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男孩」在隔離罩生活12年,美航曾送他太空衣,結局太心酸

2020-11-16 寶貝萌晗說

這個世界上順風順水的人很少,人生中總有種種不如意的事,但有的人卻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跌入了人生的谷底,他們患有先天的疾病不能正常生活,這些孩子讓人看了很是心疼。

在很多年以前,美國有個可愛的小男孩戴維出生了,他長得非常可愛,但是剛出生幾分鐘就渾身痙攣無法呼吸、過敏反應嚴重.

在經過搶救後好不容易活了下來,醫生診斷出小戴維有先天的免疫缺陷症,這種病讓戴維的身體幾乎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非常脆弱。

小戴維出生後還未和家人接觸就被送進了無菌病房中,從那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和爸媽親密接觸了,他被養在一個透明的隔離罩中,被稱作是"泡泡男孩"。

萬幸的是戴維的家人對他非常好,不斷地鼓勵他,給他送去小禮物,並且一直堅持尋找救治戴維的辦法。

戴維在隔離罩裡生活了一共12年時間,美國航空航天局送給他一個量身打造的太空衣,讓他走出了"泡泡",親眼見到了外面的世界。

但是小戴維的結局卻太讓人心酸了,科學家們好不容易找到了醫治方法,給戴維移植了他姐姐的骨髓,然而誰也沒想到姐姐的骨髓裡有休眠的癌症病毒,在移植後4個月戴維就離開了人世。

現實生活中,像戴維這樣的情況並不少,很多奇怪的遺傳疾病在爸媽婚前體檢時根本查不出來,孩子生出來才發現有問題。

但是即便孩子先天患有疾病,他們也是無辜的,父母應當好好養育孩子,讓孩子儘可能地享受這個美麗的世界。

父母應該如何對待這樣的孩子?

1. 多陪伴孩子

先天患有疾病會讓孩子顯得和一般人不同,因此很容易招來別人的目光和議論,父母應當多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孩子勇氣,也能防止孩子被別人欺負。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愛和母愛,這兩者缺一不可,先天有缺陷的孩子對情感方面會更加敏感,父母應當多注意孩子的心情和想法。

2. 不要溺愛孩子

對孩子好不等於溺愛孩子,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如別人,就覺得非常心疼,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覺得是自己對不起孩子、是父母把孩子害成這樣的,這些觀念就會導致父母對孩子非常溺愛,有的父母還鼓勵孩子打自己,以此來發洩心中的痛苦。

但這樣的養育方式不僅對孩子沒有好處,反而會讓孩子的價值觀變得扭曲,無法成為一個積極努力的人。

3. 及時給予鼓勵支持

孩子有先天的缺陷,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要做一個"廢人",一直被父母"圈養"著,整個人生毫無意義,這樣的養育方式是錯誤的。

父母有責任帶孩子去認識世界、享受生活,身體方面的問題不是頹廢的理由,孩子沉浸在負面情緒裡,得不到父母的鼓勵,一生都得不到任何快樂,這樣的人生也是很痛苦的。

4. 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人的情感有所寄託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父母給孩子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可以讓孩子有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同時還能夠通過興趣愛好得到快樂,忘記身體上的痛苦,治癒心底的傷。

興趣愛好對這些孩子有非常正面積極的作用,還能夠打發時間,讓孩子覺得人生不至於那麼難熬,也有很多殘疾人堅持興趣愛好,後來做出一番事業的。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最無辜的,他們先天患上疾病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父母要做的是帶孩子接受事實,建立起直面困難的勇氣,通過努力讓生活變得美好起來,讓孩子享受到人生中該有的快樂和幸福。

相關焦點

  • 「泡泡男孩」在隔離罩生活12年,美航曾送他太空衣,結局太心酸
    這個世界上順風順水的人很少,人生中總有種種不如意的事,但有的人卻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跌入了人生的谷底,他們患有先天的疾病不能正常生活,這些孩子讓人看了很是心疼。 在很多年以前,美國有個可愛的小男孩戴維出生了,他長得非常可愛,但是剛出生幾分鐘就渾身痙攣無法呼吸、過敏反應嚴重.
  • 「泡泡男孩」在隔離罩生活12年,離世前4個月,終於親吻了媽媽
    美國的泡泡男孩戴維,一出生就得了重病,無法與自然界接觸。可他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隔離罩裡整整生活了12年,死亡前才第一次觸摸到了媽媽。那麼是什麼支撐著戴維度過如此艱難的歲月呢?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症,讓一出生的戴維就進了隔離罩1971年的時候,戴維在美國的休斯頓出生了,給整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 「泡泡男孩」:在隔離罩獨居了12年,去世前第一次觸摸到了媽媽
    美國有一位名叫戴維·維特爾的男孩,他一出生時便比常人要不幸上幾分,因為他每天都在希望與失望中度過,偶爾等待希望,偶爾等待死亡。這位可憐的男孩一出生時便患有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症,這是一種全世界罕見的疾病,在全球60多億的人口裡,只有幾百個不幸兒會患上,因為缺少病例,這種疾病一直沒有被攻克。
  • 「泡泡男孩」:一生被隔離在泡泡裡,12歲死前媽媽才第一次觸摸他
    在美國,有一個"泡泡男孩",他12歲才走出隔離罩,在死亡前第一次觸摸到了媽媽……他是個普通的小男孩,四肢健全、笑容可愛,但他也是個特別的小男孩,絕症讓他的生活變得不再平靜。誕生,註定了悲劇的結局。就這樣,維特爾在無菌隔離罩中漸漸長大,他一直都只能呆在裡面,家人只能透過罩子看著他的一舉一動,沒有過撫摸親吻,維特爾就這樣長大了。與此同時,醫學界關於SCID的探索仍在繼續。維特爾的故事被媒體報導被大眾所知,大家都很關心這個特殊的男孩,憐惜他的不幸,都叫他"泡泡男孩"。
  • 12歲才走出隔離罩的「泡泡男孩」,在死亡前第一次觸碰到了媽媽
    12歲才走出隔離罩的"泡泡男孩",在死亡前第一次觸碰到了媽媽說到生活,可能大家都過著普通的生活,時常也會埋怨生活不美好,而且還羨慕別人的生活。像是這位從小就生活在隔離罩的"泡泡男孩",從他出生後幾秒,直到他12歲去世前兩周,他一直覺得呼吸空氣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因為一旦他走出泡泡,觸摸世界,就會在相當短的時間死亡。
  • 因宗教信仰父母不肯落胎,生下患兒成「泡泡男孩」,僅活短短12歲
    公元313年天主教獲得官方認可,323年後,首次傳入中國。長期以來,許多天主教徒都遵守一個禁令,那就是懷孕後不能落胎,否則視為害命。著名的美國「泡泡男孩」,便是在父母的這種堅持下出生的。 所謂「泡泡男孩」,顧名思義,他必須生活在泡泡中,無法與外界接觸。
  • 被泡泡囚禁一生的男孩,死後卻救了無數人
    1971年9月21日,大衛·菲利普·威特出生在美國休斯敦一個普通的天主教家庭。就這樣,大衛在泡泡中一天天長大,而他的事跡也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不僅有很多人慕名前來參觀,這個生活在泡泡裡的神奇男孩。NASA(美國航空局)還為他專門設計了一件「太空衣」,讓他能夠自由的行走。
  • 「泡泡男孩」菲利浦:在泡泡中待了12年,與母親牽手都是奢望
    泡泡男孩故事的主角叫大衛·菲利浦·威特,又稱「泡泡男孩」。為了幫助菲利浦活下去,在他父母的同意下,醫生將他放入了無菌的泡泡中。對於菲利浦來說,泡泡外的一切都是致命的。即使連母親的一個吻,或一個擁抱都無法做到。
  • 泡泡男孩活在無菌環境中 博客分享生命奇蹟
    由於只能生活在無菌環境中,貝利斯獲稱「泡泡男孩」。  為及時向親友通報孩子病情和治療進展,貝利斯的父母去年4月為兒子開設博客。不料,貝利斯的博客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點擊率迄今已超過37萬人次。  陌生人祝福  貝利斯去年6月10日成功接受手術後,身體日趨康復,如今與父母住在位於密蘇裡州玻利瓦爾的家中。
  • 男孩先天缺陷終身活在泡泡裡 臨終前觸碰父母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男孩大衛-維特爾(David Vetter)因為患有嚴重複合性免疫缺陷症,一輩子都生活在一個特製的泡泡裡。他無法正常生活,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觸碰過一個人。大衛出生於1971年9月。在大衛出生前,他的父母就被告知大衛有二分之一的機率患上嚴重複合性免疫缺陷症,他的哥哥就曾因該病去世。
  • 美航天局發布下一代登月太空衣
    月15日,美國華盛頓,NASA發布了新一代太空衣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簡稱:xREMU),用於執行2024年的「Artemis」載人登月計劃。
  • NASA公布新一代登月太空衣 百年來太空衣有了多大突
    來源:新京報新京報記者陳沁涵第一款真正進入太空的太空衣出自蘇聯,名為「SK-1」NASA 公布了最新一代太空衣,主要為2024年登月和未來火星探索準備。NASA新一代太空衣發布會現場。圖/NASA直播截屏從上世紀70年代阿波羅計劃中的初代太空衣到現在,NASA首次對太空衣進行大升級,更新之後最大的特點就是:「更加靈活」。雖然NASA提升了太空衣的性能,但是其顏值遭到了一波無情的吐槽。推特網友:太空衣的性能很贊,但是真的醜。天啊,太糟了。最新一代的兩套太空衣究竟先進在哪裡?百年來各國是如何一步步改進太空衣設計的?
  • 英國男孩天生缺乏免疫系統 別人一吻能喪命(圖)
    英「泡泡男孩」一吻能喪命  生下來沒有免疫系統,只能生活在無菌「塑料罩」中——  據英國《每日鏡報》27日報導,英國蘭開夏郡尼爾森市5周大男嬰佐海布被稱做是「泡泡男孩」,因為他生下來就沒有免疫系統,只能生活在一個消毒無菌的透明「塑料隔離罩」中。
  • 最強裝甲——太空衣的進化史
    此次任務中,兩位太空人所穿的太空衣,迥異於以往南瓜色笨重的太空梭太空衣,由現代感十足的黑白兩色拼接而成。世界上最早的太空衣原型之一產自澳大利亞,可以追溯到1894年。那件太空衣採用線框結構,覆蓋防水材料。至於它在太空中的實用性如何,無人知曉。
  • 「泡泡男孩」被治癒
    由於天生患有嚴重複合型免疫缺陷(X-SCID),詹姆森又被稱作「泡泡病」男孩,這意味著他沒有免疫系統——打從生下來就沒有成熟的T細胞,這種細胞就像衛兵,在免疫系統中起感知和抵抗感染的作用。因為體內X染色體中的IL-2基因發生突變,他的基因沒有抵抗功能。    他不是第一個「泡泡病」患者,大衛·維特爾才是最有名的「泡泡男孩」。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一代艙外太空衣
    4月12日清晨,蘇聯人加加林少校身穿桔色太空衣,頭戴密封的宇航帽,登上了巍然矗立在拜科努爾航天基地上的「東方號」宇宙飛船,成為第一個飛出大氣層的人。5月,美國人阿侖.謝潑德也成功飛出大氣層。謝潑德飛行所用的太空衣,是由當時美海軍的高性能戰鬥機飛行員穿著的MK-4型壓力服加以改進的,內層是塗有氯丁橡膠的尼龍。手肘、膝蓋等關節部位縫入切割線以增加靈活性。
  • 長期穿著太空衣生活就讓你受不了
    事實上,登陸火星前需穿戴好宇航設備,登陸後仍需承受巨大考驗。在火星上生活時,倘若不慎失去太空衣的保護,登陸者便可能命喪火星。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移民計劃名為「火星一號」,他們初步計劃將四名地球志願者送上火星。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二代艙外太空衣
    和所有太空人一樣,塞爾南體格強壯,精力旺盛,但是艙外活動的勞累對他來說還是不堪負重,塞爾南在艙外活動後,沉重地喘著粗氣,渾身冒汗,太空衣都溼透了,由於太空衣內溼度高的無法處理,他的頭盔面罩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水汽,擋住了他的視線,而且太空衣溫度過高,按計劃,他的艙外活動時間是3小時,但是2小時就達到了極限。他的心跳達到了每分鐘180次。發生了什麼事呢?是什麼讓強健的太空人如此疲憊?
  • 遨遊太空的殼——太空衣
    NASA上周公布了最新一代的太空衣,設計目的主要是針對2024年登月和未來火星探索做準備,這也為太空衣家族又加了一位新後輩。太空衣是為了保護航天員在真空、太陽輻射、高低溫等等特殊的環境中可以正常生存和生活,並可以工作的一種裝備,因為需要太空人穿在身上,所以叫太空衣。
  • 2023年,NASA新款艙外太空衣xEMU要在國際空間站試用
    NASA打算在2024年要將太空人重新送上月球,並聲稱要將重返計劃中的第一批太空人降落在月球南極。要知道,月球南極地形複雜,屬於「山區」。因此,NASA表示,之前的艙外太空衣是為太空行走(也稱為艙外活動)而設計的,並不適合攀爬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