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二叟①分石而釣。其甲得魚至②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獲也,乃投③竿問甲曰:「食餌同,釣之水亦同,何得失之異耶?」
甲曰:「吾方下釣時,但④知有我而不知有魚,目不瞬⑤,神⑥不變,魚忘其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⑦魚,目乎魚,神變則魚逝⑧矣,奚⑨其獲?」乙如⑩其教,連取數魚。
注釋
叟(sǒu):年老的男人。至:極。投:擲下。但:只。瞬:眼珠兒一動。神:神色,神態。乎:同「於」。逝:遊走。奚:什麼,哪裡。如:按照。
譯文
有甲乙兩位老人分別坐在一塊石頭的兩旁釣魚。其中甲得到的魚很多,並且很容易就釣到,乙從早到晚都沒有收穫。乙就扔下魚竿問甲道:「魚餌相同,釣魚的溪流也相同,為什麼你釣得到魚跟我釣不到魚差別這麼大呢?」
甲說:「我開始下鉤的時候,心中想到的只是我自己而不是魚,眼睛不眨,神色不變,魚忘記了我在釣它們,所以容易上鉤。你心裡想到的是魚,眼睛看著魚,神態發生改變魚就遊走了,哪裡還會有收穫呢?」乙按照甲教的方法做,一連釣到幾條魚。
文言知識
說「易」:「易」常見的解釋有四種:
指「容易」。上文中的「故易取也」,意思是「所以容易釣到魚」。指「輕視」。如「其人好博,故人易之」,意思是「那個人喜歡賭博,所以人們瞧不起他」。指「交換」。如「以五十兩銀易之」,意思是「用五十兩銀子換取它」。指「改變」、「變換」。如「三易其稿」,意思是「三次改動稿子」。成語「移風易俗」中的「易」即指「變換」。
出處
宋·林昉《釣魚記》
啟發與借鑑
此文描述了溪邊兩位漁叟的對話,一位平心靜氣而魚屢屢上鉤,一位心浮氣躁而一無所獲,闡述了做事要講究方法,不可急於求成的道理。
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既有偶然的一面,也有其必然的一面,即客觀規律。客觀規律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所以要做好事情,應該遵循其規律,使用科學的方法。切忌輕浮和急於求成,一味地蠻幹只會導致失敗的結果。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知識分享獎學金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