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表情了解一個人

2020-12-06 小葛說人生

眾所周知,人類的表情是極為豐富的,細細劃分能夠達到7000種以上。這些表情雖然最短的只能維持1/25秒,卻是心底想法的真實流露。而且越是短暫的表情,越是下意識的表情,同時也就越容易表露真實的心聲。當然,出於種種原因,我們會從主觀意識上故意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在表情和動作上加以掩飾。但我們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一些小動作和表情,卻是難以掩飾的,而這些小的表情和動作,正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其專業名稱為微表情和微動作。

當我們能夠對此進行充分了解後,就能夠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學知識,從而儘快、儘早、儘可能地了解對方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是,窺破對方的內心世界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我們絕不能在成功完成這一做法後,就覺得萬事大吉了。而是要做到秘而不宣,並力求和對方達成心理上的默契,絕不能用對方的隱私來進行要挾,更不能將對方的隱私公之於上自己更能夠眾。

我們之所以要窺破對方的內心世界,就是為好地趨利避害,任何有違這一前提的事情,都堅決不能%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些具體的參考建議:更對方把吃吃驚的表情往往會在一秒鐘之內結來,一就是他們在驚的表情長久掛在臉上,那麼只能說明一個問撒謊或者誇大,其語言表述是不值得我們相信的。撒謊的人並非全都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的撒謊者,反定,不敢直視我們的眼睛。相反,一部分經驗老到而會加強與我們的眼神交流,以判斷他們的謊言是否被相信。

選施的動作不僅僅代表撒疏,同時也可能代表害羞,比如手放在眉骨旁邊,就是典型的害益做動作。在具體的會議當中,我們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以及敘述者所報告的內容來具體判斷。十指交叉時,如果左手的大拇指在上,說明對方是理性思維;如果是右手大拇指在上,說明對方是感性思維。眼睛朝左下方看時,說明對方在回憶某事;眼睛朝右上方看時,說明對方在聯想某事,如果對方看著右上方說:「我記得事情就是這樣的。」說明對方撒謊的概率比較大。

如果對方的話有重新敘述的情況,我們就要認真聽取一些細節了,比如數字排列和情節順序,撒謊者往往會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當對方笑的時候,如果眼角沒有皺紋,並且兩邊表情不對稱,很可能是裝出來的表情。如笑的人通常都很放鬆,這類人的性格通常比溝通和,他們範制珍惜身邊的美好,並且幫這種觀好分品體德」個人。沒事喜歡把指關節那得略陷響,說明對方的精力比感旺盛,同時也比較喜歡「鑽牛角尖」。因此,凡是他們認定的事情,都會以極大的熱情去做,同時不容易受到旁人的幹擾。

腿腳經常抖動的人通常比較自私,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和利益。不過這類人通常又比較喜歡動腦,對於很多事情都能提出創造性的建議,無其是一些和他們利益相關的事情。喜歡拍打頭部的人時常陷在懊悔和自責中,他們做起事來比較認真,但是追求完美的性格往往會讓他們痴心於完美,一點小小的瑕疵都可能讓他們憤怒不已。不過這類人心直口快,富有同情心,能夠在關鍵時刻給予我們幫助。喜歡低頭的人通常比較謹慎,他們做起事來勤勞肯幹,並且一絲不苟,尤其喜歡把所有事情都置於自己的控制範圍內。他們比較排斥輕浮和激烈的事情,如果不能改變就會選擇逃避,如果不能逃避則必定會更加消極地對待。

總是搖頭晃腦的人都比較有自信,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以得到每個人的讚賞和表揚。在工作方面,這類人通常能夠一往直前,以泰山壓頂之勢完成每一項任務。缺點是容易陷人唯我獨尊的誤區,難以接受別人的建議,甚至打壓和排除異己。根嘴動作是遲疑心理的表現,說明對方正在考成,長時間根嘴則表明對方認為事情處在兩可的狀態,不管如何選擇都有好處,同時也都存在一定弊端。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意願傾向於某一方面,就要陳述積極的一面,而避免涉及消極的一面。注意力不在眼前,說明對方心神不寧,甚至感到害怕,比如把玩物品、左顧右盼等。如果我們想要實現預期的溝通目標,就要暫停正在討論的話題,首先將對方的注意力拉回來。

當然,我們學習微動作和微表情心理學,除了用於窺破對方的內心世界外,還應該注意已身的掩飾。道理很簡單,我們在會場上遇到各種情況時,也會不自覺地做出一些反應,而如果對方是一個心理學高手,很可能立即就能捕捉到,從而判斷出我們的內心想法。這樣,對方不僅可以得出他們的判斷依據,還可能向我們釋放錯誤信號,使我們的判斷建立在錯誤的依據上。而我們尤其需要謹記的一點是,對方是否撒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要撒謊。如果我們能夠弄清這一點,在會場上的表現也一定不會太差。

最後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每個人的微表情和微動作都成千上萬,因而我們不可能全部看在眼裡,並且一一分析出結論。之所以要儘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對方,就是要找出最能體現對方心理反應的微表情和微動作,然後以此作為自己的判斷依據。比如對方在緊張時可能會下意識地十指交叉,那麼當我們在看到對方的多一動作時,就應該意識到他的內心世界可能正處於緊張狀態。

如果我們繼續向對方施壓,很可能會面檢強烈的反彈,於是我們「高以做出自己的判斷:要麼減輕施加的壓力,要麼做好應對反都的準備,避免被意外的情況突然打個指手不及。會場上的事情瞬息萬變,相互之間的溝通也存在各種不暢,這種情況看似複雜難解,其實仍然有跡可循。只要我們了解幾條基本的心理學常識,就能夠準確抓住對方的真實想法和意圖,然後掘此做出自己的準確判斷。相反,如果我們對這些心理常識熟視無脂,不僅自己會在會場上感到無所適從,同時也會對別人的發難毫無招架之力。

相關焦點

  • 微表情心理學:讀心識人準到骨子裡
    《微表情心理學》內容分為六大板塊,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出發,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詳細講述了微表情心理學在人們實際生活與工作中所起到的神奇作用,以期讓讀者能夠真正了解到微表情心理學。 《微表情心理學》適合所有對微表情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使用。什麼是微表情?
  • 微表情心理學
    微動作是了解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最有利線索,人在瑣碎的小事上,才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手勢、肢體動作和表情默默都地傳達著人們的每一種情緒——從權威、自信到自我保護和自我意識,細微處洩天機。巧用心理學,不僅能讓你在人際交往中更得心應手,也讓你有一個比較科學、高效的方式,去實現目標。
  • 從創作者的角度,學習《微表情心理學》,讓人物描寫栩栩如生
    關於創作,微表情心理學能解決如何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從一個人的細微表情,如面部、肢體、行為表現等方面來描寫人物性格特點。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寫作的人物形象,在生活中沒有原型人物,全憑創作者的想像和塑造。他有個習慣,喜歡在大街上觀看人來人往。
  • 《微表情心理》入門必備書單!!!
    如今,「微表情」一詞已經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如一些綜藝節目、直播課堂等,引起了觀眾的關注與好奇。微表情,是指人們在應激反應下產生的難以控制的微小反應,如皺眉、癟嘴、聳肩等動作。那麼,想要了解微表情心理的小夥伴們應該從哪些書籍入手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有關微表情心理學的書單,書單排列順序與書籍評價度無關。
  • 心理學:面部微表情有什麼秘密?怎麼通過面部微表情去觀察人?
    微表情是一門神秘且高端的心理學,是人們對他情緒,感情進行識別的線索,在人際交往中,微表情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人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身體姿態等幾個部分。在社會交往中,人最好學會察言觀色,具有在他人表情中準確捕獲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那麼就先來說一下面部微表情的秘密吧!
  • 幾個分析微表情的小技巧,教你如何看穿人心,越來越聰明
    我記得江蘇衛視曾經有一檔節目叫《非常了解》,節目組請來了一組人在臺上描述自己的一段經歷,然後由選手判斷他們說的是真是假。節目組還專門請來了一個微表情專家來幫助選手對人們描述經歷和回答選手問題時的微表情進行分析,從而判斷說的經歷的真實性,準確率特別高。本期分享,我們就來聊分析微表情的小技巧,教你如何看穿人心,越來越聰明。
  • 微表情心理學:如何通過細微的表情變化看透他人的內心
    人們在社交中,常常會使用一些虛假的表情來迷惑對方,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某些非常細微的表情變化,卻可以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感受。「微表情」最短只有0.04秒,雖然只是很短暫的時間,但因為是無意識的,往往會暴露出真實的情緒。掌握這些微表情,能讓你在社交中佔據有利地位。1.
  • 心理學與微表情微動作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曾或多或少的對心理學感興趣,在我所接觸的人裡好像大多數女生對此內容更是樂此不彼,每次一提起這個話題她們總是有很多話要說,有的甚至當你問她們想學點什麼,她們都會脫口而出說心理學,那麼心裡學究竟是什麼,我對此也是一知半解,所以這個月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由作者知非編著的這本《心理學與微表情微動作
  • 徐良峰:訊問僵局下新的突破口——微表情
    一、微表情概述   (一)微表情的產生  微表情是指在1/5秒內一閃而過的動作,它是揭穿謊言的重要來源,顯示出一個人試圖掩蓋的內心活動。⑵  微表情的產生來自於外界的某種刺激所引起的基本生理反應,當人體在受到外界的某種刺激之後,作為人類調解和控制的大腦皮層會最先做出反應,隨後傳達信息給控制人體表情的神經元,然後這些神經元在處理完大腦傳來的信息後會控制人體的肌肉,最終形成微表情。⑶微表情也屬於廣義上的表情,無特殊說明,本文所指表情是指除微表情之外的表情。
  • 讀懂這五個微表情和四個微動作,感知女生是否喜歡你
    那麼,在日常與女生相處和接觸中,能從女生的一些細微動作和表情中,洞察女生是否喜歡我們呢?今天我們就從四個微動作和三個微表情中一起學習感知女生心理的,看看女生是否對你有意思。當然,這些方活是要在日常中經常使用,經常觀察才行,我們就先從三個微表情說起:第一:眼神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對的人」,這首神曲確定唱得沒錯,因為我們從一個人的眼神就能知道,她內心對你的感覺是怎麼樣,很多朋友說會一見鍾情,其實這個很容易從眼神就能看出來,當一個女生目不轉睛的望著你,就證明,她眼裡只有你,內心也只有你了
  • 如何利用微表情辨識真實情緒?
    不過微表情的產生與識別心理與神經機制尚不可知,而且微表情出現的頻率比較低,普通人對微表情的識別能力也不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發一套微表情識別系統,對開展研究微表情是非常必要的。微表情資料庫是指大量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微表情所構成的資料信息庫,它是人類微表情識別特點以及研發自動識別微表情計算機系統的基礎。微表情資料庫質量好壞直接影響研究結果以及計算機對微表情的正確識別。傅教授研究團隊的微表情資料庫採用自然誘發的真實微表情並由受過嚴格培訓的專業人員完成所有表情視頻的分析編碼,大大彌補了現有國外資料庫的不足,是我國科研人員創新的新成果。下圖是該資料庫的一個樣例。
  • 探尋對方的真實意圖,從微表情開始
    微表情的意義表情是我們每天都會見到或者展示給他人的東西。然而微表情卻很容易讓人忽視。與表情相對應的微表情,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們的被動神經下帶來的意識。這些本能自發的東西,往往是最真實的想法。某些時候,甚至當事人都不曾了解自己的真實感受,但通過微表情卻能略知一二。如果我們對微表情有一定的認識。那麼在日常的溝通和談話中。會更容易探尋對方的潛在意圖。人的內在,從來不會說謊。微表情的觀察,是需要對一個固定對象進行一段時間的數據採集之後才能得出準確的分析結果。儘管如此,我們在素味平生的人中,也可以發現一些共性的表現。
  • 微表情心理學:這3個微表情動作你一定遇到過
    觀察一個人的基本手勢基本含義,如果他的語言和他手勢代表的意思相悖,他就很可能在說謊。觀察對方眼神,辨別對方對你的態度當你走向人群時,真心喜歡的朋友會挑起他們的眉毛(或將眉毛彎成拱形),相反,那些不太友好的人會輕輕地斜視我,那是一種一旦察覺就永遠也忘不掉的眼神。當你靠近他們時,他們會馬上改變表情。
  • 獵心者:一部涉及微表情心理學的影視劇,歡快還能學知識!
    獵心者:一部涉及微表情心理學的影視劇,在笑聲中學到知識的喜劇在《愛情公寓》第五季中,李佳航因張偉一角走紅,演技可圈可點,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戴萌不僅推理能力強,情商高,還具有專業的微表情識別技能,據說當時劇組還請了著名微反應專家姜振宇作指導,使劇情更加專業化。雖然《獵心者》屬於懸疑類題材,但是該劇有很多喜劇色彩,戴猛的飾演者李佳航延續了他在愛5的搞笑風格,使觀眾笑聲不斷,在輕鬆的氛圍中和他一起踏上這趟歡樂的拆謊旅途。
  • 聰明人都會通過微表情來觀察人的
    人的表情非常豐富,我們所說的表情不只是靜止的表情,還有動態的表情變化。包括額頭,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物理特性。正常人的面部有44塊肌肉,與之相關的還有血管、神經及皮膚。它們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可以擺出5000個表情。
  • 身體語言中的迷惑性表情,微表情心理學為你分辨出來
    上次聊到心理學書上說一個人盯著你說話時,證明此人是坦誠的,值得信賴。再想想,如果你想騙一個人,你會不會故意盯著對方講話,以顯得真誠,取得信任?可能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做。所以心理學上的這一條還得靈活運用。微表情動作開始的0.3秒,是一種本能反應,只是很難抓住;然後就會出現延後的動作,延後動作多是裝出來的,你可以反向理解其動作。小芳問小夥有沒有拿她的錢包。小夥先是微微點了下頭,隨後使勁搖頭,然後注視著小芳說:「沒有。」
  • 深度學習下的微表情研究:困難、進展及趨勢 | CNCC 2019
    所謂微表情,是一種持續時間極短、在人們試圖掩飾自己真實情緒時洩露出來的面部動作。如果看過美劇《Lie to Me》,應該對微表情不會陌生。男主卡爾•萊特曼是一個微表情專家,他不需要藉助測謊儀之類的設備,也不需要收集各種證據,甚至不需要對話,只需要觀察細微的表情變化便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
  • Lie to me 聲音之「微表情」
    Lie to me聲音之「微表情」聲音和表情一樣,都是我們的內在外化的載體。眾所周知,聲音可以展現出愉悅、哀愁、快樂、疑惑、不屑、憎恨等情緒,但像不屑、厭惡甚至憎恨這樣的負面情緒,在現代社會交往中,會很直接地如表情一樣擺在臉上,表現在言談中嗎?當然不會,和面部表情控制一樣,我們也可以控制聲音表情。只是你真的覺得你把一切都隱藏得天衣無縫了嗎?
  • 心理學:讀懂微表情,正在對你撒謊的人,往往逃不出這4種情態
    微表情最能直觀展現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但有的時候表情也不能和實際的內心活動趨於一致。換句話說,微表情也是會說謊的。那麼我們怎麼通過微表情來知道對方心底到底是什麼想的呢?怎麼知道對方是不是在說謊呢?學習會以下幾點讓你可以輕易知道別人內心怎麼想的。
  • 微表情心理學:一秒鑑定對方是否說謊,就看這8點
    從美劇《Lie To Me》開始,到後來的《讀心專家》,儘管影視劇對微表情的介紹有些誇大,但是影視劇的推廣也的確讓微表情進入了大眾的關注中。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學習微表情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幫助你判斷對方說話是否誠實、看到對方內心真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