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2015-203】少坐多站/走或有益心臟健康

2021-02-12 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



(英文原文)Replacing sitting time with standing or stepping: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biomarkers

Aims While excessive sitting time is related adversely to cardio-metabolic health, it is unknown whether standing is a suitable replacement activity or whether ambulatory movement is required. Using isotemporal substitution analyses, we modelled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biomarkers of reallocating time (2 h/day) from sitting to standing or to stepping.

Methods and results A subsample of participants from the 2011/12 Australian Diabetes, Obesity, and Lifestyle Study wore the posture-based activPAL3 monitor [36–80 years (mean 57.9, SD 9.9 years); 57% women; n = 698 with data]. Associations of activPAL3-derived mean daily time sitting/lying (sitting), standing and stepping with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blood pressure, HbA1c, fasting glucose and lipid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total/HDL-cholesterol ratio, and triglycerides), and 2-h plasma glucose were examined. Adjusted for relevant confounders, sitting-to-standing reallocations were only significantly (P < 0.05) associated with approximately 2% lower fasting plasma glucose, 11% lower triglycerides, 6% lower total/HDL-cholesterol ratio, and 0.06 mmol/L higher HDL-cholesterol per 2 h/day. Sitting-to-stepping reallocations were only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pproximately 11% lower BMI, 7.5 cm lower waist circumference, 11% lower 2-h plasma glucose, 14% lower triglycerides, and 0.10 mmol/L higher HDL-cholesterol per 2 h/ day, while standing-to-stepping reallocations were only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10% lower BMI, 7 cm lower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11% lower 2-h plasma glucose.

Conclusion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sitting-reduction strategies targeting increased standing, stepping, or both, may benefit cardio-metabolic health. Standing is a simple alternative to sitting, and requires further examination in prospective and intervention studies.

來源:ACC CV News Digest(August 1,2015)

【203】少坐多站/走或有益心臟健康(中文摘要)

近日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少坐、多站和/或多走策略或有益於心臟代謝健康。站是坐的一種簡單替換,但人們還需要在前瞻性和幹預性研究中就此結論進行進一步驗證。

儘管坐的時間太久與心臟代謝健康負相關,但人們還不知道站立是否適合替代坐著,或者是否需要經常走動。本研究採用等時替代分析,建立重新安排坐、站或行走的時間(2小時/天)與心臟代謝危險標誌物相關性的橫斷面研究模型。來自澳大利亞糖尿病、肥胖症和生活方式研究的子樣本受試者(平均57.9歲,女性佔57%,其中698人有可用數據)佩戴了activPAL3姿勢監測儀。研究者檢驗了佩戴監測儀患者的每日平均坐/躺、站立和步行的時間與BMI、腰圍、血壓、HbA1c、空腹血糖、血脂(HDL-C、LDL-C、總膽固醇/HDL-C比值和甘油三酯)以及餐後2小時血糖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在校正了相關的混雜因素後,每日重新安排坐-站時間2小時與空腹血糖下降約2%、甘油三酯下降11%、總膽固醇/HDL-C比值下降6%以及HDL-C增高0.06 mmol/L顯著相關(P<0.05)。每日重新安排坐-走時間2小時與BMI下降約11%、腰圍縮小7.5 cm、餐後2小時血糖下降11%、甘油三酯下降14%以及HDL-C增高0.10 mmol/L顯著相關,而每日重新安排站-走時間2小時僅與BMI下降約10%、腰圍縮小7 cm以及餐後2小時血糖下降11%顯著相關。


第26屆長城會將於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盛大召開,註冊會議請登錄長城會官網:www.gw-icc.org


相關焦點

  • 心臟研究人員建議:「少坐,多走,」!
    在紐約布法羅大學(UB)領導的兩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絕經後女性在清醒時散步快,坐或躺的時間較少,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風險較低。 UB公共衛生與健康專業學院(SPHHP)院長、這兩項研究的合著者讓·瓦克西·溫德(Jean Wactawksi-Wende)說:「散步和搬家是簡單的活動,可以很容易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 久坐會增加心衰風險,少坐多走多預防
    在紐約州布法羅大學(UB)領導的兩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絕經後女性在清晨散步,花更少的時間坐下來或躺下的時間,分別患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風險較低。這項研究借鑑了過去幾年從參加「婦女健康倡議」的女性那裡收集的數據。在研究開始時,參與者的年齡為50-79歲。結果表明,無論整體體育鍛鍊水平如何,多走少動都可以有益於心血管健康。
  • 膳食纖維為何有益心臟健康?腸道菌是關鍵
    生物探索 編者按 生活中,一些標榜膳食纖維有益內臟和心臟健康的營銷文字總是讓人應接不暇。令人欣慰的是,多數科學證據也確實支持富含纖維的飲食與一系列積極的結果相關。但是,纖維食物是如何保護心臟的呢?
  • 黑巧克力的好處:適度食用有益健康
    當你沉浸在這種內疚的快樂時,實際上是在幫助你的心臟。本周三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文章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巧克力有助於保持心臟血管的健康,"研究作者,德克薩斯州休斯敦貝勒醫學院的Chayakrit Krittanawong博士說。
  • 研究:久坐久站均有害 坐的危害不比站著大
    不少人認為,久坐不利健康,而站著卻對健康有益。不過英國研究人員1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只要定期健身,坐著的危害不比站著大。這項研究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研究報告由英國《國際流行病學雜誌》發表。
  • 有益心臟的水果有哪些,這7種可考慮
    健康的飲食可以預防心臟病。預防心臟病不僅僅是避免食用不健康的食物,通過選擇正確的食物並定期食用,可以幫助控制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哪些水果可以幫助保護心臟?1.牛油果位居推薦榜首也不足為奇,真正的「護心水果」。因為它富含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也稱為健康脂肪。
  • 久坐和久站,哪個更傷身?心臟不好的人,更加需要知道「好壞」
    零零散散地坐著可以不算,很多人一天下來最起碼是七個小時,特別是那些辦公室裡面的上班族。每天都需要坐在電腦面前看著各種數據,不停地敲鍵盤,接電話,下半身基本上沒有活動的時間。表面上看,坐著不動感覺很舒服,不花費什麼體力,看起來就很讓人羨慕。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久坐不動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心臟的影響。長期坐著工作的人,也許身體早就開始出現變化了。
  • 腦筋急轉彎:什麼動物坐也是坐,站也是坐,走也是坐?生活中有的
    腦筋急轉彎:什麼動物坐也是坐,站也是坐,走也是坐?生活中有的第一大腦:什麼草最有價值?第二腦筋:哪種東西是皮包骨頭?第三大腦:世界上什麼「牛」力大無比?第四腦筋:什麼事情你明明沒去做,還要受罰?第十大腦:什麼動物坐也是坐,站也是坐,走也是坐?不要輕易看下面答案喔,腦子動一動,活力無極限。
  • 心臟早搏是怎麼回事 經常早搏要多吃這些食物
    3.三文魚:超級食物一個非常有益心臟健康的食物,它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和DHA。 ω-3脂肪酸降低心律不齊的風險。三文魚還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以及消除炎症。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吃兩次三文魚,也可選擇有益心臟健康的其他魚類,如鯖魚、金槍魚、沙丁魚等。
  • 海外醫療健康貼士:5種有益健康的調味品
    給簡單但健康的食物調味對你的味蕾和健康都有好處。使用調味品,不僅能豐富食物的味道,還能獲得抗氧化劑 (保護細胞免受傷害的物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營養師Diane Vizthum博士說,「全世界有100多種常用香料用於烹飪。香料是抗氧化劑的濃縮來源,但是在治療特性的研究方面,一些藥物比其他藥物更多。」
  • 多食海草有益健康
    很多年前只是在日本的餐桌上比較常見,是作為蔬菜沙拉的配料,而近幾年隨著人們對海苔營養價值的進一步的了解,更多的海苔出現在市面上,但是在中國大部分還都是一些幹海苔,而這些幹海苔也主要是兒童喜愛的一種零食,目前,海苔在中國的餐桌上還是難等大雅之堂的,但是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海苔的營養價值被進一步挖掘,海苔一定可以堂而皇之的佔領一席之地,因為,據英國 《每日電訊報》4月7日報導,營養專家也將其和紫苜蓿、綠豆一同評為最有利於人體健康
  • 常吃以下幾種食物對有益身體健康
    它還提供了健康的纖維來源,這有助於整個身體。 今天的市場上供應各種各樣的全麥麵包。全麥麵粉或大米也很容易納入任何一餐。現在的大多數產品都有全穀物的選擇,這樣就有機會生產出更健康的家庭最喜愛的食物,從而在保持風味的同時改善心臟健康。
  • 世界日報:研究稱久坐有害健康 久站危害或更嚴重
    美國《世界日報》近日刊文稱,研究發現,工作時必須經常站著的人,得心臟病的風險比坐著工作的人高出一倍。專家解釋稱,這可能是因為連續站幾個鐘頭,血液會因重力影響向腿部集中,迫使身體更賣力工作,以讓血液回到心臟。
  • 9種食物是天然的「強心劑」,中老年人經常吃,心臟會越來越健康
    低密度膽固醇水平較高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有些食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水平,有助於保持心臟健康。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以下這些食物,以防止出現心臟問題。
  • 為何日本人壽命最長、心臟最健康?因為他們有10大法則,我們真應該...
    為啥日本人壽命最長、心臟最健康,身材也全面超越中國和美國?原來他們有10大健康法則,我們真應該好好學學!看了讓人不得不服!  日本人長壽、心臟好、不肥胖  因為他們有這10大法則,該學!  1  飲食清淡、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  日本人偏愛蔬菜,烹調少油,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
  • 夜晚睡覺時,有3種異常跡象,是心臟早衰了
    如此一來,加大了心臟的負擔,容易誘發各類心臟不適,損害健康。三怕煙吸菸最損害心肺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香菸的有害物質會加速血管粥樣硬化,影響心臟血液的供應,誘發心臟病變。養護心臟,做好「三要、四多、五少」三要:1、晨起要拉伸養護心臟,從清晨開始。
  • 久站和久坐,哪個會更傷身體?醫生這次終於說出了真相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非常快,無論是學生黨還是上班族,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也有從事銷售行業的朋友,經常一站就是一天,都不帶休息的。俗話說,久坐傷肉,久站傷骨。我們都知道,長時期坐著對身體不好,但其實久站對身體也不好,妙姐跟大家一起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吧!
  • 站起來,更健康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研究顯示,每日坐6小時或以上將增加患病率,且早死風險增加25%。現在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能坐著就不站著,甚至能躺著就不坐著,久而久之,不良的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
  • 9月29日世界心臟日 關注心臟健康!這些研究成果值得一讀!
    2020年9月28日是第21個世界心臟日,今年世界心臟日的活動主題為「 USE TO BEAT」,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心臟健康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巨噬細胞網絡維持心臟中的心肌細胞健康doi:10.1016/j.cell.2020.08.03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CNIC)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細胞清潔系統,這是保持心臟健康的關鍵。這種機制使得心臟的收縮性細胞(心肌細胞)將受損的組分釋放到細胞外面,形成稱為exopher的顆粒。
  • 好膽固醇」真的能保護心臟健康嗎?事實並非如此
    傳統上,我們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也被稱為「好膽固醇」——被認為是心臟健康的良好指標高濃度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直被認為對心臟健康有保護作用。尤其是女性,她們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往往高於男性,但當她們進入更年期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常會開始下降。出於這個原因,專家們通常會建議女性在中年時如何提高「好膽固醇」水平。然而,近年來,一些研究表明,事實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不像以前認為的那樣對心臟健康有益。