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瓦片售價不得高於9毛

2020-12-06 海南日報數字報
  本報文城7月31日電(記者蘇慶明)災後重建,瓦房的修復是災區群眾緊迫的任務之一。記者從文昌市有關部門了解到,這些部門正在採取多種措施,力保文昌災區瓦片售價穩定,儘早緩解瓦片貨源不足與建築工人緊缺問題。

  文昌市物價局局長彭建軍介紹,自7月20日起,該局便聯合市工商局發布告示,要求建材經銷商、銷售點不得哄抬物價、以次充好;同時派出調查隊伍,對有關情況進行摸底,針對部分銷售點不明碼標價的行為進行處罰。針對一度上漲至2元乃至3元每片的瓦片價格,先後3次出臺限價標準,目前已保證瓦片最高0.9元/片的售價,並要求銷售點貼出價格公示。

  文昌市住建局局長符史文介紹,該局正在與省內瓦片生產廠商聯繫解決供應問題,並派出專門小組赴內地省份商談採購事宜。

  針對建築工人緊缺的問題,符史文介紹,住建局正在聯繫組織外地施工隊伍奔赴災區,目前已聯繫到安徽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等的施工隊伍共600多人;同時,針對農村青年勞力進行施工技術培訓的工作也已經展開。

相關焦點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文昌瓦片銷售價不得高於0.9元
    南國都市報7月31日訊(記者 王渝)31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日前,針對災後瓦片短缺的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斑斕流彩歷久彌新
    文\見習記者 陳怡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在海南文昌、瓊海、定安、海口一帶瓊北民居的牆上,常見色彩斑斕、情趣盎然的壁畫,它們裝點著宅院的門面,記錄著宅院的歷史,承載著主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盼。
  • 海南災後物價趨穩定 文昌瓦片緊缺"有價無市"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7月28日電(記者吉羽)7月28日,海南省物價局發布消息,該局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超強颱風「威馬遜」受災後市場價格監管,規範市場價格秩序,努力保持了災後市場價格的基本穩定。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文\見習記者 蔡 倩  海南日報記者 符王潤  通訊員 黃茲志  圖\海南日報記者 張 傑  將南洋風格與本土元素相結合是海南僑鄉建築的普遍特點,文昌符家宅,不但海南人文元素隨處可見,還將南洋風格與伊斯蘭風格的時尚大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 椰鄉美韻冠瓊州
    無論城區,還是鄉村,近年來,文昌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椰鄉風景更加迷人。  「『兩橋一路』(鋪前大橋、清瀾大橋、濱海旅遊公路)工程不僅改善了交通格局,助推文昌加快融入海澄文一體化,未來城鄉面貌還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文昌市委書記鐘鳴明說,30年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文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細心做防護 有序推復工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  「轟……」2月13日下午,位於文昌市東路鎮的海南歌頌飼料有限公司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西昌有山文昌靠海攜手共念「山海經」
    在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分組審議時,省人大代表、文昌市委書記裴成敏透露。  「嫦娥五號將於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3月1日,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三號總指揮顧問、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在京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這兩條消息,令海南人歡欣鼓舞、滿心期待,而對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州長羅涼清———一個看似和海南少有關聯的領導幹部來說,他也百感交集。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吹浪打漁歌歡
    在長期的海洋生產、生活中,海南人民用漁歌表達著對海洋的感情。這些漁歌就題材、形式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漁歌,一種是船歌。海南漁歌的內容比較廣泛,涉及了漁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了海南漁民的思想、生活、情感與願望,曲調豐富而抒情。而船歌是漁民在海上拉網、捕撈、收網等時候唱的,具有一定的勞動號子的功能性,故而韻律強勁,富有節奏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手繪明信片:分享你的精彩旅程
    ■ 本報記者 侯賽  來海南該帶什麼做「伴手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打造「熱帶大草原」
    11月14日,在文昌羅豆農場一片新種植的牧草地裡,瓊北大草原田園綜合體項目指揮部指揮長吳乾壁興奮地說。  午後一場暴雨,羅豆農場天空湛藍如洗,龍頭村48歲的農民周海浪,將200多頭黑羊趕到該農場一片撂荒地裡。不遠處,一座新建的大門上方,「瓊北大草原」牌匾高掛。大門的後面,一條機耕道通往田洋深處,一側是新種植的青青牧草,另一側,3臺拖拉機正在犁地,散發出陣陣泥土的香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冷門的肉食小動物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計思佳  10月3日,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發表了一篇名為《海蝽科在中國的首次記錄及新種羚羊礁海蝽的描述》的論文。該論文將一種新的海生昆蟲——羚羊礁海蝽,帶到世人面前。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氪日報 | 海南一號衛星預計年底在文昌發射
    每天打卡閱讀更快更深刻洞察新科技新商業━━━━8月3日,海南一號衛星一期4顆光學衛星星地對接試驗在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三亞站啟動,持續至8月9日。據悉,海南一號衛星預計今年底在文昌發射。海南一號衛星是海南衛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衛星星座由海南一號、三亞一號和三沙一號系列衛星組成,由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和海南微星遙感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其中海南一號衛星研製項目已被列入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不是吃素的
    文\本刊特約撰稿 高高  能吃動物的植物,說真的,編者也只是在紀錄片裡見過,不曾想在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就有此類植物。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家鄉的海棠樹
    ■ 周昌萱  我的家鄉在文昌。家鄉的海棠樹叫瓊崖海棠,屬山竹子科。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島,這個夏天有點涼
    實際上,今年海南的夏天確實有點涼。據氣象部門統計,2013年7月1日-29日海南各市縣降水量絕大部分地區偏多,雨日也比常年明顯偏多,保亭達到了29天,也就是7月以來天天在下雨。雨水多了,炎熱也就難以「張揚」,據氣象部門統計,2013年7月1日-29日海南島平均氣溫27.3℃,比常年偏低0.9℃;高溫日數1.3天,比常年的4.9天明顯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