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為什麼沒有發展成宗教?

2020-08-28 唯資訊理論

三、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

1.科學是一種合理的學說

這些天反覆講科學是什麼?講太多了,講過的就不講了,都煩了。就挑點主要的講。所以,這地方談的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並不完全,要全面了解,可以參考我的其他文章。

科學是一種合理的學說。在這一點上,和人類的其他所有的學說是一樣的,都是主觀世界的產物。

科學不是真理,真理是不存在的。在某些情況下,科學甚至連現實生活中最好的行為指南都不是。因為科學有局限性,有誤區。

科學的依據不是靠研究的對象決定的。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研究自然現象了,就是科學,研究藝術現象了,就不是科學」。

科學的科學性取決於其合理性,就科學的合理性,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自身的合理性,也就是說,科學的邏輯性和數學化程度。這一點在科學性還要講。

另一個合理性,就是邊界的合理性。這個邊界取決於,研究對象的邊界和科學應用的邊界。這一點在科學性還要講。

強調一點,如果你見到,有人打著科學的旗號,代表真理在發言,這樣的人,你要小心。如果,你見到有人嚷嚷「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樣的人,你也要小心。總之,你要小心把真理掛在嘴邊的人,其實他離真理還很遠。真正的真理是「荒淫無道」,有人敢拿出來喊麼?

真理是不存在的,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這個詞?

是有一點歷史原因。在科學剛剛萌芽的時候,強烈地和傳統相衝突,那時候,科學是個異端,是個邪說,不搞點鼓舞人心的詞,還怎麼和強大的傳統抗衡?

在科學萌芽的時候,實驗很重要,那時候客觀的態度很重要,認為客觀的態度,就是接近真理。有些科學家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什麼是科學?反正就覺得離真理近,到底咋個近法,也說不清楚。

科學沒有發展成宗教,關鍵還是科學老實,搞科學的人老實,搞基礎科學和方法論的人,隨著研究的深入,很早就認識到這點,科學本質上並不比神學客觀多少,真正的科學大家,反對神學麼?不反對,關鍵看神怎麼定義。搞物理的,如果老是把客觀規律掛在嘴邊的,說明他研究的還不深入。

注意了,不反對神學,不等於科學承認了神學是科學。科學知道,如果神學成為科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科學化的神學,也將是毫無疑義的,人類就會缺少一種自娛自樂的文化,那才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目的。

2.科學的誤區

受經典力學和現行數學的影響,人們以為科學就代表著精確。現在我們知道,科學本質上根本不代表精確,越精確的科學,它的應用範圍就越窄,完全精確的科學,它的應用範圍就為0,所謂的經典力學的精確性,不過是現有物質世界的大量微觀統計的結果,比較精確,切不可盲目崇拜科學的精確,那樣會陷入機械論的泥潭。

科學的本質,就是提供一種宏觀的近似的把握能力,連我們的基礎物理也不例外,這個誤區,是先天的,是不可克服的。

科學的第二個誤區,就是未知的領域。科學永遠,都是存在未知領域的,因為無道確實很無道,打個比方,人類研究實物粒子,在研究到電子,中子,質子的時候,人們歡欣鼓舞,太好了,就著三種小球,就可以構造整個世界了,符合科學的簡單性,但再往下研究,完了,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什麼介子,中微子,超子,共振態,一大堆,呼啦一下出來了。對於科學的未知領域會非常多。而且永遠都存在。

科學的第三個誤區,來自於科學的運用。這個誤區,本來不是科學理論的誤區,但科學總是要人使用的,科學使用的誤區就更大了,這方面的原因很多,有理論的技術難點,比如計算數學的困難,計算機的速度和精度,有經濟成本原因,社會成本原因,邊界條件不完全符合,等等等等,這時候的科學的使用,一定要把握好,科學的邊界條件,不斷的調整理論的適用性,補充一些具體實際情況,切不可教條的運用。

相關焦點

  • 宗教面向科學,科學追求真理。當下科學應對自然發展的瓶頸
    唯神宗教和唯物科學唯物科學批判唯神宗教但無法打破宗教神學歸根結底是沒有觸及真理無法剝除神學迷霧。宗教教導人戰勝自私自我克制貪婪欲望,在初期社會利用未知引導人向善維護推動文明發展,科學發展使宗教的迷信信仰趨向淡薄。唯神是迷信,唯物會迷茫何謂生物?
  • 宗教-曾經的科學
    謊話說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荒誕的理論重複了數千年,每一代人的頭腦中就產生了固定的「條件反射」,從而成為集體的記憶且深信不疑。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交流逐漸頻繁,在各種假說之間便開始有了優劣的評判。容易理解記憶的假說發展了,粗鄙簡陋的假說就被淘汰消亡了。公元988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覺得關於上帝造物的理論比自己民族創造的多神教簡單明了,高端大氣上檔次。
  • 科學vs宗教?不,科學與宗教攜手並行
    科學與宗教(資料圖)基於某些歷史原因,宗教曾經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尤其是在近代自然學科崛起後,宗教神學中的某些理論受到一次次攻訐,並不斷被證偽,因此在很多人看來,科學成了認識世界的唯一標準,宗教則成了蠱惑人心的說辭。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羅素在1935年出版了一本作品,名叫《宗教與科學》。
  • 向科學迷信說「不」:當宗教信仰又遇上了「科學」
    本文作者是國內社會科學的著名學者,應鳳凰網華人佛教的邀請,動筆撰寫了這篇關於宗教與科學關係的文章,此文也是近年來學術界向「科迷」「普及」科學難得的好文章。由於本文作者不屑於參與和方舟子的任何接觸,因此,用「石決明」發表此文。宗教信仰與科學似乎是一對冤家,起碼在中國是這樣,從SCIENCE這個詞被翻譯成「科學」開始,它就是被放在宗教的對立面上。
  •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科學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知識萌發於人類早期的社會實踐,古代文明已包含許多近代科學得以發展的因素。由於人類社會實踐和認識的歷史局限性,古代的科學知識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一直附屬於在思維方式上尚未擺脫想像性和猜測性的自然哲學體系,甚至寄生於宗教神話中。在中世紀,科學成了神學的分枝。科學與宗教的歷史混合狀態隨著人類社會實踐和認識的發展而逐步解體,科學從自然哲學體系和宗教神話中分化出來,成為實證性的科學。1543年,哥白尼《天體運行》一書的出版,是近代科學與宗教世界觀徹底決裂的第一次宣告。
  • 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聯繫以及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對於群體的發展,秩序是至關重要的,宗教的出現,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秩序,對人類社會得以長期穩定的進步與發展至今可能有著決定性意義,雖然我們在今天對宗教有了更客觀的認識,但是在當時那種混亂無序的情況下,對人類社會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 科學和宗教的關係
    在這個專業化日趨精細的年代,精通某個領域的人往往沒有能力去討論另一個領域的問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對於人類活動不同領域的關係的公開討論越來越少了。回顧過去關於這類主題的大辯論,我們有點羨慕,因為我們原本也喜歡這種辯論中思想激蕩的樂趣。一些古老的問題,比如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等問題,仍然存在。
  • 科學與宗教矛盾嗎?
    科學和宗教並不一定矛盾。首先有一門學科叫宗教學,那是一個有很多本教材、論文,屬於半歷史半哲學的一門科學學科。都是在用科學和邏輯解釋宗教。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大眾最熟知的判斷科學和偽科學的標準,可能是"可證偽性"。但"可證偽性"這一標準顯然太過簡單。
  • 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客觀地講,現代科學,的確沒有誕生在中國,中國甚至不具備誕生現代科學的土壤:即使沒有西方的入侵,中國出現現代科學的可能性依然十分渺茫。因為,中國文化土壤中孕育的是科技,而不是科學。科技與科學不同,科學是一門理論學科,是回答「是什麼」「為什麼」的學科;而科技是一門應用學科,是解決「做什麼」「怎麼做」問題。
  • 為何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沒有宗教信仰?
    但是,如今科學加速發展,對社會的影響日益擴大,於是神學也不敢再公開叫板科學,反而要來攀附科學,拿科學來為自己喬裝打扮。說什麼「科學與宗教可以相互學習」,「科學與科學家是得益於宗教信仰的」,「自然科學家信仰宗教也就表明了宗教神學信仰對自然科學研究有正面的積極作用」,等等。「自然科學家信教」成了那些護教學者的「殺手鐧」,這些似是而非的論調確實也造成了一些公眾對科學家的誤解。
  • 科學和宗教是怎麼一步步走向對立的?
    西方近代科學革命衝破了基督教的黑暗壓制,打破了宗教迷信的枷鎖,迎來了曙光。這是大部分中國人所接受的歷史敘述。但是,張卜天卻認為,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個視角,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基督教,就不會有近代科學。而且在19世紀之前,西方人是不會認為科學和宗教,這兩個範疇是對立的。
  • 一張圖看懂宗教、哲學和科學的關係
    宗教、哲學和科學,三者之間的關係的問題,對他們的理解大致可以從以上的圖解中說明:1、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上,宗教最先產生。2、宗教的發展主要包括了「價值」,「道德」和「歷史」的探討。價值,討論人生的目的,生命的意義,什麼是真理,人類的好奇心的滿足,諸如此類的問題。也就是「為什麼」的問題。道德,主要討論人應該怎樣規範自己的行為問題。歷史,主要討論生命和世界如何來源的問題。方法,如何主要討論人怎樣使自己在物質上獲得幸福可能的問題。
  • 牛頓、巫術和宗教:論藝術和科學、宗教的關係
    就是說,如果老天沒有安排孔子出來,沒有安排孔聖人講學,那麼即便歷史可以發展更多年,也沒有多少用處,因為沒有孔子,就好像生活在黑暗中一樣。這句話言下之意就是,孔子的出現,讓漫漫長夜得以被打破。這其實跟亞歷山大 波普評價牛頓時候說的「一切變為光明」有相似的地方。
  • 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原標題: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我們首先要說清楚科學是什麼,特別是科學有三個要素,然後馬上就會明白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了。   宗教是不允許質疑的,只能無條件接受。同一個宗教教義不同的宗教領袖的解讀經常不同,而且可能會相互衝突,因此在獨立性和唯一性方面也和科學有很大區別。科學在發展的中間階段也會出現不同的理解和解讀,但是通過下面講的科學方法,最後總是會得到統一的。但是宗教很難做到這一點,宗教派別有可能變得越來越多、矛盾變得越來越大。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
    導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我敢保證大家絕對不是第一次聽到了,神學和科學有什麼聯繫嗎?這句話是如何誕生的呢?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在某些科學家在老了之後,放棄了對科學的研究,轉身去研究神學,就比如大家所熟悉的牛頓。牛頓出生在被神權統治的一個時代中,因為那個從天而降的蘋果,打開了思想,開始了走向科學的道路,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神學,還經常跟哈雷這個彗星發現者爭論到底有沒有上帝。
  • 關於巫術的誤解:比宗教更接近科學
    無論你相信與否,巫術是更接近科學的學科,而並非站在科學的對立面。大家之所以對巫術有迷信概念的誤解,一方面源自於巫術商業話的社會發展,一方面源自於對巫術和科學兩個概念的理解偏差。我將從巫術、神學、宗教、藝術的發展邏輯和巫術與科學概念重新認知的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遠古人類是崇尚自然力量的,尤其是人類的食物獲取渠道由狩獵方式過渡到農耕方式後,人類更加依賴大自然力量的恩賜。陽光、雨水、風力風向均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有巨大的影響。這也導致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恐懼和敬畏。
  • 科學與藝術、宗教的區別、界限何在?
    「科學與藝術、宗教的區別、界限何在?」這是一個大題目,是我思考了很多年的問題。科學有沒有界限?如果有,那麼這個界限在哪裡?
  • 科學已經演變成宗教
    《科學已經演變成宗教》大家對宗教很熟悉了,可是你可知今天科學也演變成一個宗教。比較一下吧!宗教都有廟教堂等場所吧。而科學也有科學院學校等等。宗教都有各類神靈,而科學的大科學家們,牛頓,愛因斯坦等等就成為科學教的神靈。
  • 鬼神究竟是什麼——生命科學與宗教的分野
    與宗教有所不同的是,生命科學對「鬼神」的真相有著究竟的認識。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鬼神」真的存在嗎?「鬼神」究竟是什麼?請看著名學者潘麟先生對「鬼神」之真相的深刻剖析。我們要將其全部收回來,把對所有妖魔鬼怪的描述全部理解成是對我們內在的自我的描述。只要這樣一轉念就對了,我們就能看得懂《西遊記》了,就能看得懂一切宗教中對妖魔鬼怪的描述了。不管它怎麼描述,它描述到哪裡,我們就明白到哪裡、通達到哪裡。
  • 牛頓、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投身於宗教?他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人說,牛頓,愛因斯坦晚年突然有了宗教信仰,然後以此來證明神學要比科學高明許多。那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客觀地說,以上這兩條都是謠言,用謠言來證明某件事情,本身就是有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