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觀測和相對論,佐證了古老圍棋能演繹宇宙變化,這是真的

2020-10-03 紫宙光音

圍棋,伴隨河洛文化流傳千古至今,遊戲規則從未改變:黑白子,代表陰陽雙方,必須有兩個眼,「雙眼」方可「活棋」,否則會被對方包圍「提掉」,已經有兩個眼的活棋,相互展開「實地」與「虛空」的勢力爭奪,玄妙的「打劫」,演繹了時間與空間的變換法則,千古無同局。

隨著科技發展,現代天文觀測手段的進步,天文學家最近利用南極天文望遠鏡,

發現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宇宙星系「圍棋賽」,隨後赫歇爾空間天文臺和智利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也證實了這次遙遠的「星系大戰」。

在宇宙深空,十四個星暴星系團攜帶著子星系,糾纏在一起,如同勢均力敵的圍棋絞殺,利用各自強大的引力優勢,不斷吞噬周邊星系的虛空領地,來壯大自己的實地範圍,在虛空與實地的打劫消劫中,成為整個宇宙棋局的一隅。

這是一盤沒下完的棋,天文學家已經開發出一個數字模型,預測在接下來的10億年中,它們終將合為一體。

更多細節,可在NASA官網,搜索starburst galaxy來了解。

百年以前的愛因斯坦,就在廣義相對論中,對引力和引力波進行了論證。

他提出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在物質影響下的幾何彎曲,引力的作用以波動形式傳播,即引力波。引力波與其它波一樣有波峰波谷,向一起聚攏時就形成旋渦,產生「雙眼」並引發時空漣漪,宇宙就是由一個個漣漪組成,實體星球沿著虛空坡度旋轉,是星球不停運動的原力。

回顧一下中國的太極河圖,和圍棋古傳的雙眼規則,不難發現這與現代觀測的天文現象極為近似,原理也幾乎相同。

太極河圖就在那裡,固定不動,圍棋則通過特定規則,活生生推演宇宙星盤的變化,

一盤棋,就代表一方宇宙。

不朽的圍棋規則,不朽的河洛思想,到底還包含著多少宇宙秘密可以古為今用呢?作為華夏後人,我們只能在懷疑中探索,在讚嘆中求證。

相關焦點

  • 圍棋,演繹宇宙星辰變化
    圍棋,伴隨河洛文化流傳千古至今,遊戲規則從未改變:黑白子,代表陰陽雙方,必須有兩個眼,「雙眼」方可「活棋」,否則會被對方包圍「提掉」,已經有兩個眼的活棋,相互展開「實地」與「虛空」的勢力爭奪,玄妙的「打劫」,演繹了時間與空間的變換法則,千古無同局。
  • 【天文物理】天文學家發現宇宙第二古老星系,超高齡 128 億歲
    天文學家再度發現天體物理學中的神話存在,證實宇宙已知的第二個超古老星系「G09 83808」成形於大爆炸後 10 億年內,提供科學家對早期宇宙更獨特的見解。美國研究團隊表示,想觀測到大爆炸 10 億年內的宇宙天體,除了仰賴強大的望遠鏡,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敘述的「重力透鏡效應」也功不可沒。
  • 天文觀測最新的革命性突破:物理規律在宇宙各處是不同的!
    廣義相對論則是以光速不變性原理作為基本的邏輯支撐,量子力學描述的微觀世界中,能量的離散程度則以恆定的普朗克常數為標誌。物理定律中的常數,作為物理理論的基本假定,一般來說是無法證明的,但原則上卻可以被實驗觀測所證偽。
  • 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什麼頒給宇宙天文領域?這貢獻非常大
    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出乎意料的授予了宇宙天文領域,之前的做了很多預言,大家都在猜哪個領域,誰有可能獲獎,宇宙天文領域也有猜到,但很少不是那麼熱門,但結果卻發給了宇宙天文領域。而且這三位科學家都是。
  • 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天文觀測支持前者
    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是什麼形狀?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答案。先來說說宇宙的起源。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包括時間、空間和一切物質都源於那次大爆炸。經科學家的測定,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目前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大約為460億光年。
  • 天文學是觀測的科學,我國古代最古老的天文觀測儀器是這個!
    天文觀測與宇宙學說五帝時代,中國社會從部落聯盟向國家演進。當此之時,天文觀測就由部落聯盟或國家掌控。《世本》說黃帝命羲和佔日,常儀佔月。《史記·曆書》記載顓頊任命重為「南正」以司天。考古發現證明這些傳說不虛。
  • 圍棋走法的可能性與可觀測宇宙的原子總數相比較,哪個多?
    標準的圍棋,它的棋盤上總共有橫豎各19道線,那麼在圍棋的棋盤上總共有361個落點,這樣的話,按照簡單的數學計算,第一個落子有361種可能性,第二個落子有360種可能性,依次可以類推,那麼最終的可能性就是361!
  • 我國古代歷史科學儀,最完備的古天象記錄,最古老的天文觀測
    大家好,我是黃玉龍,今天給大家說說我國古代古老的天文觀測!最完備的古天象記錄我國有大量古代天象記錄資料,它們不但在時間上比世界各國早,而且也最完備,詳細可靠。它們是我國古代豐富的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 圍棋:宇宙的思維之花
    有人選擇音樂,有人選擇繪畫,因為音樂是一種聽覺語言,繪畫則是一種視覺語言,通過耳朵和眼睛可以傳遞雙方的信息,進行溝通;而我會選擇圍棋,因為圍棋不僅具有音樂的功能,也有造型功能,既是可觸摸的音樂,又是流動的視覺語言。我覺得如果真的有外星文明存在,和外星人溝通最合適的語言可能就是圍棋。
  • 愛因斯坦阻撓無效,宇宙大爆炸理論最終確立,觀測最終戰勝猜想
    圖1 宇宙大爆炸 一、廣義相對論宇宙學 廣義相對論在被科學界通過天文觀測所證實之後,科學家們最早希望把這個理論用於量子力學的研究。 天文學的觀測表明,無論遠近,星系團都是均勻各向同性分布的。由于越遠的星系團,他們的圖像也越古老,這表明星系團不僅現在均勻各向同性分布著,而且過去也是如此。
  • 從相對論的誕生,看我們對「科學」的最大誤會
    愛因斯坦以廣義相對論取代了人們心目中最重要的科學概念——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改變了人類看待現實本質的方式。在相對論中,古老的引力概念被一種奇異的宇宙觀取而代之。新理論中,空間會扭曲,時間會彎折。四年後,科學家在一次全日食觀測中發現太陽附近的星光發生了彎折,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因此一夜成名。
  • 科學家從消亡的恆星上觀測到了愛因斯坦相對論預測的現象
    科學家在研究白矮星時,觀測到的現象再次佐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進行了理論計算,但之前一直沒有觀測到。近來,他們觀測到,隨著白矮星不斷地增加質量,它開始向內坍塌。在這一研究項目中,研究者使用了新的方法,來收集成千上萬的觀測白矮星的數據,數據再一次佐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當太陽這樣的恆星,核聚變用完了燃料時,它們會損失其外層,核心會坍縮到地球那麼大,核心就成為了白矮星。
  • 最古老和最遙遠的星系的距離被算出,它處於可觀測宇宙的邊緣
    通過分析數據,他們發現,目標星系GN-z11不僅是最古老的星系,同時也是最遙遠的星系。它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它定義了可觀測宇宙的邊界。光年是一個天文上常用的距離單位,它表示的是光一年走過的距離。由於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當我們觀察宇宙時就是在回顧過去,這意味著當我們觀察距離我們100光年的天體時,我們看到的是它100年前的樣子。
  • 宇宙最快星系,速度可達2.3倍光速,為什麼沒有打破相對論?
    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星系,我們能觀測到的數量估計為2萬億個。但如果兩個物體處於不同的空間坐標,在談論速度時就需要注意一個關鍵的因素——時空本身的曲率和演化,這是廣義相對論所討論的範疇。 狹義相對論的適用範圍是靜態且沒有曲率的平坦空間,但在現實中,宇宙中充滿了物質和能量。在物質和能量存在的情況下,時空結構會隨著隨時間而變化,導致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
  • 為什麼宇宙的終極理論,必須同時包含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儘管取得了成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在數學上仍然與量子力學(對亞原子世界的科學理解)不可調和。檢驗廣義相對論很重要,因為宇宙的終極理論必須同時包含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EHT科學理事會成員、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黑洞射電觀測專家Keiichi Asada表示:
  • 我國科學家發現罕見天文現象「雙黑洞吞噬恆星」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趙永新、呂騫、王夢曉、楊穆龍)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發現罕見天文現象:在一個河外星系中觀測到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據舒新文教授介紹,黑洞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天體,具有獨特的時空結構,進入其視界面的所有物質包括光線都無法逃脫。當一個恆星運動到太靠近黑洞的位置時會被其強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進而被黑洞吞噬,同時釋放出短暫的劇烈電磁波輻射。這一現象,被稱為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
  • 天文觀測的最新發現與現有物理理論革命性突破的可能?
    這被看作是愛因斯坦相對論以及其他任何有意義的物理理論的思想出發點?我們希望得到某種普適性的理論!至少在其適用邊界之內是可以信賴的!牛頓力學中萬有引力常數G被假定為是整個宇宙空間內的一個不變量。廣義相對論則是以光速不變性原理作為基本的邏輯支撐,量子力學描述的微觀世界中,能量的離散程度則以恆定的普朗克常數為標誌。物理定律中的常數,作為物理理論的基本假定,無法證明的但可以被實驗觀測所證偽。
  • 百年前日食驗證廣義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你可能不知道100年前的一場日全食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1919年5月29日,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和安德魯·克羅姆林決定利用日食驗證一項具有革命性的新引力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雖然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就提出了這一理論,但直到1919年的這場日食,廣義相對論才得到證實。
  • 安徽師大科研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
    央廣網蕪湖11月28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王夢曉 楊穆龍)記者28日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近日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 人類觀測宇宙的法寶,細說天文望遠鏡的種類和歷史
    北京天文館就有一個很大的天文望遠鏡,科學家雨天愛好者們觀測星空,了解宇宙,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光學天文望遠鏡,從人類最早發明天文望遠鏡到現在的400多年間,人類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光學天文望遠鏡,那麼光學天文望遠鏡到底有哪些類別?它們是怎樣從全長不到一米的小望遠鏡發展到幾十米高的大型望遠鏡呢?且聽我為你一一到來。好奇的你可能會問了,為什麼把我們常見的天文望遠鏡叫做光學天文望遠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