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生活,聆聽美好。大家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小野。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不要隨便找個參照物 當做自己墮落的藉口》
3月25日,家族群裡,當老師的小侄女表示很突然,因為他們開始通知明天起陸續開學了。她一個負責招生的,雲辦公了一個多月,說化妝品、隱形眼鏡、口罩錢和油錢、交通費都省了,也挺划算的。於是她的心願變成了在家賺錢。
可惜家裡很多人早就復工了,對她沒有絲毫同情,眼看大家都沒有共情心理。侄女決定認慫,說出了2月的工資金額,說希望能給大家極大的安慰。
可惜,老公這個「加班狗」迅速回覆:不,你工資少我們一點都不會欣慰,你漲工資我們才會。
一瞬間,老公的形象高大了起來,閱歷給了我們看待事物不同的心胸。蔡康永發過一句話:有一句安慰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其實這句話安慰不了人,只要常常存著跟別人比較的心,就永遠不會快樂。
小侄女的比較心理,是因為別人慘,可以襯託自己「還過得去」。但這種想法實在有點危險,因為反過來說,這就是:見不得別人好。這就像是影視劇裡總會有受到刺激,丟掉底線的反派,即使知道所做的事情不對,甚至於人於己都毫無利益可言,仍舊選擇了幹壞事。對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更甚,一起過窮日子的兄弟,一朝別人出色了,發達了,見不得別人好的小心思就要蹭蹭向外冒了。
日子艱難的時候,是可以發揮阿Q精神,小侄女至少還有工資,她的一些同學,甚至發了基本工資後,連公司都沒了。我想這種參照物可以讓她知足,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我們覺得她不需要拿自己的慘,來給我們這些加班狗安慰,因為拋開這些,我們知道生活本不該如此,這只是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我們不希望她就這麼抱著同理心心安理得地過下去,比如「在家賺錢」。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真正的樂觀,不是拉著周圍的人一起阿Q,而是盼望著一起進步,一起更加幸福才是。不要隨便找個參照物,當做自己墮落的藉口。
有句老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是這個思路。讀書的時候,一個班級裡最「有名」的幾個人,必然是成績表最上面的「學霸」和成績表最下面的「學渣」。處於中線位置以上的我,就是那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照理說,應該日子還過得去吧?但家長們總是有一種「攀比小孩」的疑惑行為,好的參照物就是「學霸」,壞例子就是那些「學渣」。
等到我步入社會後,父母也逐漸退休了,日子開始輕鬆了。這時候他們更有時間「攀比小孩」了,誰家買了二套房,誰家生了孫子,誰家又出國去耍了。但更多時候,當說起他們自己的時候,我鼓勵他們多出去轉轉,學習新事物,比如手機APP和藍牙音箱時,他們又把「我已經老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掛在嘴邊。
看看,多矛盾的比較,我相信這不是我爹媽的特例。比上不足不下有餘,通常只是用來自我安慰的理由罷了,屬於那些渴望得到又不願意付出的「懶蛋蛋」。
於人於己,找的參照物的不同,就能夠發揮不同的效果,愛比較的人,總是隨心找個對自己論點有力的「參照物」,殊不知只能說服自己,卻說服不了別人。
隱隱約約記得,小侄女放假時還說了要好好利用這個時間學習。我於是暗戳戳地找她私聊:學習得怎麼樣了?她說:是你老了記性不好記錯了!然而接下來就甩了一張打腫臉的表情包。
小侄女就是年輕時候的我啊,工作上小有成就,有正常的攀比心,並且有充實自己,跟上這個世界的自覺。但是學習又經常因為貪圖安逸而進展不前。即使工資不高,倒也養得起自己,能開心過日子就行。
但是我們常常忘記了,市場和職場只看效益和產出,不相信眼淚,如果真的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做出成效,就很容易被邊緣化、被淘汰。年輕時,我和父母鬧僵,非要跳出國企舒適圈,就是因為看到了一些前輩,因為專業和核心技術崗位並不對口,所以在服務類型的部門甘於平庸、不思進取、甚至不學習新技術,最終被勸著內退,給年輕人讓位。
現在想來,我應該感謝這些前輩,讓我看到了社會的殘酷,我所賴以生存的資源和平臺都有突然消失的那一天,能力才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參照物這種東西,拿來激勵自己也挺好的,墮落就大可不必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你並不能複製別人的輝煌,何苦複製別人的痛楚?
主播:小野文章作者:被青團粘住的小爺監製:王浩野 羅志強美術設計:姚海濤封面新聞聽封音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