4+T細胞,且影響腦內免疫「哨兵」的發育成熟
    我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個高度設防的總部一樣,受到特殊的保護——血腦屏障可以防止其他生物大分子進入。同時,有一小部分白細胞可以與血腦屏障相互作用,從而進入大腦血管周隙。也就是說,大腦有自己的免疫系統 「哨兵」。
  • 半腦小孩竟如常人般說話走路 專家:大腦代償另一半功能
    剛滿月被摔下致腦損傷 抽搐頻次隨年齡增長    據了解,2007年10月,松松出生在貴州桐梓農村,剛滿月沒多久,松松被媽媽抱著時不小心摔下,頭重重摔在地上,不一會頭上就鼓起了一個大包,父母將哭鬧不止的松松哄住後也就沒太在意。十多天後,父母發現兒子神情不對,才送到醫院就診。
  • Cell:健康大腦中存在CD4+T細胞,且影響腦內免疫「哨兵」的發育成熟
    結果顯示,當小鼠的大腦中缺乏CD4+T細胞時,那麼原本應該在大腦中充當免疫細胞「哨兵」的小膠質細胞就不會完全發育。即CD4+T在腦中小膠質細胞的發育成熟中起作用。觀察發現,缺乏CD4+T細胞的小鼠小膠質細胞的形態、數量等似乎沒有明顯變化,但是成熟小膠質細胞的關鍵功能——突觸剪切受到了幹擾,皮層椎體神經元突觸密度增加。這些結果表明,CD4+T細胞主要影響成熟小膠質細胞對突觸的功能。此外,這項研究還發現了腸道微生物組之間的聯繫。
  • 寶寶睡醒後有三個表現,說明大腦發育完全達標,將來多半是小天才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就拿生活中最常見的睡覺來說,如果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則表明他們大腦發育完全達標,將來多半是小天才。小嬰兒身上控制面部表情的中樞神經系統其實還沒發育完全,他們很難表達出自己的心情,而他們的笑容一般出現在他覺得舒服的時候,比如吃飽了、睡好了,看到媽媽很開心的時候。實際上微笑本身也是大腦發育的催化劑,如果孩子睡醒後自顧自的微笑,或者看著媽媽微笑,則說明他們的大腦發育得相當好,智商是肯定不會低的。
  • 兒童和青少年侵襲性成熟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診療專家共識
    成熟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佔兒童和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50%~60%。以伯基特淋巴瘤(BL)/白血病(B‐AL)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最為常見。現今高侵襲的兒童和青少年成熟B‐NHL已經成為可治癒性兒童腫瘤性疾病。
  • 英專家稱損傷大腦太危險
    英國一名頂級神經外科專家稱應該禁止青少年頂球(圖片來源:《每日郵報》)中國日報網8月11日電(劉宇)據英國《每日郵報》11日報導,英國一名頂級神經外科專家稱應該禁止青少年頂球,因為這一動作十分危險。英國伯明罕大學運動神經學專家麥可·格雷表示,大腦對顱骨的衝擊可能會造成損傷。他表示,兒童的頸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難以承受頂球造成的衝擊。
  • 劉思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劉思宇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NPP思宇責任社會(Siyu Harmony Society)思宇責任社會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劉思宇於2007年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發起並建立,成為一隻活躍在中國西南的青少年社團。
  • 專家:孩子在此年齡段偏愛這個顏色,說明大腦發育好,將來善社交
    孩子對於顏色的感知是根據視覺發育而變化,因此孩子在特地年齡段能看到相對應的顏色也側面表明了孩子大腦發育良好。孩子的視覺發育史武漢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楊健主任認為寶寶從睜眼看清世界所有色彩,需要歷經四個階段——黑白期、色彩期、立體期和空間期。
  • 生活在總是吵架家庭的小孩,容易變得情緒化,大腦功能發育不足
    在《自驅型成長》一書中,作者首先介紹了孩子大腦發育中三個關鍵的部分所具有的功能,然後介紹了不同的教育方法給孩子帶來的改變。書中介紹我們要知道孩子大腦當中做決策,調節壓力、控制衝動的最重要的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前額皮質。
  • Nature發布最大蛋白質互作圖;雙語對大腦發育的影響
    4,雙語對人體大腦發育有影響嗎?這篇研究揭曉答案!神經科學領域的一項最新研究進一步探究了雙語如何影響大腦從幼年到成年前期的結構變化,該研究由雷丁大學和喬治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完成。 結果顯示,在幼年期到青春期早期,雙語者的大腦相比於單語者呈現更多的灰質,尤其是額葉和頂葉區域;而後在青春期中後期,雙語者大腦的白質完整性也增加了,尤其是纖維連接額皮層和紋狀體,表明雙語者和單語者之間大腦結構的差異可能是一個發展基礎。
  • 《科學》: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老鼠實驗 紐約州立大學醫療中心研究人員以老鼠為實驗對象,訓練它們坐在轉盤上識別房間內的路標。 「聰明藥丸」 這一研究成果意味著,青少年除了與荷爾蒙、過度保護的父母以及考試壓力「鬥爭」外,還應注意不要讓自己變得遲鈍。 研究人員說,研究成果可能有助於開發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聰明藥丸」。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0-5歲——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正是她的著作。語言對孩子的社交、情緒、智力都有影響心理學、青少年教育專家吳文文表示: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差直接會影響他的心理健康。因為寶寶在3歲左右的時候,正式建立獨立自主意識,需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