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經濟學季刊》編輯部獲悉,針對網上有關該期刊總第64期一論文被指抄襲國外一論文的情況,編輯部也收到了關於該情況的相關舉報,第一時間要求論文作者作出書面說明,隨後,編輯部已經將論文作者的說明連同網上反映的情況和兩篇論文一併交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比對鑑定。
《經濟學季刊》編輯部一工作人員透露,該論文的題目是《政治關聯與官員晉升機制會影響生產安全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於2017年1月發表在《經濟學季刊》第16卷第2期(總第64期),作者署名是「顧振華,上海商學院商務經濟學院;沈瑤,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1月11日,顧振華告訴澎湃新聞,論文確係自己所寫,網上內容所提及的國外論文是他寫論文時的參考文獻,但是他的論文沒有抄襲,這一點他在給雜誌社的說明裡也進行了詳細地比對陳述,「網上說的不準確,雖然這件事情給我本人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但是我不會亂講,因為尊重期刊那邊的程序,我也在等他們的結果」。
《經濟學季刊》編輯部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調查結果出來後,《經濟學季刊》編輯部會有一個公開的說明,如果證實是非原創或者抄襲作品,編輯部會在期刊官網公示兩年。
官網信息顯示,《經濟學季刊》由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出版,全年共四期(含「中國經濟學年會論文專輯」一期)。該期刊採用國際通行的匿名審稿制度,發表原創性的理論、經驗、綜述和評論性的中文經濟學論文,倡導規範嚴謹的研究方法,鼓勵理論和經驗研究相結合的學術取向,提倡學術批評和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