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類的表情是極為豐富的,細細劃分能夠達到7000種以上。這些表情雖然最短的只能維持1/25秒,卻是心底想法的真實流露。而且越是短暫的表情,越是下意識的表情,同時也就越容易表露真實的心聲。當然,出於種種原因,我們會從主觀意識上故意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在表情和動作上加以掩飾。但我們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一些小動作和表情,卻是難以掩飾的,而這些小的表情和動作,正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其專業名稱為微表情和微動作。
當我們能夠對此進行充分了解後,就能夠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學知識,從而儘快、儘早、儘可能地了解對方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是,窺破對方的內心世界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我們絕不能在成功完成這一做法後,就覺得萬事大吉了。而是要做到秘而不宣,並力求和對方達成心理上的默契,絕不能用對方的隱私來進行要挾,更不能將對方的隱私公之於上自己更能夠眾。
我們之所以要窺破對方的內心世界,就是為好地趨利避害,任何有違這一前提的事情,都堅決不能%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些具體的參考建議:更對方把吃吃驚的表情往往會在一秒鐘之內結來,一就是他們在驚的表情長久掛在臉上,那麼只能說明一個問撒謊或者誇大,其語言表述是不值得我們相信的。撒謊的人並非全都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的撒謊者,反定,不敢直視我們的眼睛。相反,一部分經驗老到而會加強與我們的眼神交流,以判斷他們的謊言是否被相信。
選施的動作不僅僅代表撒疏,同時也可能代表害羞,比如手放在眉骨旁邊,就是典型的害益做動作。在具體的會議當中,我們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以及敘述者所報告的內容來具體判斷。十指交叉時,如果左手的大拇指在上,說明對方是理性思維;如果是右手大拇指在上,說明對方是感性思維。眼睛朝左下方看時,說明對方在回憶某事;眼睛朝右上方看時,說明對方在聯想某事,如果對方看著右上方說:「我記得事情就是這樣的。」說明對方撒謊的概率比較大。
如果對方的話有重新敘述的情況,我們就要認真聽取一些細節了,比如數字排列和情節順序,撒謊者往往會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當對方笑的時候,如果眼角沒有皺紋,並且兩邊表情不對稱,很可能是裝出來的表情。如笑的人通常都很放鬆,這類人的性格通常比溝通和,他們範制珍惜身邊的美好,並且幫這種觀好分品體德」個人。沒事喜歡把指關節那得略陷響,說明對方的精力比感旺盛,同時也比較喜歡「鑽牛角尖」。因此,凡是他們認定的事情,都會以極大的熱情去做,同時不容易受到旁人的幹擾。
腿腳經常抖動的人通常比較自私,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和利益。不過這類人通常又比較喜歡動腦,對於很多事情都能提出創造性的建議,無其是一些和他們利益相關的事情。喜歡拍打頭部的人時常陷在懊悔和自責中,他們做起事來比較認真,但是追求完美的性格往往會讓他們痴心於完美,一點小小的瑕疵都可能讓他們憤怒不已。不過這類人心直口快,富有同情心,能夠在關鍵時刻給予我們幫助。喜歡低頭的人通常比較謹慎,他們做起事來勤勞肯幹,並且一絲不苟,尤其喜歡把所有事情都置於自己的控制範圍內。他們比較排斥輕浮和激烈的事情,如果不能改變就會選擇逃避,如果不能逃避則必定會更加消極地對待。
總是搖頭晃腦的人都比較有自信,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以得到每個人的讚賞和表揚。在工作方面,這類人通常能夠一往直前,以泰山壓頂之勢完成每一項任務。缺點是容易陷人唯我獨尊的誤區,難以接受別人的建議,甚至打壓和排除異己。根嘴動作是遲疑心理的表現,說明對方正在考成,長時間根嘴則表明對方認為事情處在兩可的狀態,不管如何選擇都有好處,同時也都存在一定弊端。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意願傾向於某一方面,就要陳述積極的一面,而避免涉及消極的一面。注意力不在眼前,說明對方心神不寧,甚至感到害怕,比如把玩物品、左顧右盼等。如果我們想要實現預期的溝通目標,就要暫停正在討論的話題,首先將對方的注意力拉回來。
當然,我們學習微動作和微表情心理學,除了用於窺破對方的內心世界外,還應該注意已身的掩飾。道理很簡單,我們在會場上遇到各種情況時,也會不自覺地做出一些反應,而如果對方是一個心理學高手,很可能立即就能捕捉到,從而判斷出我們的內心想法。這樣,對方不僅可以得出他們的判斷依據,還可能向我們釋放錯誤信號,使我們的判斷建立在錯誤的依據上。而我們尤其需要謹記的一點是,對方是否撒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要撒謊。如果我們能夠弄清這一點,在會場上的表現也一定不會太差。
最後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每個人的微表情和微動作都成千上萬,因而我們不可能全部看在眼裡,並且一一分析出結論。之所以要儘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對方,就是要找出最能體現對方心理反應的微表情和微動作,然後以此作為自己的判斷依據。比如對方在緊張時可能會下意識地十指交叉,那麼當我們在看到對方的多一動作時,就應該意識到他的內心世界可能正處於緊張狀態。
如果我們繼續向對方施壓,很可能會面檢強烈的反彈,於是我們「高以做出自己的判斷:要麼減輕施加的壓力,要麼做好應對反都的準備,避免被意外的情況突然打個指手不及。會場上的事情瞬息萬變,相互之間的溝通也存在各種不暢,這種情況看似複雜難解,其實仍然有跡可循。只要我們了解幾條基本的心理學常識,就能夠準確抓住對方的真實想法和意圖,然後掘此做出自己的準確判斷。相反,如果我們對這些心理常識熟視無脂,不僅自己會在會場上感到無所適從,同時也會對別人的發難毫無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